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论述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论述题1.试述不同逆温现象形成的原因。P1301.(1)在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和近地面的大气层强烈冷却降温,而上层空气降温较慢,因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逆温称为辐射逆温;(2分)(2)在盆地和谷地,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空气沿斜坡下滑,在盆地和谷地内聚积,较暖空气被抬至上层,形成地形逆温;(2分)(3)当高空有大规模下沉气流时,在下沉运动终止的高度上可形成下沉逆温;(2分)(4)在两种气团相遇时,暖气团位于冷气团之上,可形成锋面逆温。(2分)(具体表述2分)2.试述城市生态系统具有的生产功能。P632.(1)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是指城市生态系统能够利用城市内外系统提供的物质和能量等资源,生产出产品的能力,包括生物生产和非生物生产;(2分)(2)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是指城市生态系统所具有的,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类生物交换、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分为生物的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1分)(3)城市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生产是人类生态系统特有的生产功能,是指其具有创造物质与精神财富满足城市人类的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的性质,有物质的与非物质的非生物生产两大类;(2分)(4)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是指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所需的各类有形产品和服务;(1分)(5)城市生态系统的非物质生产是指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所需的各种文化艺术产品及相关的服务。(1分)(具体表述3分)3.试述城市对城区和下风方向增加降水量的影响机制。P135-1363.(1)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市上空气层的层结不稳定,有利于产生热力对流;(3分)(2)城市阻障效应:城市因有高高低低的建筑物,其粗糙度比附近郊区平原大,不仅能引起机械湍流,而且对移动滞缓的降水系统有阻障效应,使其移动速度减慢,在城区滞留的时间加长,因而导致城区的降水强度增大,降水的时间延长;(3分)(3)城市凝结核效应:城市区域污染大于郊区,凝结核大于郊区,下风方向的凝结核数量最大,有利于降水所需的冰粒形成,所以在城市区域比郊区易于形成降水。(2分)(具体表述2分)4.试述自然生态系统与城市生态系统在能量流动方面的区别。P684.(1)在能量使用上:自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类型主要集中于系统内各生物物种间所进行的动态过程,反映在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之中;而城市生态系统由于技术发展,大部分的能量是在非生物之间的变换和流转,反映在人力制造的各种机械设备的运行过程之中,并随着城市的发展,能量、物资供应地区越来越大,从城市所在的邻近地区到整个国家,直到世界各地;(3分)(2)在传递方式上:自然生态系统主要通过食物网传递能量;而城市生态系统可通过农业部门、采掘部门、能源生产部门、运输部门等传递能量;(2分)(3)在能量流运行机制上:自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自为的、天然的;而城市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以人工为主;(2分)(4)在能量生产和消费活动过程中:城市生态系统有一部分能量以三废形式排入环境,使城市遭到污染。(1分)(具体表述2分)5.试述城市热岛形成的主要条件。P1295.(1)城市下垫面的性质特殊,城市中铺装的道路和广场,高大的建筑物和构建物使用的砖石、沥青、混凝土、硅酸盐建筑材料,因反射率小而能吸收较多的太阳辐射;(2分)(2)城市下垫面建筑材料的热容量、导热率比郊区农村自然界的下垫面要大得多,因而城市下垫面贮热量也多,晚间下垫面比郊区温度高,通过长波辐射提供给大气中的热量也比郊区的多;(2分)(3)城市中的建筑物、道路、广场不透水,因而地面蒸发小;(1分)(4)城市中有较多的人为热进入大气层;2(1分)(5)城市建筑密集,通风不良,不利于热量的扩散。(1分)(具体表述3分)6.试述城市持续发展的内涵。P2666.(1)城市持续发展是指在一定的时空尺度上,以长期持续的城市增长及其结构进化,实现高度发展的城市化和现代化,从而既满足当代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又满足未来城市的发展需求;(2分)(2)就宏观而言,城市持续发展是指一个地区的城市在数量上的持续增长,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1分)(3)就微观而言,城市持续发展是指城市在规模(人口、用地、生产)、结构、等级、功能等方面的持续变化和扩大,以实现城市结构的持续性转变;(1分)(4)总而言之,城市持续发展是城市的数量、规模和结构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协调到协调、由非可持续到可持续的变化过程;(2分)(5)城市持续发展表现在生态持续性、经济持续性和社会持续性三个方面,这三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2分)(具体表述2分)7.试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联系和区别。P457.(1)生命的存在依赖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二者是密切不可分割地构成一个统一的生态系统功能单位;(2分)(2)能量流经生态系统,沿食物链营养级向顶部方向流动,能量都以自由能的最大消耗和熵值的增加,以热的形式而损耗,因此能量流动是单方向的,生态系统必须不断地由外界获取能量;(3分)(3)物质流动是循环的,各种有机物最终经过还原者分解成可被生产者吸收的形式重返环境,进行再循环。(3分)(具体表述2分)8.试述依据朱瑞兆中国风向类型区进行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P133-1348.(1)季风变化区:应尽量避开冬、夏对吹的风向,把那些向大气排放污染的工业企业按最小风频的方向,布置在居住区的下风向;(2分)(2)主导风向区:可将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布置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居住区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上风侧;(2分)(3)无主导风向区:应将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布置在污染系数最小方位或最大风速的下风方向,居住区则在污染系数最大方位或最大风速的上风方向;(2分)(4)准静止风型区:必须将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布局在居住区的卫生防护距离之外。(2分)(具体表述2分)9.试述现阶段中国城市人口迁居的基本特点。P1089.(1)目前中国大城市人口迁居呈短距离、蔓延式向外扩散,有别于西方国家以汽车为交通工具人口向郊区远距离扩散的郊区化;(2分)(2)由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绝大多数居民无经济实力在住房市场中自由选择住房,因而中国的人口迁居以被动的迁居为主,其中以单位分房占重要地位;(2分)(3)单位分房中以户主的工作年限、职务、职称等为主要依据,因而住户社会地位的变化引起的迁居较为普遍,不存在西方城市因外来移民入侵和种族原因引起的迁居;(2分)(4)影响人口迁居的因素在改革前后发生很大变化。(2分)(具体表述2分)10.试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P50-5210.(1)限制因子规律:在诸多生态因子中使生物的耐受性接近或达到极限时,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活动以及分布等直接受到限制、甚至死亡的因子称为限制因子;(2分)(2)最低量(最小因子)定律:作物的产量常常不是被需要量大的营养物质所限制,而是受那些只需要微量的营养3物质所限制;(3分)(3)耐受性定律:接近有机体耐性限度的几个因素中的任何一个在质和量上的不足或过量,都可以引起有机体的衰减或死亡。(3分)(具体表述2分)11.试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的功能。P24-2511.(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可分为生命的和无生命的两类;(2分)(2)无生命类可分为太阳辐射能、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三种;(1分)(3)生命类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还原者三种;(1分)(4)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能用简单的无机物质合成复杂的有机物质的自养生物,也包括一些光合细菌,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进行初级生产,即光合作用;(2分)(5)消费者属于异养生物,指的是那些以其他生物或有机物为食的动物;(1分)(6)还原者属于异养生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及腐食性动物,它们把复杂的动植物有机残体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最终分解为无机物,归还到环境中,被生产者再次利用。(1分)(具体表述2分)12.试述城市街道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P23412.(1)街道在景观中亦称廊道,主要职能是交通运输,是城市生态系统能流、物流、信息流、人口流、金融流的必经之路,街道通畅才能保证城市功能的完善与通畅;(2分)(2)城市街道是线性污染源,汽车排放的尾气、噪声、尘埃、垃圾等污染物沿街道分布与扩散,街道的长度、宽度、方向与污染的扩散有着密切的关系;(2分)(3)城市的街道直接起人流导向作用;(2分)(4)城市的社区组织或居民委员会等城市的街坊小区都靠街道分隔划界与彼此联系,有利于城市社区的管理。(2分)(具体表述2分)13.试述自然生态系统与城市生态系统在能量流动方面的区别。13.(1)在能量使用上,自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类型主要集中于系统内各生物物种间所进行的动态过程,反映在生物的新陈代谢中;而城市生态系统由于技术发展,大部分的能量是在非生物之间的变换和流转,反映在人力制造的各种机械设备的运行过程之中,并随着城市的发展,能量、物资供应地区越来越大;(2分)(2)在传递方式上,自然生态系统主要通过食物网传递能量;而城市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方式要比自然生态系统多,可通过农业部门、采掘部门、能源生产部门、运输部门等传递能量;(2分)(3)在能量流动运行机制上,自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自为的、天然的;而城市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以人工为主;(2分)(4)在能量生产和消费活动过程中,城市生态系统有一部分能量以三废形式排入环境,使城市遭到污染。(2分)14.结合所学和所观察,简要论述城市植被的功能。14.(1)城市植被绿化美化环境的景观效益:城市植被绿化美化环境的景观效益,其内涵是极为丰富的。在宏观方面,城市绿化实体能把城市的地方特色与风格体现出来;在微观方面,城市绿化实体还能把某一建筑群或单个建筑体的功能体现出来。(2分)(2)城市植被保护和净化环境的生态效益:城市植被保护和净化环境的生态效益是显著的,也是城市植被的主要功能之一。包括降温增湿、调节环境条件、吸收有毒气体、滞留烟尘净化空气、降低环境噪音和杀菌效益等。(2分)(3)城市植被保护生物多样性作用:如何利用城市环境进行生物多样性的移地保护是当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课题之一。城市植被的建设过程,特别是植物园的建设亦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过程。(2分)(4)城市植被的经济效益:尽管城市植被的直接经济效益功能不是主要的功能,但不可忽视城市植被的经济效益,也就是新发展起来的城市绿色产业。应该说城市植被的经济效益是非常巨大的,有城市园林产品等本身的的收入,还有改善环境、美化城市促进其他行业、如旅游业增值的效益。(2分)415.试论述城市植被的概念及其特色。15.(1)概念:城市植被是指城市里覆盖着的生活植物,它包括城市里的公园、校园、寺庙、广场、球场、医院、街道、农田以及空闲地等场所拥有的森林、灌丛、绿篱、花坛、草地、树木、作物等所有植物的总和。(2分)(2)特色:城市植被无疑已经被深深地打上了人为活动的烙印,不仅是植被的生境特化了,植被的组成、结构、动态等也改变了,完全不同于自然植被的特征。①植被生境的特化:总的来说,就是城市化的进程改变了城市环境,也改变了城市植被的生境。较为突出的是铺装了的地表,改变了其下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以及土壤微生物成分;而污染了的大气在直接影响到植物正常生理活动的同时,改变了光、湿、温和风等气候条件。城市植被处于完全不同于自然植被的特化生境中。(1分)②植被区系成分的特化:尽管城市植被的去洗成分与原生植被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尤其是残存或受保护的原生植被片段,但其种类组成远较原生植被少,尤其是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1分)③植被格局的园林化:城市植被在人类的规划、设计布局和管理下,大多是园林化格局。(1分)④结构单一化:城市植被结构分化明显,并且趋于单一化。(1分)⑤演替偏途化:城市植被的动态,无论是形成、更新或是演替,都是在认为干预下进行的,植被演替是一条按人的绿化政策发展的偏途途径。(1分)城市生态系统在能量流动方面有明显的特点;(2分)16.试论述城市生态文明在城市生态化进程中的重要性及发展对策重要性:(1)生态文明建设时生态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城市文明程度的体现应完整地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2分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