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周围的空气》说课内容一、课标总体要求(一)空气1、能说出空气的组成成分、体积分数和各成分用途。2、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并能区分。3、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危害与防治。(二)氧气1、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2、了解氧气能跟多种物质发生反应。3、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三)氧气制取1、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2、认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3、认识分解反应并会判断。4、知道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主要用途;初步认识纯净物与混合物;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通过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够区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理解由氧气的性质决定的氧气的用途;初步学习探究氧气性质实验的操作。了解实验室和工业上制取氧气的原理的不同;知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原理、装置、操作、气体收集及其方案选择;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和催化作用。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学会分析实验结果的误差原因。通过氧气的性质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描述事物的能力、活动中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各种制氧气方案的比较、鉴别,学会选择最佳的原料、条件、原理、装置从而掌握上述三个实验室制取物质的原则;在观察制取实验的过程中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读知道当今世界的三大环境问题、空气的污染源、严重危害及防治,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环境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通过探究实验和学习空气组成发展史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作风。三、单元教材概览(1)本单元是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内容标准中:身边的化学物质——地球周围的空气;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认识几种化学反应;(2)本单元是继入门篇“走进化学世界”后具体地从化学这门自然科学的角度系统学习单质化合物知识,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制法的开始;学习最基本的化学概念的开始。三个课题的研究对象:空气、氧气、制取氧气包含了物质的组成与分类、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物质的性质、反应、制取等知识。由宏观用途到微观反应;由反应原理到实际操作,难度和要求逐渐提高和具体化,为今后学习单质化合物知识打下基础,是引领学生真正进入化学世界的三个台阶。(3)由于刚起步,本单元知识相对比较简单且有较多的实验内容可吸引学生的眼球加之学生感性认识丰富。四、单元内容1、空气2、氧气的性质3、氧气制取五、重难点重点: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用途、氧气的含量及空气的污染与防治。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难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装置及产生误差的原因。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关系。催化剂的概念。难点突破: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要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分析从而理解整个实验的意图原理,并感悟到化学实验要得出正确结论必须注意每一个细节的正确。六、地位和作用前一章向学生介绍了化学的研究内容、方法、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本章从学生非常熟悉的空气、氧气、氧气的制取等入手,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切身感受,从学生已经知道的小问题开始,围绕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与生产、生活相关的方面,展开一系列的“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联想与启示、拓展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能力。本章是第一章内容的具体化,它也是迈入化学之门的第一步。从本章开始,学生真正接触到比较具体的宏观化学物质,为下一章学习物质的微观结构进行了铺垫。七、考点和题型本单元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和综合应用题等形式出现,多考察气体的制取及空气污染与防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性质和用途等作为切入点进行考查。八、各节主要知识点(一)空气空气中各成分含量及用途氧气(21%):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氮气(78%):化工原料;食品包装内充氮防腐;灯泡内充氮经久耐用;医疗上用液氮冷冻麻醉。稀有气体(0.94%):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灯泡内充稀有气体经久耐用;还可用于制霓虹灯。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及杂质(0.03%):如水蒸气。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氧气含量测定1、实验装置2、实验原理将红磷放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消耗瓶内氧气,装置冷却后,瓶内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外界大气压强将水压进及其瓶内,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就等于消耗氧气的体积。3、化学方程式:4、注意事项(1)红磷要过量。(2)装置气密性要好。(3)装置要冷却到室温再打开。空气污染与防治1、污染:三大环境问题——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都和空气污染有关。空气中的污染物分为有害气体和烟尘两大类,有害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这些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工厂排放的废气。2、防治:1)提高大自然对空气的净化能力。如大规模植树造林。2)加强对环境保护。如减少有害物质排放和工厂废气处理。3)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二)氧气氧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重降温至-183℃变成淡蓝色液体,降温至-218℃变成淡蓝色固体。2、化学性质:物质(颜色、状态)反应现象硫(淡黄色固体)(1)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2)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3)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木炭(黑色固体)(1)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2)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3)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红磷(暗红色固体)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并产生大量白烟。细铁丝(银白色固体)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蜡烛(主要成分为石蜡)(1)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2)瓶壁上有水雾生成。(3)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别与联系反应类型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定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区别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从物质是否与氧反应的角度划分。联系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具体表现为:1、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潜水,航空,登山。2、冶炼钢铁。3、焊接和切割金属。氧气的制取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2、催化剂的性质及作用。3、分解反应及特点。4、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原则。(1)发生装置:根据要制取的气体所需的反应条件(如常温、加热、加催化剂等)、反应物状态等来确定。(2)收集装置:根据气体的水溶性和密度以及是否能与水或空气反应来确定。收集装置选择条件难溶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比空气的密度大且不与空气发生反应的气体。比空气的密度小且不与空气发生反应的气体。制氧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实验步骤注意事项查(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把导管一端侵入水中,两手紧握试管外壁,看是否有气泡冒出。若有则证明气密性良好。装(庄):装药品药品斜铺在试管底部;高锰酸钾制氧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进入水槽,污染水槽。定(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夹在距试管口1/3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点(点):先预热,后对药品加热先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收(收):收集氧气等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再利用排水法收集,离(利):撤离导管实验结束时,应先撤离导管,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进入热的试管中,造成试管破裂。熄(息):熄灭酒精灯工业制氧方法1、分离液态空气。2、膜分离技术。九、中考典题(见幻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