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子使楚》第二课时说课稿【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文中人物语言的魅力。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感悟与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学背景分析】1.内容分析《晏子使楚》一课是本册教材第三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历史故事主要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依仗着国势强盛侮辱晏子安排了三件事情即:进狗洞、没人才、没出息,而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了针锋相对、将计就计、顺水推舟等高明的策略,一一加以反驳,维护了个人和齐国的尊严。读来脍炙人口,令人回味无穷、发人深省。本文层次清晰,结构明了。第一部分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第二部分详细记叙了事情的经过,第三部分交代了事情的结果。文章语言通俗易懂、浅显朴实,适合积累,能有效的丰富学生的语言世界。2.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对历史性故事的文章一般比较感兴趣,但是由于该年龄段的学生依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正向着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往往也只注意精彩的故事情节,而忽略句子词语的深刻解读。因而学生对本文几处晏子回应楚王的侮辱话的理解还存在一定困难。要让学生认真解读,把握难点,努力突破,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1.了解晏子出使楚国,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了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自己作为国使者和齐国尊严的故事。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和简单的逻辑思维的过程。3.激发学生为维护国家尊严而挺身而出、举理力争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阅读楚王和晏子的对话,品味晏子语言的精妙之处,感受晏子语言的魅力。教学难点:理解晏子反驳楚王的语句中的逻辑性思维结论。【教学过程】课时分配:第一课时初读感知人物特点、理清文章脉落第二课时品读感悟写作方法,评价文中人物第三课时回顾课文内容,课本剧、外交家故事展示第二课时流程图一、古文引入,激发兴趣1、《晏子使楚》出自《晏子春秋》,原文也是文言文,那么原文记载与课文有何异同之处呢?原文节选引入通过对文言文的阅读你了解宴子是个怎样的人?(聪明、善于言辞)古文引入,激发兴趣整体回顾,走近晏子潜心体悟,研读晏子趣总结拓展,布置作业精读文本,品味写法(开头)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注释:习辞——善于言辞(结尾)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注释:非所与熙也——不能同他开玩笑的【设计意图:承接上篇课文教学,发挥学生对古文学习积极性,通过文言文填补课文空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二、整体回顾,走近晏子1、通读课文:回忆课文主要内容2、用表格形式展示回顾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的过程。3、你怎样评价晏子?(聪明、善于言辞、维护国家尊严)4、自主研读三个小故事感悟宴子语言的精妙之处进行批画,质疑问难预设:楚王让宴子进狗洞宴子为何不愤然离去?晏子说楚国是下等国不也同时侮辱了自己吗?南橘北枳与强盗国之间有什么联系?宴子不怕楚王杀他吗?【设计意图:通过表格理清文章脉落,但又留下空白“反驳”语句中的逻辑性思维的过程,为下面进一步体会文章结构特点埋下伏笔】三、潜心体悟,研读晏子1、默读三个故事,选择你最感兴趣的故事自读品悟晏子是怎样推断“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的?宴子的语言妙在哪?在书上作批注2、引导交流,重点点拔预设交流(一)进狗洞:1)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晏子的语言回答:晏子是怎样推断“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的?理解晏子三段论的逻辑推理方法:“这是狗洞,推理出——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再推断出“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狗王)2)你认为晏子说的哪句话,是话中有话,最厉害?为什么?重点点拔:这是不是狗洞?理解将计就计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有何言外之意?3)楚王身为一国之君,却不尊“国际”礼仪,对晏子进行人生攻击那为什么晏子不拂袖而去,或是以牙还牙先钻进再说?出示资料4)体会晏子当时的心情想像当时的场面,想像晏子会有怎样的神态和动作?有感情朗读5)晏子给予有力的回击以后,结果如何?楚王只好吩咐打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你读懂了什么?楚王(侮辱)晏子(反驳)第一次进狗洞是狗国第二次没人才下等国第三次没出息强盗国春秋时期,诸侯争霸齐桓公位列春秋五“霸”之首。然而自桓公去世以后,齐国国势也日渐衰微,中原霸主的地位逐渐易位,形成了晋楚争雄的局面。在齐景公即位的第二年,由于他在晋国访问说出“与君代兴”的话,就是说,我要取代你们晋国成为霸主,引起了晋国高层的不满,于是派出军队对齐实施震慑性攻击,齐景公意识到单凭齐国的力量是无法与强晋抗衡的,于是他将目光放到了南方的楚国,决意与楚修好,共抗晋国。在这种情况下,晏子作为使者访问了楚国。6)再次评价晏子?(聪明—顾全大局—逻辑思维性强)【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于学习方法的传授,引导学生理解晏子三段论的逻辑推理方法,同时通过背景促悟深刻理解宴子顾全大局,从而体会宴子的聪明才智】预设交流(二)没人才:1)指名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回答:这一次晏子的话是怎样推断“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的?人多——上等人访问上等国家——我最不中用,所以被派来访问楚国2)重点点拔:(1)你认为晏子说的哪句话,是话中有话,最厉害?为什么?(2)结合“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进行能力训练思考:晏子为何不运用成语来表述?对比“没人”“住满了人”理解顺水推舟(3)“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来了”有何言外之意?宴子是大使说自已不中用不也等于在侮辱齐国吗?3)想像楚王及晏子当时的心情和场面,想像晏子会有怎样的神态和动作?分角色朗读4)完善对宴子评价(三)没出息:1)指名读课文第五自然段这一次晏子的话是怎样推断“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的?针锋相对南橘北枳—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到了楚国却做了强盗——楚国是强盗国2)你认为晏子说的哪句话,是话中有话,最厉害?为什么?重点点拔:讨论:宴子讲南橘北枳目的是什么?“齐国人……也许是两国水土不同吧”什么意思?对比前两个故事这个故事中楚王的计策有何不同之处?宴子的反应有何不同?理解针锋相对3)晏子回击的结果如何?楚王态度有何转变?5)有感情朗读6)全面评价宴子四、精读文本,品味写法1、自读回顾三个故事,再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2.讨论交流:给三个故事加上小标题思考顺序能否颠倒?文章开头结尾有何关系?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表达:三个故事表现了一个什么同样的主题?迁移到平时写作中3.作为齐国使者你认为宴子的使命完成的如何?为什么?【设计意图:扶放结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在讨论中掌握体会晏子三段论的逻辑推理方法,同时穿插能力训练使学生感悟传统语言的魅力,通过讨论突破难点,深入体会晏子的聪明智慧。】四、总结拓展,布置作业1、结合自己理解试读原文(文言文)把句子概括成四字成语。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2.说一说读完以后有什么感受?3、出示资料晏子,名婴,字平仲,出身世家,年轻时就从政,历任灵、庄、景三朝,长达五十四年。这五十四年,正是齐国不断走向衰落的年代,国君平庸昏聩,骄奢淫逸,外有秦、楚之患,内有天怒人怨之忧。晏婴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尽力补天,力挽狂澜,使齐国在诸侯各国中赢得了应有的地位,他本人虽身高不满五尺,形貌丑陋,却拥有与齐国历史上大政治家管仲并称的声誉,被司马迁称为“不辱使命,雄辩四方”的人物,是齐国能够在春秋时期称雄天下的旷世奇才。《晏子使楚》出自是中国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晏子春秋》。这是一部记述春秋末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晏婴言行的著作,详细地记述了晏婴的生平轶事及各种传说、趣闻,215个小故事相互关联和补充,构成了栩栩如生的完整的晏子形象。这部书的语言明快、简捷、幽默和风趣,人物对话富于性格特征,特别是洋溢于人物语言中的幽默感,不但使故事意趣盎然,而且增加了语言的辛辣和机锋。你对宴子有何更全面的评价?【设计意图: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文言文的阅读使学生在感悟文中人物性格特点的同时进一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更通过资料的展示激发学生进一步拓展阅读的欲望。】4、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请同学们搜集有关外交家雄辩的故事进行阅读。【设计意图:这项作业的设计,将学生的视野从课内拓展到课外,因为《课标》提出的:“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板书:宴子使楚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直使楚矣。”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yì)王。王曰:“缚者曷(hé)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顺水推舟将计就计针锋相对【设计意图:板书清晰明了地展现晏子三次反驳的技巧精妙之处,有助于学生品味晏子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特色】1.以读为本、以生为本:紧扣语言文字,读读议议,品读揣摩,充分展示学习语言的过程。让学生自己朗读体验、质疑问难,读文找句,合作交流能有效地体会晏子巧妙机智2.注重课外资料整合,扩大学习外延。提供更多的资料引导学生思考:从政治、外交、做人的角度评价晏子,通过古文的拓展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3.关注文本表达,从读学写:研读三个故事的共性体会文章写作方法进行迁移。不辱使命雄辩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