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源国概况教案德国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15次课教学整体设计课题第三节德国授课时间第周星期(月日)第节课时2授课类型理论课(√)实验课()实训课()习题课()讨论课()现场教学()其它:教学资源挂图()模型()实物()多媒体(√)音像()报纸()其它: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案例教学法()现场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其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德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2.掌握德国的习俗禁忌;3.了解德国的名胜古迹;4.了解德国的旅游业发展状况。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动手的能力。2、培养学生信息整合、归纳能力。职业素质: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了解德国的自然、人文情况和旅游业情况,打开学生们的职业视角和加强学生们的职业素质。教学重点:德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德国的习俗禁忌。教学难点:德国的习俗禁忌。教学设计:1、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案、教学任务书及其他教学相关材料;学生准备三本,及课前预习材料,组织教学,班长汇报出勤人数、病事假原因。2、课程导入:以幻灯片的形式导入。3、师生活动安排:(1)教师提出问题(自然、人文、旅游业发展、习俗等),项目小组代表根据课前预习,汇报基础知识,其他小组进行纠正补充。(2)教师进行总结、点评,突出重点、化解难点。通过这些环节,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整合能力。4、任务训练:学生查找资料:德国为欧洲国家,与前面所学习的欧洲国家相比,在习俗禁忌等方面有哪些不同之处。5、教学效果检测:通过学生查资料,教师提问、点评等形式,检测教学效果。2课堂训练内容安排活动一:内容:德国的地理位置、面积、地形、气候、河湖山等自然基本情况。方法:学生根据课前预习给出基本答案,教师补充具体内容(挂地图)。时间:10分钟活动二:内容:德国的简况、简史:人口、民族、语言、宗教、国旗、国歌、国花、历史等基本情况。方法: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归纳总结出结论。时间:20分钟活动三:内容:德国的经济状况:主要的部门、主要的经济财团、大学等。方法:代表发言,然后讨论时间:10分钟活动四:内容:德国的习俗。方法:学生课前进行了分组查阅资料,每组学生代表分别讲解不同的习俗,教师进行点评补充。时间:30分钟活动五:内容:德国的旅游业简况(具体情况下节课在多媒体教室演示)。方法:教师引导讲解,学生根据课前预习和自己的了解参与进教师的引导中来。时间:10分钟课后作业与思考题巩固作业:简要介绍德国的习俗查阅资料作业:查阅德国主要旅游景点。教学后记:3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实施步骤及时间分配)步骤1:复习巩固上次课内容,引入新课。(5分钟)步骤2:检查学生课前的预习情况,进行第1个教学活动(10分钟)内容:德国的地理位置、面积、地形、气候、河湖山等自然基本情况。地理位置:德国位于欧洲西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与丹麦相连并邻北海和波罗的海与北欧国家隔海相望,是欧洲中部邻国最多的国家。边境线全长3758公里,从最南部的巴伐利亚州奥伯斯特道夫到最北边济特岛上的里斯特,相距876公里;从东端的萨克森州泰斯特至西端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塞尔康特距离640公里。总面积:为357020平方公里(2003年12月)。地形:地势北低南高,可分为四个地形区:北德平原,平均海拔不到100米;中德山地,由东西走向的高地块构成;西南部莱茵断裂谷地区,两旁是山地,谷壁陡峭;南部的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区,其间拜恩阿尔卑斯山脉的主峰楚格峰海拔2963米,为全国最高峰。河流:有莱茵河(流经境内865公里)、易北河、威悉河、奥得河、多瑙河。较大湖泊有博登湖、基姆湖、阿莫尔湖、里次湖。气候:西北部海洋性气候较明显,往东、南部逐渐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平均气温7月14~19℃,1月-5~1℃,12月至3月为冬季,阿尔卑斯山区冬季一直到5月,夏季平均在20度。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山地则更多。1995年1月1日起,根据1982年国际海洋法协定,德国在北海和东海的领海由3海里增至12海里(约22公里),其面积各增加4100和1700平方公里。方法:学生根据课前预习给出基本答案,教师补充具体内容。步骤3:项目小组代表对第2个教学活动预习情况进行汇报(20分钟)内容:俄罗斯的简况、简史:人口、民族、语言、宗教、国旗、国歌、国花、历史等基本情况。国名:“人民的国家”汉语中的日耳曼、条顿,来源于英语里Germany和Teuton,这个称呼大概是从公元前90年开始,指称斯堪的纳维亚(Scandinavia)南部移居中欧的民族。而「德意志」则是这些部族使用的语言,最后才演变成对德意志民族居住地的称呼,更由此衍生成「德意志帝国」、「德国」。德意志一词是汉语音译,德语原文是Deutschland,在古高德语中是“人民的国家”、“人民的土地”之意。德国统一的象征:1871年:勃兰登堡门,位于柏林市中心菩提树大街和6月17日大街的交汇处,是柏林市区著名的游览胜地和德国统一的象征。国家政要:联邦总统为克里斯蒂安·武尔夫,2010年6月30日当选;联邦议院议长诺贝特·拉默特(NorbertLammert),2005年10月18日当选;联邦总理安格拉·默克尔(AngelaMerkel),2005年11月就职,2009年9月27日,连任就职;联邦副总理兼外长吉多·韦斯特韦勒(GuidoWesterwelle),2009年10月28日任职。注意:在德国使用纳粹标志的,最高可判有期徒刑3年。4使用货币:马克欧元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5∶3。自上而下由黑、红、金(黄)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三色旗的来历众说纷纭,最早可追溯到公元一世纪的古罗马帝国,在后来16世纪的德国农民战争和17世纪的德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代表共和制的三色旗也飘扬在德意志大地上。拿破仑后,一位诗人见到一个穿黑披风佩挂红色肩章及金色纽扣的学生义勇军时,唱着「黑色象征悲悯被压迫的人们,红色是争取自由的心情,金色是理想和真理光辉的表徵」,于是以黑、红、黄三色旗作为统一的德国的国旗。后多次改制。1949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仍以三色旗为国旗。1918年德意志帝国垮台后,魏玛共和国也采用黑、红、黄三色旗为国旗。1949年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依然采用魏玛共和国时期的三色旗;同年10月成立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也采用三色旗,只是在旗面正中加了包括锤子、量规、麦穗等国徽图案,以示区别。1990年10月3日,统一后的德国仍沿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国旗。三色国旗可在机场、宾馆、宴会和其他场合悬挂。联邦政府机构和驻外使馆等悬挂带有黑鹰图案的国旗。国徽:为金黄色的盾徽。盾面上是一头红爪红嘴、双翼展开的黑鹰,黑鹰象征着力量和勇气。1950年制定的德国国徽也是历史的产物。其图案为一枚土黄色盾徽上绘一只风格独特的黑色雄鹰,鹰的喙、爪均为红色。这一图案最早出自于十二世纪的霍亨京伦家族,该家族曾统治普鲁士,后来成为德国皇室。以雄鹰入图,早在九世纪就已经出现。据说,该图案是由法兰克国王查理一世的军队从罗马帝国传入德国的。国歌:《德意志之歌》的第三段,歌词是奥古斯特·海因利希和霍夫曼·冯·法勒斯雷本(1798年—1874年)于1841年撰写的,曲调采用“交响乐之父”弗朗茨·约瑟夫·海顿(1732年—1809年)所创作的歌曲《上帝拯救弗朗是皇帝》的旋律。1922年在纪念魏玛共和国成立三周年之际,共和国第一任总统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将“德意志之歌”升格为国歌。1952年,在联邦总统豪伊斯和联邦总理阿登纳之间的一次通信中,这首歌重新被承认为国歌。联邦总统魏茨泽克和联邦总理科尔在1991年8月的通信中确认了“德意志之歌”对统一的德国的传统意义。国花:矢车菊,又名蓝芙蓉、荔枝菊、翠蓝,属于菊科。经过德国人多年的培育,这种“原野上的小花”已经有浅蓝、蓝紫、深蓝、深紫、雪青、淡红、玫瑰红、白等多种颜色。头状花序生在纤细茎秆的顶端,仿佛一位隽秀的少女,向着“生命之光”——太阳,祈祷幸福和欢乐。矢车菊是德国的名花,德国人用她象征日耳曼民族爱国、乐观、顽强、俭朴的特征,并认为她有吉祥之兆,因而被誉为“国花”。国鸟:白鹳,一种著名的观赏珍禽。在欧洲,自古以来白鹳就被认为是“带来幸福的鸟”,是吉祥的象征,是上帝派来的“天使”,是专门来拜访交好运的人的。白鹳被选为国鸟后,不少德国家庭特地在烟囱上筑造了平台,供它们造巢用。国石:琥珀,琥珀的英文名称为Amber,来自拉丁文Ambrum,意思是“精髓”。也有说法认为是来自阿拉伯文Anbar,意思是“胶”,因为西班牙人将埋在地下的阿拉伯胶和琥珀称为amber。中国古代认为琥珀为“虎魄”。国球:手球5人口:截止到2009年3月31日,德国人口数为8190万,是欧盟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主要是德意志人,其中大约有4200万为女性。有少数丹麦人,索布族人,弗里斯兰人和吉普赛人。有725.6万外籍人,占人口总数的8.8%,其中170万是土耳其人。德语为通用语言。德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为14%的人小于15岁,20%超过65岁。在德国,男性平均期望寿命为77岁,女性为82岁。平均每位德国妇女生育1.3个子女。宗教信仰:近5300万人信奉基督教(2600万人信奉天主教,2600万人信奉新教,90万人东正教徒)。此外还有330万穆斯林,23万名佛教徒,10万名犹太教徒,9万名印度教教徒。历史:公元前境内就居住着日耳曼人。公元2-3世纪逐渐形成部落。10世纪形成德意志早期封建国家。13世纪中期走向封建割据。18世纪初奥地利和普鲁士崛起,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组成了德意志邦联,1848年德国各地爆发革命,普鲁士于1866年的“七星期战争”中击败奥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志联邦,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该帝国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因战败而宣告崩溃。1918年11月德意志建立魏玛共和国。1933年希特勒上台实行独裁统治。德国于1939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5月8日德国战败投降。战后,根据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协定,德国分别由美、英、法、苏四国占领,并由四国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接管德国最高权力。柏林市也划分成4个占领区。1948年6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翌年5月23日,合并后的西部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10月7日,东部的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从此正式分裂为两个主权国家。德国作为一个地理单元在历史上曾经几经分裂,最近的一次分裂是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末,当时德国分裂为东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TheGermanDemocraticRepublic,GDR)、西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TheFederalRepublicofGermany,FRG)两个国家。并于1990年10月3日再次统一。步骤4:检查课后搜集的资料,进行第3个教学活动(35分钟)内容:俄罗斯的民族习俗等。德国的习俗礼仪社交礼仪:德国人在待人接物所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往往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第一,纪律严明,法制观念极强。第二,讲究信誉,重视时间观念。第三,极端自尊,非常尊重传统。第四,待人热情,十分注重感情。必须指出的是,德国人在人际交往中对礼节非常重视。与德国人握手时,有必要特别注意下述两点。一是握手时务必要坦然地注视对方,二是握手的时间宜稍长一些,晃动的次数宜稍多一些,握手时所用的力量宜稍大一些。重视称呼,是德国人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个鲜明特点。对德国人称呼不当,通常会令对方大为不快。一般情况下,切勿直呼德国人的名字。称其全称,或仅称其姓,则大都可行。与德国人交谈时,切勿疏忽对“您”与“你”这两种人称代词的使用。对于熟人、朋友、同龄者服饰礼仪:德国人在穿着打扮上的总体风格,是庄重、朴素、整洁。在一般情况之下,德国人的衣着较为简朴。男士大多爱穿西装、夹克,并喜欢戴呢帽。妇女们则大多爱穿翻领长衫和色彩、图案淡雅的长裙。德国人在正式场合露面时,必须要穿戴的整整齐齐,衣着一般多为深色。在商务交往中,他们讲究男士穿三件套西装,女士穿裙式服装。德国人对发型较为重视。在德国,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