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规则提高效率——2013年《考试说明》解析铜陵三中杨春生2013.3追问四个问题,用好《考试说明》1.你认为《考试说明》A.很有用B.有点用C.没有用D.说不清2.你一般不具体研究A.试题分析B.考试内容和要求C.题型示例D.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3.你研究《考试说明》最多的是A.与往年的说明做比较B.与往年高考题做比较C.把前后各部分内容做比较D.基本不做比较4.你联系《考试说明》最多的是A.讲解练习答案B.纠正答题失误C.总结答题方法D.强调考试重点四个问题1.要研究?(态度)2.研究什么?(内容)3.怎么研究?(方法)4.怎么用?(目的)一、《考试说明》的作用命题的依据,备考的指导1.纲领性指导意义《考试说明》根据我省实际对《考试大纲》进行了具体细化,解说和诠释了考什么、怎么考、考到什么程度等问题,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备考的依据,对复习教学有纲领性指导意义。2.可操作性指导意义《考试说明》还提示和解释了评分依据、命题意图、试题难度、答题思路等内容,对复习教学有可操作性指导意义。(解释)二、总体趋势和变化我省高考改革三年过渡期顺利结束,2012年开始进入稳妥推进期。综观语文学科命题,稳定是基调,总体趋势则是稳中求进,稳中求新。这一特点在《考试说明》中有鲜明的体现。把握2013年的考试要求和趋势,就要理解“稳”的是什么,“求进”“求新”怎么实现。要准确理解这个问题,就要比较。一是纵比:2013年与2012年比较,2012年与过渡期的比较,过渡期与改革前的比较。二是横比:把《考试说明》的各部分内容做比较。1.过渡期与改革前比较三年过渡期语文科说明的主要变化试卷结构:第I卷(选择题)+第II卷(非选择题)第I卷(阅读题)+第II卷(表达题)分值分配相应地变化。(30+120;66+84)能力层级:A.识记B.理解C.分析综合D.表达应用E.鉴赏评价A.识记B.理解C.分析综合D.鉴赏评价E.表达应用F.探究增加了“探究”,以考查思维的深度、广度和创新性,突出了在较高层次上对知识、能力和个性品质的综合要求,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具体内容和考点:1.识记:删除“能识记文学常识”。调整默写篇目。2.现代文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改为“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作品阅读明确为散文和小说。剔除阅读自然科学类文章的考查内容,删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3.文学类文本阅读:鉴赏评价增加“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增加“探究”能力考查,具体增加3个考点: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和有创意的解读。这些改变,鲜明地体现了大纲和课改要求,有利于更好地实现人才选拔功能,也有助于发挥教学导向功能。2.2012年与过渡期比较2012年语文科说明的主要变化1.现代文阅读增加“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可采用选择题、非选择题的形式。”题型示例中论述类文本相应新增了非选择题,文学类文本新增了选择题。2.古代诗文阅读调整默写篇目,题型示例都换成6分的。增加“考查时,可以采用选择题、非选择题的形式”。诗歌鉴赏题型示例中相应新增了选择题。3.语用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删除“标点符号的考查具有综合性,一般不单独设题”。选用、仿用、变换句式:“选用句式的考查一般采用选择题,仿用和变换句式的考查一般采用非选择题”改为“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考查可以采用选择题形式,也可以采用非选择题形式”。4.写作题型示例中,增加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数量或比例,话题作文仅保留1个。(3:5:1)整体看,考查内容和要求稳定,主要是考查方式和题型的变化。3.2013年与2012年比较2013年语文科说明的主要变化1.文学类文本阅读中探究·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要求在把握文学作品深刻内涵的前提下,探求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达到知人论世的目的。→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2.写作·基础等级·感情真挚,思想健康:要求文章中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倾向健康、积极,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和主流文化导向。→符合社会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和主流文化导向。3.题型示例(换24留51)4.默写篇目(增2减6,32减为28)增2:《使至塞上》《天净沙·秋思》减6:《出师表》《渔家傲》《己亥杂诗》《师说》《醉花阴》《蜀相》论述类文文学作品默写文言文古代诗歌语用写作换2525163留78094176整体看变化,主要有两类。1.解说的自我完善和更新。修改语言表述,使说明更科学严谨;更换新例,更鲜活更典型。2.提示考试的变化。试卷结构、内容分布,考试范围和内容,考查方式和题型,能力要求和重点,命题意图和思路等。三、备考方向和思路(一)明确考试范围和内容,增强备考有效性(二)适应发展趋势和变化,增强备考预见性(三)了解考查方式和题型,增强备考目的性(四)理解命题意图和思路,增强备考针对性(一)明确考试范围和内容,增强备考有效性默写篇目(增2减6,32减为28)增2:《使至塞上》《天净沙·秋思》减6:《出师表》《渔家傲》《己亥杂诗》《师说》《醉花阴》《蜀相》与其他省市相比,数量偏少。减少数量,会不会考虑考查方式和力度的变化?(二)适应发展趋势和变化,增强备考预见性1.论述类文本阅读文体:不忽视杂文和评论论述类文本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我省一直选用规范的论文,杂文、评论尚未试水。题型示例(2011江苏)(典型杂文。2012新选入,2013保留)捧与挖鲁迅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答:首先,指出人们对可能危害自己的人物常取“捧”的做法。其次,分析人们“捧”的动机。再次,用例证揭示“捧”的后果。最后,提出正确的做法,呼应开头。2.文学类文本阅读文体:小说?散文?题型示例:6:7→5:8高考选文:选文特点:寻常人事,意蕴丰富,艺术精致。(2010安徽)有人认为,这篇小说叙述了一个平常人的寻常事;有人认为,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精致作品。请结合文本,联系自身阅读小说的经验和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识,谈谈你的见解。(关于这篇小说,只是,意蕴,呆板平直,精致有味)2009201020112012董师傅游湖洗碑巴尔塔萨往事(二)小说小说小说散文3.文言文阅读不忽视文言术语、短语题型示例:(2012辽宁)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从第穆亦有美誉,欲陵折顗,顗陶然弗与之校,于是人士益宗附之。(2)后因酒过为有司所纠,帝亮其情,亦未加黜责。说明:所考查的句子翻译涉及常见文言实词、虚词、重要的文言术语等。附录一【例7】(2012安徽)虽然,以君之施设与夫世之贵显而力足有为者较焉,岂其有歉于彼邪?【试题分析】侧重考查“虽然”“贵显”“较”“歉”等词或短语意义。4.诗歌鉴赏(2011)琅玡溪[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玡溪在滁州狼玡山。(2012)最爱东山晴后雪[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高考选材:选材特点:近两年的绝句,比较平易。而前两年涉及典故、民俗、历史文化等,内容要艰深一些,情感也较复杂,手法也更多样。但试题分析给出的难度系数整体却比前两年低。这个问题要从理解命题思路上加以注意。命题思路:整体把握与具体理解相结合,知人论世与深入诗境相结合,突出真切的感悟,能力点的考查更扎实。像以前一样,站在诗外,只凭诗歌的个别词句和表象化印象,概念化机械化地牵连背景知识,使用诸如“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失意无奈”等套语无法应对。2009201020112012小重山·端午岁暮琅玡溪最爱东山晴后雪词律诗绝句绝句备考思路:附录一【例8】(2012安徽)最爱东山晴后雪[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答:诗人只顾追逐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试题分析】诗人的形象主要体现在前两句,第一句“只知逐胜忽忘寒”通过对诗人“逐胜”的行为和“忘寒”的心理描写,第二句“小立春风夕照间”通过对诗人“小立”行为的描写和“春风夕照”的美景渲染,塑造了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进入诗歌意境,想象诗人行为,感受诗人情感)5.语用词语:成语和双音节词,理解、辨析和使用并重(2010山东)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D)A.在浦东国际机场边检大厅,有这样一位服务标兵,她无论出现在哪里,脸上始终挂着一抹微笑,真诚、甜美、亲切,让人难以释怀。B.这六位老人,年纪最小的也已82岁,都是参加过抗战的老兵。如今,虽已是古稀之年,但他们都还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回忆起当年,感慨万千。C.虽然面临的困难和不利因素很多,但是,作为这项改革实验的始作俑者,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把这项工作进行下去,并且做得越来越好。D.地震异地安置区首批“农家乐”开业,灾区民房重建基本完成,学生提前搬入新校园……纷至沓来的重建喜讯报告着灾区的重生。(该题与安徽2012相同)(2011湖北)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C)她盲人和正常人一样也能做很多事情,这正是她只身来到拉萨旅游的原因,她喜欢这座在历史和信仰中的圣城,看不见,她也能感受到这里绵延的雪山,清冽的空气、闪耀着金光的寺庙和那些向大昭寺缓缓前行的信徒。A.相信沉醉既然顶礼膜拜B.自信沉溺即使诚心诚意C.坚信沉浸尽管三步一叩D.确信沉迷虽然毕恭毕敬以上两个题型示例的“说明”:要求判断各句中指定词语的使用是否恰当,考查对词语包括双音节词和成语的理解和使用。/要求在具体语境中准确恰当地选用词语,重点考查对双音节词、成语的辨析和使用能力。(内容和题型)6.写作题型示例数量分布无变化。两年命题、材料、话题都是3:5:1。考查要求有变化,出现了指定文体的题例。(2010湖南)请以“早”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命题形式:话题作文淡出,等待革新或融合;命题和材料作文并行。从我省高考历史看,命题作文都是完全式,填充式标题和所谓新标题作文还未出现过;材料作文都是纯文字材料,图表材料还未出现过。命题要求:从话题作文的开放性转向开放性和限制性结合。文体的要求受到强调。写作内容:生活,生命,发展,创新。感性和理性,体验和思辨,其中理性和思辨受到强调。命题特色:平实,扎实。(三)了解考查方式和题型,增强备考目的性1.论述类文本阅读重视非选择题“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的考查,可采用选择题、非选择题的形式。”题型示例选录了非选择题,9个题例中占了5例,涉及5个考点,与2012年相同,但2012未考,2013会不会落实这一变化?留意题干表述的变化,注意选择“正确的一项”这类选择题与2012年相比,增加了这类样题,减少了选择“不正确的一项”样题。题干表述不同,将影响难度、答题习惯和思维方法。2.文学类文本阅读适当注意选择题,领会考查意图“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可采用选择题、非选择题的形式。”题型示例选录了1个选择题例,与2012年相同,2012年也未考。选择题的设题情况:需要注意的是,5分的选择题评分标准是3、2、1、0,不只是考查鉴赏的正误,还有深浅高下之分,这是要重视引导学生训练的。20115选24~5分4选1湖北3分6选2上海6分20125选24~5分//6选2上海6分3.诗歌鉴赏注意选择题“考查时,可以采用选择题、非选择题的形式。”题型示例选录了2个选择题例,与2012年相同,2012年同样是未考,2013年考不考,是待解的悬念。4.语用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