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城市化专题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自然地理因素地形气候河流社会经济因素资源交通科技、教育政治军事宗教政策旅游工农业基础劳动力、历史悠久考点一:城市区位因素地理位置第一阶梯第三阶梯中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分布美国三大城市带城市发育的理想地形?原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农副产品充足;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省建设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区)—平原人口数量是城市规模大小的标志,因此,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也是影响城市分布的因素。巴西利亚里约热内卢圣保罗累西腓马瑙斯巴西的城市为什么分布在巴西高原而不在亚马孙平原上?高原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形上?河谷地带说明地表形态对图中城市形成、发展的影响。(6分)有利:河谷地区海拔较低,热量相对较好;(2分)地势较平坦,利于城市和交通线建设;(2分)不利:周围高山制约城市规模的进一步扩大。(2分)自然条件地形平原—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省建设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区)高原—热带地区城市的优良场所河谷地带—高原、山区的城市分布气候河流气温适中,降水适度的中低纬度地带,尤其是临海的边缘地带。气候条件恶劣很少有城市分布(干、冷、热)气候条件恶劣的人口很少,城市很少:•荒漠干旱地区(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高纬度寒冷地区(南极大陆、东西伯利亚山地、格陵兰岛)、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分别找出:赣州、宜宾、重庆、武汉、梧州、上海、广州分别位于河流的哪些位置,作用是什么?A运输功能位选择的优势举例两河交汇处宜宾、武汉、重庆河流水运的起点或终点赣州河口位置上海、鹿特丹、天津陆路交通过河点伦敦、兰州河流与城市区位因素(三大功能?)B供水功能C军事防御功能(古代护城河、城池)有三个方向水运优势,便于人流、物流的集散和中转货物在此集散、转运河海联运,腹地广货物在此集散转运资源1、铁矿:攀枝花、包头、鞍山(辽宁);2、石油:大庆、玉门(甘肃)、克拉玛依、阿伯丁(英国);3、煤:伯明翰(英国)、曼彻斯特(英国)、匹兹堡(美国)、大同、抚顺(辽宁)、开滦(河北);4、金:南非约翰内斯堡交通1、北方多位于大道交汇处,如邯郸(河北);2、南方多位于河流交汇处;3、位于铁路枢纽的如石家庄、郑州、蚌埠(安徽)、宝鸡(陕西)、株洲(湖南)资源对城市兴起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和明显,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政治、军事、宗教•——(政治:雅典、罗马、西安、洛阳、巴西利亚、华盛顿、堪培拉、伊斯兰堡(巴基斯坦);宗教:麦加(阿拉伯)、麦地那(阿拉伯)、梵蒂冈、拉萨;军事:山海关、嘉峪关)•科技•——日本筑波科学城、美国硅谷;•旅游•——桂林、张家界•政策•——深圳考点一:城市区位因素自然地理因素地形气候河流地理位置社会经济因素资源交通科技教育政治军事宗教政策旅游工农业基础历史悠久城市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一直影响巨大影响减弱新的因素新的因素例:从城市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因素来分析评价武汉市区位特点?武汉平均气温℃1月27月29平均降水量(mm)1月477月150提示1:地形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上,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提示2:气候武汉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提示3:河流武汉市地处汉江与长江干流的交汇处,河流径流量大,水源充足,河运便利大冶铁矿对武汉的城市发展有没有影响?武汉提示4:资源能源武汉市靠近大冶铁矿,发展钢铁工业。临近能源供应地(葛洲坝、三峡水电站)从城市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因素来分析评价武汉市区位特点?武汉平均气温℃1月27月29平均降水量(mm)1月477月150提示5:交通武汉市交通发达,位于河流交汇处,同时京广铁路穿过,水、路交通便利。提示6:政治武汉市是湖北省的政治中心。提示7:科技旅游近年来,武汉市发展高科技,武汉的旅游业日趋发达。提示8:其他工农业基础好,商品棉基地,商品粮基地,钢铁基地等例:简述甲、乙城市共同的区位优势。(12分)五三P119①地处河谷平原,地势平坦宽阔;②气候较温和;③河流较多,水源充足;④周边地区农业基础较好,农产品丰富;⑤铁路交通便利;⑥是当地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分析古都(京城)的区位:自然:①华北平原,地形平坦;②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宜人;③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社会经济:④是古代政治中心,位置位于国土中部,便于管理⑤有河流、山脉阻隔,便于防卫;⑥经济发达注意:1、城市起源与发展壮大的因素差异首先:城市刚刚诞生时,是什么因素把它吸引到这一地点的;其次,是什么原因促进或限制了它的发展静态(自然因素)决定起源动态(社会经济因素)促进成长城市起源因素促其发展壮大的因素武汉两河交汇处政治(省会)攀枝花铁矿资源交通嘉峪关军事旅游2、城市发展的有利条件位置优越性、政治地位、主导产业、交通、各方面优势(矿产、技术、旅游)等2、城市的规模与等级(1)影响因素2、城市的规模与等级(1)影响因素①地理位置②资源条件③交通条件④人口密度/消费水平(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高等级城市城市数目相互距离密度功能服务范围少远小多广下图为某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示意图。1、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依次是()A、⑥①②B.⑤③⑥C.③②④D.①④⑤B考点二:城市化及其影响1.城市化的3个标志: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②城市人口增加;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农村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产业结构转变: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二三产业比重上升(最重要的指标,是判断城市化水平的依据)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了“握手楼”(下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B.吸引城市周末度假C.增加自住房面积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D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了“握手楼”(下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2.“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A.居住人口减少B.城市房价昂贵C.人居环境恶化D.城区不断扩大B下图示意1995~2005年我国城市人口密度的变化。1.据图示信息可推测,在1995~2005年间,我国()A.城市建成区面积快速增加B.城市总人口数量明显减少C.城市环境质量下降趋势明显D.城市人口向乡村迁移A下图示意1995~2005年我国城市人口密度的变化。2.图示趋势可能导致我国城市()A.人口老龄化加重B.热岛效应加剧C.就业压力增大D.耕地面积不断减小D2.世界城市化进程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70%以上我国现在城市化水平在54%两类国家城市化特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①起步早②城市化水平高③后期速度慢①起步晚②城市化水平低③发展速度快城市化进程不同阶段的判读方法技巧图解成因表现城市的拉动和乡村的推动见五三P123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乡镇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基础设施齐全等开发中心区,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人口由市郊迁往乡村和中小城镇人口迁回市区1.判断城市化进程的特点(1)从图示中直接判断城市化的特点城市化进程图的判读①看面积的变化,即规模的变化;②看数量的变化;③看图例,注意人口的变化;④是否形成城市带等。方法技巧2.判断城市化进程及阶段(1)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判断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为a→c→d→b。3.判断城市化地区差异(2)根据城市人口比重,判断城市化阶段。E-F逆城市化A-E城市化甲:发达国家乙: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慢;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发展速度快4.不同城市化进程图表的判读(1)折线图①找出转折点,并据此划分出各阶段;②判断城市化速度、即看斜率;③结合其自然、社会经济状况给予解释。在图中,以我国为例,可以看出自80年代以后,无论是GDP、还是城市化水平都有明显提高,速度明显加快,显然是受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一般来说城市化的水平与经济化水平是相匹配的。图中可以判断得出不同国家的城市化发展的起步时间、发展速度、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2)曲线图请观察两图的城市化差异例如,图4,首先可看出,第二产业对城市化的贡献远远大于第三产业,且两者的差距越来越大,这反映出一方面我国的城市化处于中期发展阶段,另一方面更反映出我国应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上图为某城镇的发展过程示意图。此类图,要素众多,综合反映了城市化过程中各要素的发展变化。因此在判读时从多方面入手,如城市的数量和规模,交通线路的变化,功能区的数量和规模,用地规模等分析其城市化变化过程,进而可以找出导致这种变化的主导因素(3)斑块图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要素影响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利有利地形气候河流土壤生态平整土地、硬化地面导致城市内涝雾霾;城市热带效应和雨岛效应(城市热力环流即可将污染物带到郊区,也可把郊区工厂的废气带到市区,加剧城市大气污染)破坏原有河网,导致河流被填埋或被分割成湖;排水不畅,易导致湖水富营养化;水体污染;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城市排污导致土壤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平整土地、修建水利工程、绿化环境,使城市景观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形成最佳人居环境市化问题影响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利利服务设施齐全、功能增加、城市地位上升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增加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①大气污染;②水污染;③噪声污染;④固体垃圾污染;⑤光污染;⑥辐射污染①交通阻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②交通事故频繁;③公共交通发展缓慢;④停车场紧张①居住环境差;②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③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④出现贫民窟、棚户区①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②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③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化);④内城经济衰退城市化问题治理措施4.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增加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①合理规划和控制城市规模;②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向郊区分散人口和产业/分散城市职能;③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④建设生态城市;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山东文综】近年来,北京市出现了一些大型城郊居住区,而大量就业岗位仍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产生了“钟摆”交通现象。完成(1)~(2)题。A.8:00B.12:00C.14:00D.18:00(1)下图为某工作日北京市部分路段路面交通实时路况示意图。图示时刻最有可能是()(2)为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可以()A.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B.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C.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D.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考例剖析AD【解析】(1)大城市交通流量变化主要表现为方向性和时间性。从图中可以看出市中心区并无拥堵现象,拥堵路段主要集中在环线和放射线路的交会处,而单向拥挤路段位于进城方向的右侧车道,说明车流流向市区,由此判断此时为上班时间,最有可能是8:00,A正确。18:00交通拥堵路段应为出城方向的右侧车道,D错误;12:00和14:00不是上下班高峰,车流的集中程度相对较低,故B、C错误。(2)北京市中心地区主要为商务区,不是人口集中分布区,而且城市中心区常住人口不会在市区与其他地区之间“钟摆”移动,迁出中心区人口对缓解“钟摆”现象意义不大,还可能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A错;市中心地区发展第三产业会造成白天更多的人流涌向市中心,加剧“钟摆”现象,B错;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会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同样会加剧“钟摆”现象,C错;而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可以有效缓解北京市交通压力,缓解“钟摆”交通现象,故正确答案为D。下图示意我国四大区域城市化速度的阶段差异。1.甲、乙、丙、丁依次表示()A.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B.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C.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D.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