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陆一中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复习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辅导网湖北省安陆一中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复习(世界近现代史主观题典型题例)1.思考:一战后至二战期间,欧美主要国家之间的矛盾有哪些?举例证明造成这些矛盾的原因是什么?30年代至二战期间,这些矛盾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最大影响是什么?(1)矛盾和成因: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主要是指英、法、美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主要是由于分赃不均或继续争霸引起的。如美国想控制整个世界,英法反对;法国想称霸欧洲大陆,英国推行势力均衡政策进行牵制等。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主要是指德国为首的战败国与以英法美为首的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是战胜国对战败国殖民地加以瓜分,并从经济、军事上加以控制,引起战败国的仇恨。最突出的是德国仇恨《凡尔赛和约》。资本主义国家同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这种矛盾是由于国家性质不同引起的。(2)变化:主要变化是由过去的几种矛盾转化为法西斯同盟国家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之间的矛盾。(3)变化原因: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使德国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并与意大利结成法西斯同盟。之后,对外侵略扩张,不仅加剧了同英法美之间的矛盾,而且也加剧了同苏联之间的矛盾。后两者出于反法西斯斗争的共同目的,二战期间结成同盟,调整过去的矛盾。(4)变化最大的影响:这一矛盾的变化,大大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2.阅读下列材料帝国鉴于内外的形势,认为帝国当前应该确立的根本国策,在于外交和国防相互配合,一方面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另一方面向南方海洋发展,基准的大纲如下:对大陆政策的基本方针,在于希求满洲国的健全发展,日满国防的巩固,消除北方苏联的威胁,同时防范英、美,具体实现日、满、华三国的紧密合作,以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在执行时,应注意保持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对南方海洋,特别是外南洋方面,努力促进我国民族的经济发展。一面避免刺激他国,一面以渐进的和平手段扩张我国势力,并与满州国的建成相配合,力求国力的充实和加强。──《基本国策纲要》请回答:(1)此材料是个什么性质的文件?(2)材料中的“确保东亚大陆的地位”和“向南方海洋发展”的真实含义是什么?(3)材料中所说的“内外形势”在当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4)日本对“大陆政策”和对“南方海洋”政策有何相同之处?(5)日本对“南方海洋”的政策后来又作了怎样的改变?原因是什么?分析:此材料出自1936年日本广田弘毅内阁通过的文件《基本国策纲要》,又称《国策基准》,是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纲领性文件。“确保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和“向南方海洋发展”是其基本国策。“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是指建立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霸权地位。其方针是扶植发展满州国,消除苏联的威胁,同时防范英美。“向南方海洋发展”是指向东南亚地区扩张。其方针是避免刺激欧美列强、采取渐进的和平手段。参考答案:(1)日本政府对外扩张的方案。(2)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称霸亚太地区。高中历史辅导网(3)国内形势特点,日本建立了军事法西斯专政,军部控制了日本政权。国外形势的特点是,德意法西斯积极对外侵略扩张,凡尔赛体系崩溃,英法奉行绥靖政策。(4)都为了促进日本经济的发展,都尽量避免与其他帝国主义列强发生冲突。(5)改变了“和平手段”。1941年挑起太平洋战争,实行武力掠夺。原因是,日本在亚太地区的侵略政策严重损害了美英在这一地区的既得利益,美英等国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3.阅读下图和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年来日本自卫队多次参加联合军事演习,海军也不断出访,频频在国际舞台上亮相,借以扩大自己的军事影响。与此同时,日本不断调整《日美安全保障》和新《日美防务合作指导方针》对日美军事合作中分担的任务,自主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材料二:日本把“战败”改为“终战”,把侵略改为“进入”。把太平洋战争说成“自卫”,把侵略亚洲国家说成是“解放”英法殖民地等……几乎历届首相都不敢真正承担战争责任,而是在“检讨”“反省”“遗憾”“道歉”“谢罪”等字眼上下功夫。……据《朝日新闻》对2000名中学生进行民意调查,70%的学生认为日本是二战中最大的受害者。回答:(1)日本自古以来就有________的传统,这方面日本是世界第一;由于地形结构问题,铁路商业等向地下发展,日本又是世界上_________最多的国家。指出日本的地形、海岸线、气候、工业分布有什么特征?(2)依据两则材料,回答材料一告诉了什么问题?从材料二中你有什么担忧?读完两则材料后你得到什么启示?(3)依据历史学科分析日本近代产生军国主义的经济政治因素是什么?1936年11月,德日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为什么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始终未对苏作战?分析:该题是一道政史综合题。第一问题是地理学科题,要求提炼地图所提供的相关学科信息,涉及到地形、气候和工业分布之间的关系。第二问主要联系现实,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第三问仍是历史学科题,考查的知识跨度相对大一些,重在分析近代日本军国主义产生的历史高中历史辅导网经济因素。此外,涉及到日苏关系问题的必须从当时日本的综合实力,中国战场的情况以及苏联的气候因素等方面综合考虑。答案:(1)填海造陆地下街日本境内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丘陵,仅沿海一带有狭小平原。海岸线曲折,有许多优良港湾。季风气候具有海洋特征,冬暖夏凉。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2)日本有军国主义复活的苗头,军国主义倾向值得人们关注。担忧军国主义复活会再次威胁世界和平。警惕日本军国主义之心不死,珍惜和平,反对战争。(3)日本经济基础具有垄断资本的封建性军事性,明治政府大力扶植保护垄断组织的产生发展,明治政府与财阀集团关系密切,军事集团的对外扩张加剧了垄断资本的膨胀。政治基础是因为明治维新后确立了近代天皇制,使日本天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日本扩张的重点在东亚太平洋,不愿因对苏作战而陷入两面作战境地。日本经济军事实力不如苏联,军事力量又陷入中国大陆,无力对苏作战。苏联的气候地域因素对日军极为不利。1941年日苏签订《中立条约》,缓和日苏关系。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注意你应当充分应用所掌握的历史事实和给出的材料,为自己每一个回答作出必要的说明。材料一:引自1938年10月3日张伯伦在下院的辩论词:“自从我担任目前职务以来,我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欧洲的绥靖,……捷克斯洛伐克问题是最后的,说不定还是最危险的一个问题。既然我们走过来了,我觉得可以沿着这条通向稳定的道路继续前进了。”材料二:引自1938年10月5日丘吉尔在下院的辩论词:“这是我们迄今体验到的最严重的后果。由于我们五年来所做的和没有做的一切所造成的结果……五年孜孜以求尽量不抵抗路线的结果,五年英国势力不断退让的结果……我们处在一场降临于英国和法国的最大灾难面前。”材料三:引自1939年1月5日希特勒与波兰外长贝克的谈话:“德国在任何情况下都关心维护一个强大的民族主义的波兰,……一支强大的波兰陆军的存在意味着大大改善德国的处境;波兰部署在俄国边界一侧的陆军师节省了德国相应数量的额外的军事开支。”材料四:引自1939年3月8日希特勒在德国政、经、军界重要人士会议上的讲话:“……布拉格的情况是不能容忍的。……然后将轮到波兰。……至于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它们当然属于德国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空间。……到1940年和1941年德国将一劳永逸地同自己的宿敌──法国进行清算。……当法国被击败后,德国能轻而易举地确立对英国的统治,……我们将以英法两国在美洲的领地为基地,同美国……进行清算。”材料五:引自1939年8月22日张伯伦致希特勒的信:“……不论德苏协定属于什么性质,它都不能改变英国对波兰所承担的义务,……并且决心加以履行。……我希望向您重申我的信念: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战争将是所能出现的最大灾难。……我看不到德波之间有什么问题不能够以及不应该通过和平手段得到解决。我们已经准备并将一直准备协助创造条件来进行这种谈判……”(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这是由于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而引起的辩论?张伯伦和丘吉尔的观点有哪三点不同?高中历史辅导网(2)比较材料三和材料四,①其中哪一个材料给了张伯伦和丘吉尔的辩论以最好的回答?②那么,另一材料又可以说明什么问题呢?(3)比较材料五和材料一,材料五说明了什么?(4)史学界一般认为:①英国奉行的绥靖政策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而且得到了法国和美国等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追随或支持,直到英、法对德宣战后仍一度对它抱有某种幻想。②绥靖政策的教训不仅对于曾经推行过它的人来说是深刻的,而且在世界人民在经历了空前灾难后,懂得了在侵略势力面前应当如何捍卫和平的真理。你是否同意?请简要论证你的回答(答案空格500字)分析:该题是1998年上海市高考题。这是典型的大型材料问答题,代表了问答题的命题方向。通过提供有关绥靖政策的五段材料、设置了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新情景,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及对“绥靖政策”和相关史实的掌握程度,考查阅读、表达及历史思维等综合能力。解答时,首先应读材料,概括、提炼每段材料的观点。要注意设问的要求,如曾多处提到“比较”的要求,要对张伯伦、丘吉尔、希特勒等相关观点进行多角度的比较。该题的难点是对史学界通行论点的论证,要结合所学知识、材料等,对上述观点进行综合论证,并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等原则。答案:(1)①慕尼黑协定的签订。②A.对慕尼黑协定的评价不同。张认为是解决了“最后的”、“最危险的”问题;丘吉尔认为是“最严重”的后果。B.对以前实行的绥靖政策看法不同。张认为是成功的;丘吉尔认为是失败的。C.对绥靖政策的前途预测不同。张伯伦认为是“通向稳定”,丘吉尔认为是走向“灾难”。(2)①材料四。因为它是希特勒的内部重要讲话,以后的历史证明了这个讲话。②材料三说明了希特勒的狡猾。第一,欺骗波兰;第二,给英法等西欧国家以德国的敌人是苏联的印象;第三,不刺激苏联。(3)材料五说明了:①英国的态度已与捷克危机时有所不同,它对波兰危机作出了较为强硬的表态。②英国仍寄希望于绥靖政策。(如指出实质是对绥靖政策寄予希望,也可给2分。)(4)①A.历史根源方面:英国的大陆均衡战略和反共政策。B.法美的追随或支持方面:(举例)(每举1例给1分,最多不超过2分)C.抱有幻想的表现:“奇怪战争”或“静坐战争”②A.教训:养虎为患,或玩火自焚。B.真理:联合起来,用正义武装捍卫和平。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方统治者想到1943年法西斯主义可能解体而共产主义将取得胜利时都不免惊慌失措,在这方面丘吉尔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加不安。”──摘自英国《劳工月刊》材料二:在德黑兰会议期间,丘吉尔曾描绘说:“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然而在这三者当中惟有小毛驴能够认准归途。材料三:英国某大臣在1943年3月15日同罗斯福谈话说:“我们最困难的问题是俄国,英国要单独对付俄国可能力量太弱。”高中历史辅导网材料四:丘吉尔在致战时内阁一项秘密备忘录中曾写道:“我相信,欧洲各国大家庭作为一个整体在欧洲会议的领导下组成统一阵线。我主张建立欧洲合众国。我希望欧洲会议可以有10余名会员,包括从前的各个大国,包括瑞典人、挪威人、丹麦人、荷兰人、比利时人、法兰西人、西班牙人、波兰人、捷克人和土耳其人。”请回答:①举例说明“1943年法西斯主义可能解体”。材料一中“丘吉尔比其他任何人更加不安”表明他意识到了什么?②材料二表露了丘吉尔怎样的心态?说明他意识到了什么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