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阶段我国电子政务工程建设总体框架的设想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下一阶段我国电子政务工程建设总体框架的设想宁家骏(ningjj@cei.gov.cn)国家信息中心2007.101目录下一阶段我国电子政务的基本构想电子政务网络建设与政务外网电子政务建设中的绩效评估。2电子政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电子政务建设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对于提高治国理政能力,完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手段,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电子政务建设必须遵循根据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3科学地看待十五以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成绩“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重点业务系统开始发挥重要作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一批重要业务系统逐步建成并发挥作用。其中,金税工程处理的纳税额占当期税务部门征税收入的92%,税收征收率超过66%;金关工程已实现海关与外汇、商务、税务等10个部门的协同作业,降低了贸易成本,提高了通关效率,海关税收实现大幅增收;金盾工程已覆盖80%的公安基层所队,纳入计算机管理的人口总数达12.6亿,2005年网上抓逃*万人,对维护社会安定起到显著的支撑保障作用。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断推进。农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政务信息资源公益性开发利用不断推进,网上政务信息公开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高,政务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初见成效。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等国家基础信息库和宏观经济数据库基本完成建设前期准备工作4政府网站体系基本形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96%的中央部委、93%的省级政府、95%的地市级政府、78%的县级政府建成了网站,政府网站总数达11995个,各级政府网站内容不断丰富,已由简单的信息发布向网上办事和在线处理转变,为民服务的功能逐步增强。电子政务建设环境显著改善。实施了电子签名法,出台了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框架和一批标准,发布了网络信任体系、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风险评估等文件,初步形成了电子政务工程建设、运行维护、安全保障等方面的管理机制5我国电子政务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我国电子政务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程度低,盲目建设导致的浪费现象突出,业务系统相互分割的情况依然存在,面向公共服务、协同监管和决策支持的应用水平不高,绩效评价机制亟待建立,重建设轻应用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标准化工作滞后,安全保障能力有待提高,电子政务建设对我国信息产业的拉动作用不够6我国电子政务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十一五”是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时期,必须强化纵向业务系统间的互联互通,推动横向资源共享和协同互动,加快形成统筹协调的国家电子政务体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的行政能力,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7进一步明确下一阶段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行政能力的要求,进一步发挥电子政务对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作用,更加注重对改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作用。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以提高应用水平、发挥系统效能为重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体系,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全面提高电子政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8几点基本原则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适应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充分发挥现有设施和业务系统的作用,合理界定建设规模和内容,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成熟一项、启动一项,避免贪大求全、重复投资面向需求、务求实效。立足政务机构服务公众、企事业单位和自身的需要,优先建设需求紧迫性强、业务关联度高、综合效益好的电子政务项目,强化电子政务系统对各部门核心职能的支撑能力,增加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依托国家电子政务网络,遵循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梳理、优化、整合信息资源和业务流程,规范新建系统、调整在建系统、改进已建系统,实现互联互通,提高信息的公开和共享水平,推动部门间的业务协同保障安全、拉动产业。9明确目标政务目标:实现政务信息的顺畅、安全传输落实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和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政策,建立政务信息交换、共享和公开机制。立足服务,明确功能需求,强化应用,进一步有效支持政务公开、行政审批、公共服务和执法监管等业务,尽快使电子政务的投入发挥和产生应有的效果丰富各级政府门户网站的内容,使其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10工程目标:基于统一国家电子政务传输骨干网,构建覆盖全国的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利用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建立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明确需求,注重互动,推进重点领域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扩建和完善各级政府门户网站,丰富网站内容,使其成为政府信息公开和联系公众的重要渠道,到“十一五”末50%以上的行政许可项目能够实现在线处理。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初步建成11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任务利用公共通信资源,促进整合,构建完成统一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利用公共通信资源,构建形成统一的国家电子政务传输骨干网。统筹协调政务网络资源建设,加大资源整合力度,规范网络管理,提高政务网络支撑业务应用的能力。按照统一标准规范、统一地址和域名,建设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的业务网络和内网交换体系,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政务内网;加快建设和完善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组织制订外网总体规划、管理办法和标准规范,合理划分网络功能域、安全域,建立和完善统一服务体系,形成政务外网的整体服务能力。整合已有政务专网,推动其业务应用逐步向国家电子政务内外网迁移,形成完整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为电子政务业务系统的信息共享和业务系统提供支撑。12深化重点领域业务应用,推进政务信息系统的协同互动“十一五”期间,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聚焦国家重点领域,围绕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务功能需求,根据国内外形势与客观环境需要,统筹规划建设电子政务业务应用系统,调整在建和已建系统,设定新建系统,重点推进业务系统的跨部门协同互动,提高政务部门的行政效率,以及面向公众的服务能力。优先建设和完善社会公众关注度高、经济社会效益明显、业务流程相对稳定、信息密集、实时性强的政府业务系统。首先要完善已建系统功能,挖掘系统潜力,强化应用,扩展系统的综合决策支持和公众服务能力,提升系统的综合效益。推动信息共享,支持跨部门业务协同。新建系统,要做好业务流程梳理和优化,做好部门间、部门与地方相关系统的衔接,兼顾中央和地方的信息需求。应用系统建设要有利于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和优化组织结构,避免简单地在原有体制和业务流程基础上建设应用系统。13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政务信息的共享和社会化利用以业务互动和服务社会为目标,以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为支撑,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加快建设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和宏观经济数据库,为相关部门的业务应用提供信息支持。优化信息资源采集、处理和交换机制,协调部署信息资源采集终端,分级部署信息资源处理和信息交换服务,构建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组织格局。深入挖掘中央和地方政务信息资源需求,明确信息公开和共享的范围、内容、方式和责任。逐步建立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跨部门的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为各级政府的信息查询、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提供服务,促进政务信息共享和社会化增值开发利用14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贯彻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加强相关法规、管理机制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坚持立足国情,以我为主,坚持管理与技术并重;正确处理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以安全保发展,在发展中求安全;利用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安全技术和产品,全面提高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防护能力、隐患发现能力、应急响应能力和网络信任能力建立电子政务安全风险分析与科学测度体系;建立健全应急体制与防灾机制继续加强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密码体系、以PKI和PMI为核心的网络信任、授权管理和责任认定体系;信息安全标准及其测评认证体系建设;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监控与反制系统,建立强审计系统,加强政务信息内容管理与控制,防止涉密信息外泄和被窃,抵御有害信息15一些重点工程的考虑电子政务网络整合贯通工程以电子政务基础传输网为基础,通过整合现有政务网络,实现横向互联、纵向贯通,扩展和逐步完善政务外网平台,尽快启动和基本建成政务内网平台。到“十一五”末,形成中央到省、地(市)、县四级政务部门之间,能够纵向贯通、横向互联的网络平台,分别承载不同类型的业务应用和满足不同类型的信息传输需求。16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加快人口基础信息库和自然资源与基础地理信息库的资源建设与示范应用。通过加大部门间协调力度,推进法人单位和宏观经济信息库的工程进展。以基础库应用为核心,以政务信息公开为契机,加快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择机分别启动政务信息资源公益性开发利用和市场性开发试点示范工程。利用统一的政务网络平台,初步构建完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交换体系和政务信息资源元数据库17重点领域业务应用工程建设服务于国家宏观调控的信息系统和应急指挥的调度决策系统建设服务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业务系统重点支持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和谐发展的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服务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保障健康文化环境发展的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服务于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的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服务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业务应用系统18信息安全保障工程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完善相应的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加强和规范电子政务网络信任体系建设。建立基于公钥基础设施(PKl)的身份认证、授权管理和责任认定机制;完善密钥管理基础设施,充分利用密码、隔离交换等技术建设跨安全和保密等级的政务信息安全保护体系,为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提供安全保障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涉密信息系统管理的法规制度,建立风险评估机制,按需防护和适度保护;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监测系统,提高对网络攻击、病毒入侵的防范能力,以及网络失泄密、反窃密的检查发现能力;统筹电子政务应急响应与灾难备份建设19创新能力培育工程选择部分电子政务建设基础条件较好、组织保障能力较强的地方省市,以国家财政补贴方式,开展地方电子政务建设创新试点示范。重点支持以服务公众为主的政务应用,以及跨部门的业务协同、信息共享和统一的灾备中心建设,并尝试开展电子政务绩效管理,探索电子政务服务外包,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积累经验。示范工程建设将全部使用自主可控的产品和服务。适时开展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模仿真环境和国产装备应用验证环境的试点建设,为电子政务建设项目需求分析的深化、系统设计的优化,以及国产技术装备和服务的推广使用提供技术支撑,进一步增强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推动自主产业的发展20目录下一阶段我国电子建政务的基本构想电子政务网络建设与政务外网电子政务建设中的绩效评估。21国家电子政务网络框架中办发[2002]17号文件和2006[18]号文件确定了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框架与原则“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建设和整合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为适应业务发展和安全保密的要求,有效遏制重复建设,要加快建设和整合统一的网络平台。电子政务网络由基于统一传输网的内网和外网构成,两网之间物理隔离,政务外网与互联网之间逻辑隔离。国家政务外网是政府的业务专网,主要运行政务部门面向社会的专业性服务业务和不需在内网上运行的业务。22国家信息中心承担了国家政务外网建设和运维工作2002年12月国家信息中心参加了国信办组织的政务外网建设单位招标,并成功中标,成为国家政务外网的建设单位,并开始立项工作。在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的大力

1 / 7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