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学(1)——诗歌:《诗经》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楚辞》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诗经·小雅》采薇一、有关《诗经》一、《诗经》的分类:二、《诗经》的表现手法: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三、《诗经》的内容:“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风(160):十五个诸侯国和地区的土风民谣雅(105):夏也。西周王畿jī音乐,即周天子直接统治区(陕西丰镐一带)的音乐,多为贵族士大夫所作。颂(40):舞容,舞蹈的“样子”。用于宗庙祭祀的舞曲诗经的分类音乐赋“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铺陈直叙诗经·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比“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比拟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见物起兴起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周南·桃夭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是经过有目的的搜集整理编成的,关于其编集有献诗说、采诗说、删诗说。《国语·周语》记载邵公谏厉王语:“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王欲玉女,是用大谏。”——《大雅·民劳》“家父作诵,以究王訩。”——《小雅·节南山》“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凡百君子,敬而听之。”——《小雅·巷伯》“吉甫作颂,其诗孔硕。其风肆好,以赠申伯。”——《大雅·崧高》汉代学者认为诗的编集是经孔子删定而成,唐代以后多有学者对此提出质疑。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史记·孔子世家》《诗经》旧时亦数千篇,孔子删去重复,正而存三百五篇。——《论衡·正说篇》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五篇。——《汉书·艺文志》孔子对《诗经》的文字、方言、乐谱等方面进行整理修订。“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论语》mù暮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mǐXiǎnyǔnhuáng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zàipìn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gǔjiù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采薇(薾)(花)(辂)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mǔ(接)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kuíféi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mǐ(箙)(亟jí)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yùfēi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时代背景:周懿王(前899-前890)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汉书·匈奴传》•抒情主人公:•时间和地点:•内容:戍边兵士追忆(戍边生活)心理(戍边时,归家时)返乡途中二、《采薇》分析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采薇”起兴情感2:戍边转徙不定,生活艰苦得难以忍受。原因:情感1:久戍不归,思念家乡和亲人猃狁的侵扰,远征守边一直没有结束。时间推移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情景1:军容的整肃和装备的精良情景2:战争的频繁和紧张情感:既有保家卫国的自豪感,也有日夜鏖战,无法安居休整的忧伤怨愤。行军打仗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戍边士卒归来时的情景和心境。1、触景生情,抚今追昔;2、归途中饥寒交迫、步履艰难的疲惫状态;3、感时伤事、心中有难以诉说的悲哀。这首战争诗表露出的思想感情复杂。既有承担责任、保家卫国的情绪(公);也有战争无休无止,归家遥遥无期,战争又残酷异常所产生的忧虑、怨愤情绪(私)。1内容主导思想:一个刚经过战争洗礼的士卒对战争灾难的难以诉说的痛苦感受艺术特色一、起兴手法“采薇”起兴(薇)作——柔——刚时间的推移;季节的转换;心绪的变化三、情景交融二、重章叠句和叠词重章叠句:前三章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叠词:用来增加形象性、强化感情。“烈烈”、“业业”、“骙骙”、“翼翼”、“依依”、“霏霏”、“迟迟”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1.景物描写告诉人们:他是春天出发,冬天归来2.“杨柳依依”:出征将士与故乡亲人依依惜别的浓情“雨雪霏霏”:历经战争归来时因担心而痛苦哀伤“杨柳依依”:保家卫国,意气风发“雨雪霏霏”:战场生还,悲哀厌倦3.“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情景交融【渡汉江】唐·宋之问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十五从军征】(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猃狁(xiǎnyǔn)中国古代民族名。亦作“玁狁”、“荤允”、“薰育”、“严允”等。据考:“猃狁”为秦汉时匈奴的先民。春秋时称“戎”、“狄”,秦汉时程“匈奴”或“胡”,隋唐称“突厥”。“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墨子·公孟》(诗)“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史记.孔子世家》《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创作论意义1、由原始诗歌的实用功能到功利主义的创作自觉。“心之忧矣,我歌且谣”“维是褊心,是以为刺”2、由原始诗歌和民歌的集体歌唱到个体诗人的出现。3、由原始诗歌的简洁朴素到艺术美的主动追求。“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诗经》标志着中国抒情诗艺术的逐渐成熟1、抒情诗中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2、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境界的创始。3、高超的艺术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