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2-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知识梳理考点一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目标导向:1.能够判读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线路图,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线路对调入区、调出区及沿线地区带来的影响。2.能够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和意义。-3-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1.矿产资源的开采。正面影响负面影响①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②矿产资源开采形成的许多产业部门对推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①工业废渣占据了大量农田②自然景观遭到破坏③环境污染日益严重④不合理采矿还造成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阻断水循环等问题措施一方面要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要大力治理矿山环境,积极推进矿山环境立法,实施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示范工程,推进绿色矿山建设-4-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2.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1)意义。解决区域间水资源分布不平衡的问题。(3)影响。①对调入区。增加水源,扩大水域,解决生产和生活之需;补偿调节河湖水量,改善水源调入区的气候;缓解生态缺水,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减少地下水开采,有利于水循环,有利于水土保持和防止地面沉降。②对调出区和沿途流经地区也会带来一定影响。(2)大型工程中国的南水北调、引滦入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北水南调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5-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6-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3.对生物资源的利用。负面影响正面影响如过度砍伐森林,导致物种急剧减少①灌溉、施肥、塑料大棚等使土地的生物产量大幅度增加②不断培育、改良农产品,使产量有了显著提高,提高了饲养的劳动效率-7-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1.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的一般分析方法。(1)跨区域调配资源的原因。资源跨区域调配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必需的前提下进行的,根本原因是能源资源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而且已经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分析往往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与资源配置状况入手。如下图所示。-8-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9-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2)解决该资源短缺的途径。包括提高利用率、节约资源、寻找替代品和跨区域调配资源等。(3)跨区域调配资源的线路选择。①要保证稳定、安全的资源供应。②要考虑线路的造价。③要考虑沿线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和城市分布等社会经济条件。④要尽量避免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10-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4)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其建设意义的分析要分别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入手。如下表。对调入地区的意义对调出地区的意义资源跨区域调配①缓解资源短缺状况,促进经济发展;②促进资源消费结构的调整;③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设施的建设;④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①促进资源开发,带动地区经济发展;②形成资源相关产业链,增加经济收入;③带动地区城市化发展,提高生活水平;④利于生态环境保护-11-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2.我国其他重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分析。(1)晋煤外运。我国能源空间布局存在较大的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而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又进一步从需求上拉大了这种差异,出现了北煤南运和西煤东运现象。铁路运输是我国煤炭运输的主要方式,目前主要运煤通道如下表所示。类型路线东西运煤通道通往东北三大干线:集通线、京包—京沈线、滨洲线通往华北四大干线:京包—京沈线、大秦线(在秦皇岛港出口)、石太—京石—京沪线(在天津港出口)、陇海线(在连云港出口)南北运煤通道宝成—成昆线、同蒲—太焦—焦柳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沿海运煤通道以海港为枢纽-12-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2)南水北调。①南水北调三线方案图示。-13-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②南水北调三线比较。调水路线西线中线东线水源区长江上游金沙江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三峡水库长江下游江苏扬州江阴段受水区西北干旱地区,重点是青、甘、宁、内蒙古、陕、晋六省(区)京津、华北平原中西部及沿线湖北、河南部分地区黄淮海平原东部地区可调水量与水质调水量较小,水质最好调水量较大,水质较好调水量最大,水质较差地形、地势对调水线路的影响地形复杂,工程艰巨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行流向北方黄河以南需动力提水,过黄河后顺地势北流现有可用设施差较好,有丹江口水库可利用好,有京杭大运河及沿线湖泊可利用-14-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3.西电东送工程。-15-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路线(主力电源)对输入地的影响对输出地的影响北线:晋、内蒙古(火电)和黄河上中游(水电)→京津唐地区①缓解能源紧张局面,促进经济发展;②改变能源结构,减轻环境污染;③减轻铁路运输压力①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③缩小东西部差距,对社会稳定起重要作用中线:三峡和金沙江(水电)→华东地区南线:乌江、澜沧江、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水电)和黔、滇(火电)→广东-16-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4.西气东输。-17-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线路对调入地区的意义对调出地区的意义西气东输一线工程西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轮南,途经甘肃、宁夏、陕西,在陕西省靖边与陕北气田连接,贯穿黄河后,经山西、河南、安徽、江苏到达上海。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从霍尔果斯到广州、上海,途经13个省、市、自治区,干线全长4859千米①缓解能源短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东部经济发展;②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③东部地区进行西气东输工程的配套建设,带动东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④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①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②促进天然气加工业的发展,推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③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④实现西部能源结构气化,在沿线农村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18-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2015广东卷)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组成,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材料: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下图)。-19-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1)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答案:南四湖水量增加,湖面增加,使周围地区气候湿润;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增加生物的多样性;水量增加,利于通航;利于发展养殖业及旅游业。(2)为了满足调水的水质要求,南四湖沿湖地区工业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答案:禁止沿湖地区发展污水排放量较大工业的发展;加强工业污水处理技术及循环使用;加强对沿岸工业发展监督检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提高工人的环保意识。考法分析:以我国山东省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和相关材料为背景,考查我国南水北调的影响以及调水工程的保障措施。-20-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推理分析:1.信息提取(1)题干信息:“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组成”说明该区域是重要的湿地资源;“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说明有水污染严重的工业部门。-21-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2)图表信息:-22-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2.迁移应用第(1)题,运用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分析。南水北调可以增加湖泊水量,提高湖泊水位,增加湿地面积,增强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同时对通航、养殖及旅游产生有利影响。第(2)题,运用水污染的治理措施分析。从污染物排放、法律法规及环保意识等方面提出相关措施。-23-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2015江苏四市调研)蒙西—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起点位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魏家峁镇,该工程年送电量约400亿千瓦时。下图为蒙西—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24-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1.蒙西—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途经的省级行政区域是()A.晋、冀B.晋、京C.秦、冀D.秦、京2.建设蒙西—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可促进蒙西地区开发的优势新能源主要是()A.沼气B.核能C.地热D.风能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蒙西—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途经的省级行政区域是山西和河北,简称分别是晋、冀。第2题,蒙西地区纬度较高,离冬季风源地近,风能资源丰富,故可促进蒙西地区开发的优势新能源主要是风能。答案解析关闭1.A2.D-25-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2015江西南昌十校二模)川气东送是我国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五大工程。干线起于四川达州宣汉,止于上海市,全长1674千米。读图,完成第3~4题。-26-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3.川气东送管线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A.城市分布B.地形因素C.交通运输条件D.工业基础条件4.西气东输管线的终点是上海,川气东送又向上海供气,这是因为()①从长远考虑,西气东输不能满足上海发展的需求②可以增大上海港对外出口天然气的能力③增强对上海供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④可以合理布局管线网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3题,管线的建设要考虑城市的分布,因为城市拥有较大的市场。第4题,向上海输送天然气不是为了出口;川气东输可以增加对上海的输气量,满足其能源需求,并且完善输气管网。答案解析关闭3.A4.D-27-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5.(2015湖南三十三校联考)2014年12月12日14时32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工人打开丹江口水库闸门正式放水。选择14时32分开闸,是因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长度1432千米。其工程主要包括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加固、郑州附近的穿黄工程、天津段和北京段的管涵工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路线示意图-28-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1)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加固工程带来哪些影响?(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完工后,其在向华北地区调水的过程中具有哪些优势条件?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1)题,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加固工程可以增大库容,可以增强防洪、供水等功能,但是枯水期也会减少下游水量,影响航运,并带来移民、淹没土地和新的生态问题等。第(2)题,中线的优势条件可从地形地势、水量、水质等方面分析。答案解析关闭(1)增加供水量;提高水源地水位,增加了供水速度,提高供水效率;提高汉江中下游防洪标准;库区移民问题;汉江中下游水量明显减少,生态环境问题凸显。(2)丰富的水源后备: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远景视需要可以从长江三峡水库引水。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形条件:①水源地海拔较高,全程基本可实现自流引水;②总干渠位于华北平原的西部,居高临下,控制范围广。穿过城市众多,缓解沿线城区缺水问题。利用穿过黄河之便,可以借助黄河为黄河中下游流域供水。-29-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知识梳理考点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目标导向:1.能够判读区域产业转移示意图,说出产业转移的产业类型、方向,总结其规律。2.能够针对区域产业转移过程,判断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或分析成因。3.能够判读产业转移示意图,分析产业转移对迁出地或迁入地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图解要点-30-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1.产业结构及劳动力就业变化。产业劳动力变化产业结构形态经济发展水平第一产业逐渐减少低级↓高级低↓高第二产业先增后降第三产业稳步增加图解要点-31-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图解要点-32-知识梳理能力突破2.产业转移。(1)原因:区域之间经济总体水平存在差异。(2)过程。典题试做题组训练图解要点-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