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职业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职业人本溪市机电工程学校就业办张东旭【摘要】在当前学生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合作办学模式将使职业教育与用人单位之间开辟一道“学生学习与就业”的平台。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急需的知识和技能,既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效率又解决企业的用人需求。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积极与企业沟通协商,达到供需共识,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明确双方职责,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开课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为学生就业、企业人才培养都起到了很大作用,也节省了社会资源,走出了新的职业教育模式。关键词:培养企业需要职业人职业教育是支撑国家生产力、社会和谐度、企业竞争力、个人生存力提升的公益性事业。实施职业教育有两个主体,一是学校,二是企业,二者缺一不可,且是一个共生共荣体。离开了学校的职业教育和离开了企业的职业教育,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我国著名职业教育家黄炎培先生就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必须坚持“教、学、做合一”,认为“只从职业学校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教育界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农、工、商业界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实施这一模式的前提在于学校与企业的合一。”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强有力的助推作用。同时,校企合作也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引擎。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曾经出现过“半工半读”、“校办工厂”、“联合办班”、“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工学结合”、“校企一体”等教育模式,这些都是校企合作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的不同形式的体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逐步得到确立并稳定下来。多年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有关文件精神,不断创新职教发展模式,在办学过程中注重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不断探索校企合作的办学路子,学校招生数量不断增加,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学生、学校、企业共赢,招生、就业两旺。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胆尝试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职业教育在本质上是就业教育、生存教育。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并达到企业岗位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要求。目前,职业教育2办学经费严重不足,职业学校专业实习实训设备比较缺乏,完全依靠职业学校自身的力量,很难达到办学要求。从我校办学实际来看,近几年经过资源整合后,形成了较大的办学规模,具备了较强的师资、设备与技术优势,但是,规模的急剧扩大又导致专业实训设备及实训工位不足,虽然投入了大量资金购买了一部分专业实训设施设备,但仍然无法满足教学需要。企业具有资金设备优势,学校具有人才的优势,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吸纳利用企业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校企双方共同发展。另外,学生在校企合作工作环境中的实践感悟、心理状态、学习效果与在学校课堂上学习是完全不相同的。再从学生就业角度来看,校企合作也有利于学生职业定向,实现学生充分就业。针对传统教学与生产相脱离、育人与用人不对接的问题,组织专门力量,根据企业生产流程和技能标准,加强教改研究,实施专业模块化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衔接,瞄准市场设置专业和培训项目,及时调整教育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技能教学,使学生在扎实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切实增强实践动手能力,以适应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要求。从2003年开始,学校大胆探索实行了学分制、弹性学制等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学生可根据企业需求选择专业课程,并把在校三年的课程提前半年或一年完成,这样,学生以半工半读顶岗实习方式提前一年上岗就业,由原来在校内实习“纸上谈兵”的实践模式转变为让学生到企业身临其境,实战练兵的就业方式,有效提高了择业率,使学生更好的适应了市场经济和职业教育新形势的发展。二、建立稳固的就业实训基地,为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环境。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双方都在为培养职业这个成型产品而相互考证,学校既要保证培养技能人才的需要,选择设备先进、技术力量较强的企业作为学生进行生产实践的实习基地,又要关注毕业生的就业去向问题,甚至合作的目的就是推荐(安置)毕业生就业,而企业在履行基本的社会义务和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以外,更加关心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爱岗敬业、技术熟练的高素质员工队伍,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把学校和企业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实训基地的建立,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质,达到技能过硬的教学要求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三、畅通用人信息渠道,搭建校企供需桥梁,稳定半工半读市场。由于我国正处于人才市场机制建立初期,市场缺乏规范,人才供求渠道不畅,造成学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待业,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毕业生,缺3乏活力。针对客观存在的这些矛盾现状,我校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定向培训,用实力打动企业。根据企业的特点及用人的标准,我们采取定向培训的方式,为企业输送合格的人才,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学校与实习单位建立实习工作协作组织,双方安排稳定的管理人员,共同研究制订实习计划和管理办法,确保实习的内容、形式和管理方式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提高。学校根据生产要求和专业标准,合理制定实训计划,组织学生有序开展技能训练,对经过培训具备较高技能操作水平的学生,一边领训新学员,一边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承接产品加工。实行订单培训,定向培养。第二、跟踪服务管理,保证做工学生的稳定。从2000年开始,学校加强了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勇于打破常规,大胆进行实践探索,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采取多种形式试行半工半读,实现部分学生低费或免费接受职业教育,提前一年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同时,加强跟踪服务管理,建立毕业生就业联络簿,掌握毕业生动态,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并通过就业情况来了解企业现实状况,掌握企业的用人标准,工厂的环境及职工的福利待遇,保证学生的安全,并获得合理的报酬,补贴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费用。四、服务学生,为更多的贫困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用半工半读所得报酬自支学习费用。从2002开始,我校已向全国30多家知名企业输送毕业生近2700余人,我校的毕业生已成为沿海开放城市电子电器行业的生力军。学校这一举措,既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技术人才,也使那些家庭贫困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每年可获得近1万元的收入,不但解决了学费、生活费等,还能使家庭得到客观的增收。五、积极探讨将校企合作、半工半读贯穿中专学制全过程。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长远目标,逐步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按照积极推进、分类指导,逐步扩大的原则,将半工半读贯穿中专三年学制全过程。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勇于打破常规,大胆进行实践探索,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采取多种形式试行半工半读,实现部分学生低费或毕业后有工资收入交学费以及先就业后取证的方式,让更多贫困学生接受职业教育。41、实行“订单”培养,办“合作化”学校。我校与大连、天津、本溪地区大中型企业合作,形成“校企契约”关系,开设企业“冠名”班,培养“订单”学生。此外我校还与其他企业签订人才培养“订单”,办法就是定企业但不定岗位,定方向但不定人数。我校先后与富士康科技等50多家企业签订实习就业协议书,开展校企合作,并解决学生就业问题。这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学校招生与学生就业同步,学生技术“接口”企业标准。学校按照企业的用人标准和要求组织招生和教学,为企业量身定做技能人才。2、拓展办学功能,办“培训化”学校。我校将办学职能定位为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并举,认为这是职教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本所在。我校成立“培训科”,配备专门人员,大力开展社会各类技术培训,办“培训化”学校。并且,学校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空间拓展方面大有可为。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