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的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中心发展战略研究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基于SWOT分析的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中心发展战略研究[摘要]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中心自身的优、劣势以及面临的外部机遇与威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其今后的发展战略及实现途径。[关键词]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中心;SWOT分析;发展战略[中图分类号]G258.2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41(2012)06-0022-041引言抗战时期,以战时首都重庆为中心的中国西南部地区是中国抗战的大后方,大后方人民在浴血奋战的抗战历史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抗战历史文化。为了深入挖掘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资源,促进重庆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2009年6月,重庆市政府正式启动了“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与建设工程”。重庆图书馆肩负起打造“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重任。[1]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建成“国内一流、国际水平”的抗战文献收藏、保存、服务、研究基地,是中心面临的一大难题。笔者根据中心的发展现状,应用SWOT分析法,系统分析了其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提出了其今后的发展战略及实现途径。2中心的发展现状中心是以重庆图书馆为主体构建的。重庆图书馆的前身是1947年筹设的国立罗斯福图书馆。自建馆伊始,重庆图书馆就把搜集、保存抗战文献作为重点工作,60余年来从未间断。据统计,重庆图书馆现藏有抗战时期中文图书27710种60041册/件,中文期刊2839种,中文报纸102种,另有抗战报刊缩微胶卷800余种。其抗战文献收藏量在国内外收藏机构中位居前列,为中心的建设奠定了雄厚的文献基础。自2008年以来,重庆图书馆就在市委宣传部和相关部门的领导下,开始了中心的筹建。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心目前已初具规模,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知名度。2.1成立中心临时工作小组中心临时工作小组成员暂由重庆图书馆各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兼任,包括文献采访、搜集、整理、开发、研究及数据库、网站开发维护等岗位,共十余人。这些工作人员都仅具备抗战文史、图书情报学、大型数据库和网站维护等单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复合知识结构的综合性人才缺乏。2.2编制《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中心建设方案(2008—2015)》为了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中心的顺利建设,重庆图书馆根据《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与建设工程规划纲要(2008—2015)》的精神,编制了《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中心建设方案(2008—2015)》,对中心的建设目标、任务、保障措施和实施步骤进行了具体规划。2.3加强文献采购与补配全面收藏抗战文献与抗战大后方相关研究成果是中心最基本的任务。2009年,中心购买了由中国图书馆学会高校分会、教育部全国高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立项影印的一套大型民国丛书——《民国籍粹》,这套丛书囊括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20所高校图书馆馆藏的8000余种最具学术、史学及版本价值的民国时期图书。同年11月,中心又购买了台湾“党史馆”“国史馆”编纂出版的抗战档案文献共计500余种1000余册,不但补充了中心的抗战文献收藏,也极大地推动了两岸抗战历史文化的研究。[2]2012年1月,中心又从英国大英档案馆购买了一批珍贵的档案胶卷,档案内容主要涉及抗战时期英国驻华大使馆和总领馆向英国政府发回的报告,大多从未对外公开,目前正组织人员翻译。[3]2.4继续对馆藏民国时期孤本图书和报纸的数字扫描工作早在2006年,重庆图书馆就开始了包括抗战文献在内的民国时期书刊的数字化工作,并于2008年初面向读者开放,成为国内第一家对民国文献进行大规模数字化的图书馆,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好评。[4]这一开创性的举措,奠定了重庆图书馆在业界的领先地位。2012年初,重庆图书馆又开始着手难度最大的馆藏民国报纸的数字化工作。由于之前由外包公司提供的民国书刊检索平台在使用过程中不甚理想,在民国报纸数字化时,重庆图书馆另外选择了清华同方公司的TPI系统。2012年6月,民国报纸的扫描工作基本结束,后续加工目前正在进行中,预计报纸的全文检索与发布系统将于年底推出。2.5开展重庆市抗战文献普查工作为了摸清重庆市抗战文献的家底,2009年底至2010年4月,中心在全市进行了大规模的普查工作。通过普查,明晰了重庆市各单位现有抗战文献的种类、数量及保存状况,并于2011年编制出版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联合目录》。普查结果显示,全市共收藏有抗战时期图书43883种,110000余册;期刊3986种,近50000册;报纸263种(按月装订为13200余册);缩微胶卷894种,3534卷;地图205种,850余张,其他187种,合计约48524种,177000余册。[5]其中收藏量最多的为重庆图书馆,其次为北碚图书馆。其他收藏单位保存的抗战文献也各具特色,如西南政法大学图书馆收藏了大量抗战时期的法学学术期刊,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保存了184种科技图纸等。2.6开设抗战文献陈列室为了更好地宣传和展示抗战文献,2010年8月15日,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陈列室正式对外开放。陈列室从浩如烟海的馆藏抗战资料中,选取了100余件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6年国民政府还都南京期间的珍贵历史文献资料与图片,首度面向公众开放。陈列室采用巨幅照片、抗战地图、书刊、报纸与影像等多种形式的结合,创造了全方位的视听体验,能让观众全身心地沉浸在历史氛围中。[6]2.7加强抗战文献的整理、出版工作对于抗战文献的开发整理,重庆图书馆历来十分重视,曾编纂出版《抗战期间重庆出版文艺期刊篇名索引》《重庆旧闻录(1937—1945)》《老重庆影像志》等图书。2010年,中心在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参与了国家出版基金重大工程——《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的编纂工作,并于2011年推出首批成果《重庆图书馆馆藏珍贵抗战图片集》《抗战大后方歌谣汇编》,反响强烈。[7]2.8积极申报和承担各项课题研究结合自身馆藏优势,围绕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圆满地完成了2009年度重庆市社会科学重大委托项目《重庆抗战文献的保护与利用研究》、2010年重庆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在重庆建立国家级抗战文献中心可行性研究》、2011年重庆社科规划项目《抗战大后方民歌民谣历史价值研究》等课题任务。3中心SWOT分析及发展战略选择虽然近几年来,中心的筹建已初见成效,但距离“中国一流、世界水平”的要求还相差甚远,面临着有效的领导机制缺乏、人才缺乏、资金缺乏、数字化水平低、服务竞争力弱等诸多问题。下面通过SWOT分析矩阵的构建,确定其今后最适宜的发展战略与实现途径。3.1什么是SWOT分析SWOT分析法,即态势分析法,也称TOWS分析法或道斯矩阵,是欧美发达国家在战略管理和规划领域广泛应用的一种战略分析工具。即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研究对象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会和威胁,然后将各因素相互匹配,从而制定SO战略、WO战略、ST战略及WT战略的分析方法。常见的SWOT分析图和分析矩阵如图1和表1所示。3.2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中心SWOT分析应用SWOT模型,综合分析中心的内外部条件,以此为基础制定其未来发展战略(见表2)。4基于SWOT分析的中心发展战略实现途径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文化建设,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更是做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加上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与建设工程的全面开展和全国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即将正式启动,中心的建设遇上前所未有的良机。根据SWOT分析矩阵,中心今后的发展主要应该围绕以下几方面来进行。4.1建立有效的领导机制和运行机制,统筹规划中心的建设由于目前中心临时工作小组由重庆图书馆在职人员兼任,组织松散,权责不明,中心的筹建事实上只是重庆图书馆在唱独角戏,其他抗战文献收藏机构依然是各自为政、各行其是。所以应尽快建立全市范围内统一的领导机制,并聘请国内外及本土知名专家学者组建专家委员会,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统筹规划和指导中心的建设;建立有效的合作与运行机制,明确各成员单位合作的宗旨、目标以及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充分发挥各文献收藏机构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具体落实资源建设、软件开发、运行管理、资金管理、信息服务等工作。4.2尽快完成全市抗战文献资源的整合,构建抗战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由于得天独厚的历史条件,重庆许多单位和机构都收藏有数量不等的抗战文献。从全市抗战文献普查结果来看,各收藏机构的抗战文献总量巨大,资源互补性强。如能加以有效整合,其数量和质量在国内外都将罕有匹敌者,这将大大补充和完善重庆图书馆现有的文献收藏体系,变一馆之长为地区之长,乃至全国之长,从而极大地提高中心的竞争实力。针对目前各收藏机构的现状,首先要完成全市抗战文献的回溯建库工作,实现在统一的平台上进行书目检索和文献传递等;其次,遵循国际、国内标准和规范,拟定全市民国文献数字化加工、标引的统一标准,确保最终的祼数据无论在何种平台均能自由转换、互相兼容,为以后资源的共建共享打下良好基础;再次,建设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中心互联网站。目前,中心正在重庆图书馆现有抗战文献全文数字化的基础上,积极规划和建设抗战文献3D数字虚拟图书馆,待其建成后,读者即可通过互联网远程阅览、下载中心所藏文献,非常方便。另外,从各收藏机构的现有收藏来看,抗战大后方相关研究成果与外文抗战文献收藏十分薄弱,需要制定长期的采购计划,通过各种途径,逐步添置各种载体形式的抗战文献,重点补充搜集美、日、英、俄等国的反映我国抗战的二战文献,包括纸质原件与复印件、缩微制品、电子资源、网络信息资源、视听资料等,以充实中心的馆藏,完善抗战文献收藏体系。4.3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重庆图书馆虽然有着丰富的抗战文献,全文数字化也走在业界前列,但其抗战文献服务至今仍局限于常规性的一般服务,如目录查询、全文检索、文献代查等,服务对象也大多为本市科研机构和高校研究人员。今后要在常规服务的基础上,依托中心丰富的馆藏资源和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加强专题服务、特色服务的开展,不断扩大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把中心推向世界。4.4加强人才培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综合性团队中心的建设是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涉及文献的整理、加工、服务,数据库的建设、管理、维护,以及网络系统的维护与开发,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打造一支思想素质好、开拓能力强、知识面广、业务技能精的综合性团队,显得十分重要。同时,要利用中心丰富的文献资料,搭建科研平台,吸引有关专家学者合作。4.5构建多渠道的资金融入机制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打造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中心,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各级领导部门和管理部门要从长远目标出发,以战略的眼光来考虑、重视和支持中心的建设发展。政府要定期投入专项经费,用于中心的运转、相关标准规范的建设、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文献资源的采购等。但仅仅依靠政府投入经费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积极开辟各种筹资渠道,扩展资金来源。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法规,鼓励社会各界的支持以及海外捐赠,尽可能争取多渠道的资金融入。4.6加强馆际沟通与协作,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由于历史的原因,抗战文献散存于全国各地和英、美、德、日、俄等国家。在国内,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等都收藏有大量的抗战文献,港、台地区也有不少珍藏;在国外,美国国会图书馆、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大英图书馆、俄罗斯国立图书馆、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都是收藏抗战文献与二战文献较多的机构。中心亟须设立专门的外联处,负责加强馆际沟通与协作,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与国内外各相关机构的洽谈,在重庆市抗战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跨地区、跨国界的馆际协作与联盟,逐步实现馆际联合目录、馆际互借、资源共享等。此外,还可通过馆际互访、互派交流人员等方式,学习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文献保护与修复技术,实现服务标准与水平同国际接轨,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心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与影响力。5结语中心的建设,不仅有利于推动抗战文献的深度整理、挖掘和研究,而且有利于提升重庆图书馆的综合实力,从而带动西部地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