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国际化的路径及效率比较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山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银行国际化的路径及效率比较分析姓名:郝怡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企业管理指导教师:高湘一20070601银行国际化的路径及效率比较分析作者:郝怡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路妍跨国银行国际竞争力研究2006随着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跨国银行对全球经济的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跨国银行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改革、并购、重组、合作竞争、发展成为跨国银行发展的主题,并通过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来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研究跨国银行国际竞争力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全文共分六章,其主要内容与主要观点是:跨国银行产生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现实的国际金融市场是不完全的,从而造成中间产品交易的低效率,因此跨国银行通过有效的组织结构,将银行的外部交易转化为内部交易,以降低交易成本。为了实现内部交易,跨国银行需要设立海外分行或附属机构,这往往比国内银行能获得更大的利润。同时在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资本自由流动的情况下,跨国银行发挥区位优势,利用自己的产品、技术和竞争优势进行跨国经营,可使成本降低和盈利增加。另外跨国银行主要遵循“客户追随”战略,随着该国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的发展,并随着银行客户关系的存在,这会引致该国跨国银行的发展。这三个方面相互作用,共同促进跨国银行的发展。跨国银行国际竞争力是指跨国银行核心能力的体现,是在金融全球化环境下所表现出来的竞争效率和终极或最终发展能力的总称。其研究理论包括:完全竞争模型、垄断银行的Monti-Klein模型、双重Bertrand竞争、垄断竞争、合作竞争理论。跨国银行竞争优势和可持续竞争优势的理论根源是由外生因素和内生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只有深入分析跨国银行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根源,才能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全球跨国银行的国际竞争力水平。针对当代全球跨国银行发展变化的新特点和趋势,发达国家跨国银行制定了明确的发展战略目标,根据自身的特点与实力,制定和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不同发展战略模式,并通过跨国并购,实现其全球化与国际化的发展战略,以迅速提升其国际竞争力。同时发达国家跨国银行也积极进行经营策略的转变,从实行以“产品为中心”的经营策略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策略,并注重“以市场为导向”,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注重突出核心业务,重塑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由批发银行业务向零售银行业务转化,积极进行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并注重对新兴市场的开拓,从而增强其国际市场竞争力。发达国家跨国银行非常注重建立健全的组织结构与风险管理体系,注重全面的风险管理,实行严格的内部控制,加强资本管理,注重建立银行风险管理文化,并有健全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和完善的金融监管部门,从而使发达国家跨国银行在全球银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和竞争优势,其中尤以美国花旗集团和英国汇丰控股为代表的跨国银行最为突出。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来看,随着金融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发展中国家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不断开放银行业,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新兴市场国家吸引了大量的跨国银行进入,包括拉丁美洲地区、中东欧地区和亚洲地区。虽然拉丁美洲国家在大多数时间中都占据了绝大部分份额,但是至2003年以来在亚洲国家进行银行并购的外国资本投资快速增长。同时决定跨国银行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因素是: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的经济联系程度;跨国银行的进入形式;发展中国家的盈利机会和广阔的市场与竞争水平;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程度与金融监管程度。目前发展中国家外资银行资产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这对发展中国家经济金融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从跨国银行进入中国的经济金融效应看,表现在:外资银行业务一直以外汇业务为主,近期重点开拓人民币业务;外资银行运用多种营销手段,大力拓展核心业务领域;外资银行盈利水平不断提高,资产质量很好。这与发展中国家对跨国银行风险管理及监管措施有关。从对新兴市场国家银行体系稳健性指标进行比较来看,外资银行进入较多的新兴市场国家,其本国银行体系稳健性指标都很好,表明其竞争力水平在不断提高。因此,发展中国家吸引跨国银行进入对提高本国银行国际竞争力确实起到重要的作用。跨国银行国际竞争力研究也是跨国银行竞争效率研究。从跨国银行的产权结构与银行竞争力或竞争效率关系看,跨国银行的产权结构是否影响和怎样影响银行效率问题目前还没有达成一致结论。从我国商业银行产权结构与银行效率的关系看,应是银行产权结构与市场竞争共同起作用,二者是互补关系,而Ⅱ不是替代关系,其中产权结构是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我国商业银行应实行适度集中型股权结构。从跨国银行市场结构与竞争力或竞争效率关系看,其结论是:目前国际银行业具有集中趋势,欧美银行业集中度在提高;集中对经济增长有有利作用,也有不利作用,但没有确定竞争的银行市场比银行集中度过高的市场更有效率;目前银行业是寡头垄断或垄断竞争的银行体系;经济发展阶段对银行集中度有很大影响;SCP假说认为银行集中度与市场价格有关,因而获利高,而ES假说则认为,只要不存在独家垄断,银行集中度与市场价格就没有必然联系;中外银行研究发现,没有证据表明银行体系集中与竞争负相关;从分工看,如果信贷市场主要是大企业占主导地位,则银行结构也将是以大银行为主,银行集中度就高,反之相反;发达国家由于是大银行间并购,所以银行集中度较高,而发展中国家除拉丁美洲国家是大银行并购银行集中度较高外,中欧、亚洲是中型银行间并购,从而使银行集中度下降;发展战略与银行集中度有关。从跨国银行金融稳定与银行集中和竞争关系看,金融稳定与银行集中和竞争有关,并且技术进步、监管、法律也与银行集中和竞争有关。上述这些因素,都对跨国银行竞争效率产生影响。根据上述结构性影响因素的分析,对中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与检验,发现无论从资产利润率还是从资本利润率看,国有商业银行效率都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也低于外资银行。无论是用银行集中度指标还是用HHI指数来分析,目前中国银行业都是垄断竞争的银行体系,并且中国银行业处于适度集中的市场结构中,外资银行对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有影响。同时,通过运用DEA方法的计量模型对1994-2005年间中国商业银行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中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有了较大提高,总体趋于上升趋势。进一步对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后发现,竞争程度和基础业务能力对中国商业银行效率有影响,预算约束和金融创新对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并且产权结构和市场结构共同决定中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或竞争效率。另外研究也发现,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从1999年以来,总体趋于下降趋势,下降幅度较大,这反映出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整体有了很大改善。但目前中国商业银行仍然存在资本金不足、不良资产率高、金融创新力度不够、盈利能力不强和银行国际化程度不高等问题,这使中国商业银行整体国际竞争力水平不高。因此,中国商业银行应尽快提高其国际竞争力。中国商业银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战略是:制定明确的中国金融体系改革与发展目标,保持中国银行业适度集中度,建立国际化大银行,并在开放条件下使中国更均衡合理地融入全球经济金融体系中。同时中国商业银行应有准确的市场定位和明确的发展战略,积极发挥外资在提升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中的作用。中国商业银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策略是:完善金融生态建设,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加快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实现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扁平化和矩阵式组织结构,重塑银行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不断进行金融创新,提高核心业务能力和中间业务能力;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有效处置不良资产;加快资本市场的发展,多种途径提高资本充足率;加强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合作,提高银行核心竞争力;积极走跨国并购道路,加速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2.期刊论文刘博.邱立成.孙海军.LiBo.QiuLicheng.SunHaijun银行异质性与银行国际化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0,(1)本文主要是从理论上研究跨国银行国际化过程中的市场进入模式选择问题,集中于银行在金融服务贸易、FDI过程中绿地投资与M&A之间的选择决策,分析了银行异质性对跨国银行国际化及市场进入模式决策的重要影响.沿着与Helpmanetal.(2004)相同的逻辑,我们研究结论显示,高效率银行将更倾向于国际化,并且相对于跨国金融服务,他们更倾向于进行FDI;在同样的逻辑下,当细分FDI投资决策时,将得出跨国银行不会选择M&A的悖论.最后,本文从事前信息缺乏导致的固定成本不确定性的角度对悖论进行了解释.3.学位论文叶芳跨国银行与中国银行业国际化2001随着国内外经营环境的变化,商业银行的跨国发展已成为中国金融乃至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该文采用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跨国银行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银行业国际化问题.全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界定了跨国银行及银行国际化的概念,回顾了跨国银行的发展历程,并对跨国银行的发展趋势做出了一定的预测.第二部分着重对银行跨国经营的动机及经济效应进行理论分析.第三部分探讨了银行国际化的战略模式,从定位选择、地域扩展、业务拓展、组织调整等方面总结了可供中国银行国际化借鉴的一般规律.第四部分先对中国银行业跨国经营进行了必要性、可行性研究,指出其发展的必然性,而后立足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现状,提出了恰当的发展战略及与之配套的监管措施.4.学位论文童志远跨国银行国际化理论与实证研究20061980s以来,银行国际化迅速向全球蔓延,大批跨国银行涌现,全球性银行、区域性银行和众多的跨国金融机构组成一个全球性的金融网络。空间上,跨国银行涉足的国家越来越多,影响上,对各国金融体系的作用越来越深远,已逐渐成为各国个家金融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2006年底,根据WTO协议,我国将取消对外资银行的大部分限制,面对即将到来的跨国银行的激烈竞争,我国银行也应积极筹备,不但要在国内市场提高自身效率,更应主动进入国际市场,建立全球网络以优化配置资源,积累在不同市场的经营经验,最终增强国内外竞争力。跨国银行在其国际化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独特规律,本文主要目的就是探讨这些规律,尤其在空间方面。内容安排上,本文第二章主要关注银行“为什么”要国际化,介绍了银行国际化动因理论。第三章主要解决银行国际化的一般进程,以及以“什么方式”进入东道国,并结合了汇丰银行的案例进行了分析。第四、五两章是本文的重点,结合了金融学、企业管理学和地理学的理论,从空间视角探讨了银行国际化的问题。其中第四章分析了跨国银行国际化空间选择的决定性因素,重点解决跨国银行会选择“哪里”进行投资,选取新加坡3大银行的案例进行分析是为了使研究成果更具有指导意义。第五章将主要的银行业务分为零售、批发和私人银行3大类,以花旗银行的案例为主探讨了3种业务的空间指向。最后在第六章,归纳本文的主要结论,并对我国银行国际化实践做了进一步思考,提出了一些看法。5.期刊论文李长春银行国际化与监管协调-武汉金融2006,(3)在银行国际化和金融一体化进程中,对跨国银行的有效监管不是一国监管机构所能完成的,而需要更多的监管协调.现有以巴塞尔协议为基础的国际银行业监管协调机制存在着监管信息交流障碍,可能导致母国与东道国监管机构互不信任及缺少国际最后贷款人等缺陷,需进一步加以完善.6.学位论文吴佳跨国银行在中国的并购战略和行为分析2005本文旨在通过对跨国银行在中国的并购事件的梳理归纳,结合银行国际化和并购理论,分析跨国银行并购的战略意图和行为特征,掌握这一热点现象的现状,并预测变化趋势及对未来中国银行业竞争格局的影响,同时总结中资银行的有效应对之道和从中获得的启示。首先通过分析银行国际化的演变历程与国际上银行业并购浪潮,结合不同学说对于国际化和并购的相关理论研究,论证跨国银行通过跨国并购实现国际化乃至全球化的内在逻辑。其次回顾跨国银行在华收购的历史进程,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梳理归纳,将其划分为三个并购

1 / 5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