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5年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你选出的答案标号填在题后括号内.)1.(2分)稀有气体的用途越来越广,以下用途利用了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的是()A.利用氦气填充气球B.利用稀有气体作保护气C.利用稀有气体制霓虹灯D.利用稀有气体制照明光源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根据物理性质的定义及用氦气填充气球是利用气体密度小判断.B、根据利用稀有气体作保护气的原理判断.C、根据利用稀有气体制霓虹灯的原理判断.D、根据通电发光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判断.解答:解:A、利用氦气填充气球,主要是因为氦气的密度小,气体密度大小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所以错误.B、利用稀有气体作保护气,是利用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不和其它物质发生反应,是利用的化学性质中的稳定性,所以正确.C、利用稀有气体制霓虹灯是因为不同的稀有气体吸收或反射的光的波长不同,不通过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所以错误.D、稀有气体在通电的条件下发光不是通过化学变化反映出来的,不属于化学性质,所以错误.故选B.点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是初中化学最基本的概念,是考查的热点之一,正确理解定义,明确二者的本质区别: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解题的关键所在.2.(2分)(2009•十堰模拟)下列均为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若从安全角度考虑其中不正确的是()A.红磷燃烧B.铁丝燃烧C.硫燃烧D.蜡烛燃烧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此题明确指出要从安全的角度来分析,那么可以看到这几种物质的燃烧都是在集气瓶中进行的,燃烧是有大量的热放出的,所以要避免熔融物落下来使瓶底炸裂.解答:解:A、红磷燃烧产生的是白烟,所以不会使集气瓶炸裂.故A正确;B、铁丝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燃烧后产生的固体熔化,熔融物落在集气瓶中会把集气瓶底炸裂,所以应该在集气瓶中加入适量水或铺一层细沙.故B错误;C、硫燃烧后产生的是二氧化硫气体,不会使集气瓶炸裂.故C正确;D、蜡烛燃烧后产生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不会使集气瓶炸裂.故D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几种常见物质的燃烧实验,但此题考查的重点是在实验的安全上,意在让同学们通过做此题,注意实验安全的重要性.3.(2分)(2010•永州)根据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所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是()A.它们表示三种元素B.②③的化学性质相同C.②表示的元素是金属元素D.①表示的是原子,而④表示的是阴离子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简单分类..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A、根据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来考虑;B、根据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C、根据金属元素的判断方法;D、根据原子和阴离子的判断方法来考虑.解答:解:A、圆圈内数字表示该元素的核内质子数,由图示可知有16、11、8三种所以表示三种元素,故A说法正确;B、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化学性质相同,所以③和④化学性质相同,故B说法错误;C、②表示的是质子数为11的钠元素,带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C说法正确;D、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的属于原子,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的是阴离子,所以①表示原子,④表示阴离子,故D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有几种,元素种类就有几种,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的属于原子,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的是阴离子,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的是阳离子.4.(2分)(2007•南充)下面是一些物质粒子的示意图,分别代表不同种类元素的原子,其中可能属于氧化物的是()A.B.C.D.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压轴实验题.分析:根据物质的粒子的示意图,分析粒子的构成,判断符合氧化物分子构成特点﹣﹣含两种原子且含氧原子的粒子示意图.解答:解:在四种物质粒子的示意图中,A粒子由两种原子构成,与氧化物的分子构成最为相似;而B粒子、D粒子都是由同种原子构成、C粒子是由三种不同的原子构成,与两种原子构成的氧化物分子的特点明显不同;因此,四种粒子中可能属于氧化物的只有A粒子;故选A.点评: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因此,氧化物的分子应含有两种原子并且其中必须含有氧原子.5.(2分)(2010•宣城模拟)2009年2月9日,正值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由于违规燃放烟花,引起央视新址配楼发生大火,损失惨重.经公安消防官兵顽强拚搏,最终用高压水枪扑灭了大火.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A.水隔绝了空气B.水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离了可燃物C.水蒸发吸热,使可燃物降温到着火点以下D.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分析:灭火的原与隔绝氧气是常用的方法理是利用燃烧的条件控制燃烧的进行,降温、隔绝氧气是常用的方法.解答:解:水能灭火是因为水洒在火上后会迅速蒸发,蒸发会带走大量的热使温度减低,当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是火就会熄灭.故选C点评:此题是对灭火知识的考查,掌握灭火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6.(2分)(2011•乐陵市二模)下列对某一主题知识归纳,正确的一组是()A.生活常识:硬水与软水﹣观察颜色区别;人体缺乏钙元素﹣导致甲状腺肿大B.物质鉴别:食盐与亚硝酸钠﹣﹣品尝味道;硫酸铵与磷矿粉﹣﹣加水溶解C.安全常识:长时间堆放的柴草﹣要不时翻动;进入陌生溶洞前﹣先做灯火试验D.“一定”与“不一定”: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浓溶解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考点:硬水与软水;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化肥的简易鉴别;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专题:分析比较法.分析:A、根据硬水和软水的定义和钙的生理功能判断.B、根据亚硝酸盐的毒性判断.C、根据缓慢氧化易引起自燃的性质及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供给呼吸判断.D、根据中和反应的定义判断.解答:解:A、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主要是含有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镁,它们的水溶液无色;钙主要存在于骨胳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乏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所以错误.B、亚硝酸盐有毒,不能食用,食盐与亚硝酸钠不能用品尝味道的方法鉴别,所以错误.C、长时间堆放的柴草如不翻动,发生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不能散失,易达到着火点引起自燃;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易聚集于溶洞中,且不能供给呼吸,含量过高会使人窒息死亡,所以正确.D、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除生成盐和水外,反应物必须是酸和碱,所以错误.故选C.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关乎我们的生存、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是中考热点之一.7.(2分)(2007•武威)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2℃时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A.甲>乙>丙B.甲=乙=丙C.甲=乙>丙D.丙>甲=乙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分析:根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比较出t2℃时的溶解度的大小,从而判断中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然后判断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比较出降温后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解答:解:由于在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乙>丙,即在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丙;由于甲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降温至t1℃时,甲和乙的溶液中都会有晶体析出,溶液都还是饱和溶液,由于在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即它们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而由于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降温至t1℃时,它的饱和溶液就会变成不饱和溶液,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由图可知,丙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还是最小,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温度的变化引起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8.(2分)铁路大提速后,为将短铁轨焊接成长铁轨,可在铁轨接口处加入氧气铁和铝粉的混合物,用镁条引燃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2AlAl2O3+2Fe.有关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B.该反应中铁是还原剂C.该反应是还原反应D.该反应中铁与铝的质量比为56:27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及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根据物质是否与氧发生了判断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比较反应前后铁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解答:解:A、该反应由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B、铁是还原产物.故选项错误;C、氧化铁在反应中失去了氧,发生了还原反应,做氧化剂.故选项正确;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得铁与铝的质量比为56:27;故选项正确;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要牢记四个基本反应类型的概念,并会理解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9.(2分)(2009•昌平区二模)将等容积、等质量(含瓶塞、导管、燃烧匙及瓶内少量的细砂)的两集气瓶氧气置于天平的左右两盘,调至平衡.放入等质量的白磷和木炭(如图所示),塞紧瓶塞.然后分别设法将其点燃.使二者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a),此时的天平()A.指针偏向右B.指针偏向左C.仍处于平衡状态D.指针先向左后向右偏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实验操作型.分析: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前后瓶内气体体积不变,瓶内压强不变;白磷燃烧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瓶内气体体积减少,瓶内压强减小;冷却后打开止水夹,部分气体会从装有木炭的右边瓶中转移至左边瓶中,而造成左边瓶内物质总质量增大.解答:解:根据木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O2CO2,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个数不变,右边瓶内压强不变;而左边瓶内白磷燃烧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气体减少,瓶内压强减小;在打开止水夹前,两边质量始终相等,天平处于平衡状态;当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时,由于两瓶内压强不同,右边瓶内气体部分转移至左边,而形成左边瓶内物质总质量变大,所以天平左端下沉,天平的指针偏向左边.故选B.点评:本题重点在于分析反应后生成物的状态差异,由于生成物状态的不同而形成压强差,使气体在两瓶间流动而引起质量变化.10.(2分)(2003•安徽)有四瓶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①稀盐酸、②稀硫酸、③NaOH溶液、④Na2SO4溶液.某实验小组分别对四种溶液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表:甲乙丙丁加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变红不变色不变色加入BaCl2溶液白色沉淀无明显现象白色沉淀无明显现象加入Na2CO3溶液无明显现象无明显现象产生无色气体产生无色气体则对应甲、乙、丙、丁顺序的四种物质是()A.②③④①B.④③②①C.③④①②D.①②④③考点:酸、碱、盐的鉴别;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专题:压轴实验题;物质的鉴别题.分析:根据硫酸钠、盐酸和硫酸不会使酚酞变色,盐酸和硫酸会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气体,硫酸和硫酸钠会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进行分析.解答:解:A、②硫酸中加入酚酞不变色,③氢氧化钠中加酚酞变红色,④硫酸钠加入碳酸钠中不会产生气体,故A错误,B、④硫酸钠中加酚酞溶液不变色,加入氯化钡出现白色沉淀,③氢氧化钠中加酚酞变成红色,②硫酸中加酚酞不变色,加氯化钡出现白色沉淀,加碳酸钠产生无色气体,①盐酸中加酚酞不变色,加入碳酸钠产生无色的气体,各种试剂的现象都满足,故B正确,C、③氢氧化钠中加酚酞变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