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人物论文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Howard)1.个人简介2.主要著作及理论2.1.历史背景2.2.田园城市2.3.三磁铁理论2.4.具体规划2.5.社会城市3.理论实践4.理论贡献及启示5.参考文献1.个人简介埃比尼泽·霍华德(1850—1928年)出生在伦敦一个经营糖果店的家庭,没有受过正规教育,15岁离开学校,到旧式的股票商人那里抄写来信。此后6年中,他不断地变换工作处所。21岁时,随同两位同龄朋友移民到美国。他在美国荒地上干起了农耕生计。这种用极为原始的生产方法硬从生荒中讨生活的苦斗硬拼,对于在城市环境中长大的霍华德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872年霍华德迁移到芝加哥城。在芝加哥城的4年里,霍华德找到了自己的职业,并且开始发现了自我。他正是从芝加哥首次接触到对私人占用土地征收附加税这种作法的激烈抨击。当时的芝加哥正实施着规模巨大的城市扩建项目,以及围绕这些项目展开的主要围绕着是否应当在城市的周围建造一圈更大的城市绿带的一系列讨论。后来霍华德来到伦敦。1880年,伦敦城区人口已达400万至500万之间,并且还在以前所未见的速率增长。在伦敦的这一时期生活中,他看到大城市病的产生,也认真听取了各种说教和预言,包括改革家和激进派们的议论。他从自己的目的出发,从这些主张中抽选了他所需要的成分,形成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他不相信政府会在民众远未形成舆论之前率先采取行动。于是,他开始思考如何才能从办集体事业的善良愿望开始,逐步办起一个新型的社会,哪怕首先从试验性规模做起。,并吸取西方公共卫生运动、环境保护运动、城市美化运动三次运动正反两方面的教训,于1898年著《Tomorrow:aPeacefulPathtowardsRealReform(明日一条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而此后一直为理论的实践奔走。于1928年5月1日卒于韦林。2.主要著作及理论2.1历史背景霍华德所处的历史时代正是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帝国主义垄断阶段过渡的时代。中、小企业在垄断资本的排挤、打击下纷纷破产。工人、农民失业严重,日益贫困。大批无地农民涌向城市,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城市人口和用地急剧膨胀,原有的市政基础设施不堪重负;大量贫民窟产生,居民住宅需求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环境恶化,流行病肆虐……时代的现实和个人的经历,使霍华德和当时许多爱思考的知识分子一样,十分关心这些社会问题。深思熟虑后,他的《明日一条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应运而生。这本书后来成为一本具有世界影响的书。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流传全世界。1902年修订再版,更名为《明日的田园城市》。2.2田园城市1919年田园城市和城镇规划协会与霍华德协商,对田园城市下了个简短的定义:“:田园城市是为安排健康的生活和工业而设计的城镇,其规模要足以满足各种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掌管。“田园城市”的中心思想是将绿色空间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纳入规划体系,融环境改造与城市发展于一体,“借助”农村的优点整治城市的弊病,集合城市和农村的优点创造城乡结合的城市。霍华德设想的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城市四周为农业用地所围绕;城市居民经常就近得到新鲜农产品的供应;农产品有最近的市场,但市场不只限于当地。田园城市的居民生活于此,工作于此。所有的土地归全体居民集体所有,使用土地必须缴付租金。城市的收入全部来自租金;在土地上进行建设、聚居而获得的增值仍归集体所有。城市的规模必须加以限制,使每户居民都能极为方便地接近乡村自然空间。2.3三磁铁理论针对当时大城市的种种弊端,尤其是像伦敦这样的大城市所面对的拥挤、卫生等方面的问题,霍华德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疏散大城市人口,保持城市的合理规模,使人民返回土地。霍华德将一切问题的根源归纳为吸引力。他认为城市与乡村具有不同的吸引力,同时也都具有不可避免的缺点,他由此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的基础——三磁铁理论,绘制了著名的三磁铁图,三块磁铁分别注明为“城市”、“乡村”、“城市一乡村”,三种引力同时作用于“人民”,于是提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他们何去何从?”他认为“城市—乡村”结合体能和谐地结合城市和乡村,由此形成避免二者缺点的新的生活方式,他说:“城市和乡村都各有其优点和相应缺点,而城市一乡村则避免了二者的缺点。……这种该诅咒的社会和自然的畸形分隔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城市和乡村必须成婚,这种愉快的结合将进发出新的希望、新的生活、新的文明。本书的目的就在于构成一个城市一乡村磁铁,以表明在这方面是如何迈出第一步的。”霍华德期望着一场和平的社会变革,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利用社会城市来取代旧的、充满弊病的大城市。2.4具体规划霍华德对他的理想城市作了具体的规划,并绘成简图。他建议用贷款的办法购置地价低廉的农业用地,在这块农业用地上建设城乡结合的新型城市——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的土地归市政当局所有,总面积为24平方公里(6000英亩),其中农业用地为20平方公里,除耕地、牧场、果园、森林外,还包括农业学院、疗养院等。农业用地是保留的绿带,永远不得改作他用。城市用地为4平方公里。田园城市的总人口为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0.2万人,城市人口为3万人。中央是一个面积约145英亩的公园,有6条主干道路从中心向外辐射,把城市分成6个区。城市的最外圈地区建设各类工厂、仓库、市场,一面对着最外层的环形道路,另一面是环状的铁路支线,交通运输十分方便。霍华德提出,为减少城市的烟尘污染,必须以电为动力源,城市垃圾应用于农业。租用土地者向市政当局缴纳“税租”。税租的一部分用于贷款的还本付息,其余部分用于市政建设和社会福利。贷款的本息三十年付清,此后,税租就可全部用于市政建设和社会福利,从而摆脱地产主的剥削,使人民以较低的税租享受较高的社会福利。田园城市的示范作用将促使建设一个又一个新的田园城市。像伦敦这类大城市的居民也会逐步被吸引到田园城市,造成大城市人面实现城市土地归城市所有。旧城市将逐步改造,最终实现全面田园城市化的目标——社会城市。2.5社会城市在第十二章“社会城市”中,霍华德谈到田园城市发展应遵循的正确原则。他说:“田园城市一直增长到人口达到32,000人。它将怎样继续增长?……它是否要在环绕它的农业地带上进行建设,从而永远损坏它称为`田园城市’的名声?肯定不是。……它将靠在其`乡村’地带以外不远的距离建设另外的城市来增长.因而新城镇也会有其自己的乡村地带。”就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一个城市群”。池把这个城市群称为“社会城市”。书中有一张附图“无贫民窟无烟尘的城市群”。这张图以图解的方式将7个城市组成一个城市群,用以解释“社会城市”的结构以及“城市增长的正确原则”。“整个组群中的每一个居民虽然一方面居住在一个小镇上,但是实际上是居住在一座宏大而无比美丽的城市之中”。有人认为这是卫星城理论的起源,其实,这种小城镇群的布局结构,其用意在于促进大城市逐步解体,这和用发展卫星城的办法促进大城市地区继续扩大的方法在指导思想上是相互对立的。而社会城市的意义远不只是建设一个全新的田园城市群。霍华德结合当时铁路事业的大发展,提出了用社会城市改造大伦敦的设想:“从快速交通的任何方面来说,我们都应该向有别于拥挤城市的城市更接近一些,与此同时,我们应该使自己置身于最健康、最优越的环境之中。”他说:“我诚挚地请读者不要认为现在形式的大城市必然比公共马车系统更持久,就在铁路快要代替公共马车系统的时刻,它还是非常令人赞赏的。我们要面对的,而且一定会面对的唯一问题是:在一块基本未开垦的土地上实施一个大胆的规划方案,是否能比使我们的旧城市适应我们的新的更高的需要,更能获得好的结果?.··…只能有一种回答:当简单的事实被牢牢掌握以后,社会的剧烈变革就会迅速开始。”3.理论实践霍华德的主张发表以后,在知识界引起很大重视,赢得了社会的尊重。他的著作被译成多种文字。许多国家成立了田园城市协会。然而,由于理论本身的缺陷以及改革而不侵犯既得利益集团的主张,他的理论在实际执行上是困难重重的。霍华德1903年着手组织“田园城市有限公司”,依靠他的社会影响,四处奔走,筹措资金,在距离伦敦56km的莱契沃尔思开始建立第一座田园城市。霍华德想把它作为建设示范性田园城市、社会城市,进而全面改建大城市的第一步。后来霍华德又在1919年建立了另一座田园城市韦林。然而这两个城市并没有取得霍华德预想的成功和影响力,没有引起全社会的效法。芒福德在他的《城市的发展史》中给出了合理的解释:他低估了在一个以赚钱为主的经济社会中一个大都市市中心的强大吸引……,他想以创造40111人口的一个独立自足的社区来替换伦敦过分拥挤的生活,这个具体建议本身没有很好的对待今天社会和技术的复杂性。”改革的受阻,使他寄希望于示范的影响。他在晚年,倾全力于两座田园城市的经营而不继续他的理论宣传,以及他的著作在1902年再版时改名《明日的田园城市》,多少冲淡了他的理论的社会改革的形象。4.理论贡献与启示田园城市理论在其产生后的100多年间虽被频频提及,但仍有许多业内人士低估和误解它的实质含义。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并非仅仅是城市物质形态上的考虑,更多的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做了全面的阐述,虽然今天看来某些观点和措施带有一定的乌托邦色彩,但是他提出的城市与乡村有机结合的思想,着眼于社会、政治、经济等推动城市发展的深层因素,对城市规划界有极大的启发意义。(1)霍华德把城市规划作为推进社会变革的一种手段,把社区内经济活动的组织、社会生活的安排、物质环境的布置以及付诸实施的经济保证等统统纳入城市规划的内容。这种广义理解的城市规划,正是世界城市规划界在狭窄的物质环境构图的死胡同中闯荡多年而重新认识的正道。(2)城市规划工作要摆脱城乡对立的旧观念。霍华德批判了把城市和乡村作为人类仅有的两种截然对立的生活环境的观点。他说:“……大家似乎都认为:劳动人民现在不可能,而且永远不可能住在农村而从事农业以外的职业;拥挤而有碍健康的城市是经济科学的结论;我们现在这种把工业和农业截然分开的产业形式必然是一成不变的。这种谬误非常普遍,全然不顾存在着各种不同于固有成见的可能性。事实并不像通常所说的那样只有两种选择——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而有第三种选择。”没有第三种选择的旧观念长期统治着人们的思想。城市规划工作者的目光仅盯住城市,而不顾城乡之间密切的经济联系和社会交往,以及相互融合的可能性。因此,对于城市规划师来说,研究霍华德的理论更具有开拓思想、顺应客观形势、探索新的城市规划途径的意义。(3)霍华德的理论核心,是通过城乡结合控制合理的城市规模,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一种有机、平衡的发展模式。一方面,城市为农村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另一方面围绕城市的农田、绿地是支持城市发展、保持城市生态平衡、遏制城市无节制膨胀的关键。这种积极的对城乡关系的认识与今天我们提倡的可持续发展是一致的,符合我国提出的城乡一体化原则。很多城市学家认为,直到今天,其中几个要点,仍不失为建造高质量城市的一把钥匙。例如,其合理的城乡用地比例,不失为一个大城市作区域规划的参考。一个大城市如无适当规模的农地作为城市支撑,城市的健康发展是会受到一定影响的。田园城市避免了传统单一核心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恶性膨胀。当若干个田园城市发展到合理的规模时,就组合成社会城市。各个田园城之间通过各种形式的快速交通联系。这样既可以保证每个田园城市的合理规模,又可以享受到大城市的优点,并避免了大城市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的缺点。(4)土地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霍华德在其田园城市中对土地进行了大胆改革。土地归全体居民集体所有,所有的土地收益用于兴建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必要的支出,可以说城市依赖土地生存发展,完善公正的土地政策有助于形成稳定的城市发展)芒福德也指出:最重要的是,霍华德洞察到了再也不能让城市发展最重要的原动力掌握在私人投资者手中。(5),在城市规划思想上建立了一个真正关心普通民众的新模式霍华德在第十一章开头引用的一段话:“一个人怎样才能认识自己?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