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其演变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其演变研究——以海口市为例作者:曾永明指导教师:杜娜副教授(海南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系,海口,571158)摘要:城乡一体化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城乡一体化既是一个结果,更是一个过程,对这个过程的动力机制及演变规律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释了城乡一体化的内涵之后,以海口市为实证对象,鉴用哲学中矛盾规律和系统观点,采取因子分析法,对城乡一体化动力机制及演变序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济级差、社会级差和生态级差是其主要驱动力,并且这三种级差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和演变规律。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动力机制;演变分析;级差;海口市StudyonDynamicalMechanismandEvolutionofUrban-RuralIntegration—TakeHaikoucityastheexampleAuthor:ZengYongmingTutor:ViceProfessorDuNa(DepartmentofResourcesand,EnvironmentTourism,Hainannormaluniversity,Haikou,571158)Abstract:Urban-RuralIntegration(URI)isoneoftheresearchinghotspotsincurrenttime.URIisaending,furthermore,itisaprocess.ItissignificanttostudythedynamicalmechanismandevolutionarylawofURIprocess.AfterexplainningthemeaningofURIinmythesis,ItakeHaikoucityasthepositivetargets,quotethelawofcontradictionandtheciewofsystem,adoptthemethodoffactoranalysis,thenIstudyonthedynamicalmechanismandevolutionarysequenceofURI;atlastmyanalyticalresultindicatesthateconomycontradiction、communitycontradictionandecologycontradictionformitsdominatingdrivingforce;nay,thethreeconradictionsconcealsomedefiniteinherentrelationandevolutionarylaw.Keyword:Urban-RuralIntegration(URI);Dynamicalmechanism;EvolutionanalysisContradiction;Haikoucity1.绪论1.1关于城乡一体化的几种经典观点城乡关系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研究的主要论题之一。恩格斯、斯大林、毛泽东等都对于城乡关系有过深入的探究。恩格斯“城乡融合”的思想约在150年前就已经提出来。他指出: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对立最终必然消失,从事农业劳动和工业劳动的人将不再分属于两个不同的阶级;通过消除旧的分工,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和城乡的融合带来的便利,人类社会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1]。二十世纪初埃比泽·霍华德在其鲜明表现城乡一体化思想的著作《明日的田园城市》中用“城市磁铁”、“乡村磁铁”、“城乡一体化磁铁”等概念和图解来说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吸引关系。他认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美景二者应兼而有之”[2]。霍华德所谈的三块磁铁各具优缺点,共同构成它们之间的互补和吸引关系,并且有图解说明。图表如下:表1霍华德城乡一体化思想表[2]城市乡村城乡一体优点缺点优点缺点扬长避短工资高就业率高街道繁华建筑漂亮社会机会多娱乐活动丰富互相隔阂环境污染贫民窟乱房租物价高上班距离远工作时间长水质好风光美丽环境健康住房低价土地低价水源充足工作不足缺乏娱乐村庄荒芜孤陋寡闻寒酸拮据自然田园美无繁重劳动社会机遇多企业有发展水和空气清新高工资低物价高就业率低税企业自由合作居民和谐安康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加拿大学者麦基(T.G.McGee)提出了“desakota”(印尼语中desa为乡村,kota为城市)的概念:指位于核心城市之间的走廊地带,即由原先的高人口密度农业区转化而成的农业活动和非农业活动高度混合的地区。“desakota”是针对亚洲国家的某些地区由于历史条件和社会发展现实,通过原先乡村地区向“desakota”转化,从而实现以区域为基础的城乡协调发展模式[3]。当时中国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城市化正从起步到快速发展的转型时期,“desakota”就相当于中国大多数学者现在采用的“乡村城市化”的内涵。1.2城乡一体化概念比较分析社会学和人类学界从城乡关系的角度出发,认为城乡一体化是指相对发达的城市和相对落后的农村,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垒,逐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生产力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合理分布,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直至消失城乡之间的基本差别,从而使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4]。经济学界从经济发展规律和生产力合理布局角度出发,认为城乡一体化是现代经济中工农业和工业联系日益增强的客观要求,指统一布局城乡经济,加强城乡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协作,使城乡生产力优化分工、合理布局、协调发展,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4]。规划界认为城乡一体化是把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统一整体,通过要素的自由流动和空间融合达到系统的最优状态。结合以上几种观点,综合其它论点,到目前为止,对城乡一体化的概念比较认可的是[5]:城乡一体化是指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城乡之间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形成“相互依托、优势互补、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共同发展”[6]的城乡关系,实现城乡之间在社会经济、生活方式、思想意识、生活水平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广泛融合,从而使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达到城乡共享,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统一的前提下,使整个城乡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5]。1.3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内涵(1)经济层面:即经济一体化。通过市场机制主导,使资源、资本、技术、劳动力等在城乡地域空间不同产业部门间有序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城乡经济持续发展[7]。(2)社会层面:即国家或地区基于对城乡客观差异的认识,考虑社会安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因素,通过一定措施调整城乡之间经济利益分配,为城乡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和生存空间[7]。(3)文化层面:即承认城乡文化差异的基础上,保留和发扬两者具有正向文化价值的文化,摒弃两者落后愚昧的文化,并实现文化的统一与融合,促进城乡文化全面发展[7]。(4)生态层面:即从城乡整体生态利益出发,将城乡的生产和生活活动纳入区域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生态系统中,全面整合和共享城乡生态系统[7]。1.4研究方法(1)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动力因子分别分析,寻求主要因子,对某些因子加以描述并做系统客观的量化,达到定性与定量的统一。(2)比较与系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城市与乡村是两个矛盾的统一体,既要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城乡的差异加以对比,又要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用系统的观点把握城乡统一体。1.5研究意义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种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人类积极认识、掌握、应用城市化的演进规律从而可以更完美地使其为人类的发展服务。回首人类发展历程,可以概括出城市发展进程的一个简单演进序列:乡村孕育城市阶段→城乡分割阶段→城乡对立阶段→城乡融合(城乡一体化)阶段。改革开放30年来,包括海口市在内的我国许多区域的城市化水平得到了空前快速的发展(中国城市化水平从1978年的17.9%到1987年的25.32%,再从2000年的36.22%到2007年的44%)。当前中国正处于城乡一体化发展探索阶段,对城乡一体化的研究可以协调城市与乡村两个区域间实现农业与非农产业间的合理分工与协作,保障城乡居民权利义务平等、文化生态共享,从而使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生态、人口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2.海口市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2.1海口市城乡一体化的背景海口市是海南省省会。海南省多年以来都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一直尝试着改革的成与败。城乡一体化步调正悄悄驶入中国城市化道路,海口市必然抓住改革开放的契机,理清思路、正确认识城乡一体化的机制,收获改革的第一手理论与实践成果,推向全国。海口市幅员面积2304.84Km2,其中已有城市建设用地(建成区)面积363Km2,城市市区规划面积1304.8Km2;农用地(郊区)面积1756Km2;未利用土地面积153Km2。户籍人口150.86万,其中非农人口89.77万,农业人口61.09万。全市共辖4个区、24个镇,是一个典型的中等城市。(注:数据来源于《海口统计年鉴》——2007年)利用以上数据可计算得海口市:(363)100%15.75%(2304.84)建成区面积土地建成率==幅员面积(1304.8)100%56.61%(2304.84)市区规划面积规划城建率==幅员面积%51.59%100)86.150()77.89(=户籍人口非农业人口城市化率=数据分析:海口市目前59.51%的城市化率相对于中国平均41.7%的城市化率(同期中国城市化率为41.7%)要高17.81个百分点,在国内属较高水平。据中国多数城市学者的研究指出:介于中国特殊的国情,中国的城市化率水平不宜太高,应该以60%左右为宜[8],当城市化水平达到60%时就进入城市化的高级阶段,即城乡一体化阶段,此时城乡融合、协调发展,城市化水平再高反而不宜。目前海口市的城市化率达到了59.51%,也就是说海口市近年进入并正处于城乡一体化阶段。这个数据指标使海口市的城乡一体化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和背景。另外,海口市的土地建成率为15.75%,符合霍华德“田园城市”理想状态下建成区占城市面积1/6、绿地和农用地占城市面积5/6的适宜水平,也就是说政府在城市建设和规划方面无形之中给了海口市城乡一体化一个推动力,这无疑又是一个好的背景。2.2海口市城乡一体化动力机制分析哲学具有“科学之科学”的美称。哲学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几乎渗透到所有其它学科之中,地理研究也不例外。笔者也寻求到城乡一体化动力机制的哲学内涵。矛盾学说告诉我们,万事万物之间都存在矛盾,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驱动力。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发展过程,它的前进必然处于矛盾的统一体中,必然存在潜有的矛盾。笔者分析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矛盾因素推动海口市城乡一体化的的发展:①经济级差(主要是城乡居民之间的经济矛盾)②社会级差(主要是社会背景、户籍制度、文化差异、亲缘关系等)③生态级差(主要是资源、环境等共享矛盾)。这三点亦即城乡一体化内涵的基本点。现分别分析如下:2.2.1经济级差动力分析追求经济利益一直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城市化过程便是一个鲜明的例子。财富的积累直接加速着城市化的过程,吸引着大量人口迁移进入城市,城市的集聚力或是向心力导致人力、资源、资金涌入城市,而郊区依然缓慢地发展着自给自足的农业。这种现象可由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理论和郝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理论得到很好的解释。我们重新看城市化演进的序列:图1城市化序列图(注:其中0,1,2,3,4代指城市化各时间序列段起止点)显然,图1中,在0~3时间段内,城乡关系表现出十分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城乡分割、对立严重,尤其在经济方面,城市与乡村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城乡居民各经济指数差距明显。笔者摘录了海南建省前一年1987年和2000年~2007年共9年的某些代表海口市城乡经济级差的数据指标,汇总如下:表2海口市城乡居民经济指标摘录表指标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乡村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年消费额乡村居民人均年消费额1987111278397959020007103343554242679200177553539615528732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