《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试题及答案1、地面气象观测获取的资料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2、观测程序的具体安排,台站可根据观测项目的多少和观测时的天气状况确定,但气压观测时间应尽量接近正点,全站的观测程序必须统一,并且尽量少变动3、值班员每天19时正点检查屏幕显示的采集器时钟,当与电台报时的北京时相差大于30秒时,在正点后按自动气象站操作手册规定的操作方法调整采集器的内部时钟。4、场地应平整,保持有均匀草层(不长草的地区例外),草高不能超过20厘米。对草层的养护,不能对观测记录造成影响。场内不准种植作物。5、为保持观测场地自然状态,场内铺设0.3-0.5米宽的小路(不用沥青铺面),只准在小路上行走。有积雪时,除小路上的积雪可以清除外,应保护场地积雪的自然状态。6、各仪器设施东西排列成行,南北布设成列,相互间东西间隔不小于4米,南北间隔不小于3米,仪器距观测场边缘护栏不小于3米。7、为取得全年完整的观测资料,在旧站址的观测记录应持续到12月31日,新站址的正式观测记录应从1月1日开始。8、凡新旧两地水平距离超过2000米、或海拔高度差在100米以上、或地形环境有明显差异者,迁站时须在新旧站址同时进行对比观测。9、对比观测项目为:气温(包括最高、最低)、湿度、风向、风速、深层地温(无深层地温观测任务的站不需进行)。10、当人工观测改为自动观测或换用不同技术特性的仪器进行观测时,为了解取得的资料序列的非均一性,必须进行平行观测。当人工观测改为自动观测时,平行观测期限至少为2年。当换用不同技术特性的仪器时,平行观测期限至少不得少于3个月。11、按云的外形特征、结构特点和云底高度,将云分为三族,十属,二十九类。12、积雨云常产生雷暴、阵雨(雪),或有雨(雪)旛下垂。有时产生飑或降冰雹。云底偶有龙卷产生。13、层积云除直接生成外,也可由高积云、层云、雨层云演变而来,或由积云、积雨云扩展或平衍而成。14、层云除直接生成外,也可由雾层缓慢抬升或由层积云演变而来。可降毛毛雨或米雪。15、雨层云多数由高层云变成,有时也可由蔽光高积云、蔽光层积云演变而成。16、高层云常由卷层云变厚或雨层云变薄而成。有时也可由蔽光高积云演变而成。17、厚的卷层云易与薄的高层云相混。如日月轮廓分明,地物有影或有晕,或有丝缕结构为卷层云;如只辨日、月位置,地物无影,也无晕,为高层云。18、卷积云可由卷云、卷层云演变而成。有时高积云也可演变为卷积云。20、云量观测包括总云量、低云量。全天无云,总云量记0;天空完全为云所遮蔽,记10;天空完全为云所遮蔽,但只要从云隙中可见青天,则记10-;天空有少许云,其量不到天空的十分之零点五时,总云量记0。低云量的观测方法,与总云量同。21、云高指云底距测站的垂直距离,以米为单位,记录取整数,并在云高数值前加记云状。22、根据云状来估测云高,首先必须正确判定云状,同时可根据云体结构,云块大小、亮度、颜色、移动速度等情况,结合本地常见的云高范围进行估测。23、各云属常见云底高度范围:积云600-2000m层云50-800m层积云600-2500m高积云2500-4500m卷云4500-10000m24、因吹雪、雾、轻雾使天空的云量、云状不能完全辨明时,总、低云量记10,云状栏记该现象符号和可见的云状。虽有吹雪、雾的现象,但天空的云量、云状可完全辨明时,则按正常情况记录。25、人工观测能见度,一般指有效水平能见度。即指四周视野中二分之一以上的范围能看到的目标物的最大水平距离。26、能见度观测记录以千米(km)为单位,取一位小数,第二位小数舍去,不足0.1千米记0.027、观测能见度必须选择在视野开阔,能看到所有目标物的固定地点作为能见度的观测点。根据“能见”的最远目标物和“不能见”的最近目标物,从而判定当时的能见距离。28、夜间观测能见度时,观测员应先在黑暗处停留5—15分钟,待眼睛适应环境后进行观测。29、天气现象是指发生在大气中、地面上的一些物理现象。它包括降水现象、地面凝结现象、视程障碍现象、雷电现象和其它现象等30、雨的直径为≥0.5mm下降情况雨滴可辩,下降如线,强度变化较缓;毛毛雨直径为<0.5mm下降情况稠密漂浮,雨滴难辩31、雾是指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32、根据雾的浓度可分为三个等级:雾浓雾强浓雾。33、飑是指突然发作的强风,持续时间短促。出现时瞬时风速突增,风向突变,气象要素随之亦有剧烈变化,常伴随雷雨出现。34、值班观测员应随时观测和记录出现在视区内的全部天现象。夜间不守班的气象站,对夜间出现的天气现象,应尽量判断记录。35、不记起止时间的天气现象有:冰针、轻雾、露、霜、积雪、结冰、烟幕、霾、尘卷风、闪电。飑只记开始时间36、沙尘暴、雾、雪暴以及浮尘,吹雪,烟幕、霾现象出现,除按规定记录外;当能见度小于1.0km时应加记最小能见度,并加方括号“[]”。37、雷暴应从整体出发判别其系统,记录其起止时间和开始、终止方向,切忌零乱记载。38、雷暴起止时间的记法:两次闻雷时间相隔15分钟或以内,应连续记载;如两次间隔时间超过15分钟,须另记起止时间。如仅闻雷一声,只记开始时间。39、雷暴方向的记法:按八方位记载。若雷暴始终在一个方位,只记开始方向;若雷暴经过天顶,要记天顶符号“Z”。40、雷暴方向的记法:若起止方向之间达到180°或以上时,须按雷暴的行径,在起止方向间加记一个中间方向;当起止方向不明或多方闻雷而不易判别系统时,则不记方向。41、降雹时应测定最大冰雹的最大直径,以毫米为单位,取整数。当最大冰雹的最大直径大于10mm时,应同时测量冰雹的最大平均重量,记入纪要栏。42、当本地范围内进行人工影响局部天气(包括人工降雨、防霜、防雹、消雾等)作业时,应注明其作业时间、地点,记入纪要栏。43、气压表应安装在温度少变、光线充足、既通风又无太大空气流动的气压室内。安装后要稳定4个小时,方能观测使用。44、仪器因摩擦等原因,自记迹线在作时间记号后,笔尖未能回到原来位置,当记号前后两处读数气压≥0.3hPa,温度≥0.3°C,相对湿度≥3%时,称为跳跃式变化。45、气压自记值应注意同实测值的比较,系统误差超过1.5hPa时,应调整仪器笔位。46、百叶箱的作用是防止太阳对仪器的直接辐射和地面对仪器的反射辐射,保护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的影响,并使仪器感应部分有适当的通风,能真实地感应外界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变化。47、百叶箱要保持洁白,内外箱壁每月至少定期擦洗一次。在进行箱内清洗之前,应将仪器全部放入备份百叶箱内;清洗完毕,待百叶箱干燥之后,再将仪器放回。但百叶箱内的自动站温、湿传感器不得移出箱外。48、干、湿球温度表垂直悬挂在支架两侧的环内,球部向下,干球在东,湿球在西,球部中心距地面1.5m高。湿球温度表球部包扎一条纱布,包卷纱布的重叠部分不要超过球部圆周的1/4,纱布的下部浸到一个带盖的水杯内。杯口距湿球球部约3cm。49、温度表读数动作要迅速,力求敏捷,不要对着温度表呼吸,尽量缩短停留时间,并且勿使头、手和灯接近球部,以避免影响温度示度。50、掌握好湿球溶冰时间是很重要的,当风速、湿度中常时,在观测前30分钟左右进行;湿度很小,风速很大时,在观测前20分钟以内进行;湿度很大,风速很小时,要在观测前50分钟左右进行。51、最高温度表和最低温度表每天20时观测一次,读数记入观测簿相应栏中,观测后进行调整。编发天气报告或加密天气报告的气象站,在规定的时次进行补充观测,观测后也必须进行调整。52、在每月的1—5日20时应读取最低温度表酒精柱的示度与干球温度表的示度,用经器差订正后的干球温度值减去经器差订正后的最低温度表酒精柱值,并计算该5日的平均差值。若平均差值0.5℃,应撤换最低温度表。53、温度计记录值应与实测值相比较,系统误差超过1.0℃时,应及时调整仪器笔位。54、EL型电接风向风速计是由感应器、指示器、记录器组成的有线遥测仪器。55、风感应器应安装在牢固的高杆或塔架上,并附设避雷装置。风速感应器(风杯中心)距地高度10-12m。56、雨量器是观测降水量的仪器,我国采用直径为20cm正圆形承水器,承水器包括承雨器和承雪器,每天08、20时分别量取前12小时降水量。57、人工观测降水时,20时观测时和观测前无降水,而其后至20时正点之间有降水;或20时观测时和观测前有降水,但降水恰在20时正点或正点之前终止。遇这两种情况时,应20时正点补测一次降水量,记入当日20时降水量定时栏。58、无降水时,自记纸可连续使用8-10天,用加注1.0mm水量的办法来抬高笔位,以免每日迹线重叠。59、有降水时,必须换纸。自记记录开始和终止的两端须做时间记号,若记录开始或终止时有降水,则应用铅笔做时间记号。60、雪深、雪压的观测地段,应选择在观测场附近平坦、开阔的地方。入冬前,应将选定的地段平整好,清除杂草,并作上标志。61、符合观测雪深的日子,每天在8时观测,每次观测须作三次测量,记入观测簿相应栏中,并求其平均值。三次测量的地点,彼此相距应在10m以上62、若规定观测时次未达到测定雪深的标准,之后因降雪而达到测定标准时,则应在14时或20时补测一次;记录记在当日雪深栏,并在观测簿备注栏注明。63、E601B型蒸发器由蒸发桶、水圈、溢流桶和测针等组成64、冬季结冰期很短或偶尔结冰的地区,结冰时可停止观测大型蒸发,各该日蒸发量栏记“B”;待某日结冰融化后,测出停测以来的蒸发总量,记在该日蒸发量栏内。65、小型蒸发观测中,因降水或其它原因,致使蒸发量为负值时,记0.0。蒸发器中的水量全部蒸发完时,按加入的原量值记录,并加“”,如20.066、上日照纸时,注意使纸上10时线对准筒口的白线,14时线对准筒底的白线;纸上两个圆孔对准两个进光孔,压纸夹交叉处向上,将纸压紧,盖好筒盖。67、换下的日照纸,应依照感光迹线的长短,在其下描划铅笔线。然后,将日照纸放入足量的清水中浸漂3-5分钟拿出;待阴干后,再复验感光迹线与铅笔线是否一致。68、地面和浅层地温的观测地段,设在观测场内南面平整出的裸地上,地段面积为2×4M2。地表疏松、平整、无草,并与观测场整个地面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