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山东省莱州市三山岛街道光明完小孙宝泉社会的迅速发展,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学生的心理有了一定的负担,情绪的波动起伏明显,心理素质明显下降,这样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大大降低了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数学课重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创新精神,如何发挥这一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稳定而乐观的情绪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心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快乐的投入到学习中。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在学习新课时教师先问:“你今年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教师又说:“可老师的邻居张爷爷今年六十三岁了,才过了十五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兴趣盎然,产生了强烈的探求欲望,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纷纷借助手中的年历卡展开研究,从而发现很多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在学习“四年一闰”的规律时,老师说:“不用看年历卡,只要你告诉老师你的年历卡是哪一年的,老师立刻就会告诉你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相信吗?”学生半信半疑纷纷表示要当场考考老师。面对老师的对答如流,学生心服口服,产生了要寻求“窍门”的欲望,然后老师又出示了近二十年二月份的天数,让学生观察研究,从而自己发现了“四年一闰”的规律。规律虽然找到了,然而有的学生并不满足,又有了新的疑问:“为什么偏偏四年一闰,而不是六年、八年一闰呢?”这样,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不仅使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得到发展,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又培养了学生积极愉快的健康情绪。2、合作探究,尝试乐趣,培养学生与他人建立积极良好的人际关系合作是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是一种体现个人品质与风采的的素质。要培养更多适合21世纪的人才,就必须使学生学会合作。因此,我们要把合作学习和讨论引进课堂,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实现思维和看法上的碰撞,让学生尝试到合作的乐趣,建立民主、尊重与信任的人际关系。同时让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教学义务教育数学第十册《圆锥》这一课时,让学生每四个人一组,课前准备好一个空心圆柱体和一个与它等低等高的圆锥体,沙子适量。先让学生量一量这两个物体的低和高,然后让学生用一个容器装满沙子向另一个容器倒。让学生玩一玩看能发现什么,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通过实践活动自己去探索、研究、发现问题,这样学生都争先恐后的开始探索,不一会儿学生就有了新发现,纷纷举手汇报实验结果:①、圆柱体中的沙子向圆锥体里倒,正好倒了三次②、圆锥体中的沙子向圆柱体里倒,约占圆柱体的1/3。然后引导学生联系“体积”说一说,学生汇报说出:①、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②、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如果学生都说不完整,教师再进行适当点拨,是不是任意一个圆柱体和圆锥体体积都有这个关系呢?然后,让学生完善总结的规律,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明者、研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通过自己探索所获取的知识,不仅掌握的牢固,而且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创新动机。同时,学生分组共同探讨,各抒己见,很快就讨论得出多种方法,实现了信息间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尝试到合作创新的乐趣,又培养了与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3、创设情境,激活思维,帮助学生消除心理疲劳与心理挫折心理挫折是指个体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遇到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个人需要不能满足时在心理上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或情绪反应。在教学中,教师立足于遵循学生心理保健的原则,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引疑激趣,活跃思维,让学生爱学乐学,从而帮助学生消除心理疲劳和减少不必要的心理挫折。例如:一节低年级“动脑筋、,找规律”数学活动课教学中,我们安排了这样一个活动内容,让学生用“0×∽”(“0”代表跳,“×”代表拍手,“∽”代表扭腰)三个动作按一定的规律编排一组动作,只要动作有规律,想怎样编就怎样编。学生非常感兴趣,根据自己的想法编出不同的动作,如“0×∽、00×∽、000×∽……”、“0×∽、0××∽∽、0×××∽∽∽、……”等等。编好后教师让学生依据编排作出动作,感受创作后的乐趣。这个开放性教学环节给学生创设了充足的创新空间,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到创新的快乐,逐步培养了创新情趣。试想,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怎么会出现心理疲劳和心理挫折呢?4、增强信心,激发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是一种信念意向的非智力因素,包含着创新情绪、探求毅力、求知欲望、好奇、进取、自信心等因素。而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胆小和过于自我批判的心理,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创造个性中最主要的特点。从教学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学生虽小,但其内心却蕴藏着无限的创造潜力。为此,我尽量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保护其好奇、好胜、好问的心理,鼓励学生大胆开放思维,允许“标新立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教学“求平均数应用题”时,要求学生算出“一个气象小组测得一周中每天最高气温分别是30度、33度、31度、32度、29度、32度、33度,这一周平均每天的最高气温是多少度?”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学生通过独立解答,作业在小组内互阅、互改、互评并阐述列式根据。最后从(30+33+31+32+29+32+33)÷7≈31(度);30+(3+1+2-1+2+3)÷7≈31(度)中看出后一种解法最新颖。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一般解法,还学会了用“假设的平均数+校正数=平均数”的创新解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能力教强或思维活跃的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往往是出乎教师的意料,他们敢于创新求异,跨出新的境界。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能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学生在愉快、活泼、平等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因此,教师要努力探索,采取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使学生的心理素质能快速、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