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EM的安全氛围需求-认识-参与模型实证研究陆柏1陈培2傅贵31安徽经济管理学院培训管理处安徽.合肥2300592安徽农业科学院安徽.合肥230031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学院北京100083摘要:安全氛围测评是研究企业当前安全管理进程和安全文化发展现状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回顾和总结了国外安全氛围诊断与测评的典型结构方程(SEM)模型。提出安全氛围需求-认知-参与模型及5因子结构,就模型中的安全需求、安全认知、安全参与、安全地位、安全实施各因子及要素之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所采用的数据模型处理和分析方法对当前安全管理模式和安全文化测评技术探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关键词:安全科学技术结构方程(SEM)模型安全氛围因子结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50474032,705330500引言1980年,祖哈在对以色列制造业的安全现状调查研究中,首次提出安全氛围(safetyclimate)概念并将之定义为“组织内员工共享的对于具有风险的工作环境的认知”[1]。此后,美国Dedobbeleer、法国Niskanen、英国Cheyne、Cox和Flin、澳大利亚Neal等先后对安全氛围开展研究并采用相似定义[2-6]。结合我国当前安全管理现状,安全氛围(气氛)可定义为“在某一特定时期内,由一系列可被员工认知的关键要素所组成的,能够反映目标企业内部当前的安全文化属性、以及企业组织行为的安全管理现状”;安全氛围的当前研究重点应集中于安全氛围的本质结构、有助于企业持续改进的安全氛围测评方法、合适的安全氛围测评要素和量化工具等;其中,影响因子的结构和关键要素的确定,以及因子之间、因子和从属要素之间的数量化关系建模是开展安全氛围研究的核心问题[7]。1基于SEM的安全氛围研究模型SEM(StructureEquationModeling),也叫做结构方程分析或结构方程建模,是一门基于统计分析技术的研究方法,通过有效整合多元回归和因素分析方法以实现自动评估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因果关系[8],从而达到处理复杂的多变量研究数据的探究与分析目的;适用于含隐变量、自变量相关、存在变量误差、多个应变量等复杂条件下的建模以及不同模型之间的比较。鉴于安全氛围的量化研究中具有社会学、行为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交叉学科特点,因此,结构方程的建模原理与路径模拟技术正逐步在安全氛围研究中得以运用。当前,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模型主要包括安全氛围的行为模型、安全氛围的态度模型、安全氛围的认知模型以及安全氛围的社会技术模型,等等。1.1安全氛围的行为模型Neal[9]认为企业的组织氛围和安全氛围对个人行为的安全性具有显著影响作用。在生产运营过程中,有关组织氛围的各种体系化文件的建设、管理实施与完善程度,直接作用于企业安全氛围,并对员工的安全参与积极性产生间接影响;而企业安全氛围与员工的安全知识、安全动机、对安全规章制度的遵守程度以及安全参与的积极性有关。Neal对组织氛围、安全氛围和个人行为关系开展研究,认为企业组织氛围对安全氛围产产生直接作用,并间接影响到个人的行为安全性;首次提出安全氛围的组织—行为模型。图1.1:安全氛围的组织——行为模型Fig.1.1:Organization-behaviormodelforsafetyclimateSusannaLarsson[10]针对建筑企业安全氛围和个人行为安全性的相关关系,建立了安全氛围的心理-行为模型,认为:安全氛围的形成、发展与员工的心理氛围建设密切相关;员工的心理氛围直接影响现场工作状态、工作满意程度、建筑安全行为;安全知识和安全动机对个人行为、员工之间的交互行为产生影响;心理氛围的建设与员工的安全知识和安全参与动机有关,并通过这两个因子间接影响到个人行为和交互行为。图1.2:安全氛围的心理——行为模型Fig.1.2:Psychological-behaviormodelforsafetyclimate1.2安全氛围的态度模型Oi-lingSiu[11]在对香港建筑业的安全氛围调查研究过程中,认为:安全态度和安全信息沟通交流的有效性、心理压力等对事故产生具有显著作用;心理压力作为安全态度和事故的中间载体,应在安全氛围量化研究中予以考虑。并据此提出安全氛围的态度模型:认为安全态度与工作压力、工作满意程度和职业伤害直接相关;与安全信息的交流沟通有效性呈显著性相关;安全信息的交流沟通有效性与工作满意程度、职业伤害直接相关,并间接影响事故率;安全态度直接影响压力并对事故率产生间接作用。图1.3:安全氛围的态度模型Fig.1.3:Attitudemodelforsafetyclimate1.3安全氛围的认知模型T.Rundmo[12]提出的安全氛围认知模型认为:员工的风险认知能力、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是企业安全氛围构成的基本因子;风险认知能力对安全态度呈显著相关;安全态度决定个人行为的安全性;违反规章制度的奖惩力度、安全规章制度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员工风险认知能力之间的路径效应关系不显著;员工的非安全行为、安全规章制度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企业对违反规章制度所采取的奖惩力度之间呈显著相关。图1.4:安全氛围的认知模型Fig.1.4:Perceptionmodelforsafetyclimate1.4安全氛围的社会技术模型KarenA.Brown[13]认为:安全氛围与社会影响力度、行为的安全性和技术的进步程度等有关;特别是社会、技术对企业安全氛围构成具有显著影响,事故风险、安全氛围(文化)、生产压力直接影响安全绩效和安全态度并间接影响行为的安全性。提出安全氛围的社会技术模型:安全氛围与风险对员工的压力有直接影响,并间接作用于安全态度、安全绩效、员工的行为安全性;压力直接影响到安全态度和安全绩效,间接影响员工的行为安全性。图1.5:安全氛围的社会技术模型Fig.1.5:Social-technicalmodelforsafetyclimate1.5安全氛围测评模型的应用分析国外这些模型已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对推进企业安全管理和安全文化发展研究具有积极作用。但由于上述模型研究的侧重点和企业背景不同,有关安全氛围测评的因子结构和关键要素因此存在一定的差异,不能简单地引用。鉴于当前安全氛围测评在国内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且国内安全管理水平、安全文化背景与发达国家存在显著差距,单纯地把国外研究的成果借鉴使用,不能满足中国国情需求;因此,必须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开展研究;对安全氛围的基本构成因子和关键要素组合的相关模型假设和验证必须符合国内企业需求。2需求-认识-参与模型的假设文献表明,当前安全氛围构成要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企业的安全管理、组织结构、管理监督作用、信息交流及反馈、安全业务方案、员工参与、安全行为、安全信仰以及安全价值观等等方面[14]。本文在总结分析前人研究基础上,就国内企业安全氛围的因子构成和关键要素予以考虑,并提出需求-认识-参与模型的相关假设。2.1安全氛围因子结构假设在文献参考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安全管理特点,通过对比分析、专家探讨、员工访谈等方法,提出本文安全氛围测评研究的5因子结构,即安全实施(因子1)、安全认识(因子2)、安全地位(因子3)、安全参与(因子4)、安全需求(因子5)。其中:安全实施(因子1):企业中组织层面上对安全工作的落实情况;安全认识(因子2):个人对安全有关问题的具体看法;安全地位(因子3):对安全的认识和需求程度,决定了安全在企业组织中的地位,即对安全问题的认识不足,对安全状态的需求不高,常决定了安全问题、安全专业人士在社会、企业等组织团体中的劣势地位;安全参与(因子4):既包括员工对各类日常安全工作的参与,也包括对专门培训的参与,该因子既受到安全认识和需求(因子2、5)的交互影响,也受到安全工作实施质量和安全在企业中的地位影响,反之,安全参与的积极程度对上述四个因子也有显著作用;安全需求(因子5):企业管理组织和个人在安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对相关安全问题的期望与实际表现。假设:组织和个人的安全需求、个人的安全认识、安全参与积极程度这三个因子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关系,同时对安全地位和安全实施因子也具有因果联系,并且可以产生直接影响;安全地位和安全实施因子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而且相互作用。在满足上述假设条件下,确定被测企业的安全氛围构成因子和内部隶属要素,并予以理论定义,可以明确研究的思路,为理论模型的建立奠定基础工作。2.2安全氛围的需求-认识-参与理论模型本文安全氛围理论模型的结构基础中,安全需求、安全认识、安全参与均为外源变量(自变量),安全地位、安全实施为内生变量(因变量)。其中:安全需求、安全认识、安全参与分别有单向的箭头指向安全地位、安全实施,这说明安全地位、安全实施分别受到安全需求和安全认识、安全参与的影响。安全需求、安全认识因子、安全参与各包含若干个外源指标要素,以及相应的测量误差;安全地位和安全实施分别包含若干个内生指标要素,以及相应的测量误差。如图2.1所示:图2.1安全氛围需求-认识-参与的理论模型Fig.2.1Structuralfoundationoftheoreticmodelforsafetyclimate根据安全氛围理论模型的结构基础图2.1,可以确定理论模型研究的假设关系:H1:假设安全需求因子对安全地位因子没有正向影响;H2:假设安全需求因子对安全实施因子没有正向影响;H3:假设安全认识因子对安全地位因子没有正向影响;H4:假设安全认识因子对安全实施因子没有正向影响;H5:假设安全参与因子对安全地位因子没有正向影响;H6:假设安全参与因子对安全实施因子没有正向影响。3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3.1问卷开发与设计根据文献调查[15-18],目前国外开展安全氛围量化研究的调查问卷主要包括:Aberdeen大学发掘的远海天然气开采业的80条款安全问卷(OSQ99,OffshoreSafetyQuestionnaire-AberdeenUniversity)、英国的HSE开发的健康与安全氛围测评工具(CST,HealthandSafetyClimateSurveyTool-HSE)、职业心理中心发掘的安全文化问卷(SafeCQ,SafetyCultureQuestionnaire-OccupationalPsychologyCentre)、QuestEvaluationsandDatabasesLtd开发的安全氛围测评问卷(QSCQ,QuestEvaluationsandDatabasesLtdSafetyClimateQuestionnaire)、铁路安全与标准委员会研发的安全文化调查工具(RSSB,RailSafetyandStandardsBoardSafetyCultureTool)、RobertGordon大学电算化安全氛围测评问卷(CSCQ,ComputerisedSafetyClimateQuestionnaire-RobertGordonUniversity)、Loughborough大学的安全氛围评价工具(LSCAT,TheLoughboroughUniversitySafetyClimateAssessmentToolkit)、SercoAssurance安全文化测评工具(SASCAT,SercoAssuranceSafetyCultureAssessmentTool),等等。在文献参考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安全系开发的针对企业安全现状调查诊断的ESDQ(EnterpriseSafetyDiagnosisQuestionnaire)问卷中有关要素的确定和问题的选择方式,经调整和修改后,作为安全氛围研究的基本构成项目,筛选出32条款、24个要素,并采用李可特(Lierkt)量表法确定5分值,由最低1分到最高5分变化。3.2安全氛围调查问卷的试测课题组随机抽选30人进行问卷试测,并对答题结果采用SPSS12.0专用统计软件,就问卷的信度和效度予以检测。3.2.1安全氛围调查问卷的信度检验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