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学院马珂2014年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概述:第一部分:城市与城市规划第二部分:城市规划的影响要素及其分析方法第三部分:城乡空间规划第四部分:城市专题规划第五部分:城市规划的实施课程概述:第二部分:城市规划的影响要素及其分析方法第五章生态与环境第六章经济与产业第七章人口与社会第八章历史与文化第九章技术与信息概论城乡发展及其空间规划受到生态、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等基本要素的共同影响。城乡空间是生态、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等要素作用力的空间投影,受到这些要素的深刻影响。同时,城乡空间的规划和建设又作用于一个地域空间的生态、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等各项基本要素,成为这些要素发展的良性助推或者阻力。概论本章节集中阐述城市规划的思考方法和城市分析方法工具,从城市发展中的生态与环境、经济与产业、人口与社会、历史与文化、技术与信息5个方面的基本要素,基本内涵,和基本规律,解析这5个要素对城市发展影响的思考方法以及分析方法。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帮助规划相关工作者以不同的角度审视城市规划和建设,以不同的分析方法剖析城市规划编制与城市管理工作中的多元诉求,为以后的城市空间规划的编制操作章节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五章生态与环境生态与环境简述本章以生态与环境为主题,着重论述了人与自然、人与资源、资源与环境,以及人、自然、资源、环境与城市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五章生态与环境第一节人与环境1、自然与人类文明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演变过程。人类社会作为自然界的一个生物种群,在自然的发展演化过程汇中不断地进行着自身的组织结构发展演化,从而不断适应和利用自然。城市的出现就是这些演化的重要结果之一第五章生态与环境从工业革命至今,约200余年,人类积累和创造了农业文明期间无法比拟的财富,开发和占用自然资源的能力大大提高。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根本性颠倒,人确立了对自然的主题性地位,而自然则被降低为被认识、被改造、甚至被征服和被掠夺的无生命客体的对象。第五章生态与环境第一节人与环境2人口与资源1930年全球人口29亿,1960年30亿,1987年50亿2011年60多亿。世界人口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越来越高,这些都造成了资源的短缺与环境的破坏。人口的增长对资源和环境具有深刻的影响,成为环境问题的核心问题,与永续发展息息相关。第五章生态与环境第一节人与环境2人与能源天然气70年煤炭30年人与土地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大,耕地面积随之递减,自然生态系统修复功能减退,同时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球最严重的环境危机之一。人与水全球60%地区缺水,淡水资源匮乏。第五章生态与环境第一节人与环境3资源与环境资源按照属性——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第五章生态与环境第一节人与环境3资源与环境第五章生态与环境第一节人与环境4城市化与资源和环境第五章生态与环境第一节人与环境4城市化与资源和环境第五章生态与环境第二节城市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1生态系统第五章生态与环境1生态系统第五章生态与环境1生态系统第五章生态与环境1生态系统第五章生态与环境2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起主导作用的人工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是物质和能量的流通量大、运转快、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整的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的人为性、开放性和不完整性决定了它的脆弱性。第五章生态与环境3城市生态系统的运行结构第五章生态与环境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1.生产功能2.能量流动3.物质循环4.信息传播第五章生态与环境城市生态环境的流态第五章生态与环境城市生态环境的运行结构第五章生态与环境第三节城市环境1城市环境的概念与组成第五章生态与环境城市环境组成:1城市自然环境2城市人工环境3城市社会环境4.城市经济环境5.城市美学环境第五章生态与环境第三节城市环境2城市环境的特征与效应第五章生态与环境第三节城市环境城市环境容量分析主要从城市的影响和制约环境容量的主要因素入手,一般包括如下几方面:1.城市自然条件2.城市现状条件3.经济技术指标4.历史文化条件第五章生态与环境第三节城市环境城市环境质量第五章生态与环境第三节城市环境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要点:1.注意城市特点引致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特点2.慎重确定规划环境影响的技术方案3.对城市发展政策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第五章生态与环境小结第六章经济与产业第一节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1经济视角的城市经济学概念:城市是土地、劳动力、资金等各种生产要素市场交互存在的场所。1.1城市的经济特征城市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高密度密集区城市以农业剩余为前提以第二和第三产业为发展基础城市是专业化分工网络的市场交易中心第六章经济与产业第一节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2城市与经济城市的空间范围在行政意义上有建制市和建制镇,但是从经济角度看,一个城市的影响力并不局限在其行政边界内.城市维系和增长的动力集聚经济城市的维系和成长第六章经济与产业城市发展离不开经济增长衡量经济增长:GDP、城市平均工资或人均收入的增长、就业人数和福利水平的增长经济增长的来源资本构成深化人力资本增长技术流程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2城市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发生地(工业化-城镇化、服务化-城镇化)2.3把握城市发展需要认识经济活动(经济结构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不同主导产业对城市用地布局的影响)2.4城市规划机制是基于市场失灵市场机制是社会资源配置的有效机制,市场机制失灵市场运行的基本机制是竞争,但是由于垄断行为存在,竞争会失效具有外部性的产品需要城市规划的公共干预提供公共物品第2节产业分类与产业结构1产业分类1.1统计学上的分类(P95表6-2-1)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2从要素角度分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知识)密集型第六章经济与产业1.3城市产业功能分类⑴主导产业: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决定性产业,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不同阶段有不同主导产业汽车工业具有较高的产业关联度,以带动钢铁、石油、橡胶、玻璃、电子、油漆、人造革、塑料等行业的发展日本的主导产业演替顺序是:纺织工业→钢铁、机械、化学工业→汽车、家电工业→电子工业等高技术产业。⑵配套产业:围绕主导产业而建立发展起来的⑶一般服务性产业:所有城市拥有的产业:交通邮电、饮食服务等2.基础与非基础产业衡量标准:能否为全社会提供公用的产品和服务,这是衡量基础产业的根本标志。基础产业:为区外的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可以换取资金和就业岗位,是一个地区经济实力和未来发展的关键要素,可以带来非基本经济活动的增长。非基础产业:为本地的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3.就业规模预测⑴就业乘数效应基础产业人数增加基础产业规模扩大非基础产业就业提高总就业增加规模超过基础就业初始增加量⑵T=B+NT是城市总就业B是基础部门的就业N是非基础部门的就业⑶总就业规模变化量=出口部门变化量×就业乘数消费再消费行为4.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4.1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趋势随着经济的增长,产业结构会发生变化,位序演进工业内部的结构逐渐由轻工业为中心向以重工业为中心转变逐渐由以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为中心向高精工业为中心转化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化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4.2工业化阶段的判断一产业比重10%工业化的初始阶段一产业比重10%且二产比重高于三产工业化的加速阶段一产业比重5%且二产比重等于三产工业化的成熟阶段当一产业比重进一步下降,而三产业比重超过二产业并且达到70%以上时进入后工业化阶段5主导产业的选择主导产业(leadingindustry):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它是指那些产值占有一定比重,采用了先进技术,增长率高,产业关联度强,对其它产业和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5.1比较优势原则劳动效率比较优势要素禀赋比较优势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5.2产业的关联效应定义:指某一产业由于自身的发展而引起其它相关产业发展的作用效果.由于各种产业的特点不同,关联效应大小以及强弱也不同实质:各产业相互之间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一是前向关联效应:主导产业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持续发展,必然扩大对相关设备、技术和原材料等要素的需求,从而带动为其提供这些要素的产业的迅速发展。二是后向关联效应:主导产业关联性强,技术领先,发展快速,能够为其后续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技术,创造更好的条件,感应这些后续产业的发展。三是旁侧关联效应:主导产业的发展,还会引起一系列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变化,对主导产业主要分布地区的市场繁荣、就业面扩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其他产业的形成和壮大产生积极的影响。5.3产业周期与发展波动四个阶段:早期创新阶段、增长阶段、成熟阶段及被替代阶段产业演替:不同的国家或同一个国家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主导产业也是不一样的,它会受所依赖的资源、体制、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演替日本的主导产业演替顺序:纺织工业→钢铁、机械、化学工业→汽车、家电工业→电子工业等高技术产业主导产业选择标准:需求潜力大、技术进步快且适用性强、部门带动性强、就业效果好、有进口替代或出口创汇能力中国主导产业选择:食品工业、汽车工业建筑业、电子工业6城市经济和产业发展模式6.1增长极模式增长极模式:指社会经济客体在特定城市的集聚而使经济的高效发展,同时在这种集聚基础上又进一步向外围地区扩散,带动这些地区的发展。增长极体系有三个层面:先导产业增长;产业综合体与增长;增长极的增长与国民经济的增长。在此理论框架下,经济增长被认为是一个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依次递进,有机联系的系统。其物质载体或表现形式包括各类别城镇、产业、部门、新工业园区、经济协作区等。6.2点轴开发模式经济中心(点)交通(轴)例:以上海为龙头的沿长江中下游流域经济带107国道经济带6.3梯度模式和反梯度模式初级产业简单劳动密集型产业本土资源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6.4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模式湘潭市规划区空间结构图第3节城市空间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1规模经济与积聚经济1.1规模经济定义: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规模经济的优势⑴能够实现产品规格的统一和标准化。⑵通过大量购入原材料,而使单位购入成本下降。⑶有利于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化和精简。⑷有利于新产品开发。⑸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具体的例子诸暨大塘袜业:现有8000多家家庭企业生产袜业,平均每家织机仅8台,但全镇将制袜分成10个环节:1000家原料厂、300家缝头厂、100家定型、300家包装厂、200家机械配件厂、600家营销商、100件联运商……分工明确。2001年,大塘生产48亿双袜子,年产值达90亿人民币。温州金乡铝制标牌—徽章生产基地:小小徽章的生产流程上有设计、熔铝、写字、刻膜、晒版、打锤、钻孔、镀黄、点漆、制针、打号码、装配以及包装等十几道工序。按照一般的生产方式,这十几道工序只是工厂内部的分工。对于批量不大的生产,也只能由一个企业完成。但在金乡徽章的产业群内,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合作表现得淋漓尽致。2.2积聚经济(agglomerationeconomy)定义: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有关生产和服务职能在地域上集中而产生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分类:内部规模经济(企业内)地方化经济(产业内)城镇化经济(产业间)浙江特色产业集群的分布资料来源: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2001产业区特色产业温州鞋、服装、眼镜、打火机等义乌小商品市场绍兴轻纺永康五金海宁皮革、服装鄞县服装永嘉桥头纽扣嵊州领带金乡标牌、包装大唐袜业柳市低压电器具体例子永康五金城:2001年永康五金企业突破6500家,从业人员20万人,创造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市的2/3。嵊州领带:现有领带企业1000多家,从业人员5万人,年产领带2.5亿条,年产值80亿,占全国的80%,占世界的33%。义乌的小商品市场:现有5800多家国有大、中企业,2万多家私营中小企业在其中设点经营。规模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