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市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示范县建设方案-1-宜都市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示范县建设方案一、基本情况1、基本情况宜都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东北与枝江市接界,东南与松滋市相连,西南与五峰县毗邻,西北与长阳、宜昌县接壤,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部山地、丘陵交错,南有湘西南武陵山余脉延伸,西是巫山山脉蜿蜒入境,最高海拔1084m,东北部是长江清江的沿江平原,东部最低海拔38m,总面积1357km2。本市地处鄂西南多雨区范围,雨量充沛,沿江80%的年份超过1000mm,山区90%的年份在1100mm以上,全市平均降雨量在1200~1600mm之间,降雨量由平原向山区逐渐递增,降水量分配春季占29~30%,夏季占41~44%,秋季占20~22%,冬季占7~9%。由于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给农业及水利带来突出矛盾。全市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738.9小时,日照率为39%,辖区地处全国太阳幅射低值区外缘,总幅射量1028卡/cm2。海拔300m以下的平原地区平均气温16.7℃,山区气温随高程升高而降低,500m为15℃,800m为13℃,极端最高气温40.8℃,极端最低气温-13℃,全市无霜期273天,最长305天,最短232天。本市地表径流资源主要来自降水,包括境内径流和境外客水两大部分,全市多年平均径流深809mm,年径流总量11亿m3,径流的时空分布与降水量分布有相似的规律,西南多,东南少。西南山区在690~986mm之间,东北低丘区径流深在455~798mm之间,年内径流多集中于4~6月,年际变化大,4~10月的径流总量占全年的84.7%~99.6%,因径流年内分配不均,植被蓄留与堰塘农田蓄留能力小,虽然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低。全市辖1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127个村85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9.2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9.17万人(陆城城区以外的人口数),占74.4%,宜都市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示范县建设方案-2-农村劳动力15.79万人,全市耕地面总面积1.99万公顷,其中水田0.88万公顷,旱地1.11万公顷,人均占地0.067公顷。全市农业总产值4.6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63元。农业人口平均占地及人均粮食占有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根据我市的农业区划,全市分为三个综合农业区:a、沿江平原粮棉两熟区;b、宜中丘陵粮、棉、油两熟或三熟区;c、西南山地旱粮套种两熟或三熟区。三熟区面积占耕地面积的27.18%,两熟区面积占耕地面积的54.7%,一熟区面积占耕地面积的17.45%。农作物结构以粮食为主,棉花油料为辅,近年高山反季蔬菜、沿江蔬菜大棚发展迅速,农业结构已发生变化,复种指数在不断增加。需水量日益增加,农业用水供需矛盾日趋突出。根据宜昌市水文水资源局对全市水资源的评价结论:年平均降水深1377.9mm,多年平均天然地表径流量9.527亿m3,地下径流共2.947亿m3,径流深699mm,年平均径流系数0.507,全市均属长江水系,长江、清江、渔洋河三大客水流经本市,除长江、清江外,干支溪河共计47条;河道总长415km,地下水贮量丰富;就水资源总量而言,满足人口饮水需求,因工程分布、时空分布、地形地貌等原因,造成我市饮水不安全人口广泛存在。全市已建成中小型水库46座(中型水库5处,小(一)水库型9处,小(二)型水库32处),已形成以幸福渠、大溪、九道河为骨干,中小型水库为基础,大小堰塘为补充,蓄、引、提水相结合的灌溉供水体系;以熊渡电站为龙头,渔洋河梯级开发为骨干,其它小型电站为补充的水电开发群体;以城区供水网络为主体,乡镇集镇供水依托的供水网络,使丰富的水利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利用。截止2004年底,全市农村总人口29.17万人,饮水安全15.89万人,占农村总人口54.47%。不安全人口13.28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45.53%。按供水形式分采用集中式供水的人口90285人,其中供水到户75838人,集中供水点14447人;分散式供水人口201415人,其中有设施(井、引泉、集雨)人口53936人,无设施的人口147479人。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普及程度39%,自来水普及程度30.9%。全市集中式供水的主要形式包括:直接在江河引水建水厂、利用蓄水工程作水源建水厂、引山泉集中供水、沿江地带打井取水、依附厂矿企业自来水等多种宜都市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示范县建设方案-3-形式,截止2004年底,全市供水人口200人以上或日供水达20吨以上的集中供水工程80处,受益人口90285人,其中引用地表水的44处65988人,引用地下水的36处24298人。在80处供水工程中:有净化设施的工程14处,受益人口47126人;无净化设施的工程66处,涉及人口48377人。全市采用集中式供水有90285人,其中供水到户75838人,集中供水点有14447人,自来水的普及率30.9%。全市采用集中式供水工程供水,有净化设施的水厂水质基本达到了《生活饮用水标准》要求,无净化设施的水厂因受水源水质的影响,供水水质有20%达到标准要求,不达标的主要表现为水源水质在总大肠菌群、耗氧量等指标超标。供水工程管理总的原则是“谁建、谁管、谁受益”,由国家扶持建设的乡镇集镇供水工程由乡镇水利站经营管理,管理人员1~2人。经营管理方式“以水养水,自负盈亏”,水价采取按用水量计价方式,水质定期抽样送检,乡村自建的供水工程,由受益单位自主经营,水价主要由人员工资+运行成本+折旧构成,价格由经营组织自主决定,在水质定期抽送检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全市采用分散式供水总人口201415人。有供水设施的53936人,其中饮用简易井水的16386人,饮用山泉的10825人,饮用集雨的26725人,水质直观调查结果清澈、无臭和味,部分有褐色沉淀,不合格水质超标指标主要表现为总大肠菌群和耗氧量等指标。无供水设施的147479人,其中江河水15643人,溪水30189人,坑塘水94192人,山泉水7455人,江河水、溪水、山泉水调查直观水质清澈,坑塘水由于饮用与污水交叉污染,人畜共饮一塘水,水质浑浊,不合格水质化验主要是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耗氧量超标。全市农村总人口29.17万人,饮水安全15.89万人,占农村总人口54.47%。不安全人口13.28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45.53%。其中:饮水水源不达标73474人,水量不达标36631人,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19659人,水源保证率不达标3036人。二、目标任务和建设内容2、目标任务本次规划范围覆盖我市1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123个行政村,规划在“十宜都市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示范县建设方案-4-一五”期间解决11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规划水平年为2010年。根据核准的《湖北省宜都市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宜都市农村总人口29.17万人,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15.89万人,占农村总人口54.47%。不安全人口13.28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45.53%。其中:饮水水源不达标73474人,水量不达标36631人,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19659人,水源保证率不达标3036人。本次规划根据针对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有关政策的要求,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防治并重、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建管并重的原则,以集中式供水工程为主,分散式供水工程为辅,规划各类供水工程2477处,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数11万人。其中集中式供水工程99987/127(人/处),分散式供水工程10013/2350(人/处)。3、科学规划在前期规划阶段,我市根据本地区农村实际,在项目规划过程中首先考虑城区或者集镇自来水厂管网延伸方案,其次考虑老水厂维修改造方案,实施条件差的地方少量采用小型饮水工程,极少数山区采用集雨水窖解决。4、因地制宜采用适宜技术在我市的安全饮水实施过程中,针对我市不同类型区的农村供水发展模式,我市主要推广了小型一体化水处理设备和生物慢虑技术,水质检测上主要委托有检测资质的卫生部门进行。5、工程质量工程建设严格按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廉政责任制。对工程单位实行招标制,择优选择施工队伍和供货商,以确保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对项目过程跟踪检查,做到检测有标准、检测有资料、检测有效果,对工程质量、计量及投资、工期负直接责任,同时主动接受水利质量监督站和相关部门的质量监督为加强工程质量检查及验收,市水利局、市财政局及时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单位进行了项目划分,并报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批准,工程完工后,首先进行村级验收,对村级自筹投资部分进行单元工程验收;其次进行专业验收,按照项目划分对已完的分部工程由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单位进行验收;最后进行竣工验收,即单位工程验收,先由市水利局组织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主持有关宜都市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示范县建设方案-5-专家进行现场检测、外观评定,然后验收委员会按照工程卡验收已完分部工程及资料。通过验收,工程质量合格率要道达到100%,优良率要达到80%,工程资料全部归档验收,并报市水利局核备。6、体制机制建设在饮水安全项目实施中,宜都市针对本市特点,对项目建设运营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监管机制、建后管理的运作方式进行了改革和创新,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措施和办法:(1)创建效能实用的“业主制”实行“业主制”是本期项目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决定项目建成后能否良性运行的关键。根据这些要求,宜都市从建立机制着手,做到“先有业主、后建工程”。在落实业主的过程中,坚持“效能”“实用”原则,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①围绕产权落实业主。饮水安全项目解决的对象是农村存在饮水安全问题的村民,项目资金扶持的对象是村民。受益村民理所当然是饮水安全项目的权利人,也是饮水安全项目财产的产权人。所以,建设业主应当由受益村民来决定。根据村民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管理自己事务的组织机构。安全饮水项目的建设业主应由项目受益的村民委员会来担任。在实际操作中,分为两种情况:第一,两个以上的村村民受益的工程,由所有受益村商定成立供水管理机构担任业主。如望佛山供水工程为邓桥、肖家隘两个村受益,两个村决定成立望佛山供水站,供水站实行业主制。第二,一个村内村民受益的,建设业主和建后管理业主合分结合,村民委员会担任建设业主,便于协调工程建设占地、青苗赔偿、施工用电、跨越道路等工作。同时按程序落实建后管理业主,参与建设质量管理,工程建成验收后移交管理业主。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建、管、用上的权责利统一,避免了过去由其它无利益关系的机构挂名项目法人和业主,忽视受益人的利益的状况。②业主经营实行“担保制”。对业主实行“担保制”是保证项目持续良性运行的有效措施。“担保制”是指经营管理者在取得经营权的同时,必须以一定数额的资金或财产来保证经营期满时,工程仍能正常运行和保值。业主在订立经营管理承包合同时,合同中应含有担保条款。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饮水工程要做到持续良性运行,必须不断地对固定资产进行更新,有些工程不能持续运行的主宜都市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示范县建设方案-6-要原因是工程没有更新能力,产生的后果是“合同期满,工程报废”。其实质是掠夺性经营,缺乏对设备更新的保证措施。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担保制”。宜都在实施本次项目签订经营管理合同时,把财产担保作为合同不可少的内容,做到了把经营者的经营状况和业主自身利益连在一起,以保证合同期满时工程保值,已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③公开竞价产生业主。饮水安全项目的业主必须公正公开产生,其基本程序分三步:先由竞争者报名,再由受益村民推荐,然后公开竞价确定。通过自愿报名体现竞争者个人表示同意;通过村民推荐体现村民意志,通过保证金数额公开竞价体现中标者具有承担风险的能力。同时也公正的淘汰了其它竞争者,避免了不正当的人际关系干预。④建立业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运作形式。业主取得经营权后,按照企业化模式对工程进行管理、完全按市场规则运作。具体说,就是所有的成本进入水价,村民按照核定的水价交纳水费,业主负责村民水表以前所有工程设备的维修养护和更新。水价中更新费一般实行专户管理,为让群众信得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