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一、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1、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口为主的居民点,在产业构成上不同于乡村;2、城镇一般聚居有较多的人口,在规模上区别于乡村;3、城镇有比乡村要大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在景观上不同于乡村;4、城镇具有上下水、电灯、电话、广场、街道、影剧院、博物馆等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在物质构成上不同于乡村;5、城镇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职能上区别于乡村。二、城市的实体范围和行政辖区不一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城市的行政管辖范围比实体范围大,包括了一定的乡村地域;另一种是城市的实体范围已经超出了城市的行政管辖范围,或者城市的实体地域包括若干个行政地域。显然,这两类城市的辖区界线都不反映城乡界线,它们辖区范围内的城市人口是不可比的,前者偏大,后者偏小。三、都市区(metropolitanarea)它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四、大都市带(megalopolis)1、概念:由许多都市区首尾连成一体,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又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这样的巨大城市地域复合体叫做大都市带。这一概念是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J.Gottmann)首先提出的。2、大都市带的地域组织的特点:多核心,交通走廊,密集的交互作用,规模特别庞大,国家的核心区域。3、6个大都市带:(1)从波士顿经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到华盛顿的美国东北部大都市带,美国简称波士华;(2)从芝加哥向东经底特律、克利夫兰到匹兹堡的大湖沿岸都市带,简称芝匹兹;(3)从东京、横滨经名古屋、大阪到神户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4)从伦敦经伯明翰到曼彻斯特、利物浦的英格兰大都市带;(5)从阿姆斯特丹到鲁尔和法国北部工业聚集体的西北欧大都市带;(6)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密集地区。五、市带县体制(了解福州)福州市辖6个县闽侯县,连江县,罗源县,闽清县,永泰县,平潭(县)综合试验区第三章一、城市地理位置的类型(书本42页)1、大中小位置2、中心、重心位置和邻接、门户位置3、城市沿交通线成长的区位类型鹰厦铁路:起点为鹰潭,终点为厦门外福铁路:又称来福铁路,自鹰厦线来舟站南侧的四等小站外洋站引出到福州横南铁路(峰福铁路):横峰--福州漳龙坎铁路(漳龙-龙坎线):起自鹰厦线的漳平站,龙岩站为终点站漳泉肖铁路:自漳平市梅水坑站,至泉州市湄洲湾肖厝港,抵施厝站梅坎铁路(漳龙铁路):起广东梅州市,至福建永定县坎市镇赣龙铁路:自江西赣州至福建龙岩温福铁路:自浙江省温州市的温州南站,至福建省福州市的福州南站福厦铁路:北起福州,到达厦门龙厦铁路:由龙岩站,到达角美站进入厦门向莆铁路(昌福-永莆线):江西省南昌市和福建省莆田市厦深铁路:北起厦门,入深圳二、城市的类型1、为满足广大农村物资集散和综合服务的需要而形成的中心地城市,如大多数集镇、城镇、县城等;2、为满足区际贸易和交通转动的需要而形成的、以交通运输为主要职能的城市,如港口城市、铁路枢纽、公路中心等;3、为满足某种专门需要,在集聚经济、规模经济的作用下而形成的以某种专门职能为主的城市,如工业城市、风景旅游城市、大学城等。三、重新城市化(书本51页)跨国网络化城市体系的主要物质基础是跨国高速道路网络和发达的电子通信设施。在地域和功能上跨越国界,具有洲际和国际重要性。跨国网络化城市体系内,大都市区出现人口与经济活动再集中趋向,出现重新城市化。第四章一、美国学者弗里德曼将城市化过程区分为城市化I和城市化II。前者包括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在规模不同的城市环境中的地域集中过程、非城市型景观转化为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过程;后者包括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的地域扩展过程。因此城市化I是可见的物化了的或实体性的过程,而城市化II则是抽象的、精神上的过程。二、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书本56页)第一种是正统的城市化,第二种是假城市化和过度城市化,第三种是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第四种是再城市化。三、城市化的类型1、向心型城市化与离心型城市化2、外延型城市化与飞地型城市化3、景观型城市化与职能型城市化4、积极型城市化与消极型城市化5、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和自下而上型城市化四、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测量城市化水平的局限性1、城镇的定义不同将直接影响城镇人口数量的统计,进而影响城市化水平的计算和比较2、城市人口的定义不同也将影响城市化水平的计算3、以城市人口比重衡量城市化水平只是测度了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数量过程,它不能反映城市化的其他性质,如非农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生活方式向农村地域的扩散过程。五、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又叫城市化率,是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城市化水平的整体评价体系应包括下列要素:城市人口比重(城市人口实际包括非农业人口、居住城区的农业人口和流动人口);适龄人口入中学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市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城市人均道路铺装长度;城市用自来水普及率;城市人均住房面积;万人拥有医生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六、城市化近域推进的主要动力1、对外交通设施的伸展与城市化2、工业的扩张与城市化城市工业在扩展方式上出现的新特点:首先,大型工厂和重型企业外迁的货币强烈;其次,工厂外迁常以某些特殊工厂为先导;再次,现代工业的专业化生产协作,形成许多规模宏大的联合企业;最后,工厂外迁最终不会脱离城市的影响范围,因为它们需要使用城市的各项设施的服务。3、住宅的扩散与城市化七、绅士化绅士化是与再城市化有关的一个概念,肯尼迪将绅士化定义为在一个街区中,较高收入的家庭取代较低收入居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整个街区的本质特征和文化品位也发生了改变。绅士化具有三个特征:第一,必须有低收入的居民从他们的街区中被置换出来,而这种置换往往是非自愿的置换,也就是通过迅速升高的地租或是增加的物业税,让那些宁愿留在原居住地的居民无力负担生活开支而被迫离开;第二,不仅街区的住宅质量得到提升,而且其人群的社会经济特征也发生了改变;第三,街区文化特征的改变,因为新来者会按他们自己的文化、生活方式、消费品位来改变这个街区原有的社会文化特征。八、紧凑型发展方式(TOD模式)“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其中的公共交通主要是指火车站、机场、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及巴士干线,然后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5~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建立中心广场或城市中心,其特点在于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身的“混和用途”,使居民和雇员在不排斥小汽车的同时能方便地选用公交、自行车、步行等多种出行方式。城市重建地块、填充地块和新开发土地均可以TOD的理念来建造,TOD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土地使用和交通政策来协调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交通拥堵和用地不足的矛盾。目前被广泛利用在城市开发中,尤其是在城市尚未成片开发的地区,通过先期对规划发展区的用地以较低的价格征用,导入公共交通,形成开发地价的时间差,然后,出售基础设施完善的“熟地”,政府从土地升值的回报中回收公共交通的先期投入。第五章一、自治市自治市,也称“自由城市”、“帝国城市”,它实际上是以城市为中心、辖有周围农村的一种政体。自治市,直译应该是城市地位,是由英国君主特许的一类社区。自治市不以任何特别的标准为基础。传统上只颁发给有主座教堂的市镇,2者之间的这种联系开始于1540年代初,亨利八世在6个市镇建立教区,颁发给它们特许状,成为自治市,但一些英国城市在日期上甚至早于古代君主,自从远古时期就被当作城市。自治城市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好处。现在英国共有66个正式批准的自治市,其中8个设于2000年以后庆祝新千禧年和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登基五十周年纪念时。二、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因而英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始近代城市化的国家。三、近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1、工业化带动城市化2、由于亚洲、非洲众多的沿海城市的繁荣和兴起,亚非广大国家也开始近代城市化的进程,一元的城建城市体系向封建城市与近代城市并存的二元结构转化3、随着资本的扩张,世界政治经济体系开始建立起来,世界城市体系也逐步形成,成为近代世界城市化的第三个特点。四、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2、大都市趋势明显3、大都市带成为国家的核心区域五、世界城市发展历史上第一个人口超过1000万的巨型城市是纽约六、北宋时期,产生了一次“城市革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商业空前发展2、新型的城市型聚落---镇、市开始显现3、大中城市继续发展,首次出现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开封是我国有史以来可以较为确信的第一个百万人口城市。七,中国现在的城市化水平:47%左右第六章一、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部分与非基本部分的比例关系叫做基本/非基本比率(简称B/N比)二、影响基本/非基本比率的因素首先是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大,非基本部分的比例有相对增加的趋势。在规模相似的城市,B/N比也会有差异。老城市在长期的发展历史中,已经完善和健全了城市生产和生活的体系,非基本部分比例较高,B/N比可能较小,而新城市则可能还来不及完善内部的服务系统,B/N比可能较大。城市人口在年龄构成、性别构成、收入水平等方面的差别对城市经济的B/N比也都有影响。三、城市职能和城市性质的区别城市性质并不等同于城市职能。城市职能分析一般利用城市的现状资料,得到的是现状职能,城市性质一般是表示城市规划期内希望达到的目标或方向;城市职能可能有好几个,职能强度和影响范围各不相同,而城市性质关注的是最主要、最本质的职能;城市职能是客观存在的,可能合理,也可能不合理,而城市性质是在认识客观存在的前提下,揉进了人的主观意念,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第七章一、城市的首位律:是马克·杰斐逊早在1939年对国家城市规模分布规律的一种概括。二、首位城市首位城市是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域范围内(如全国、省区等)或相对完整的城市体系中,处于首位的、亦即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通常指处于城市体系顶层(或第一级)的城市。三、首位城市的概念已经被普遍使用,一国最大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人口的比值,即首位度,已成为衡量城市规模分布状况的一种常用指标,首位度大的城市规模分布,就叫首位分布。四、城市规模分布类型学术界一般习惯于把城市规模分布分为位序—规模分布和首位分布两种基本类型,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属于过渡类型。五、城市规模研究的新难点(书本187)城市市区的户籍非农业人口之所以不能反映城市的规模,是因为在当前,除了少数相当远的、经济很不发达的城市以外,它几乎永远是偏小统计。越是发达的城市,偏小统计就越厉害。城市户籍总人口之所以不能反映城市的规模,关键在于对外来人口多的城市而言,这个口径是偏小统计;对于外来人口少的城市而言,这个口径是偏大统计。第九章城镇体系概念:城镇体系也称为城市体系或城市系统,指的是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联系密切,互相依存的城镇组成的集合。它以一个区域内的城镇群体为研究对象,而不是把一座城市当作一个区域系统来研究。2、等级性或层次性:系统由逐级子系统组成。城镇体系的各组成要素按其作用大小可以分成许多等级,如全国性的城镇体系由大区级、省区级体系组成,再下面还有地区级或地方级的体系。(区别级别高低)1、福州市2、厦门市3、龙岩市4、南平市5、宁德市6、莆田市7泉州市8、三明市9、漳州市4、福州市福州:原辖五区八县,现辖五区六县、两个县级市、一个经济区即鼓楼区、台江区、仓山区、马尾区、晋安区5个区,闽侯县、连江县、罗源县、闽清县、永泰县、平潭县6个县,福清、长乐2个市和琅岐经济区。5、①禁止建设区:为保护生态环境、自然和历史文化环境,满足基础设施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的需要,在总体规划中划定的禁止安排城镇开发项目的地区。②限制建设区:在总体规划中划定的,不宜安排城镇开发项目的地区;确有进行建设必要时,安排的城镇开发项目应符合城镇整体和全局发展的要求,并应严格控制项目的性质、规模和开发强度。③适宜建设区:①城市绿线: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绿地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