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的社会学调查(20155)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城市管理的社会学调查一、主要内容1.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2.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变3.理念:城市管理转向城市治理4.城市治理的公众参与:ANT的视角5.公众参与的前提与重要内容:社会调查•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提出•社会管理转向社会治理6.案例:城市管理之社会调查的模型与运用1.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视角、机制与走向1.1背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列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之中。体现了执政党创新理论思维的科学精神和开放态度。•治理理论是从社会中心论(政府本位→社会本位)出发,从社会的诉求来规制国家和政府的职责和作为。•新常态背景下,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提出强调了转型社会国家(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性,同时也考虑到了治理理念所强调的社会诉求,是一个更为均衡和客观的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时恰视角。1.2国家治理结构:•国家治理是一个结构性的动态均衡调试过程。•国家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结构这六个方面所体现出的治理能力。•综上所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纵观全局的更高层面的国家发展目标和价值追求。同时也是深入研究探讨转型中国各项体制性改革和政策分析的出发点。1.3城市综合行政执法:定位与要求•针对城市管理中的综合行政执法,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整合执法主体,相对集中执法权,推进综合执法,着力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问题,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理顺城管执法体制,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决定为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提供了指引与政策要求2.社会管理转向社会治理3.城市管理转向城市治理:完善城管综合执法体制的路径选择•总之,城管部门和城管综合执法体制是在我国特殊历史条件下选择形成的,有其存在的理据和历史贡献,也有先天不足与后天失调的问题。其问题表现为城管执法权力受限,执法依据和手段不足,管理范围广,任务重,机构性质和公务员身份模糊。而地方政府给城管设定的城市管理目标与公民生存目标存在太大的差距。城管执法时面临秩序与生活两种需求的矛盾,执法当中极易触发暴力倾向。必须正视城管执法体制存在的尖锐矛盾,尽快明确某个中央部委承担城市治理的统筹规划、指导协调等职能,这是城管体制改革的要务。要树立大城管理念和共同治理理念,树立以人为本、柔性执法理念,形成城管部门与其他执法部门的更大合力,创建一条政府负责、公众参与、政民合作、民主行政的城市管理法治化路径。4.城市治理中的公众参与:ANT的视角4.1行动者网络理论(ANT)转译过程4.2城市治理行动者网络组构和利益联盟•城市治理异质行动者网络的组构:城市治理行动者网络中的人类行动者主要是政府、企业和非营利组织;按照非人行动者的对等原则,城市治理网络还应将城市公共问题、城市治理理念和城市治理方式等非人类行动者纳入城市治理行动者网络,赋予它们行动者的地位。•城市治理异质行动者网络的利益联盟:在城市治理行动者网络中,各个异质行动者尽管在作用方式、作用重点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但他们在发挥作用中都应该构成一种协调关系,他们在解决城市公共问题和提供城市公共物品和服务时是一种平等协作关系。只有在各异质行动者地位平等基础上,他们才能够进行有效的整合。城市治理异质行动者网络的组构和利益联盟过程:4.3城市治理的动力机制:异质行动者网络的转译4.4“5个转译环节”5.公众参与机制的前提与内容:社会调查•在城市管理过程中,增强公众参与的深度和广度是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公众参与形式和途径主要包括有:公民创制权、关键公众接触、民意社会调查、共识会议、听证会、咨询委员会、公民旁听、公民论坛、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网络媒体、信访制度、志愿者行动、公众接待日、市长热线以及斡旋调节等。•其中,社会调查是公众参与的前提与摸底工作,同时又是一个公众参与的一种具体形式。5.1调查目的与方法:•社会调查主要目的在于收集充分的一手通过社会调查获得的数据以解决研究的问题。•城市管理中的社会调查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治理对象对城市管理的目标、方法等社会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材料的方法。•社会调查可综合运用历史研究法、观察研究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或实验等科学方式,对城市管理的社会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借以发现存在的城市管理问题,探索有关城市治理规律的研究方法。•一个比较完整的研究方法体系包括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它们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但由于研究问题的复杂性,有时结合这两种方法进行研究。5.2社会调查作用:5.3调查实施:社会调查研究四要素社会调查研究专题设计的基本要求5.4社会调查步骤:6.案例(1):“公众参与城市管理影响因素的调查”城市治理社会民意调查的指标体系构建城市治理社会民意调查的指标体系构建城市治理社会民意调查的指标体系构建政府因素:•政府对公众参与的认同度:即政府认可、赞同和重视公众参与的程度。•政府信息公开程度:政府信息公开是公众参与的基础性制度,政府与公众的信息不对称会影响公众参与积极性和参与效果。•政府对公众意见的回应程度:政府机构的回应能力,公众意见是否在最终决策中体现,对公众参与的积极性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公众参与权利的法律保障程度、公众参与程序的制度化程度、公众参与的经费保障程度、激励机制:通过法律保障公众参与管理的权利得以实现,通过完善的程序可以确保公众真正实现参与权,建立公众参与的资金保障体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公众参与的主观能动性。•公众参与形式的多样化程度:公众参与形式的多样化对公众参与的有效性有很大影响,如果可供参与的方式众多,公众参与的范围和层次就较高。•公众参与内容的专业性和技术性程度:参与过程中的专业知识与技术手段,会约束并限制公众参与的深度和范围。公众因素:•公民权利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公民意识(公民精神、公共精神)是公众参与的基础。•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信任是公众与政府建立有效合作关系的润滑剂,只有公众信任行政主体拥有追求公共利益的能力与热诚,才会与政府合作,同时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越高,越有可能选择具有实质意义的公众参与形式。•参与效能感:参与效能感为公众对自己影响政府能力的认知,即预期个人的参与会对政府决策产生多大的影响力。•预期收益、参与成本:由于参与过程需要收集信息、提出和讨论方案,需要成本,公众会将预期收益和成本进行比较,决定是否参与。•参与经历:参与经历将影响参与的效果和效率。•法律政策标准知晓度、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参与过程既需要参政意识,更需要必要的参政知识。•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理解能力(理解公共政策的能力)、表达能力(表达利益诉求的能力)和合作能力这三项公众基础能力素质的影响。社会因素:•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在特定时期形成的一种政治态度、信仰和情感,决定了参与的方式、范围和层次。•社区组织:公民社会是善治的现实基础,社区是城市管理的细胞,社区组织网络是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重要途径,主要考察社区组织的影响。•新闻媒体、网络媒体:公众参与离不开政府和公众的双向信息交流,大众传媒是信息传播的媒介体,也是公众参与的重要途径之一。•专家支持:专家支持应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专家以其专业知识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另一方面,专家为社会公众的参与提供知识支持,提高公众参与能力。步骤:•1.问卷筛选。依据原则主要有三个:一是调查问卷中的问题没有全部回答,有遗漏的;二是重复的问卷;三是受访者在填写问卷时具有随意性,主要依据问卷中的反向检测语句。•2.对回收的有效问卷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文献和调查目的,可提出如下假设:H1:政府对公众意见的回应程度对参与效能感具有正向影响H2: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对参与效能感具有正向影响H3:参与效能感对参与意识具有正向影响H4:公民权利意识对参与意识具有正向影响H5:社会责任意识对参与意识具有正向影响H6:法律政策标准知晓度对参与能力具有正向影响H7:政府信息公开程度对参与能力具有正向影响H8:参与意识对参与水平具有正向影响H9:参与能力对参与水平具有正向影响H10:社区组织发育程度对参与水平具有正向影响。指标体系分析:•(1)信度分析。信度即可靠性,是反映测量稳定性与一致性的指标。可采用克朗巴哈α系数测量问卷信度。•(2)描述性统计分析。将公众对指标影响程度的评价,按照无影响、不太有影响、一般、比较有影响、非常有影响分别为1分、2分、3分、4分、5分进行赋值,计算各指标影响程度的描述性统计量,结果显示各指标影响程度与中间值3的关系,以说明公众对这些影响参与城市管理的因素认同程度。•(3)因子分析。可运用因子分析来验证指标体系构成,采用因子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因子的旋转方式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方式,采用观察碎石图的方法确定公共因子。影响因素回归分析:•3.回归分析,可对调查的数据输入SPSS17.0,逐项验证与假设的吻合度,并分析。•4.结论与政策建议。6.案例(2):“城市管理公众满意度调查”•公众广泛参与的多元主体管理模式成为现代城市管理的重要特征,动态环境下的城市管理质量评价问题成为城市管理的关注焦点。城市管理的终极目标是“让公众共享城市发展成果”,公众满意程度综合体现了城市管理的质量水平,是城市管理的重要价值取向。•随着城市功能的不断拓展,城市管理模式正在从传统的政府单一管理主体向公众广泛参与的多元主体转变。“公众参与”在尊重公众的基础上鼓励了市民责任的强化,有助于在城市政府和市民之间建立协作与信任的关系,从而建立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城市管理机制,使得城市发展评价的核心尺度“人的全面发展”得以真正体现。虽然当前我国城市管理的市民参与还处在以“告知”、向市民汇报既成事实和“咨询”、民意调查、公众聆听等为主的“象征性参与”阶段,离公众参与的高级模式“实质性参与”,合伙、授与实权与公民控制还存在较大距离,但我国城市管理的公众参与正逐步走向深入,公众对城市管理正从被动外推变为内生参与。•城市管理的公众满意指公众作为城市管理服务的对象,在参与和体验城市发展成果的过程中,期望与实际感受相接近,从而产生肯定、愉悦、满足的积极心态。城市管理公众满意度指在广泛参与的基础上,公众将自己接受城市管理服务的事后实际感受跟自己的预期期望进行比较,得出的一种对城市管理能否满足自身需求的主观评价,反映了公众对政府城市管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是对公众心理状态的量化与测量。•城市管理公众满意度指数是通过特定的因果关系模型对城市管理公众满意度的测评结果,对于城市政府而言,公众满意度指数的具体数值并不具备太大的意义,找出影响城市管理公众满意度指数的关键因素,为城市管理服务质量的发挥和改善提供政策参考才是最重要的。城市管理公众满意度指数模型(UrbanManagementPublicSatisfactionIndex,UMPSI)城市管理满意度测评:在UMPSI模型中,各结构变量都是不能直接测量出来的潜在变量,对各个潜在变量进行分级展开建立UMPSI指标体系。1.调查方法设计和实施:2.指标体系构建:UMPSI指标体系ⅲ级指标(观测指标)分解:•3.信度分析•4.模型建立•5.模型拟合(AMOS软件)对与研究假设验证模型拟合(AMOS软件)结果分析:•比较各个观测变量对城市管理公众满意度的影响系数,可以帮助有关部门及时发现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改进,从而提高城市管理公众满意。•模型的意义在于提供一种分析城市需求与政府工作的框架。•UMPSI模型的作用在于分析有哪些因素深刻影响公众的满意度分析与判断。•对于一个具体的城市,城市政府可以通过实际的数据收集,比较各测评指标对公众满意的影响程度,了解公众的关注焦点,有的放矢地提升城市管理公众满意。•总之,可以利用UMPSI模型进行深入分析,为城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持续改善以及政策分析提供具有实际价值的决策参

1 / 4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