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宏观经济学内考复习资料1、国民收入决定支出法和收入法主要区别答:支出法即为最终产品的总支出,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的生产价值总和(GDP)GDP=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净出口(NX)其中,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及转移支付;投资为净投资与折旧之和收入法即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等于所有这些产品的生产成本,。它包括:工资、利息和租金等生产要素收入,非公司企业收入。公司税前利润,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资本折旧等。GDP=工资(税前)+净利息(利息收入-利息支出)+租金+利润(超额+正常)+间接税+折旧2、国民收入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缺陷)答:国民收入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点:1在国民收入核算中,“非市场”的产品没有被得到统计。2由于价格汇率的差别,使得同类国民收入指标难以准确地进行国际比较。3国民收入指标不能说明社会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和成本,属于结果性指标,容易导致“频资源,拼消耗”的结果。4国民收入指标不能准确反映人们从产品和劳务的消费中得到的真实福利状况。3、五个总量指标及之间的相互关系答:所谓五个总量指标即是:GNP(GDP)、NDP、NI、PI、DPI:(1)国内生产总值GNP(GDP)=C+I+G+X;(2)国内生产净值NDP=GDP-折旧;(3)狭义的国民收入NI=NDP-间接税;(4)个人收入PI=NI-公司所得税-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费+转移支付;(5)可支配的个人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C消费+S储蓄。4、从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推导出国民收入决定公式答:(1)使用消费函数推导国民收入决定公式C=a+bY(1)(假定的消费函数)Y=C+I(2)(经济处于均衡)将(2)代入(1)得Y=a+bY+I(3)将(3)整理得Y=(a+I)/(1-b)(2)使用储蓄函数推导国民收入决定公式S=-a+(1-b)Y(1)(假定消费函数C=a+bY,根据Y=C+I,从而得到S)S=I(2)(投资等于储蓄,决定均衡国民收入)将(2)代入(1)得-a+(1-b)Y=I(3)将(3)整理得Y=(a+I)/(1-b)25、至少用三各以上不同模型说明国民收入如何决定答:(1)投资-储蓄模型(满足条件:I=S)国民收入均衡点为国民收入水平,在均衡点左侧,即I>S,生产扩张,国民收入Y增加;在均衡点右侧,即I<S,生产收缩,国民收入Y减少。(2)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满足条件:总供给=总需求)均衡点左侧,即AD>AS,国民收入扩张;均衡点右侧,即AD<AS,国民收入收缩。PYY0ADASAS=ADP0SYY0ISS=I3(3)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凯恩斯45度线模型)也称凯恩斯交叉模型(??)Y(AD)=C+I+G+X,任何一元素上升,则使AD上移,国民收入扩张。(4)IS-LM模型I=S商品市场,L=M货币市场,IS、LM市场同时均衡。如果要达到充分就业的收入Y*,可用增加G和降低T的财政政策或用增加M的货币政策进行调节。前三种均从商品市场考虑均衡,第四种为两种市场同时均衡,为国民收入决定最主要模型。rYY0LMISr0YASAD45°46、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答:此理该介于传统、现代之间的理论,货币的需求源于人们对货币的流动偏好,人们出于以下三类动机而需求货币。第一,交易动机货币需求,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数量多少,由收入决定,同向变化,其它因素在分析中忽略不计);第二,第二,谨慎(预防)动机货币需求,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由于未来不确定,每人都谨慎,需持有部分货币来为预期消费,与收入相关,同向变化);第三,第三,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避免有价证券价格波动带来的金融资产损失的风险而持有的货币。以上三种动机统称流动偏好,指人们想以货币的形式持有财富的一种愿望。从图形可得结论:(1)货币需求与利率反向变化;(2)当利率至r3时,货币需求量无穷大(即持有货币,不存入银行),即利息率下降是有限度的,绝不能进入陷阱。7、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答:凯恩斯理论的基点是国民收入(从而就业)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不足又是通过三条基本心理规律得到了说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流动性偏好陷阱和预期收益不足,解释有效、需求不足。iYM1M2Lr1r22r32流动陷阱58、影响IS曲线斜率的因素及这些因素变动对斜率大小的影响答:影响IS曲线斜率有四个因素(负斜率,斜率越小,利率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越大)(1)b(政府购买)(2)t(税收)(3)m(边际进口倾向)(4)d(投资对利息率变动的敏感度)在两部门条件下:首先,投资与均衡收入之间呈同方向变动,而投资又与利息率呈反方向变动,iYY1Y2ISIS’i1i22反向变化I(r)=S(Y)有效需求国民收入消费需求边际消费倾向(b)投资需求利率资本边际效率(MEC)重置资本成本预期收益货币供给央行货币政策货币需求投资需求收入(Y)6因此,均衡收入与利息率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即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其次,IS曲线的斜率与储蓄函数或投资函数的斜率有关,假定投资函数不变,储蓄函数率也即边际储蓄倾向越大,从而边际消费倾向越小,投资变动对均衡收入的影响越小,因而IS曲线相对于利息率越平缓,相对于收入越陡;反之,边际消费倾向越大,IS曲线相对于收入越平缓,同样地,假定储蓄函数从而边际消费倾向不变,投资函数的率越大,单位利息率的变动对投资的影响越大,所决定的均衡收入越大,从而IS曲线相对收入越平缓;反之,IS曲线相对于利息率越平缓。在三部门条件下:继续假定政府税收只对收入征收,而政府购买为自主变量,这样决定IS曲线的供给方面的因素S+T继续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此外,由于政府购买为处方的,因而I+G与I具有相同的形状。假定经济中的税收函数为G=T(Y),储蓄函数为S=S(Y-T),政府购买G=G0,投资函数I=I(r)。于是,对既定的利息率r,均衡的国民收入将由S(Y-T)+T(Y)=I(r)+G0所决定。由此得到的利息率与均衡收入之间的关系就是包含政府部门的IS曲线。9、能够制定经济运行的状况(用IS-LM模型)及如何调整才能使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答:产品和倾向市场的一般均衡可以概括为:I(r)=S(Y),L1(Y)+L2(r)=m。静态分析:在IS曲线的左下方,投资大于储蓄;在IS曲线的右止方投资小于储蓄。在LM曲线的左上方,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在LM曲线的右下方,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这样,IS曲线和LM曲线将利息率和收入的组合分成四个区域,但是,最初经济于哪一区域,产品和倾向市场不均衡导致的收入和利息率的变动rYYY*ISLMISLMISLMISLMLMISIIIIVIII7都将趋向于IS和LM相交决定的均衡点。1.当经济处于区域I时,在产品市场上,投资小于储蓄,具有超额的产品供给;在货币市场上,货币需求小于供给,具有超额的货币供给。2.当经济处于区域II时,在产品市场上,投资小于储蓄,具有超额的产品供给;在货币市场上,货币需求大于供给,具有超额的货币需求。3.当经济处于区域III时,在产品市场上,投资大于储蓄,具有超额的产品需求;在货币市场上,货币需求大于供给,具有超额的货币需求。4.当经济处于区域VI时,在产品市场上,投资大于储蓄,具有超额的产品需求;在货币市场上,货币需求小于供给,具有超额的货币供给。而当经济处于只处在IS或LM曲线其中之一上时,仅代表该市场达到均衡,另一市场不一定均衡;当且仅当经济处在IS和LM曲线交点上时,经济才达到两个市场的同时均衡。调整方法:市场一旦出现供需不平衡时调整方法如下:在商品市场上,一般情况下,由于短期内总供给即S相对不变,只能通过增加或减少总需求来达到均衡,增加总需求时IS线向右移动,减少总需求时IS线向左移动;在货币市场上,一般地,货币需求(L)相对稳定,只能通过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量(M)来达到均衡,货币供给量增加时LM线向右移动,货币供给量减少时LM线向左移动。rYY111LMISIS’LM’810、挤出效应是怎样发生的?答:所谓的挤出效应是指由于政府支出的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支出的减少。如图中所示,由于政府支出增加,引起总需求增加,IS曲线向右移动,与LM曲线相交,重新达到均衡,此时利率由原来的r0上升至r1,此时由于政府支出增加所导致的私人投资减少量为(Y”-Y’),即挤出效应。财政政策的效果取决于挤出效应的大小,经济萧条越严重,挤出效应越小,所以经济萧条严重时,运用财政政策的效果比运用货币政策的效果要好,反过来,经济处于过热时,货币政策的效果更好。11、经济处于不同状态的时候,财政、货币政策具体如何运用?答:财政政策工具包括变动政府购买支出、改变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税收和公债等。假定供给>需求,经济萧条,增加支出从而直接增加总需求,扩张财政政策;减税(间接增加总需求)从而可支配收入增加。(1)自动稳定嚣:指能够自动调节经济运行,使经济趋于稳定的机制,作用过程:增加支出,减少税收自动发生。(C+S+T>C+I+G)财政政策虽然具有自动稳定经济运行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非常微弱,它只能减轻萧条程度,不能改变萧条趋势,因此依然需要政府主动运用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运行。(2)挤出效应(C+S+T>C+I+G),增加货币量从而利率下降使得投资、消费上升,进而国民收入增加。用于支付萧条时期。货币政策运用:萧条时期(AS>AD)(1)公开市场业务,买入有价证券,增加货币量,利率下降,国民收入增加,得到货币对象:商业银行,增加贷款,利率下降;居民,增加消费,利率下降;厂商,增加投资,利率下降。(2)贴现率降低,商业银行借款增加,贷款增加,利率下降。(3)法定准备率降低,商业银行贷款增加。财政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rYYY’‘Y’’‘ISIS’r1r2LM挤出效应9(1)扩张的财政与扩张的货币配合使用(严重萧条时用,利率不确定,收入增加);(2)紧缩的财政与紧缩的货币配合使用(目的使过热经济降温)(严重通胀时用,利率不确定,收入减少);(3)扩张的财政与紧缩的货币配合使用(降低失业率、膨胀率)(经济滞胀(高失业率、高通胀率并存,利率上升,收入不确定);(4)紧缩的财政与扩张的货币配合使用(利率下降,收入不确定,回事未来经济增长速度)。12、货币政策的局限性答:(1)流动陷阱的存在使得货币政策反萧条的作用效果较差;(2)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不稳定,增减倾向量影响利率,从而影响经济就比较困难;(3)货币政策的时滞也会对经济产生不确定的影响;(4)在开放经济中,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必然会受到奖金在国际间流动的影响。13、从IS-LM模型推导总需求曲线答:(1)任意给定一个价格,就确定一条LM线(原因:IS线不受影响);(2)确定一个均衡点(需求量);(3)重复这一过程,就能确定第二个均衡点,从而整条需求曲线。P、Y反向变化y1y2y2y1ADLMLM1、任意给定一个价格2、确定一条LM曲线3、确定一个均衡点4、确定一个需求量5、重复这一过程就可以得到一条总需求曲线r1P1P1yr2rPy10总需求函数可以通过产品市场和倾向市场的一般均衡条件推导出来。假定投资函数为I=I(r),储蓄函数为S=S(Y),货币需求为L=L1(Y)+L2(r),货币供给为m=M/P。在名义货币量M既定的条件下,总需求函数可以从IS-LM模型中得到:I(r)=S(Y),L1(Y)+L2(r)=M/P,从中消去利息率r,即得到总需求函数。14、价格与国民收入反向变化原因答:(1)需求的财富效应(价格上升,需求减少);(2)需求的进口替代效应(国内产品价格上升,其它条件不变,国外商品购买增加,国内产品买量减少);(3)需求的利率效应(价格上升,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机会成本增加,减少投资或消费)。15、计算总需求函数Y=100-0.2P的形式(Y、P之间一定负斜率,反向变化)16、治理通胀的办法答:(1)需求拉上型通胀:指总需求增加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总需求增加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