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组长:许艳坤组员:王刚何莹冯朝阳沈瑞芳靳新伟目录总述1自律时期2开放时期3总述4城市建设的恢复和城市规划的起步(1949-1952)上海新建了第一个完整的人工居住区—曹杨新村1952年8月成立建筑工程部,主管全国建筑工程和城市建设工作1952年底全国设施城市160个城市规划的引入与发展(1953-1957)恰逢第一个五年计划,以苏联援助的156个重点工程为中心进行建设,因此引入了“苏联模式”1953年制定城市总体规划草案1954年要求完全新建的城市与工业假设项目较多的城市,应在1954年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规划的动荡与中断(1958-1978)大跃进时期,大城市规划建设卫星城,又出现了所谓的“快速规划”“人民公社规划”1960-1962是中国三年困难时期,中央草率决定“三年不搞城市建设”1964年开始,内地建设实行“进山分散隐蔽”的“三线”建设方针,无视城市规划合理布局1966年开始的文化革命,使城市建设被迫停滞1967年停止执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倡“见缝插针”和“干打垒”1968年许多城市的规划机构被撤销,人员下放,资料散失,学科专业停办一:自律时期的城市规划和建设1949年后的规划和建设与1930年代南京等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时完全不同的,它是以工业建设为主要目标,以苏联模式为蓝图,一各级政府及中央各部属单位为实施机构,以政治与行政领导为决策主体大规模进行的。其中尤以新兴工业城市,首都北京建设及1965年后的“三线”城市建设特色。自律时期1.新兴工业城市的规划和建设2.政治中心北京的城市规划和建设3.“三线建设”中内地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洛阳市的几次建设规划第一期城市规划(1956——1976年)第二期城市规划(1981——2000年)第三期城市规划(2000——2010年)第四期城市规划(2008——2020年)新兴工业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洛阳“一五”期间,156项工程在洛阳安排了5项,并于1956年编制了涧西工业区总体规划。国家在筹建工厂的同时,协助地方进行城市建设。城市总人口控制在50万以下,规划建成区面积41平方公里,规划确定的“跳出老城建新区,然后再逐渐连片发展”的城市布局方式被国内专家,学者誉为“洛阳模式’.苏联规划和建设模式“一五”洛阳总结··········洛阳市区一期规划和建设,大型工业区分布在洛河北边,新区跳出了老城区··········铁路的修建,河流的运用,使洛阳从中国著名的古都变成一个机械制作和生产基地政治中心北京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新首都最初的构想:1·在城市性质上,除了政治中心外,还包括文化,科学,艺术等,也是一个大工业城市。2·在城市规模上,中国专家建议在400万左右,苏联专家预计130到260万人。3·在城市布局上,都采用市中心向城外的放射环状道路体系。大体布局最初构思:在东南部沿通惠河两岸布置工业区,西山为风景休养区,西北郊布置高教区,与风景休养区毗邻,住宅区应与工作区接近,其他还有商业区等等。曲折城内派:主要以苏联专家为代表城外派:主要以部分中国专家为代表城内派(苏联):主张把行政中心建设于城区内。其理由为:1.经济,可以利用原有城市设施2.美观,充分发挥原有的文物价值3.方便,其他各区环绕在旧区四周,与行政中心区联系紧密城外派(中国):主张把行政中心离开旧区1.旧城区规划布局系统完整,若插入庞大的工作中心区,会破坏历史文化环境的完整性;2.旧城区建筑密度高,用地不允许3.在西郊另辟新区(即月坛至公主坟之间地段)可以避免以上缺点做到新旧两全梁陈方案梁陈方案旧新总体规划方案第一次草图内容1.在城市的北边建设高等教育区2.在西北,正北,东边着重发展工业,即工业基地,使用分散式的工业区3.居住区靠近工业区,适合工人的日常生活,并于中心区接近,保证生活方便和市中心繁荣4.道路系统采用棋盘式与环路,放射路相结合5.城市绿化采取结合河湖系统和城市主干道布置,充分绿化,楔入中心区,互相交错联系,形成系统。在第一次草图中问题;1.把北京市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城市,不满足最初规划想发2.人口规模偏大,以400万人口为宜3.各项建设指标偏高,偏大,偏多,既不经济,也不易实现第二次规划方案修改之后草图方案进步及思想变化1.发展大工业的思想更加突出2.解决了水源的设想更加扩大3.改建城区的要求更加急迫4.建筑层数和标准的规定更加明确5.统一思想加强,在道路系统规划上,提出了在市区设4个环路,外围设3个公路环,从中心区向外放射18条主干道第三次规划方案的改进1.在城市布局上,提出了分散集团式的布局形式2.在居民区组织上,新住宅区一律按人民公社化的原则进行建设3.在规划的指导方针上,提出了考虑共产主义时代的需要4.在工业发展上,提出了控制市区,发展郊区“分散集团式”的布局形式有效压缩了市区规划城市用地控制了市区城市规模过大发展绿地穿过市中心区,有利于市区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北京市总体规划方案最后确认图天安门广场的改造规划总体规划方案暂停执行10年“文化大革命”,城市建设遭到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也带来了很大的混乱和破坏:规划中断,无规划的状态长达五六年,见缝插针建设,以前的规划方案近于崩溃,城市布局陷于混乱,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违章建筑,违章占地,破坏文物古迹现象严重总结虽说“梁陈方案”失败,但是如果按照梁陈方案的规划,那么现在的北京城定不会像现在一样的拥挤城内派苏联方面,按照现在的思维来看,当时苏联的城市规划方案未必适合北京,但是也不一定会有现在北京城内的聚集状态“三线建设”中内地城市的规划和发展三线•所谓三线,是为了避免敌方的核攻击,从1965年起,在西南地区的贵州,云南,四川和西北的陕西,甘肃等省的城市建设军工厂和重要工业项目。其地区泛指我国的腹地省区,以四川为中心,包括陕,甘,青,黔,滇,鄂,豫,湘等省的全省或部分地区。三线建设的城镇规划和建设分类第一种为集中建设的城市,如攀枝花市是有30万人口的新兴工业城市,虽然比较成功,但是发展受到限制第二种是工业靠近原有城镇布置,促进原有城镇的改造和发展第三种是工厂进山沟分散布置,形成许多小工业点和工人镇,犹如天女散花,星罗棋布失败的三线计划以贵州为例•三线建设时期的1966——1967年,中央政府向贵州投资了87亿7300万元,是以前16年间投资总额的1.2倍,由于采用将小工厂分散于山间,秘密建设的方针,许多军工厂建设远离失去的地方,在落后的山区形成飞地。因此,虽然国家向贵州市惊醒了大规模的投资,但社会资本效益不明显,并未建成现代化城市,反而出现许多缺陷。•从例子中完全可以看出规划与建设的失败•要求城市向农村看齐,消灭城乡差距三线建设的城镇规划和建设分类总结总之,由于指导思想的失误,强调工业布局要“村落化”,“城市要乡村化”,走非城市化的道路,导致所形成的大多数城镇规模太小,留下了严重问题。但是三线建设毕竟促进了西部的开发,培养了人才,野积累了众多的经验教训。二、开放时期的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开放时期新兴城市历史文化名城改造开放时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之新兴城市一、沿海新兴城市与城市新区的规划与建设实践我国现有6个由经济特区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和地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5个特区和上海浦东开发区。开放时期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国深圳深圳的“历史”深圳的历史应该从1979年那个春天的故事开始讲起,一位世纪伟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就是深圳。深圳的名字几乎是在一夜之间透过CCTV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在许多人还在对深圳的圳字的发音模棱两可的时候,深圳的高楼大厦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南海边拔地而起了。1979年,是深圳城市史上重要的一年。那一年,整个国家在落到谷底后开始寻找向上的动力,这个转身诞生了深圳——1月23日,宝安县正式升格为深圳市,无数与深圳相关百姓的命运开始发生剧变。1978年的深圳还是城市形态尚未成形、人口密度很低的原始小渔村,然而,仅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深圳已发展到一个拥有700万人口的特大都市。她的空间形态演变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1986年):城市内部“膨胀阶段”第二阶段(1987-1990年):城市向外扩延初期阶段第三阶段(1991-1995年):城市多个次中心形成阶段第四阶段(1996-至今):连绵带初期形成阶段改革开放前后对比图深圳的快速发展之区位优势毗邻香港、背靠珠三角城市群、海陆兼备的地理枢纽位置、改革开放后的优惠政策等是深圳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也是促使深圳城市空间形态在20多年内急剧扩展的关键因素。深圳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有四个显著特点:不断摸索建立适应市场的新机制;致力于建立合理的城市结构,引导城市的持续发展;不断地提高规划目标标准,保持适度超前,满足了不同时期经济建设的需求;规划与建设注重目标策略的研究,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城市质量确定了长远的战略目标与对策。总的来说根据深圳城市规划来看,未来的深圳将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以深港合作为基调的大型的现代化滨海城市。旧城改造旧城改造是指局部或整体地、有步骤地改造和更新老城市的全部物质生活环境,以便从根本上改善其劳动、生活服务和休息等条件。既反映城市的发展过程,城市空间规划组织以及建筑和社会福利设施的完善过程;1980年以前主要是充分利用旧城,特点是依靠国家投资、资金匮乏、改造速度缓慢、标准低、管理方面条块分割、设施配套不全等。开放后旧城改造有了发展,这时期特点是:1.性质由福利型转为效益型,经济观念由投入型转为产出型。2.对象由居住环境为主到城市机能为主,完善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发展第三产业。3.投资由单纯依靠国家转为多渠道投资参与。旧城改造在实际实施中暴露的问题:改造方式单一,多采用推倒重建的方式进行旧城改造,拆迁规模过大、速度过快,削弱了中心区持续发展的弹性。为争取高经济效益,采用高改造标准,不能为各收入阶层创造经济适宜的住宅,社区生活往往失去多样性。开发强度大、容量高、密度大,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带来压力。对历史文化名城或一般城市中的历史地段的文化价值认识不够,使许多传统风貌、景观特色遭到破坏,城市千篇一律。开放时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之中国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空前的城市开放建设,使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入到一个严峻的新时期,保护的中心渐渐从文物建筑向历史街区乃至整个历史城市扩展,形成了由“文物古迹----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所构成的较为完善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框架近十年的成果之一:1997年,历史文化名城丽江和平遥作为完整城市,首次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分类古都类海外交通、边防、手工业等特殊类一般古迹类北京西安泉州张掖济南襄樊传统城市风貌类风景名胜类民族及地方特色类近代史迹类平遥韩城承德桂林拉萨丽江上海延安平遥简介:平遥县位于山西省中部,是中国境内保存完整的明清时期古代县城的原型。平遥古城拥有2700多年的历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平遥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一:空间布局县城采用组团式布局,将城市划分为古城区组团、城西北组团、城西组团、城西南组团、城南组团和城东组团六个组团,各组团间以绿带相隔离。保护古城,另辟新区,形成新旧双中心结构,互补互利,相辅相成。以环城绿地为核心,充分结合柳根河、惠济河、尹回水库等自然环境组织城市公园、楔形绿地和滨河自然绿化带,将城区外围的农田林地等自然绿化景观引入城区,形成“一环、两带,一轴、四片”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结构。根据古城景观生态分异特点,进行景观分区,划分为古城保护区、古城协调区、城外发展新区,沿城墙外围设置环城绿带。贯彻整体性、真实性、综合性的保护方法和思想,将名城保护划分为古城保护区、古城外围保护区和郊外文保区。二、创新与特色1.遵循“古城保护是城市发展的前提和核心,新城开发是古城保护的基础”的原则,从城市功能、产业、规模、空间、风貌特色等多方面进行了古城的发展定位,使古城保护与新城开发具有互动性、有机性。2.提出以环古城绿地为核心,充分结合柳根河、惠济河、尹回

1 / 6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