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摘要:认为应将培养问题意识作为重要教学目标,并采取多种途径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成为创造性思维形成的起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能力;问题意识;化学教学;教学目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提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而强烈的问题意识则是创造性思维形成的起点。因为“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在教学实践中,我以问题意识培养为切入口,采取多项有力措施,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并在引导探究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学习创造性的思维方法。1将问题意识的形成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指引着科学探究的方向。从某种程度上说,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这意味着提出问题,不仅是重要的学习方法,也应是化学学习的基本内容。为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始终将问题意识的培养作为重要方面,并提出可操作的具体措施,为学生创设一个真正支持产生、提出问题的教学环境。例如,在进行“重要的化工原料一一盐酸和烧碱”的教学设计时,我确定了以下目标:“以对氯化氢气体、盐酸性质以及气体实验室制法的了解为基础,提出有关氯化氢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原理、装置的问题,并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在课堂上,当我向学生提出相应要求时,学生积极搜寻已有知识,尝试建立知识间的联系,提出了_一系列值得研究的问题:①氯化氢是一种无色、沸点低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该采用怎样的方式制取氯化氢?②在明确反应物和反应条件后,应该选择怎样的装置制取氯化氢?③若制得的氯化氢中含有水,可采用什么途径获取干燥的氯化氢?④可采用什么方法收集氯化氢?如何证明氯化氢已经集满?这些问题有些(如问题③和问题④)通过学生自主讨论既可获得解决。而有些问题(如问题①)虽然无法直接解决,但却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制取氯化氢的原理。2采取多种途径,培养问题意识除了注重课堂教学效率外,多年来我—直重视课前预习以及课后复习,从教学系统的高度整体上促进学生的学习。无论是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还是课后复习,我均非常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2.1在教学的各阶段,均要求学生提出疑问在课前,我要求学生进行“预习设疑”,模拟教师备课阅读教材时的思维过程,把教材所讲的知识设计成问题,进行自我设疑,逐渐学会寻找教材中的知识点和因果关系,把课程内容转换成智慧性的知识,培养带着问题学习的习惯。在课中,我时常要求学生质疑提问,及时把心中的疑问讲出来,以便于教师解疑。此外,我还经常开展“设问竞赛”,师生、生生互相提问。而在结课阶段,我一般会预留2~3分钟给学生“自由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新问题离开课堂。在课后,我坚持让学生完成“问疑作业”,提出听课的疑问,并努力借助各种资源加以解答。例如,学习电解质概念时,课前预习时学生提出了①除了教材中介绍的几种物质外,还有哪些物质属于电解质?有什么规律?②为什么有的物质是电解质,有的不是,这是由什么决定的?③怎样用实验证明盐酸、nacl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④设计怎样的装置能同时检验几种物质的导电性?等等。在课上,我先组织学生讨论解决了问题③和④,组织学生进行盐酸、nacl溶液的导电实验,教师演示了蔗糖、nacl晶体、水、naoh溶液、酒精等并联通电的实验,播放了kn03晶体熔融导电的录像,教师引导道:“如果给这类能导电的化合物起名字,你认为应该叫什么?为什么?”得出电解质、非电解质、电离的概念后,又提出问题:“怎样表示电解质电离的结果?”“通过以上学习,你心中还有很多疑问吧?阅读教材,结合以上实验,联系学过的知识,你能设计出哪些问题?提出的问题解答不了不要紧,关键是提出。”学生又提出了“能导电的化合物都是电解质吗?水是不是电解质?给一定质量的熔融硝酸钾通电,灯泡能—直亮吗?为什么有的共价化合物能电离,有的不能?”等问题。我在课前准备了“电解质导电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等8个问题,准备参加师生间互相提问。交流提问后,我们把讨论、解决问题的重点放在以下4个问题上:①能导电的化合物都是电解质吗?②电解质导电和金属导电的主要区别是什么?③哪些物质属于电解质?④电解质溶解于水为什么能发生电离?自由提问时,学生又提出了“凡是电解质溶液都能使小电珠发光吗?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醋酸盐酸导电能力一样吗?”等问题。这样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使学习内容具有挑战性,充分体现了师生平等,实现了师生角色互换。2.2以评价促进学生提出疑问评价的目的并不止于评定学习结果,其更重要的功能在于引领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很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客观、有效、建设性的评价。在进行考试和测验时,我经常会出一些开放性题目,让学生自己提炼问题、总结归纳。通过评价强化学生的质疑问难意识,培养“为什么”的思维习惯。例如,在“原电池”的测验题中,有一题目是:某国家的一座神像由300块单个铜板组成,每块铜板用铰钉固定的铜条连接在一根铁支架上。当有潮气和溶解的离子存在时,金属互相接触处就会被腐蚀。正常情况下,铜与空气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能形成牢固的绿衣『主要成分cu2(oh)2co212,它对内部的铜起了保护作用。当铜神像的外表遭受着空气污染时,会引起进一步的腐蚀。当地政府要修复神像,你认为应该从哪几个方面人手研究铜像腐蚀的原因?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而在课后,在学生完成“问疑作业”后,我还要求学生定期(一周或两周)从作业中选择一至两个问题进行專题研究。每学期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写一段以事实为依据的激励性评语,并置于《学生成长手册》里。对同学问疑及解疑过程中表现出思维火花的,我都给予充满热情的鼓励。2.3将提问方法训练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提问质疑能力的提升除了需要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外,还需要掌握有效的提问方法。为此,我经常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示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同时也将一些创造性思维方法、技巧当作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有计划、有机地教给学生,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例如,在高一新生刚开始接触高中化学时,我将一把椅子放在讲桌前,让学生讨论如何从化学的角度针对椅子提问。有学生说,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合成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从化学的角度可以从制作椅子的材料、结构、作用等方面提问,有的学生说可以在椅子的“来龙去脉”上提问,也有的学生说从“怎么样”“为什么”上提问,还有的学生说从椅子的“分类”’上提问。结合椅子问题,我很自然地介绍了创造性思维的含义,介绍了提出科学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使学生认识到问题意识和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系。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就可以引导学生总结一些常用的提出问题的方法:如果学习某个知识不了解它的作用,对某个知识是在什么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或派生出来的,或者与什么旧知识有相关又搞不清的,对某一事物究竟有哪些特征,说不出或不能说完整的,对某个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那样做搞不清或说不出来等,就在此通过追问、反问、类比、联系实际等方法进行提问;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的“怎么样”“为什么”“归纳分析”来提问,用什么理论或假说解释来提问。在此基础上,逐渐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一个好问题,明确具有较强的探究性的问题应该是一个好问题的重要标准,清楚如何把问题变成课题,知晓学习课题研究的一般步骤、方法。3通过问题研究,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结合学习内容,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法。学会学习最重要标志是具有较强的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帮助学生把自己提出的问题梳理成研究课题,指导他们利用研究型课或课外时间进一步研究,使他们感受创造的过程,激发兴趣,培养自信心。例如,有的学生学习硫单质的性质时,看到教材上的古代炼丹图插图,就提出“从古代炼丹,到现代保健品”课题,3个学生成立_个课题小组,经过一年多时间,先后阅读了各类书籍,写出了论文,论文还总结出唐代有6个皇帝因服丹药而死的原因,历史老师还把他们的论文借过去阅读。又如,学习完过氧化钠和水的反应后,有学生根据二者反应先生成h2o2,和naoh,h2o2再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推断naoh对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自己坚持课余研究,写出论文“不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速率探究”,并在相关期刊发表。再如,在学习铝单质的性质后,有学生提出铝合金能否增厚表面氧化膜,提高抗氧化能力的问题,并在我的指导下开展“一种满足航空铝合金防腐要求的绿色保护涂层的研究”课题,由于该课题專业性强,后来请上海交大教授帮助研究,该课题获得26届英特尔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总之,要把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贯穿在教学活动始终,落实到每个知识点的学习上,细化在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中,把科学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的培养和形成贯穿在教学活动始终。经常促进学生理解怎样用化学知识去研究社会问题,看看某些问题怎样用化学知识来解决,在做出有关社会问题的决策之前,获得合适的科学信息的重要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参考文献:[1]梁英豪.社会中的化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6,(1-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