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休闲绿地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城市休闲绿地设计一、休闲绿地概述(一)休闲绿地—一种新的园林形式1、休闲,成为当今人们一大生活方式。(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富裕程度的提高,加上国家政策的改变,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正在形成——休闲。休闲文化是一种本元文化,具有人文特征,比方说它不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唐诗宋词元曲,而是民清的通俗小说,它不在高堂雅室产生,而在村头井巷中产生、传播,是一种市民文化、俗文化。(2)休闲是不生产的消费时间。休字,辞海里定义为停止、休息、休养;闲字,为无事、空闲、安静的意思,休闲则为无事而休息。伸展开讲,休闲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人的行为方式,二是人的精神状态。瑞典天主教哲学家皮普尔在《休闲:文化的基础》中指出,休闲是人的一种思想和精神的态度,不是外部因素作用的结果,也不由空闲时间所决定,更不是游手好闲的意思。2、休闲的特征:第一,是一种行为方式,有别于工作和活动,它的目的,不是直接创造产品、作品、成果等,而是一种比较静态的,调整自己的精神、体力的行为,是一种使自己沉浸在整个创造过程中的机会和能力;第二,休闲是一种精神状态——保持身心平静和宁静的状态;第三,上二点讲的是休闲中的人,除此外,还必须有场所、载体,这个场所和载体,不是医生给你的药物,也不是高级酒店赋予你一席丰盛的酒席,而是大自然给予的以绿为主要特征的场所。3、城市呼唤休闲绿地在发达的西方国家,休闲早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生活方式,并且成为一种社会建制,早在100多年前,就把休闲放在学术的层面进行研究,并且形成学科体系。休闲成为社会重要的特征之一和社会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城市休闲绿地的产生及发展从国外来看,休闲绿地早已成为人们所接受,并且强调生态环境和人性化的空间设计依然发展的趋势。在我国,从70年代的小游园到90年代初的城市广场都曾以其独特魅力或让流连忘返、或轰动一时,90年代初的广场热可谓方兴未艾。值得庆幸的是,从热潮中走出来的人们对城市建设更加务实,以人为本的思想已为上下所认同。城市休闲绿地凭借布局灵活、环境宜人、景观优美等特点,正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并呈现出较强的吸引力。我国距休闲时代虽说还有一大段遥远的路程,但是本着“知远之近,知微之显”的观点看,休闲生活已显端倪。一是人们物质生活富裕之后,就要向精神生活转化。追求自然环境和人文精神的提升,已经成为目前一些富人,高素质的人、高文化的人的日益迫切的追求;二是国家一些制度的改变,促进、催化了这一生活方式。比如我国1995年起实行每周40小时工作制(即双休日),1999年又实施春节、五一、十一3个长假日,城市人民已经有1/3的时间是在休闲中度过的了;三是分析各个城市的人口百岁图,已经开始了由正“金字塔”向倒“金字塔”的转化。就是说,我国长时间的人口控制,一对夫妻一胎制,使老年人的比例逐渐加大,很多城市人口逐渐老化,成了老年社会。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主要是休闲。因此,休闲问题已逐渐成为我国城市迫在眉捷的大问题。4、政府的义务休闲问题不是个别人、个别地区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群体(每人都必走向这个群体)问题,也即是社会问题。因此,这个问题也不是个人或家庭、企业所能解决,必须由政府组织解决。政府在休闲服务领域应当承担下列义务:(1)直接提供休闲服务,将公共休闲服务的运行与管理列入政府办事系列,设立机构来管理有关设施与项目。(2)选择非政府机构来提供公共休闲服务,政府为赋权者和协调者。(3)给提供公共休闲服务的非行政机构一定赞助、鼓励。(4)做好有关休闲与休闲服务的合法和规范工作,促进休闲服务的健康发展。(5)引导和鼓励开展休闲学研究,研究休闲与经济、家庭生活方式和大众消费的关系;休闲生活对人格发展的影响,休闲文化特征及经济高速发展下的休闲生活等。5、规划师、设计师的职责规划部门是市政府的规划行政职能部门,当义不容辞承担起公共休闲服务的场所,即休闲绿地规划的职责,并且起草有关休闲与休闲服务的立法和规范工作。设计师是休闲绿地有设计者,是为人们提供场所空间的前提,人们能够更好的享用,取决于设计的合理性。(二)现代休闲生活的基本规律1、人口构成主体是离退休人员,年龄50以上;其次是下岗工人,常到公园过休闲生活的年龄在40~50岁之间,第三是无业或有病或长假青年,及儿童。2、人口素质这是一个群体,从年龄角度讲,属于弱势群体;从经济角度讲,比较有钱。其中离退休人员有较丰厚的退休金,他们的子女或第三、四代都独立成家了,是被下代尊敬、孝顺、赡养的阶层。下岗人员,到了这个年龄其子女都已经有了工作,也或经商,也属于对下代没有什么经济抚养的阶层。至于那些有病或长假的,自然得到家人照顾。因此,总的来讲,经济上属于优势群体。从文化角度讲,这些人都有一定学历、阅历,很多是受过毛泽东时代严格的纪律教育和道德教育,在家每天都看报纸、看电视、听广播,都很关心国家大事和周围发生的一切,他们对于休闲绿地上的设施,一草一木,都是本着这是自己家园的一颗心,因而格外爱护,那些破坏设施,摘花折枝或在树上、石上刻名题字的事绝不会发生。和旅游群体或出没于娱乐场所的青壮年比,可认为是优势群体。3、活动规律(1)常态性。不是假节日,也不是双休日才去,而是每天都去,一天当中,早晨6~8点为高峰,下午2~4点钟也是一个高峰,从早晨到傍晚都有人。(2)固定性。就个人而言,去的地点比较因定,有的人喜欢在树林中,有的喜欢在台地上,有的喜欢在山径上,有的喜欢在亭子里等等,一旦他(她)比较、选择、确定后,惯性很大,不会轻易变。4、活动内容打太极拳、做气功、坐禅、做意念功、深呼吸、空气浴、阳光浴、围坐闲谈、闲坐静坐为大宗,也有打羽毛球、打太极拳、跳舞、舞剑、下棋、散步、养鸟、打牌、以及使用健身器械。健身的特点是对场所要求高,设备要求低。健身器械一次投入大而不须营运管理费用,健身项目有:模高器、太空球、臂力训练器,转体训练器、美腰压腿训练器,平行梯、健骑器、上肢牵引器、扭腰器、腹肌架、太极推手器、伸背器、太空漫步器、快乐大转盘、组合训练器等。5、活动和审美特点(1)无意识不是像参观、考察、购物、会友、演出比赛一样,有一个明确的目的。从人的神态着,是无机巧的,仅仅是去消遣一下,消磨一下时光,其目的是休闲,可用下列这些词描述其精神状态;无事而休息、沐浴、休暇、休整、空闲、安闲、优闲、平常、不打紧、等闲、与正事无关、闲适(清闲安适)、闲闲(从容自得)和闲逸(清闲安逸)。(2)比较静态不是游,而是憩。游(旅游)的目的是寻找新的信息,它以景观为目标,要求景观要新,容量要大,游线要长,而且景点的安排上要步移景异。憩的目的是藉一较好的环境调整自己的身心,它对环境要求绿多一点,安静一点,空气新鲜一点就行,一般说来熟悉的自然环境比步移景异的场所更好一些,它不需信息量,但需领域感、认同感和家园感。憩的形式,非古代士大夫们那种游园方式:以品味、顿悟,通过文化寻踪,追求意境,激发艺术再创造。而是根据休闲者自身的能力和要求,选择交流、闲谈、小锻炼或以做内功、调息为主,以达到放松身心,增进健康的目的。总结上述两点:可以认为休闲活动为一种非游非玩、亦游亦玩、非品悟也品悟的活动,它的最高境界不在景、而在人,不是不要景,而是要眼中有景,心中无景,不是为了获取新的信息量,而是增进本身的微调功能和身心放松。(3)活动状态和旅游、参观、队团活动不同,人的集合,不是一种有组织的游憩行为,而是一种无血缘、地缘、职缘的游憩行为,不是线状的,而是团块状、散点式的,不是有计划的,而是随机的。集合的规模不会很大,以20~30人为常见,2~3人也有,绝不会数百人甚至数千人集合在一起。(4)审美特征要求审美客体即美的要素具有稳定性,这是由休闲的目的所决定的,其最终目的是身心愉快健康,审美主体活动的特点是静,完形效应是人的视觉思维的一个基本特征,即人看到一个不完整的、不稳定的、不对称的构图(景),一定要向完整的、稳定的、对称的方向去想,这样就产生了“完形压强”,因而刺激大脑、干扰内心的平静,当一个有规律的稳定、熟悉的图景呈现于眼前时,会感到极为舒服和平静。(三)休闲与消费的关系休闲与消费的关系不如旅游与消费的关系密切,休闲没有购物要求,消费需求很简单而且是随机的,目前休闲时的主要消费项目有:茶及小点心报纸对配套公共设施要求也不高有:垃圾箱、电话亭、公厕即可,使用频率不高。二、城市休闲绿地的定位休闲绿地作为二者的中间形式,随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应运而生,其大小灵活、视野开阔、绿化为主、空间宜人,既具有小游园对人的关怀、注重绿色景观的长处,又有城市广场开阔、明快的特点。小游园三、城市休闲绿地的基本特征城市休闲绿地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绿地形式,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物。就其本身来说,作为城市绿地的一种新的形式,即有城市绿地的共性,同时也具有区别其它类型城市绿地所不同的特征。鲜明的景观特色、良好的绿化环境、充足的休闲功能设施、宜人的尺度和空间,被认为是城市休闲绿地的基本特征。四、城市休闲绿地的功能和意义随着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不断深入,环境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大的环境概念包含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个方面,对城市而言,涉及的对象主要是后者。城市是人类为满足需要而一手建成的,城市环境与人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因此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城市景观环境也是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因素。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1、休闲是提升人文精神的文化基础(1)人类除了生产、休息娱乐活动以外,休闲是生活方式之一,尤其是老龄群体,休闲成为他们生活的主要内容。(2)人们工作外的活动可分为三个层次:①必须的非工作活动——自由选择程度较低,内在动机较弱的活动;②自由时间的活动——有一定的自身选择和内在动机的活动;③休闲活动——具有高度的自身选择与很强的内在动机的活动,三层次中,休闲是最具积极意义的,它是人们实现自我,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的表现。(3)休闲是提高人自身能力的重要环节。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称休闲可以使人们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可以保持内心的安宁,“休闲可以调节精神,发展人类良好人格”。休闲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是科学和哲学诞生的基本条件之一”。休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有益于个人健康发展的内心体验,对现代文明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人只有在休闲中才能获取最自由、最本真的创造力。2、休闲与社会进步有密切关系,近现代工业的高度发展,人类的物质财富大大增加了,精神却逐渐走向贫困,现代社会物质的繁荣是以人的异化为代价的——人的全面丰富性遭到压抑,人退化为单向度的动物,片面的物质享受和可怕的精神贫困撕裂着我们这一代人。休闲使人找到了快乐,可以使人类回归自然,丰富自身的精神,也寻找到了生命的意义,重新找到人的基点和中介形式,从而使异化人转变为经济人、社会人,即休闲是一种成为人的过程,是人一生中一个持久的、重要的发展舞台。3、休闲是人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优化家庭生活方式,从而促进和改善提高人伦关系。休闲和美学、建筑学、文学、产业政策、劳动等等都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关系,休闲已成为一种社会建制,成为人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五、城市休闲绿地的发展趋势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国内有许多专业人士、学者开始倡导中国的园林要结合国情,走自己的发展之路,并将生态大旗高高举起,呈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城市休闲绿地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才得以迅速发展起来的。六、城市休闲绿地的构成要素城市休闲绿地属城市大环境中的室外小环境系统。室外环境构成要素众多,自然的与人文的、有机的与无机的,有形的与无形的、静态的与动态的等,诸要素的复合作用创造出环境。按照可视性与否的分类,可以将构成室外环境的要素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显性要素是指绿化、道路、铺装、花坛、雕塑、水体、功能设施和其它一切可视形象;隐性要素含人的空间行为、抽象的概念、审美法则,以及存在于显性要素之间的联系等。按照心理学的观点,人们无论是观赏自然形成的优美风景或人工建造的景观,都是一种视觉的高级心理感受,带有社会文化性.由此可以看出,城市休

1 / 8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