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市2011届红星中学安工大附中联考语文试卷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1-安徽省马鞍山市红星中学安工大附中2011届高三期中两校联考语文试题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雷达的“克星”反辐射导弹是截获、跟踪雷达或电子干扰机等电磁波辐射源的电磁波信号,并顺着电磁波信号摧毁电磁辐射源的电子战硬杀伤武器,它可以永久性地摧毁电磁辐射源,而且其效果远强于电子干扰等短暂性软杀伤武器,因此,它是雷达、电子干扰机等电磁辐射源的克星。反辐射导弹虽然发展时间相对较短,但其发展速度却很快,截至目前已发展了四代。“百舌鸟”是第一代反辐射导弹的典型代表,但由于是应付战争恶劣环境而从空空导弹发展起来的衍生品,再加上当时微电子技术的限制,使它们存在先天的短处。第一,作战方式单一,必须长时间锁定敌方雷达,如“百舌鸟”导引头接收机灵敏度差、导引精度低,如果敌方雷达突然关机,导弹就可能失去目标。第二,导弹本身识别能力差,如果设置假目标,增加辐射源,导弹受干扰后不是打偏,就是自爆。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军在导弹上装上记忆装置,这样即使雷达马上关机,只要导弹在雷达关机之前已经截获目标方位,记忆装置就能把相关数据记忆下来,靠记忆数据来控制导弹把雷达摧毁,这就是第二代反辐射导弹。“标准”是其中的代表。它增大了射程,最大可达56千米;采用了宽频带导引头,内装有目标位置与频率记忆装置,有较好的抗目标雷达关机能力。但采用记忆电路对付雷达“突然关机”时的效果有时并不是很理想,而且成本较高。“标准”的成本约为“百舌鸟”的5倍,而且弹体笨重,其重量约为“百舌鸟”的2倍。为了弥补第二代反辐射导弹导引头覆盖频带窄、弹体过于笨重的缺陷,第三代反辐射导弹运用了大量高新技术,可捕捉、跟踪和攻击地面、舰栽和机载的各种雷达。例如“哈姆”导弹的导引头工作频带就很宽,在0.8—20CHZ之间,并可扩展到0.1—40CHZ。它的接收机灵敏度极高,能从目标的任意方向寻的,既能截获连续波信号,又能截获间断波信号。导弹采用被动雷达寻的与捷联式惯性制导的复合制导方式,提高了抗关机、抗干扰能力。第四代反辐射导弹具有巡航功能,又称为反辐射无人机,是一种智能化的反辐射导弹,具有较高的“智商”。它既可以直接接收敌方雷达辐射电磁波信号攻击目标,也可以按发射前的预编程序攻击目标。导弹发射后,弹上飞行控制计算机利用其传感器和导航分系统提供的方向和高度信息不断计算并存储目标的相对位置。随着导弹不断接近目标,目标相对位置也越来越精确。如果在攻击过程中因敌方雷达关机而丢失目标信息,导弹可自行转入巡航状态,在目标区上空盘旋飞行,待机再攻击。如果一直得不到信号,导弹在最终时刻将自毁。因此,第四代反辐射导弹具有作用范围广、压制时间长、杀伤概率高、受天候影响小、能自动搜索并选择攻击目标、生存能力和机动能力强等优点。在不久的将来,反辐射导弹的结构和性能还会不断地提高,将从单一的空对地形式发展为空对空、空对舰、地对空、地对地等多种形式。此外,制导方式多样化、人工智能化、杀伤力和抗干扰能力更强、滞空时间更长、射程更远、工作频率范围更宽也将是未来反辐射导弹的特点。1.下列对“反辐射导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反辐射导弹是雷达、电子干扰机等电磁辐射源的克星,其摧毁效果远强于电子干扰等短暂性软杀伤武器。B.反辐射导弹是一种能截获、跟踪雷达或电子干扰机等电磁波辐射源并将其永久摧毁的电子战硬杀伤武器。C.反辐射导弹利用导引、记忆;传感、制导等装置,能在密集的电磁场环境中搜索、鉴-2--2-别、捕获、跟踪目标。D.反辐射导弹最初只是从空空导弹发展起来的衍生品,但目前已成为一种智能化的武器。2.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由于反辐射导弹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所以发展速度相当快,截至目前已经发展了四代之多。B.第四代反辐射导弹生存能力和机动能力强,能自动搜索、选择攻击目标,且不受天候变化的影响。C.“标准”虽然增大了射程,有较好的抗关机工作能力,但制作成本较高,使用效果又很差。D.由于技术条件等方面的限制,以“百舌鸟”为代表的第一代反辐射导弹存在作战方式单一、识别能力差等先天短处。3.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敌方如果增加辐射源,设置假目标,“百舌鸟”导弹受干扰后将不是打偏,就是自爆。B.“哈姆”导弹的接收机灵敏度极高,能对地面、舰载、机载的各种雷达实行有效的捕捉、跟踪和攻击。C.反辐射无人机具有较高的“智商”,因此从空中飞过的目标难以摆脱它的跟踪和攻击。D.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反辐射导弹性能的改善,其跟踪、攻击目标的范围与精确度将大大地超过目前的水平。二、(3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彦博幼聪悟,有口辩,涉猎书记。初,其父友薛道衡、李纲常见彦博兄弟三人,咸叹异曰:“皆卿相才也。”时高丽遣使贡方物,高祖谓群臣曰:“名实之间,理须相副。高丽称臣于隋,终拒炀帝,此亦何臣之有?朕敬于万物,不欲骄贵,但据土宇,务共安人,何必令其称臣以自尊大?可即为诏,述朕此怀也。”彦博进曰:“辽东之地,周为箕子之国,汉家之玄菟郡耳。魏、晋已前,近在提封之内,不可许以不臣。若与高丽抗礼,则四夷何以瞻仰?且中国之于夷狄,犹太阳之比列星,理无降尊,俯同夷貊。”高祖乃止。其年,突厥入寇,命右卫大将军张瑾为并州道行军总管,出拒之,以彦博为行军长史。与虏战于太谷,军败,彦博没于虏庭。突厥以其近臣,苦问以国家虚实及兵马多少,彦博固不肯言。颉利怒,迁于阴山苦塞之地。太宗即位,突厥送款,始征彦博还朝,授雍州治中,寻检校吏部侍郎。彦博善于宣吐,每奉使入朝,诏问四方风俗,承受纶言,有若成诵。声韵高朗,响溢殿庭,进止雍容,观者拭目。四年,迁中书令,进爵虞国公。高祖常宴朝臣,诏太宗谕旨,既而顾谓近臣曰:“何如温彦博?”其见重如此。初,突厥之降也,诏议安边之术。彦博议曰:“汉建武时,置降匈奴于五原塞下,全其部落,得为捍蔽,又不离其土俗,因而抚之。一则实空虚之地,二则示无猜之心。若遣向西南,则乖物性,故非含育之道也。”太宗从之,遂处降人于朔方之地,其入居长安者近且万家。议者尤为不便,欲建突厥国于河外。彦博又执奏曰:“既已纳之,无故遣去,深为可惜。”与魏徵等争论,数年不决。彦博自掌知机务,即杜绝宾客,国之利害,知无不言,太宗以是嘉之。及薨,谓侍臣曰:“彦博以忧国之故,劳精竭神,我见其不逮,已二年矣。恨不纵其闲逸,致夭性灵。”彦博家无正寝,及卒之日,殡于别室,太宗命有司为造堂焉。赠特进,谥曰恭,陪葬昭陵。(节选自《旧唐书》,有删节)4.下列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但据土宇,务共安人务:致力B.声韵高朗,响溢殿庭溢:充满-3--3-C.若遣向西南,则乖物性乖:违背D.既已纳之,无故遣去遣:派遣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温彦博“有口辩”的一组是()(3分)①名实之间,理须相副②中国之于夷狄,犹太阳之比列星,理无降尊,俯同夷貊③承受纶言,有若成诵④太宗从之,遂处降人于朔方之地⑤与魏徵等争论,数年不决⑥彦博自掌知机务,即杜绝宾客A.①②④B.②③⑤C.③④⑥D.①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祖从前朝与高丽交往的情形出发,提出不必让高丽称臣,温彦博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加以劝谏,阻止了高祖下诏。B.由于没能从温彦博的嘴里得到大唐国力和兵马的有关情报,突厥颉利把他关押在阴山苦寒之地,直到后来突厥来唐讲和,才得以回唐。C.在安置突厥的问题上,温彦博根据汉代安置匈奴的做法,主张分散安置,唐太宗采纳了他的建议,把突厥安置在北方,其中一部分入住长安。D.温彦博敢于直言进谏,拥有崇高气节,清廉自守,为国家殚精竭虑,耗尽了自己的生命,这在封建官吏来说尤为难能可贵。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若与高丽抗礼,则四夷何以瞻仰?译文:(2)既而顾谓近臣曰:“何如温彦博?”其见重如此。译文:(3)恨不纵其闲逸,致夭性灵。译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定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8.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9.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4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1)但见悲鸟号古木,。(李白《蜀道难》)(2)千载琵琶作胡语,。(杜甫《咏怀古迹》)-4--4-(3)云树绕堤沙,,天堑无涯。(柳永《望海潮》)(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韩愈《师说》)(5)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苏轼《定风波》)(6),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7)潦水尽而寒潭清,。(王勃《滕王阁序》)(8),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秋日的灯盏朱以撒①秋天来了,山里闪动着风吹过的暗影。叶片开始有秩序地脱离枝条,原先紧挨在一起的两片树叶,一片先下来了,另一片落下来的时候,再也见不到它旧日的邻居。交接的日子来临,一些矮小的灌木丛里,浆果外表抹上了一层紫黑,一只翠绿的螳螂举着带锯的刀,轻轻划了一下,浆水霎时奔涌而出,紫透了枝下的土皮。②稻子已经进仓,秋风下瑟瑟摇曳的是从农夫指缝里漏下的一枝金黄。农夫已经走远,不会回头,注定这一穗金黄要坚持到秋日的最后,被人遗漏、忘却,不能和亿万弟兄一道进入温暖的谷仓,此时它的美超过一切。在我看来,缘于遗忘而独立存在,虚构出岑寂田野的动人一幕。浆果、稻穗这样兀立风寒中的灯盏,秋日的过去就是它们生命的过去,许多美艳走到这里,自然变得素洁起来,像戏台上的名角戏装卸下,铅华洗去,走在街市上,纯乎一个普通的中年妇女。③暗夜里,车驶过同样岑寂的山村,简陋的土墙开设的小窗口透出昏黄的光,一家人聚在严实的屋内,守着炉火,内心踏实起来,谷仓是照耀一家人美好心情的不灭灯盏,隔着芳香的木板,里边躺着一家人的生存希望——从春日开始萌发,夏阳曝晒,现在终于落实下来。当时是那么漫长,好像一盏秦时的灯,要擎到汉时才被真实地点亮,中间这么多的交替、衔接、奔跑——的确,我看过那些最终不能点亮灯盏的农耕人家,秋日远去,寒冬到来,是那么黯然神伤地蹲着,敲打着春日吃进泥层中的犁耙,要问个究竟。丰稔的人家如实地享受着秋日的馈赠,闲聊时记起春夏那些有趣的细枝末节,唇齿开合中带着舒适的滋润。看来,只有希望不落虚空,眉宇间才笑得起来。④一本书在经过春风、夏雨的重叠,终于在深秋的最后几日结束了文字的蔓延。这个文人松了一口气,好几次他像一个持灯者,火舌飘忽不定,他的心时浮时沉,晴明阴晦在瘦削的脸庞上隐现。夜半推开窗门,所有家庭的灯盏都熄灭了,自己却还在夜色里跋涉——这大半年的灯火费得太多了。在乡村写作,笔下的蔬笋气明显与上一个章节慢了一个节奏。似乎都有这样的感觉,在乡村里完成的这一部分,像是夕阳余晖下归栏的牲口,脚步细碎,神色安然,被深浓起来的薄纱笼罩。也应该有一个相近的阅读环境——村头老樟树下,寂静萧然的风雨亭里,简约朴素的廊桥上。选择环境阅读是一种智慧,删去书写者身上的种种附加,也放弃了自己种种目的性,此时,书页打开,字句联袂而起,人融了进去。有几次我读到一些残本,残本毁弃了创作者的背景材料,如在异地骤遇了陌生人,没有既往的历史记录,没有阴影和光圈,使阅读时每一字句都像秋风里吹过的干果,水分滤去,肉质干脆。秋风残照下的人、文要比湿润阳春时可靠,它的冷峻是此前未有的情节,浓缩着艳丽的汁水,到了这个节气的文人笔下,我们说韵味,其中一部分就是由朴实无华来承担的。⑤渐渐形成一个晚秋爱好者。尚在砚边的余墨被风吹干,兑点水,作一幅草草小品,透视着笔底漫不经心的挥洒状态,万木萧疏,百草枯黄,一个在秋风中穿行的漫游者,心事清癯。一些被春日枝繁叶茂遮蔽的疤痕,一些少年时代持抱不放的爱恋,不是展现了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