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与真善美的追求—一个读书的构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1999年第23卷第1期CITYPLANNINGREVIEWVol.23No.1Jan.199949城市设计与真善美的追求———一个读书的构架梁鹤年作者简介梁鹤年,男,祖籍广东顺德,香港长大,毕业于香港大学建筑系,执业三年,并先后就读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城市规划)、英国剑桥大学(土地经济)和雷丁大学(土地管理与开发)。1979年起在加拿大皇后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学院执教至今,现任学院院长、教授。梁教授的研究领域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市容设计、住房分析、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规划和环境研究。他是加拿大联邦政府财务部基建顾问、加拿大“土地论坛”创办人与主持人,加拿大多纳基金“中国土地管理事业培训”项目负责人。主要著作有《主观性的政策规划与评估》(1985)、《简明土地利用规划》(1989)和《城市形象:内在观》(1992)等。1984年起与中国原国家科委、计委、建设部及土地管理局等合作,回国讲学与研讨,并在本刊及国内其他报刊发表数篇论文。作者寄语:20多年前我离开香港,离开建筑师的事业,是基于一个可以说是傻劲的希望。我想观察西方的社会,学习他们的科技,将来在中国发展的路程上作点贡献。部分是机缘,部分是选择,我的知识结构变得复杂和多元化(也是多源),我把自己看成城市规划专业东西方知识交流的拓荒牛。因此有时难免粗枝大叶,挂一漏万。开垦出的土地将来还需很多有心人努力去灌溉和耕耘。我希望通过“美加飞鸿”以文会友,为城市发展共同努力。前言什么是美?美是否主观的?个人的?武断的?主观是必然的,但主观不代表个人的武断,如果是纯粹个人的武断、那么世界上不可能有所谓“公认”的美人、美景。罗马的壮、巴黎的媚、维也纳的秀、纽约的动都有相当高度的认同。我们的“人性”(humaness)是共通的,我们的“城市阅历”(urbanex-perience)也是类似的。我想提出一个城市设计里“美”的追求的一个理论构架,供大家讨论。理论构架首先,我将介绍五个理论思想及我的立足点。(1)“怀疑主义”(skepticism)并非新论。消极的走,这是真理的幻灭。如审裁耶稣的罗马总督比拉多的政治实用主义名句“真理是什么?”(Whatistruth?)。积极的走,这是追求真理的起点,如笛卡尔的《方法论》。我选择积极。(2)“相对主义”(relativism)也非新论。希腊哲学家、赫拉克赖脱(He-raclitus)的“变更”论与德谟克里特(Democritus)的“原子”论,早就播下了时间的相对和空间的相对。既没有相同的时刻,也没有相同的事物。消极的结论是“个人不能负责,也不应负责”。积极的结论是“责任是个人的,只有个人才可以负责。”我选择积极。(3)“理性主义”(rationalism)是以思考作为追求真理的途径。我同意。(4)“实验主义”(empiricism)是以官能为认识真理的基础。我同意。(5)康德的实用思想(practicalreason)指出:我们可以有不同的思考方法,但我们思考系统的组织是共通的。爱因斯坦也曾受到启发,不同的人,以不同的速度走动,但他们各自所测的光速是相同的。可见,认识和追求真理的方法各有不同,但真理还是同一真理。经过多年的观察、思考、再思考,我为自己设计了一个理论构架去探讨城市的美和城市设计经典作品中的美。它就是:真、善与美。“真”———按柏拉图和阿里斯多德的传统,真的追求有主观和客观两部分。客观的追求靠外在的鉴定,产生的是知识。主观的追求靠内在的判断,产生的是见解。真知的追求就是见解与知识的结合,辨法是对证。最高一层是“自明”(self-evident),但为数极之有限(如数学上,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是直线);其次是“无可置疑”(beyondreasonabledoubt);再其次是“大量的证据和理解”(preponderanceofevidenceandreasoning)。真知的意义在于追求(不断的增加、取代、改正、丢弃),不在于拥有。“善”———善是“美好的事物”。包括值得去获取的,如财富;值得去做的,如义举;值得去达到的,如健康;值得去知的,如真理。善的追求来自欲望。霍布士(Hob-bs)和斯宝诺莎(Spinoza)都强调欲望有两种:实在有的欲望和应该有的欲望。也就是阿里斯多德的表善(apparentgood)和真善(realgood)之别。表善与真善不一定是矛盾的。近代美国哲学家阿德勒(Adler)解释表善为“需求”(wants),是基于我们个人(individu-alpersonhood)的欲望,是个别的,有选择的,后天培养的。真善是“需要”(needs),是基于我们的人性(humanness),是人所共通的,无可避免的,与生俱来的。善的追求就是个人欲望与人类欲望的协调,是需求和需要的协调。起点是要明白什么是真善,这必须以追求真知的态度去鉴定和判断真善。因此,真知是真善的依据,真善是真知的追求。这也就是善与真的连接。“美”———圣·亚奎奈(St.ThomasAq-uinas)给美的定义是“见而使悦的”(“thatwhichpleasestheeyeuponbeingseen”)。“悦”是官能的享受,是欲,是善的追求。这是美与善的连接。如果这官能的享受单是个人的,它会受文化、品味的影响而改变。这样的享受只可以是表善,这种美也只是表美(apparentbeauty)。如果是真美,官能的享受也应同时是人类共通的(“食、色性也”。“人之欲也”。)。因此,真美是真善的追求;通过真善,也是真知的追求。“见”是观察与辨别,是知,是真的追求。美的鉴赏必定要通过知识与判断,也就是美与真的连接。诗人济慈(Keats)的名句,“美是真、真是美”,这是“你们在这世上所知的,也是你们只需要知道的”。几部经典之作有许多城市设计的经典作品,是通过不同的途径去建立其设计理论的。下面我将介绍几本从真、善、和美角度入手的代表作。美的追求:形卡米洛·席蒂(CamilloSitte)席蒂《以艺术原则为依据的城市规划》(CityPlanningAccordingtoArtisticPrinciples)的灵感来自“自然”和“历史”。他本身是艺术历史家,对中古的城市设计特别有好感。他认为“现代建筑”(对他来说“现代”是指后文艺复兴期与工业革命时代)太着重丁字尺与圆规,他反对几何式的设计。他的艺术原则着眼于“关系”(relationship),特别是城市设计和规划工作者可以直接控制和创造的城市环境里的公共建筑物、广场与街道之间的视觉关系。这种关系应该是“民主”的、互相辉映的。他反对长长直直的大道和像结婚蛋糕的建筑物。他欣赏中古式的街道拱门,因为它打断了长长大道的长长透视。对席蒂来说,设计是“环境合作”(environmentalcooperation)的结晶,是活动、方位与地形的结合。他强调“向自然学习”(gotoschoolwithnature),特别是地形与地貌。广场设计落墨的地方应是建筑物、广场与街道之间的比例,特别是“人的尺度”(humanscale)。建筑设计的重点在选位,街道两旁建筑物(特别是大形建筑物)的方向与位置应制造视觉上的刺激。他强调多姿多彩(dra-ma)的透视感。席蒂的城市设计实在是一种人类活动空间与自然环境的对话。他向前人找灵感,在某种程度上他是现在的“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先声。勒·柯布西埃(Lecorbusier)他与席蒂站在美学上两个不同的极端。他的著作很多,现只谈《明日的城市》(TheCityofTomorrow)。勒·柯布西埃是个乐观者,成长于20世纪初。工业革命带来辉煌的科技成就,但工业社会也带来贫穷和混乱。他认为只有展望未来和利用工业社会的力量才可以解决工业社会的问题,才可以发挥人类的创造力。他相信“完人”是个可达到的理想。为此,城市有它高贵的使命,仿古的艺术再没有存在的理由,取而代之是新的建筑、新的城市、反映群象的需要、工具和意向。他比喻说:骆驼(packeddonkey)走路时眼睛总望着地,有石头的地方就避开,难走的路不走,易走的路才走,结果走出来的路是弯弯曲曲的。这也是城市历史发展的过程。相反,人走路时应该是眼睛向前,望着目标直去的。柯布西埃的设计重心是“秩序”(order),而秩序的基础是几何,是直线,是直角。艺术是“完美秩序”的追求,艺术是人创造的,它绝对服从大自然的规律,但也绝对有易于大自然的外观。正如直角是大自然的规律(地心力和地平线的相交),大自然中却没有直角的物象。他认为城市设计的原则是:(1)以几何为基础去创造洁净、简单的外形。(2)崇尚秩序、功能与朴实。(3)理性与效率至上。(4)现代的建筑要使用现代的建材。(5)摒弃装饰,尤其是仿古。(6)追求标准化,重复化。他用这些原则设计了一个300百万人的假想城市,这个“为群众服务”的城市有建在高跷上的摩天大楼,宽阔顺畅的架空路网,完整的绿地系统和明确的功能分区。柯布西埃说:“我的设计是酷烈的(brutal),因为城市的存在与生命本身就是酷烈的:生命是无情的,四周都是死亡,它必须自己保护自己。去克服死亡,我们必须不断活动……,秩序是每一个活动的钥匙;感性是每一个行动的指引。”“在混乱中出现纯净的形。它带来力量,安定人心;又能使美具体化。这样,人的心智并没有白费,他以适当的工具去创造了秩序。”(P95)这就是柯布西埃的美。戈登·卡伦(GordonCullen)他的《城市风貌》(Townscape)代表了英国浪漫主义的传统,是对欧洲理性主义的回应。广义上,这也反映了英国与欧陆不同的文化、社会和制度。卡伦强调城市景象之间的对话(conversationalstyle),特别是“连续景象”(serialvision)的构成。他认为眼睛就像照相机,连续而又断续的(seriesofjerks)去观察四周。这是所谓视觉的感性(sensbility)。他提出两种不同的视觉层面———客观和会意。一扇门可以是“家”,也可以是一片有颜色的方块。但我们不能把这两个层面分割。眼睛像一个诗人,留意着城市环境的比例、个性与“场所感”(senseofplace)。成功的设计使市民在城市漫步时,视觉会告诉他们:“现在进入一处地方”,“现在处于一处地方”。这种设计是一种“处理关系”的艺术(artofrelationship),有以下三个焦点:(1)视觉官能(op-ties)———创造成功的连续景象。(2)地点意识(place)———营造空间的扩张感与压缩感之间的对比;“这里”与“那里”的对比;“这个”与“那个”的对比。(3)内涵(con-tent)———加强城市景象的结构、颜色、质地、比例、风格、性格、个性和特点。卡伦的美是英国传统的“如画式”(picturesque),崇尚“自我”(bethyself)。他的美是让不同的个体在相容与渐进中达成一个多姿多彩的整体。追求的是配合(congruity),而不是一致(harmony);以先例与历史作为指导。这些都是与英国的政制与法律一脉相承的。罗伯特·文丘里(RobertVenturi)他的《向拉斯维加斯学习:被遗忘的建筑象征与寓意》(LearningfromlasVegas:TheForgottenSym-bolismofArchitecturalForm)是后现代主义的开山经典之一。他选择拉斯维加斯是有用意的。拉市是美国出名的庸俗、粗鄙的赌城。但文丘里指出,这粗鄙的外貌有它可爱和美的地方,我们需要容忍,特别是对“非艺术家”(如商人、工匠和老百姓等)的艺术创作的容忍。这才可以开拓我们对美的认识。他提出,自从“现代建筑”创立了一套自己的理论和“设计方言(ver-naculas)后,就把这套理论和方言强制加诸于别人身上。现代建筑严重地忽略了外貌的象征和寓意(symbo-lis);忽略了一般常见的外形所包含的暗示(allusionofpreviouslyknownform)。很多拉斯维加斯的建筑是“反空间的”(antispatial)。这些建筑是为了表达,而不是提供空间。而且,这些表达是大胆和彻底的,而不是含蓄或细致的。霓虹招牌和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