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望江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安徽省望江中学2012~2013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夏朝建立初期,最高统治者称为“后”,而不称王。从“王”字的本义来讲,三横分别代表天、地、人,一竖是指一个贯通于天地人之间的人,也就是说,天下的一切都属于王,所以说“天下所归王也”。“王”的称谓一经出现,便为统治者所采纳和继承。这是因为()A、“王”字形成是高度中央集权的产物B、“王”字使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C、“王”字赋予最高统治权以神秘色彩D、“王”字使人民长期处于被统治地位2、博士制度是秦朝政治制度的一项创举,《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博士,秦官。掌通古今,秩比六百石,员多至数十人。”《续汉志》云:“博士,掌教弟子,国有疑事,掌承问对”,下列与博士制度关系最密切的是()A、皇帝制B、三公九卿制C、统一文字D、朝议制3、《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A.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D.记注官的设立削弱了相权4、“吏治、兵权、财赋三项,脱离了地方军权之分割,而统一到中央来,中国始渐渐有了一个像样的上轨道的中央政府”。这应是对哪一朝代政治变革的评价()A、秦朝B、唐朝C、宋朝D、明朝5、在谈到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认为,假如皇帝与大臣发生矛盾,“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这一论述意在说明()A、废丞相降低了行政效率B、皇帝加强了对百官的掌控C、内阁没有任何政治权力D、废丞相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6、恩格斯曾说:“罗马法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的社会的生产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性的法律表现,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作任何实质性的修改。”:文中所说“不能修改”的是()A、罗马法中的私法精神B、罗马法完备的法律体系C、罗马法中的民主精神D、罗马法与时俱进的品质7、根据英国宪法,下议院可以对个别大臣进行质询,就有关行政措施要求获得口头或书面的答复。大臣作为部门的政治领导者,必须对所有行动和失职行为作出答复,对其行政过失或失职所造成的后果承担责任。这种质询制度体现了()A、议会掌握着国家大权B、议会有任免内阁大臣的权力C、内阁对议会负责D、议会既是国家政策的制定者,又是政策执行的监督者8、从1887~1897年,英国内阁占用议会会议的时间平均达到84.5%,议员个人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在许多重大问题上,议会只规定一般原则,而由内阁去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而且议会通过投不信任票来监督和控制内阁做法的有效性也变得极其微弱了。上述现象表明()A.内阁对议会起到了限制作用B.代议制民主政治已丧失其存在的基础C.英国政治制度正在发生变化D.行政权呈现日益膨胀趋势9、“在英国,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材料中这一矛盾产生的根源是()A.专制王权阻碍了社会发展B.责任内阁制的确立C.工业革命的推动D.议会改革的结果10、“(它)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它”是指()A.英国《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德意志帝国宪法》11、蒋廷黻先生说:“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A、双方实力对比的逆转,造成了双方贸易主动权的互换B、双方所给予对方的不平等待遇,都不利于中国社会发展C、鸦片战争前清政府的态度,导致战后英国的疯狂报复D、双方都不能平等对待对方,既伤害了对方也伤害了自己12、有学者认为,“近代条约制把西方的法治概念和对游戏规则在参加者之间平等讨价还价的概念引入中国……打破了官方对商业的垄断和对私商的任意侵夺,要求清政府将税收制度公平和透明化。”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条约制度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经济B.近代条约制度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C.近代条约制度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D.近代与列强签订的条约具有平等性13、下表为1852—1863年英国部分商品在广州与上海进口数量比较表。导致表格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商品种类(单位)广州上海广州比上海羽毛纱(万匹)2.259.99—7.74粗哗叽(万匹)12.3117.85—5.54呢绒(万匹)4.759.13—4.38印花布(万匹)38.2461.48—23.24平织布(万匹)380.07748.61—368.54铁器(万担)1.2311.79—10.56A.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B.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C.鸦片战争后上海对外开放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14、朱维铮在《重读近代史》一书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用来描述近代中国()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15、1905年2月,陈独秀、柏文蔚联合安徽公学中的先进分子常恒芳、宋少侠、杨端甫等人,在安徽芜湖成立了岳王会,他们集会于芜湖关帝庙,借烧香宣读誓约,订立章程,以反清为宗旨,其用意是“盖岳武穆抵抗辽金,至死不变,吾人须继其志,尽力排满”。岳王会()A、盲目效仿古人不合潮流B、与义和团的目标相似C、有利于革命形势的发展D、与同盟会有本质区别16、2011年,《解放军报》刊载了一篇题为《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的“成人礼”》,将遵义会议视为中国共产党的“成人礼”的主要原因是()A、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B、会议开始制定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纲领C、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D、会议摆脱了共产国际左倾思想路线的干扰17、1945年10月8日,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长张治中在军委会礼堂宴请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人。席间毛泽东发表了演说,他说:“我们要在蒋委员长领导下,克服困难,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大家一条心,要和平、民主、团结、统一。”这说明此时()A、“独立、自由、民主”是两党的共同追求B、“统一、富强”是当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C、中国共产党依然承认蒋介石的领袖地位D、国共两党再次揭开了团结合作的新篇章18、《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是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资料,从右图该期《人民日报》中我们能够获得的准确信息是()A.解放战争中共转入战略反攻B.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结束C.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D.南京国民政府覆灭,新中国即将建立19、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这种历史情况也决定了社会主义创始人的观点。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之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上述材料表明()A.思想的发展受经济发展的限制B.马、恩此时思想理论上还不成熟C.空想社会主义已经超越当时经济发展阶段D.随着经济进步,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一定会实现20、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认为:“巴黎公社是由巴黎各区普选选出的城市代表组成的,这些代表对选民负责,随时可以撤换。其中大多数自然都是工人,或者是公认的工人阶级的代表。公社不应当是议会式的,而应当是同时兼管行政和立法的工作机关。”下列对巴黎公社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实行直接民主制B.真正实现了选民当家作主C.开创了议行合一的政治体制D.是真正意义的社会主义性质政权21、沙皇尼古拉二世曾在日记中写道:“每个人都发来了回电。核心内容是,为了挽救俄国和保持前线部队的安定,我必须退位。我同意了……凌晨1点,我带着一颗因痛苦而沉重的心离开了普斯科夫。我周围到处都是背叛、懦弱和欺骗!”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俄国二月革命B.七月流血事件C.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D.俄国十月革命22、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A.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B.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C.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D.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而继续存在23、美国黑人路易士惠吞在1953年的一篇文章中,记述了他在中国看到的情况,“在东北的工业区,我看到少数民族的人民在各种工业部门里工作,他们担任着经理、管理员以及技术人员或者一般的职务。在大规模的训练班里,少数民族工人被培养成熟练的技工,劳动模范之中有许多人是来自各个少数民族。”这表明()A、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取得成效B、新中国实行了民族平等政策C、中国各民族之间的差别消失D、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了工业化24、香港商界著名经理人,国泰航空首位华人行政总裁陈南禄说:“在加拿大,我说要是时光倒退回1997年6月,我跟你们讲香港如何好,你们肯定会说这个人是来搞推销的。但现在不用讲,你们也相信。现在的香港,无论怎么说,都比10年前更好。”这表明()A、香港繁荣给国泰航空带来利益B、香港回归十年的成就得到所有人认同C、“一国两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D、香港人有能力治理与发展香港25、美国记者鲍大可评论周恩来在某次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在这个辩论几乎陷入僵局的时刻脱颖而出,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方向。”周恩来参加的这次会议是()A、重庆谈判B、日内瓦会议C、万隆会议D、1971年联合国大会安徽省望江中学2012~2013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数学试题(文)答题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二、材料分析题:(26题16分、27题18分、28题16分)26、(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选制——两汉开国之初,尚有不少武力功臣。可是一旦百废俱兴,尤其是建国十年、二十年之后,旧臣凋零,就需要大量补充吏员,察举、征辟之事应时而兴。察举征辟就是从民间访求有才有德而又未仕之人,由于征诸乡里,因有“乡举里选”之说。我称此制为“公选”。公选的名目很多,有贤良、孝廉、秀才等科。经地方官吏选拔,再到朝廷面试。中选者可给予低级官位,从此进入仕途。也有三老等科,获选者多留在乡里,为民导师,亦会受到奖励。——张传玺《秦汉中央集权制的“公天下”因素》材料二科举制改变了传统选官制度中自下而上、权力下移的性质。在同以往的察举、九品中正制相比,科举是一种由中央确定标准、决定取舍的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比如说,唐代的“乡贡”,已经完全不同于察举制下的推荐,更不同于征辟制下的自行任免,地方官不再掌握推荐的权力,只不过是奉命行事,按照中央规定的具体选官标准进行资格审查和预选而已。明清的“乡试”,实际上已经成为全部由中央操办的全国统一的分区考试。——刘文瑞杨柯《试论科举制对中央集权体制的历史作用》(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朝推行察举制、征辟制的原因。材料一中作者为什么称察举制为“公选”制?(8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作者认为科举制与察举制的本质区别是什么?(4分)题目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目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班级:姓名:座位号:(3)依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才选拔制度的认识。(4分)27、(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主与专制的较量如果从公元前594年的《梭伦法典》算起,应有2605年的历史了,这是自由与奴役、正义与贪婪、文明与野蛮、权力公有或私有的较量。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曾经是专制占了上峰。直到欧洲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