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乡土建筑遗产保护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题二:聚落、乡土遗产乡土文化遗产多样性的保护手段——聚落、乡土遗产(历史名镇名村、民居等)保护方法重庆大学《城市文化遗产保护》课程论文学生姓名:罗靖亚学号:20115608班级:11级建筑学02班指导教师:郭璇专业:建筑学学科门类:理工科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二○一四年十二月保护方法发展:包括调查、评估的手段方法、规划、保护整治的具体措施罗靖亚11级建筑学02班20115608综述:名村名镇保护之所以要受到重视,是因为其相较文化景观具有更高的历史生活气息和文化习俗的传承,相较文化名城其更加具有地方性特色,更有自然乡土气息,也有明显不一样的聚落空间,形态格局的保存也比较完整。是作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因为经济条件和地理位置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使得脆弱的乡村遗产资源流失,所以需要建立相关的保护评价体系,改进保护的措施方法。以促进乡村遗产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优秀民族文化的代代传承。[1][8]早期的名镇名村评定:2003至2007年间,最值得一提的是中国2003年评定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评价标准:(1)特色价值度。主要指名镇名村的历史价值和风貌特色,主要由其建筑形式、空间形态和历史文化内涵等组成,是名镇名村的灵魂所在。(2)原貌保存度。指名镇名村内历史建筑群或建筑物的保存完好程度。(3)整体规模度。指名镇名村保存历史建筑的整体规模大小。(4)保护管理度。指保护规划和管理机构配备专业人员和专门资金。[1]03年的评选制度主要还是从客观因素来评价,比如规模大小和完整性,但是缺乏全面的一个思考,比如人口密度,人居环境状态等影响因素,只考虑现状却不考虑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是不行的,作为村落的主要因素人,应该受到重视,不能为了保护物质文化遗产而委屈了人们的生活,也失去了民俗风貌等以人为载体的遗产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价内容在03年的评价体系中也没有涉及。[7]对比国内外的文化遗产保护:相比国内外。外国学者比较注重环境感知和遗产的典型性,而国内注重对于建筑遗产的平顶。直至2003年通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强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重点保护,国内也加入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价指标。由于保护评估设计的内容多,所以要求提出的原则覆盖面广,而且要凸出名镇名村的特色,赵勇于2004年提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价值特色原则:既要体现名镇名村的共性,又要便于显示不同案例之间的差异以求客观的反应出现状。[1](2)真实完整性原则:真实性是基本要求,而完整性能体现出其历史价值、传统街巷风貌、聚落空间格局等诸多必要的条件。(3)景观美感原则:不仅考虑真实完整,而且要考虑到人们对其的视觉感受。(4)简明合理原则:评价指标要涵盖面广,但是各指标之间不要过多交叉重复,简明扼要的反应出保存状况。[4]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存在的问题:(1)忽略自然环境的保护【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和利用策略_仇保兴】(2)忽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3)忽略生活真实性的保护(4)过分强调旅游经济效益、盲目复古(5)消极对待保护、建设性破坏仍在发生(6)忽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简单化保护较为普遍。【我国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内容与方法研究_赵勇】对应以上问题,03年后制定了对应的规划、保护对策。宏观上来看,主要分为:(1)需要从不同学科角度来研究和保护(2)立足地域差异视角开展保护(3)寻求保护与发展双赢的最佳途径(4)建立政府、民间团体和公众共同参与的保护体系具体来看主要分为:(1)行政立法措施:1.制定保护法规:按照实际情况,各地制定相对应的保护办法,为当地保护工作的开展建立必要的保障机制。2.编制保护规划:主要内容包括制定保护区域、确定保护项目、制定保护标准、规定保护措施。制定保护规划应该运用多学科知识,从建筑学、生态学、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方面综合考虑,协调好保护与建设、旅游等规划的关系。[3]3.采取行政干预: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名镇名村的保护进行必要干预,制止不正当交易或是其他有害于遗产保护的行为,对于已经对保护造成损坏的可以强制要求使用者恢复或修复原有风貌。这方面主要是希望能够借助法律形成一定的强制性保护手段,使得保护时能够有一定的依据,避免了暧昧的争吵,也使得合理的保护行为变得合法。(2)保护技术措施:1.拟定保护清单:对保护项目按照优先权进行排序,使得有限的保护资金和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优先权使用上述评价标准进行等级评定。2.调整聚落密度、控制交通:调整名镇名村的建筑密度,拆除一些与历史风貌不相符的建筑,进一步生活在古镇区人民的生活压力,提高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3.安排新建筑:充分考虑新建筑的尺度、色彩、形式、材料等,在保护区周边建设与老建筑风格协调的新建筑,用以丰富历史文化村,也要注意减少电线、广告等对于风貌的损害。4.改善基础设施:增强名镇名村的软硬件设施,以保证现代生活得需要,也避免人们生活原因对名镇名村带来负面效应。主要是综合考虑到居民和名镇名村的一个相互关系,人作为村子中的主要载体,想要保护村子,人与村子的和谐共存是有必要的,人能够记录生活习俗,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给村子带来生气,让村子变成一个有灵魂的存在。而新加建的房屋和基础设施也是保障人们的生活以及减轻生活对村子带来的压力,使得村子在硬件设施方面得到满足。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与文物保护单位都可以划定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等手段进行保护。但是历史古城或历史街区、村镇、划定建设控制地带是为了保护真实的历史环境,它强调的是历史遗存的客观性和整体风貌的完整性,在保护的过程中可以保存传统的外观,局部改造其内部结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整治、改造、维修应遵循如下方法:一是要做好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即有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有保护标志,有科学记录档案,有专门机构或专人负责管理,要做好全套的科学措施。[5](3)社会经济措施1.列入财政预算:作为人类遗产,国家和地方有责任对其进行保护并且提供相应资金。2.建立社会基金:以保护历史文化村镇社会基金的方式,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对历史村镇保护进行资助。3.鼓励全民参与:让人们理解和认识保护历史坏境在现代生活中的价值和重要作用。建立保护实施及规划编制的公众参与制度。不论是建立社会基金还是鼓励民众,主要是想动员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光靠保护单位进行维护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人民的参与,人人都意识到文物的重要性,建立其保护意识,这样游客和本地人民既不会损坏名镇名村,反而会参与保护,这样会使得名镇名村的保护变得更加简单容易,也节约资源投入。而名镇名村的发展也是保护的一种手段,比如旅游规划、建设生态博物馆等,能够为村子带来资金和知名度和扶持力量,但是要科学规划并投入管理的相关资源。[6]旅游开发又有很多种方法,比如主题式开发、互补式开发和保留式开发,都是利用各自特色或是在发展规划中增强名镇名村的特色以吸引外界,遵循发展自身特色价值、景点价值互补和保持长久吸引力等发开发法,最大限度的利用名镇名村以及周边的环境。[9]为了保护保护社区的文化及文化的多样性,建设生态博物馆,把它作为抢救、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生态和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的方法。[10]各种各样的方法从国外引进结合本国实情进行新的运用和发展,使得不断引入新的手段的同时不失本土特色的针对性方法,使得名镇名村遗产保护的内容和手段变得多样化,范围越来越广,保护越来越全面。参考文献(References):[1]赵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理论与方法》[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65-80页153-179页[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2005年[3]赵勇《我国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内容与方法研究》[J]《人文地理》-2005年第1期总第81期68-74页[4]赵勇、崔建甫《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研究》[J]《城市保护与更新》-2004年第28卷第8期54-59页[5]储学文、梁斌、郭燕《论传统型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体系的基本特征》[J]《中国文物报》-2006年1月27日第008版[6]李欣华,杨兆萍,刘旭玲.历史文化名村的旅游保护与开发模式研究——以吐鲁番吐峪沟麻扎村为例[J].干旱区地理,2006,02:301-306.[7]赵勇、张捷、李娜、梁莉《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评价体系及方法研究》[J]地理科学2006年08月第26卷第4期497-505页[8]仇保兴.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和利用策略[J].城乡建设,2004,01:6-9+4.[9]田喜洲.巴渝文化名镇旅游开发[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3,02:97-99.[10]周真刚《生态博物馆与民族原生态文化的保护》[J]贵州省民族研究所-2004年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