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城市经济结构结构:各要素在某一事物内部相互结合的有规则的组织体系。城市经济结构的基本涵义,是指构成城市经济系统的各种经济要素之间的关联组合状态及其数量比例关系。本章内容第一节城市经济结构的构成第二节城市经济结构的特征及其同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第三节城市经济结构中的主导产业第四节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型和优化第五节实证分析第一节城市经济结构的构成城市的生产力结构与生产关系结构是城市经济系统中最重要的结构比例关系。其中,由于城市生产力结构中的产业结构反映城市经济系统内各产业之间的组合方式、数量比例、主次地位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功能作用,所以它成为衡量生产力结构的最主要的结构类型;同样,由于城市生产关系结构中的所有制结构反映城市经济活动总量中各种不同的所有制成分所占的份额及其相互之间的组合协调关系,因此它也成为生产关系结构的最主要的结构类型。一、城市生产力结构的主要构成如图3—1所示,城市生产力结构可以根据生产力要素的种类和要素之间的关联细分为多种结构类型。其中,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基础结构、科技结构和劳动力结构是生产力结构中最主要的组成内容。城市经济结构城市生产力结构城市生产关系结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基础结构科技结构劳动力结构所有制结构分配结构管理组织结构(一)城市产业结构城市产业结构是按照城市各项经济活动的劳动对象、要素需求强度、产品接续关系等行业特征而划分的城市经济结构类型。产业结构的分类同样有多种形式,主要有以下3种:1、按行业部门分类。这是最为传统的产业结构的分类方法,它按照国民经济的行业部门划分,将城市产业分为农业产业、工业产业、建筑业产业、交通通信产业、商业与饮食服务业产业五大类别。2、按要素需求强度分类。按照不同产业部门对资金、劳动力、技术三大生产要素的需求强度,可以相应地将城市产业结构划分为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三种产业类型。3、按三次产业分类。三次产业的划分,是以各行业劳动对象的加工顺序为主,将社会所有的行业部门归并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共三大产业类别。城市产业结构的决定城市资源配置城市产业结构城市供给结构城市供给总量研究城市城市产业结构的根本目的?一、如何理解城市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二、如何理解城市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参考教材P89)城市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一产、二产与三产的关系?(二)城市消费结构指在一定的支付能力下,城市居民为满足生活消费的需求而从城市市场获取各种消费资料(包括服务)之间的数量及其比例关系。从消费资料对居民生产的需求来看,可分为三个层次:生存资料、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城市居民消费需求的确定C=Yd*APCrYd: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APCr:城市居民的平均城内消费倾向。城市消费结构对城市产业结构既有很大影响,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为什么?(三)城市基础结构包括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暖、城市道路和交通设施、通讯设施、园林绿化以及防灾设施和环保设施等。城市基础设施在城市生产力结构中具有基础地位,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四)城市科技结构传统构成:陈旧技术、中间技术、先进技术新的构成:活动主体和发展环境、激发机制和超流动性运行机制、城市孵化器和风险资本、科技创新、城市信息网络等。活动主体结构:三位主体:企业、政府、大学研究机构超流动性运行机制:科技人才和投资基金的反向流动和与此相伴随的有形技术与无形技术的反向流动机制。科技人才从低工资区向高工资区流动,而投资则从高工资区向低工资区流动;有形技术随投资流动,而无形技术随人才流动。优点:带来新的机会和创新组合不足:无序性科技创新:着眼于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城市科技创新主要建立在四个集聚基础之上:人才聚集、服务机构聚集、信息基础设施聚集和公共基础设施的聚集。城市信息网络:数字地球概念的提出,标志着人类认识地球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五)城市劳动力结构指一定时期内劳动力在其各经济部门的分布比例。城市劳动力结构一般有两种划分类型,一种是数量结构,一种是质量结构。数量结构是城市劳动力在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和不同层次的劳动力在同一产业或经济部门的比例关系。是衡量城市劳动力结构合理与否的基础。质量结构包括劳动力的素质,所掌握的文化知识和技能。二、城市生产关系结构的主要构成城市的生产关系结构,主要由所有制结构、分配结构、管理组织结构等类型的结构关系组成。(一)所有制结构,是指城市经济活动总量中,各种不同的所有制成分所占的份额及其相互之间的组合协调关系。不是为了巩固某一种所有制而去发展经济,而是为民发展社会经济和促进社会进步去调整、改革和配置所有制关系。城市所有制结构的简单构成: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和混合经济三种形式。一个思考:公有制经济的合适的发展领域主要在哪里?(二)城市分配结构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所有制结构及其不同所有制的实现形式,非公有制和混合经济倾向于个别或局部利益,非竞争领域分配以公共利益为主。城市财政运用税收手段来调节城市的收入分配。(三)城市组织管理结构一种等级管理秩序,是一种等级结构。我国城市管理组织结构:第一为决策层,负责人为市长;第二为管理层,由政府各职能管理部门及所属区县政府组成;第三为执行层,由一个城市内部的各不同单位组成;第四为操作层,由活动在城市各组织内的具体人员所构成。城市管理组织结构模式有:(1)直线型;(2)职能型;(3)混合型;(4)矩阵型第二节城市经济结构的特征及其同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一、城市经济结构的特征整体性与复杂性开放性与动态性均衡性与非均衡性二、城市经济结构同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城市经济结构合理与否,是决定城市经济系统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城市经济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城市经济战略目标的实现城市经济结构的应变力决定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前景城市经济发展为城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供必要的保证第三节城市经济结构中的主导产业所谓主导产业,是以优势商品和服务产品为基础,具有较大规模、较强供给力与市场竞争力,以及发展后劲的优势产业。选择和确定城市主导产业,主要有两个侧重角度,其一是产业的经济带动作用,其二是产业的区位比较优势。(一)从产业的带动作用确定城市的主导产业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的战略》中,将产业间的联系称作“连锁效应”,并把连锁效应具体划分为前向连锁和后向连锁。前向连锁,是指一个部门和吸收它的产出的部门之间的联系;后向连锁,则是指一个部门与向它提供投入的部门之间的联系。根据产业的连锁效应特征,全部产业可分为如表3-2所示的四类。表3-2不同产业部门的连锁效应特征(二)从产业的比较区位优势确定城市的主导产业从产业的比较区位优势确定城市的主导产业,就是具体分析城市的每个产业部门在整个区域的同类经济部门中所处的地位和相对重要程度,从中选择出比较区位优势最强,或发展潜力最大的产业部门,强化和扩大这一优势,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集中系数和区位熵是用来定量计算和衡量产业的比较区位优势的两个主要指标。1、集中系数对城市而言,集中系数是指城市的某一产业部门,按人口平均的产量、产值等相对数,与全国或全地区同一产业的相应指标的比值。即,C=(a/m)/(A/M)式中:C为集中系数;a为城市某产业部门的产量或产值等指标;m为城市的人口数;A为全国或全地区同一产业部门的产量或产值等指标;M为全国或全地区的人口总数。]//[]/[MAMaC2、区位熵区位熵又称专门化率,指城市某产业部门在全国或全地区同一产业部门中的比重与城市全部产业活动在全国或全地区全部产业活动中的比重之比。即,式中:Q为区位熵;a为城市某产业部门的产值、就业人数等指标;A为全国或全地区同一产业部门的相应指标;b为城市的总产值或全部就业人数等指标;B为全国或全地区的相应指标。比较:教材中P104指标体系与上述方法的异同。第四节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型与优化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和优化的制约因素市场制约:市场规模、结构和层次体制制约:各种体制和管理制度政策制约转型和优化的原则必须符合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和世界经济结构转型的趋势;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发挥主导产业的带动作用,发挥体制政策和制度创新的作用。转型和优化的主要途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提高城市第一生产力的能级;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建立以主产导产业为支撑的产业高地;调整和完善城市所有制结构,推动以产业结构为核心的经济增长第五节中国城市经济结构一、城市经济结构的历史发展基于中国城市经济结构的变动特征和机制特征,并结合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的实际特点,可以将中国城市经济结构的演变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向重工业倾斜的发展时期,时间是1952年至1978年。第二阶段,城市经济结构的均衡化调整时期,时间是1979年至1990年。第三阶段,城市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时期,时间是1991年至今。二、城市经济结构发展中现存的主要问题和经验教训(一)城市经济结构的变动方向1、城市经济结构的变动速度较慢。2、城市经济结构的变动机制不尽合理。(二)城市经济结构的优化1、产业结构的非均衡化有所增强2、城市经济投资结构亟待调整(三)城市经济结构的效率(四)城市经济的基础产业和非基础产业结构(五)城市经济的所有制结构三、城市经济结构不合理的原因分析(一)市场机制因素(二)经济政策因素(三)科学技术因素(四)人员因素(五)自然资源因素四、城市经济结构的战略对策(一)确定合理的城市经济结构总体目标——合理优化城市经济结构1、要根据城市的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发展阶段,进行合理优化。2、要根据城市的区位特点优化城市经济的空间结构。3、从城市的性质和功能上来进行合理优化。(二)实行城市产业组织调整1、通过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实现资产的优化组合。2、确定城市产业的合理规模。(三)提高技术、工艺、管理等知识型要素的含量和比重1、要多渠道增加对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投入,逐步发挥其先导性的作用。2、要不失时机地有选择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加快消化吸收和国产化能力,争取有所创新。(四)完善和强化市场机制1、要理顺价格体系,鼓励要素有序流动。2、要完善市场体系。(五)健全完善城市经济的调控体系分析:构建城市产业新高地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