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城市化(第2课时)【学习目标】1.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2.理解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学习重点】认识城市化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积极作用。【学习难点】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导学流程】一、了解感知(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不利影响:2.合理的城市化:可改善环境、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3.过快的城市化: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问题。4.生态城市化目的降低城市化对的影响使人工环境与环境协调统一起来保护自然环境并不断开拓城市自然景观目标发展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循环5.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入学习某城市将建化工厂、水厂、污水处理厂、科技园区和生态公园。下图10中的A、B、C、D、E五处可供选址,该地盛行风向是东风。读图回答问题。在A、B、C、D、E五处中:(1)化工厂宜选址在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自来水厂宜选址在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环境要素来源危害气候城市工业排放各种气体改变太阳辐射强度使城市①________、降水等要素发生变化,出现城市“②________”现象密集的建筑群影响了日照、③________和风向水文城市的道路系统和生产、生活活动设施使降水、④________、蒸发、渗漏产生再分配,也使⑤________、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生物生物栖息地被城市的“钢筋水泥”所改变生物的⑥________减少土壤城市工业生产排放出大量废渣,特别是含有有害物质的废渣对城市⑦__________产生不良影响(3)污水处理厂宜选址在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科技园区宜选址于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生态公园宜选址于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十二五规划》提出:我国将构建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以轴线上若干城市群为依托、其他城市化地区和城市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化战略格局(下图)。读图完成1~2题。1.据图推测()A.主要城市化地区多沿交通线分布B.第一级阶梯城市分布较密集C.长三角地区将持续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乡村人口将大规模流向东南沿海城市2.区域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有()A.城市建筑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有所增加B.改变局部大气环流,使降水量减少C.温室气体排放多,“热岛”现象加剧D.城市建设使地表径流的汇集速度减慢2012年7月21日,北京市发生暴雨到大暴雨天气,全市平均降水量170毫米,为自195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大降水量。“7·21”特大暴雨过程导致北京受灾面积达16000平方千米,成灾面积达14000平方千米,全市受灾人口达190万人,道路、桥梁、水利工程多处受损,民房多处倒塌,几百辆汽车损失严重。据初步统计,全市经济损失近百亿元。据此完成第3~4题。3.相对而言,城市降水的强度和频率都高于郊区,这是由于()A.城市处于城市环流的高压区B.城市建筑物使暖湿气流长期滞留C.城市处于城市环流的低压区D.城市大多位于沿海低地4.面对城市的“突发性考验”,将“城市病”暴露无遗,“城市病”主要表现在()①环境质量下降②交通堵塞③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④排水系统能力弱⑤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②③⑤下图表示我国某城市2008年部分人均用地状况。读图,回答5~6题。5.2008年该城市四类人均用地中,符合国家标准的是()A.居住用地B.工业用地C.道路用地D.绿地用地6.该城市准备打造成为区域性的物流基地,急需采取的措施是(C)A.改善居住条件B.发展高技术工业C.加强交通建设D.美化城市环境7.读某地区生态园林城市模式图,下列关于图示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态园林城市中生态用地比重较大,因而不会产生“热岛效应”B.动植物园苗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居住区环境免受直接污染C.该城市的道路网布局形式可以缓解市中心区的交通拥堵状况D.外环工业仓库集中但不连片,为城市的建设发展留有余地(2015·河北省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下图示意安徽省1990~2030年城市化水平统计及预测。读图,完成8~9题8.安徽省城市化进程的表现有()A.2000~2010年已进入城市化后期成熟阶段B.2020~2030年城市化速度最快C.2010~2012年城市化速度减缓D.1990~1995年城市化速度最慢9.目前安徽省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是()A.水平较低,发展较快B.水平较高,发展快C.水平低,发展慢D.水平高,发展慢10.阅读下列有关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改革开放以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受严格的户籍制度影响,江苏省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自然增长,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图1)。材料二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江苏省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省区之一。20世纪80年代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迅猛发展,被誉为“苏南模式”。图2表示这一时期江苏省城市化进程。(1)改革开放以前,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总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江苏省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江苏省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轻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入学习答案1、B;会污染水源,应布局在城区河流的下游;会污染大气,应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下风向2、E;在城区河流的上游,水质好3、A;应布局在城区污染源的最下游4、D;靠近高等院校,有人才5、C;应布局在污染型企业与居住区之间迁移运用答案1.A2.C第1题,由图文资料可确定A选项正确。从图中可知第三级阶梯城市分布较密集,B选项错误。C、D无法据图推测。第2题,建筑面积扩大将导致生物生存环境缩减,A选项自相矛盾。因“城市热岛”效应导致城市上升气流强于周边地区,故降水量也略多,形成“雨岛效应”,B选项错误。城市化将使城区人口、产业愈加集中,生活、生产中排放的温室气体更多,吸收长波辐射能力加强,致使城区气温与周边地区差异加大,即“热岛”现象加剧,C选项正确。城市建设使硬化地面增加,致使地表径流下渗量减少,从而加快地表径流汇集速度,D选项错误。3.C4.B第3题,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故城市处于城市环流的低压区,盛行上升气流,加上尘埃较多(凝结核多),容易成云致雨。第4题,“城市病”包括排水系统能力弱、环境质量下降、交通堵塞、住房紧张等。5.D6.C第5题,符合国家标准的用地应该大于国家标准最小值,小于国家标准最大值。第6题,要成为区域性的物流基地,需要一定的交通条件支持,从图中信息看,该城市的道路用地明显低于国家标准最小值。7.A生态园林城市中生态用地比重较大,但由于人口集中,生产、生活等排放废热较多,也有“热岛效应”的存在。8.D9.A第8题,据图可知,2000~2010年为城市化中期加速增长阶段;2010~2012城市化仍在快速增长;1990~1995年城市化速度最慢。2010~2012年与2015~2017年的人口年增长速度均高于2020~2030年。第9题,从图中看出,安徽省的城市化水平较低(50%以下),处于城市化中期加速增长阶段。10.(1)成长矿产、水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农业基础好;市场潜力大。(2)合理城市布局;污染工业外迁;建设绿化带;建立自然保护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换代。(3)③河流上游,盛行风向的垂直郊外;临近河湖,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环境质量好(4)企业的技术含量高;资金密度大(占地少);资源、能源消耗量小;环境效益好。11.(1)分布于城市中心区的外缘;沿公路、铁路、河流分布(2)6(3)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空间结构进一步完善等。12.(1)发展缓慢(或略有下降、停滞等)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高(2)环境污染加剧,如空气质量下降、水质下降、噪声污染等;土地(耕地)资源锐减、土地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等(从资源、生态、环境污染、人类生活等角度分析,任答三点即可)(3)①加强城市的科学合理规划;②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③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海、植被等景观保持协调,建立良性循环;④建立卫星城市,开发新区;⑤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⑥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等。(从规划、节能、节水、绿化、防治污染等角度分析,任答三点即可。)环境污染加剧,如空气质量下降、水质下降、噪声污染等;土地(耕地)资源锐减、土地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等(从资源、生态、环境污染、人类生活等角度分析,任答三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