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绪言31、实习地概况33、实习任务42、实习目的及意义4二、实习内容51、三峡地质地貌简述51)三峡概况2)河流地貌概况2、三游洞71)三游洞概况2)岩溶地貌概况3)岩溶地貌发三、实习体会92一、绪言1、实习地概况(1)地理位置:宜昌位于长江中上游结合部,地处鄂西山区与江汉平原交汇过渡地带。素有川鄂咽喉、三峡门户之称。其地理位置为东径110度15分~112度04分,北纬29度56分~31度34分。东西宽174公里,南北长180公里,版图面积21084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67.4%,丘陵占22.7%,平原占9.9%。宜昌东邻荆州和荆门市,南抵湖南省常德市,西接恩施土家族自治州,北靠神农架林区和襄樊市。(2)气候:宜昌位于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有四季分明,水热同季,寒旱同季的气候特征。多年平均降水量1215.6毫米。平均气温16.9摄氏度,极端最高温度41.4摄氏度(7月),极端最低温度零下9.8摄氏度(元月)。年平均大于10度的活动积温5200摄氏度以上,持续天数达250天。无霜期250~300天,年平均辐射量100.7千卡每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538~1883小时,日照率40%。(3)地形地貌:宜昌市地形比较复杂,山区、丘陵、平原兼有,高低相差悬殊。西部山地占全市总面积的69%,主要分布在兴山、秭归、长阳、五峰县和夷陵区的西部,大部分山脉在海拔千米左右。不少山脉海拔高度在2000米以上。兴山县仙女山海拔2427米,为全市最高峰。山区有许多峡谷,有的雄奇险峻,悬崖峭壁,高耸入云;有的幽深秀丽,曲折迂回。长江、清江、香溪河、黄柏河流域都有这种峡谷,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之一的西陵峡就是其中之一。中部丘陵处于山地与平原的过渡地带,由低山或坡度较缓、连绵不断的高阶地经长期风化、剥蚀和切割而成,海拔100米~500米,坡度5度~25度,占总面积的21%,分布在远安、宜都、夷陵的东部和当阳北部。中部丘陵地区多喀斯特地质,山中多溶洞,厚厚积淀的钟乳石、石笋遍布其中,洞中往有地下水系。在市域总面积中,山区占69%,丘陵占21%。东部平原位于江汉平原西缘,海拔在100米以下,枝江的杨林湖海拔35米,为全市的最低点。占总面积的10%,分布在枝江、当阳东南部、城区东南部和宜都、远安沿长江、清江下游两岸、沮漳河流域谷地两侧。此外,全市岩溶地形较多,主要分布在五峰、长阳、兴山秭归、宜都等山地、丘陵。岩溶地形多种多样,有不少地方山奇、石美、洞异、水秀,是旅游的好地方。32、实习任务(1)了解河流地貌的形成以及影响其形成的各个因素、河流的流水作用、河床的类型及形成、河流阶地的类型、影响因素以及当地河流地貌的形成的独特因素;(2)了解三峡峡谷的形成,以及其与河流地貌的相互影响;(3)了解岩溶地貌的形成、影响因素,以及地表岩溶地貌的类型以及影响三游洞独特岩溶地貌的特别因素。3、实习目的及意义这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有:研究宜昌的地形地貌,还包括三峡大坝的构造,三游洞的溶洞形成和地貌特征等地貌方面等内容。通过对宜昌三峡地区的河流地貌、岩溶地貌的考查,掌握河流地貌、岩溶地貌的形成以及思考其形成的原因。通过观察、认识、描述和分析,掌握野外工作方法和技能,同时加深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培养专业性思维能力与分析能力使学生对地质地貌学有一个感性直观地认识,锻炼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和野外勘查实验的能力。通过对各种地质地貌的观察,认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质地貌特征,能对野外的地质地貌构象作出基本的解释,并能做出合理的推算。此次地貌的野外实习能够提高我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也能加深我们对本专业所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的理解,进而培养我们学生专业性的思维与分析能力,为我们以后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根基,并促使我们更加努力地去学好专业知识。4二、实习内容1、三峡地貌简述1)三峡简介三峡地区地处我国大地貌单元第二级阶梯中间的枢纽地段,长江上游向中游的过渡地带,是中国中、西部山地(第二级阶梯)与东部平原(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三峡库区地貌明显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新构造运动的控制,以奉节为界,分为东西两大地貌单元。峡谷之间为向斜和构造盆地所隔开,在江水的作用下,形成较为开阔的宽谷。由于剧烈的造山运动和水的侵蚀,形成了山高峡窄、地势险峻的峡谷特征。峡谷段基本上为石灰岩区,宽谷段则主要由砂岩、泥岩夹灰岩、火成岩等构成。山多河多,众多山脉连绵起伏,大小河流纵横交错,干流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库区常见的地表岩溶地貌有峰丛、峰林、孤峰、落水洞、岩溶漏斗、坡立谷、岩溶洼地、干谷、溶沟、石芽等。库区常见的地下岩溶地貌以溶洞的广泛发育为特征,溶洞既有干洞,也有湿洞(发育有暗河);既有无沉积物充填的,也有保存有碎屑沉积物、化学沉积物(钟乳石)的,沉积物中常见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处于同一高程的溶洞基本上是同时形成的,所以,库区的溶洞往往可根据海拔高度划分成若干层,并可与该区的夷平面作相应的对比,从而可初步判断溶洞形成的大致年代。广泛发育的岩溶地貌形成了三峡地区壮美秀丽的自然景观,如奉节夔门、天井峡地缝、小寨天坑,巫山十二峰,云阳龙缸,武隆芙蓉洞,丰都雪玉洞、迥龙洞等。地貌类型中包括侵蚀与堆积地貌两类,前者有:侵蚀河床、侵蚀阶地、谷地、谷坡;后者含:河漫滩、堆积阶地、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河流阶地是河流地貌中重要的地貌类型,可以分为:侵蚀阶地、堆积阶地(分上叠与内叠阶地)、基座阶地和埋藏阶地。对河流阶地的类型及其河谷的结构的研究,可以分析河流地貌的过去,了解现在,预测河流发育的未来。52)河流地貌概况三峡地区河流地貌显著,在流水作用下,地表形成各种形态,如:河流阶地、河漫滩、以及冲积平原等,其中尤以河谷地貌最为突出。a河谷:河谷是河水所流经的线状延伸的凹地,由河水侵蚀冲刷而成的,而河谷地貌则是指河谷形态及河谷范围内,由流水侵蚀、搬运和堆积活动所造成的所有一切地貌形态。河谷主要包括谷坡和谷底两部分。谷坡是河谷两侧的斜坡,常有河流阶地发育。谷底比较平坦,由河床和河漫滩组成。谷坡与谷底的交界处称为坡麓,谷坡上缘与高地面交界处称为谷肩或谷缘。从河流纵剖面来看,上游河谷下载,多瀑布,中游河谷较宽,发育河漫滩和阶地,下右河床坡度较小,河谷宽浅,多形成曲流和汊河,河口段形成三角洲和三角湾。宜昌三峡地区由于处于长江的中游,是河流由宽变窄的交接处,故在西陵峡处就形成了前面是峡谷而后面却是宽广的水域的奇丽景色。长江三峡地区的河谷地貌的形成则主要是因为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河流的下切侵蚀使得峡谷变得更深,河流的侧方侵蚀使得峡谷变宽。河流阶地以及河漫滩,江心洲的形成,则主要是因为河流的侧方侵蚀或堆积而形成的。(如图所示)b河床:河流枯水期水流所淹没的地区成为河床。河床横剖面呈一低洼的槽形。从源头到河口的河床最低点连线成为河床纵剖面。在实习中,我了解到,宜昌三峡段的河床以基岩河床为主,河流的下切侵蚀较强,因其位于河流由上游转入下游的地区,河床横剖面6由狭窄变得宽阔。枝城一下的河床则属于淤泥质河床,形成以侵蚀阶地为主的河床。在三峡宜昌段较平坦的河段中的右岸河床多大块岩石,河流的流动对河床岩体的侵蚀不大,主要是对河流沿岸的侧向侵蚀。c宽谷:宽谷是指横剖面宽阔的河谷。一般谷底有河漫滩,谷坡上有阶地(多级)。多发育在地壳稳定区或岩性较软的地区。在长江三峡河段,有三处宽谷:由白帝城至大溪为瞿塘峡,大溪至巫山段是大宁河宽谷;由巫山至官渡为巫峡,官渡至香溪为香溪宽谷;由香溪至庙河为西陵峡,庙河至南津关为庙南宽谷。西陵峡口)就是位于长江的庙南宽谷处,河流由狭窄变得宽阔,下切侵蚀变强,加深了峡谷的深度,虽然三峡工程建成后,河流水面抬高,使得峡谷的深度相对变浅。二、三游洞1、三游洞概况三游洞,是位于宜昌西北的南津关西陵山上,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面临下牢溪,洞奇景异,山水秀丽的一个天然洞穴。三游洞生于绝壁之上,地势险峻,有栈道可达。其形如覆蓬,冬暖夏凉,洞室开阔,约深30米、宽20米、高10米。前室空旷明敞,后堂清幽深奥,后室之旁有一小洞,扶壁佝偻前行,可至洞外俯瞰大江。唐代白居易、白行简和元稹同游此地,并各自赋诗于洞壁上,成为“前三游”。北宋年间,苏洵、苏轼和苏辙父子同游此洞,同样各题诗一首留于洞壁,称为“后三游”。三游洞洞室内满布历代题刻,或诗或文,有隶有篆,错落有致,满堂生辉。前室人文荟萃,满壁诗文;后室自然古朴,深邃幽静。顶部空圆如悬钟,以石投击,其声如钟;石子落地,其响如鼓,故有“天钟地鼓”之说。因为奇特瑰丽的景色,三游洞被人们喻为“仙洞”、“幻境”。洞壁上有“灵区”、“鬲凡”、“洞天福地”的巨幅题刻。三游洞之内别有洞天,洞外亦是风景如画,景点众多。洞顶有三国时蜀汉刘封所筑城垒,据险拒敌。江边一石突兀而前,下临大江,绝壁千寻,这便是“张飞擂鼓台”。台上尚有“至喜亭”,因欧阳修而得名。登亭纵目,群山叠翠,江流浩荡。至喜楼重檐翼舒,耸构巍峨。下临峡中波浪滚滚的长江,远眺南津关外的葛洲坝,气势雄伟。72、岩溶地貌概况我国是一个岩溶遍布很广的国家。我国各个地质时代的碳酸盐岩裸露面积约有91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面积的十分之一,加上已知的隐伏于不同深度的碳酸盐岩,总的分布面积可达340万平方公里以上。在这些碳酸盐岩分布地区中,发育有各种类型的岩溶地貌与洞穴,往往成为著名的风景区,位于长江三峡的三游洞就是一个典型地区。三游洞的岩溶地貌主要表现在三游洞内典型的岩溶景观。洞中横排3根钟乳石柱从天而降,将三游洞自然分隔为前后2个石室。前室与后室之间这两根并列垂下的钟乳石,宛如门楹,浑然天成。在见习的过程中,我观察到,三游洞的整个巨大洞体,由许许多多的钟乳石柱矗立其中,看起来就像是由钟乳石柱支撑起来的一样。石柱上,通常都是一层一层的石灰岩覆盖在上面,我们也时常可以看到三游洞区的石灰岩岩壁上,处处可见其所渗漏的水珠以及细小的水流。在三游洞外,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石灰岩明显的层理构造。3、岩溶地貌发育喀斯特地貌(karstlandform)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三游洞内的地表岩溶地貌的主要表现为:溶沟和石芽、天坑和竖井、溶蚀洼地和溶蚀谷地、干谷、峰林、峰丛、孤峰、天生桥地表钙华堆积。地下岩溶地貌的主要表现为:溶洞是地下水沿可溶性岩的裂隙溶蚀扩张而形成的的地下洞穴,规模大小不一,大的可以容纳千人以上;形态千奇百怪,溶洞中有许多奇特景观,如石笋、石柱、石钟乳、石幔等。小的连一个人都难以通过。溶洞是水的溶蚀作用、流水侵蚀以及重力作用的长期结果。溶洞景观在我国的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省区分布较为广泛。三游洞就是典型的溶洞,石笋、石柱、石钟乳、石幔等在其中广泛发育,侵蚀明显。8三、实习体会结束了为期三天的宜昌实习,回到学校后,自己虽感到有点累,但自己真正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也深刻体会到了学好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只有掌握好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我们更好的运用知识且学到更多的知识;也只有掌握好理论知识,我们的野外实习才能顺利进行;当然,也离不开专业老师的耐心指导。在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习的安排,达到了实习的目地和要求。通过着此次教学实习,我们不仅巩固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激发了我们学习地理的兴趣,而且极大的提高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及运用知识的能力。走出校园去宜昌实习,我对宜昌那个地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宜昌水文站和三峡大坝及三游洞。这次宜昌之行,我受益匪浅,不仅增长了见识,同时也使我感受到了科学的力量,进一步的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给我的震撼。我也更懂了那些人文景观是无数工作者乃至整个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心中顿生敬佩之情,也很感谢他们为祖国和人民所做的一切。在宜昌水文站时,一位科技人员语重心长的对我们说:“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不仅是地理科学知识还有其它学科知识;且要树立远大理想,将来为社会和人民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听完后,我感触很深。我想,在今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