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监管的制度分析与效率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银行监管的制度分析与效率研究姓名:王晓春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行政管理指导教师:曹现强20070401银行监管的制度分析与效率研究作者:王晓春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刘燕商业银行风险监管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从巴塞尔银行监管重心的转变谈起2007本文对商业银行风险监管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析了巴塞尔银行监管重心演变的四个历史时期,探讨了新版《核心原则》是如何体现全面风险监管原则。第二部分归纳了我国银行监管法律体制的发展历程,分为:体制形成的雏形阶段、合规性监管阶段、从合规性监管向风险监管转变阶段、风险监管阶段这四个阶段。并从商业银行风险监管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三个方面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监管的法律框架。第三部分分析了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法律制度存在的缺陷。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基本的、表面上看起来较为全面的风险监管的法律制度,但是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第四部分提出了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议。2.期刊论文王东生风险监管应成为商业银行监管的核心--论商业银行风险监管的必要性-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3,5(4)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中,银行尤其是商业银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商业银行能否安全、高效、稳健地运行,关系到我国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进而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地发展.我国监管当局对银行的准入、退出、业务范围的监管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但随着市场金融的发展,风险监管应成为银行监管的核心.3.学位论文钱建豪金融开放条件下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与监管研究2008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如今已演变成一场百年不遇的“金融海啸”。金融海啸爆发的原因之一就是银行监管部门的监管不力,它给我们敲响了一记警钟。银行风险与监管领域一直是一个实践领先于理论的领域,肇始于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时期的现代意义上的银行监管曾经走过了管制、放松管制、再管制和再放松的实践道路。在国际上,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表明金融市场具有很强的不完全性,这一阶段的银行监管主要以维护银行体系安全,弥补金融市场的不完全为着力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逐步加快,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定、危机频发,如1992年欧洲货币危机、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5年英国巴林银行倒闭、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和1998年的巴西、俄罗斯金融动荡等等。一系列区域性银行危机的相继爆发,迫使人们开始关注银行体系的安全性及其系统性风险,推动了银行监管转向如何协调安全与效率两个方面;进入21世纪,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不确定性和交易过程中的机会主义行为的增加,使银行系统面临更大的风险因素,更容易受到“市场失灵”的冲击,进而导致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损失,如2001年的“安然事件”、2007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等,客观上要求各国推进银行监管的改革和发展。在国内,随着加入WTO,我国经济更加全面地融入全球化进程,金融开放已成为不可逆转地历史潮流,金融开放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过程,开放必然伴随着风险。2006年12月11日,我国金融体系正式全面开放,外国资本加快了冲击我国的银行业和银行监管体系,银行业的风险日益凸显出来。在金融对外开放的今天,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如何准确理解和执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通过有效监管来减少银行风险和维护金融秩序,创造经济发展的良好外部条件,越来越成为摆在我国银行监管部门及商业银行面前的重要课题。因此,加强金融开放条件下商业银行风险与监管实践、理论及其发展趋势的研究,对推动银行监管的不断深化,促进我国的银行监管逐步从合规性监管走上风险监管的道路上,构筑起与国际接轨的有效银行风险监管体系,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使商业银行能够真正融入到国际金融大市场中去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证、静态与动态、比较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金融开放条件下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与监管问题进行了研究。全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是导言,第二、三章是进行研究的理论准备,第四、五章是对开放、风险与监管及其相互关系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和博弈分析,第六、七章是风险监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导言”,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对重要概念予以界定和比较,对商业银行风险监管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给出论文的研究框架:第二章“商业银行风险监管的理论基础”,分析监管的一般原理和商业银行监管的理论依据,对商业银行风险监管进行经济学分析;第三章“商业银行风险监管的制度体系和方法”,阐述旧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内容以及新资本协议的主要内容更新,介绍风险监管资本的计量方法,结合银监会第一批监管指引,分析计量方法在我国的适用性;第四章“金融开放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的关系”,通过对金融开放度、银行风险的测度及其协整关系的实证分析,讨论金融开放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及监管的联系,另外还探讨了金融开放与商业银行危机之间的传导机制;第五章“金融开放条件下的金融风险监管”,对美、英、德三国的商业银行风险监管进行比较,得出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监管的启示。构建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不完全信息重复博弈动态模型,对金融市场监管者和市场参与者的行为进行分析,为加强和改进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提出建议;第六章“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监管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监管在法律体系、内部风险监管、外部监管部门监管以及其它监管力量监管中存在的问题;第七章“金融开放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监管的对策”,围绕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监管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与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监管的措施。4.学位论文宦连臣发达国家银行监管:理论、模式与借鉴2007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的新特征导致了国际银行业的监管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本文在梳理监管理论并对发达国家银行监管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发达国家银行监管的发展趋势。概言之,发达国家银行监管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1.银行监督管理体系力求组织独立以及简单化、效率化;2.银行监管的组织结构体系向部分混业监管或完全混业监管的模式过渡;3.银行监管法制呈现出趋同化、国际化发展趋势;4.银行监管更加注重风险性监管和创新业务的监管;5.银行监管越来越注重内部控制和同业自律机制。我国的银行业监管起步较晚,由于我国金融业的总体发展所限,离世界先进的监管模式还有一定的距离。虽然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包括分业监管体制逐步完善、金融法制建设成效显著、监管手段不断完善、监管力度加大以及金融计划稳步实施等。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首先,没有形成良好的银行监管宏观环境,包括监管体制没有理顺、人员素质不高、法律体系不完善、与国外监管机构的协调不充分等方面。其次,没有建立有效的持续性银行监管体系。这又表现在市场准入标准不完善、市场退出机制有待建立、监管支持系统薄弱、对金融风险监管缺乏科学系统的量化指标、监管者权力的独立性有待进一步明确等方面。第三,监管可谓单一、乏力。目前我国银行监管的方式较为单一,现场监管方式落后,非现场监管应用少且不规范,银行内部控制机制也很薄弱。顺应银行业监管发展的趋势,借鉴发达国家银行监管的经验,健全、完善我国的银行监管。首先,要形成银行监管的良好的宏观环境。要不断加强金融立法与执法,完善金融监管的法规,要实现监管的独立和信息共享,加强监管的国际合作。其次,要建立一整套风险监管的配套体系,包括银行危机预警指标体系、银行内部评级体系、信用评级体系、信息披露制度以及完善商业银行非现场监管的指标体系。第三,要完善银行内部控制制度。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管体系。5.期刊论文田应奎.TIANYing-kui2004年银行监管展望-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4,5(1)2004年银行监管要在坚持法人监管、风险监管、内控监管和透明监管的新理念指导下,努力实现监管战略的七大转变和监管体系的四个完善;认真履行世贸承诺,加强外资银行监管,扩大国际金融监管合作.6.学位论文陆学忠外资银行经营风险监管法律问题研究2008自2006年底中国已全面开放银行业,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正多元化地融入中国金融体系,成为中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资银行的进入具有两方面的影响,它在给我国的金融深化、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还有可能将自身的经营风险转嫁或传递到国内。通过对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与经济影响进行分析,可以得知外资银行的在华经营为中国政府的有效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首先介绍了外资银行经营风险发展的概况,继而在介绍我国外资银行发展概况的基础上论述引进外资银行所带来的经营风险。继而对我国相应的外资银行监管立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详细阐述了关于我国银行业的入世承诺和入世过渡期后我国外资银行经营风险监管法制建设面临的新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外资银行经营风险监管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我国外资银行经营风险监管法制建设的发展方向和完善我国外资银行经营风险监管立法的主要政策、法律措旌以及外资银行经营风险监管的法律机制。目的在于通过论述我国银行业的入世承诺和入世过渡期后我国外资银行风险监管法制建设面临的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法律对策措施,为我国外资银行经营风险监管法律法规的制定和立法提供思路。文章的主要观点为:从我国外资银行经营风险监管的法制建设看,其存在问题的核心是外资银行政策缺陷和对经营风险监管缺乏足够认识,缺乏外资银行经营风险监管法律体系和机制的保障,造成我旧对外资银行经营风险监管的有效性不足,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和金融体系的稳定。针对我国外资银行经营风险监管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外资银行风险控制法制建设的发展方向,我国应当调整和外资银行经营风险监管政策与立法。转变管理观念和职能,完善相关立法,以适应WTO规则的要求,履行我国金融服务的入世承诺,提高经营风险监管的有效性,进一步防范和控制外资银行的金融风险。具体措施有:进一步完善完善我国外资银行风险控制相关的金融法律体系、完善外资银行监督管理机构、实行外资银行的分级制度、加强对资本充足率的关注、完善外资银行经营活动的立法、加强外资银行经营风险监管的国际合作等等。另外,除了针对外资银行经营风险监管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律措施外,必须建立相应的其他法律机制对外资银行的风险进行控制,以达到经营风险监管的目的、增强经营风险监管的效果。7.学位论文游建我国网上银行风险监管问题的研究2004网上银行是未来银行业的一个发展方向.由于网上银行风险的特殊性,银行监管当局的网上银行风险监管面临挑战.文章创造性的把经济学中的均衡分析方法、博弈论分析方法,运用于中国网上银行风险监管问题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开创性的理论见解.第一,现实均衡综合监管强度必定大于理想均衡综合监管强度;第二,在综合监管强度相同的条件下,银行监管当局的监管效率与银行监管预期净收益、银行监管当局自身效用的不确定性负相关;第三,网上银行监管内容主要包括常规性监管、经营性监管、管理性监管、保护性监管、技术性监管和其它的监管几个部分;第四,对控制网上银行风险起到决定作用的只是其中一部分监管内容;第五,中国网上银行风险监管强度大于原有传统银行风险监管强度.根据分析过程中得出的这些结论,文章试着提出了一些供银行监管当局参考的政策建议.第一,银行监管主体应以中国银行业监管管理委员会为主,以信息技术管理部门、公共安全部门等部门为辅;第二,网上银行监管内容应当加以调整,包括常规性监管重心的转移,经营性监管内容的调整,管理性监管力度的加强,保护性监管措施的维持,技术性监管内容的增加等;第三,网上银行监管强度应当重新定位,在有效控制银行整体风险水平的前提条件下,适度放松银行监管当局的监管力度,强化对控制银行风险起到关键作用的部分监管,弱化对控制银行风险所起作用甚微的部分监管;第四,网上银行的发展,客观上要求金融监管机制由机构监管机制向功能监管机制过渡.8.期刊论文胡汝强.高冬民我国银行监管的现状、成效和困难——一场监管价值观变革引领

1 / 5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