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农户尺度的农业旱灾风险感知影响因素及评估史潇芳,田敏1*,李建兰(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云南省地理研究所,昆明650091)摘要:阐述了风险感知的基本内涵,农户旱灾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以及主流的评估模式。总结了农业旱灾风险感知研究方法的最新发展,归纳了近年来农业旱灾风险感知研究状况,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未来农业旱灾风险感知研究中应当完善的领域。关键词:农业干旱;风险感知;评估模式TheinfluencefactorsandassessmentofriskPerceptionforagriculturaldroughtbasedonhousehold-scaleSHIXiao-fang,TIANMin*,LIJian-lan(CollegeofResourceEnvironmentandEarthScience,YunnanInstituteofGeography,YunnanUniversity,Kunming650091)Abstract:Thispaperdescribesthebasicconnotationoftherisk,thenfluencefactorsoftheriskperceptionforagriculturaldroughtandthemainstreamassessmentmodel.Additionally,itsummarizesthelatestdevelopmentsofresearchmethodsforriskperceptionfortheagriculturaldrought,andtheresearchstatusoftheriskperceptionforagriculturaldrought,andthetrendsofriskperceptionfortheagriculturaldrought.Finally,itproposestheresearchareasoftheriskperceptionforagriculturaldroughtshouldbeimproveinfuture.Keywords:agriculturaldrought;riskperception;assessmentmodel0引言近年来,旱灾给我国农业系统带来的损失日趋严重。农业旱灾会导致农业不可持续发展或削弱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农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农业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农业的持续发展,就不可能有人类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农业防灾减灾”成为农业发展不可绕开的难题。旱灾面前,农户是农业旱灾直接打击和最易受破坏的对象,也是灾后政府、社会救助工作和自助互救工作实施的最基本、最有效单元。农户减灾行为的积极性或消极性取决于对旱灾风险感知的判断,所以,正确认识旱灾是减轻干旱损失的根本。农业旱灾是一种渐发性灾害,影响因素除自然条件外,社会经济和人类活动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农业旱灾风险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和多影响因素。对于政府部门、保险公司及农户来说,提高农业旱灾风险感知能力是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旱灾风险感知判断,会极大地影响人们防灾减灾意愿的强弱与行为的成效。旱灾危害最大的就是农业,而农户是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可见农户长期生活的地理环境决定其是承受旱灾的基层研究对象,对旱灾风险感知也最深刻。目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61100)、云南大学基金项目(2013CG011).作者简介:史潇芳(1990-),女,云南曲靖人,硕士,主要从事灾害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等研究工作.*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author.E-mail:tianmin@ynu.edu.cn2前,国内外许多学者就旱灾风险分析、评估、指标选取等进行了深入探讨,但从农户角度开展的旱灾风险感知分析还处于起步阶段。1农业旱灾风险感知的内涵1.1旱灾风险感知概念国内自然灾害研究认为,灾害风险指灾害活动及其对人类生命财产破坏的可能性[1],它服从统计规律中的概率分布,常被称为概率风险。风险感知是一种用来表达对客观风险的态度和直觉判断,其中包括对风险的评估和反应。农业旱灾风险感知是一种决策行为,农户因为决策需要而产生,同时也为决策服务,通过分析可能发生的旱灾风险来做出合适的决策,强调了感知风险的主观性。李红峰认为,旱灾风险感知是人们对干旱风险的特征和严重性所做出的主观判断,是测量公众心理恐慌的重要指标[2]。孟博认为,风险感知属于心理学范畴,旱灾风险感知是个体对由于干旱给农业生产带来损失的客观风险的感受和认识,强调个体由直观判断和主观感受获得的经验对认知的影响[3]。一个基本的感知过程可以抽象为感知觉、认知加工、思维与应用三大部分,即个体根据直观判断和主观感受所获得的经验,根据干旱环境刺激、信息记录、筛选、记忆,来做出主观风险的判定,并以此作出逃避、改变、接受风险的态度及行为决策的判断依据[4]。可见,农户旱灾风险感知能力对提高村民应对旱灾的能力、减少干旱损失有着更为实际的效果。1.2风险感知影响因素风险感知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个体因素、心理契约、事件因素、风险的可控程度、知识结构、风险的性质、社会因素等[5]。在针对具体的灾害风险进行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分析时,个体特征、事件因素、知识结构和社会因素一般是主要的影响因素。(1)个体因素。个体特征、认知情况差异,影响个体对风险感知[5]。(2)事件因素。事件特征是引起个体风险恐惧的根源,一般来说,人们对危机事件的恐惧感很大程度与危机事件本身的风险特征有关。事件特征通常可以归结为以下因素:事件起因、影响范围、损失是否明确,事件是否可观测,事件是未知还是熟悉,这些特征即是事件的模糊程度。Slovic等通过心理测量范式对风险知觉进行了研究,认为风险知觉是可测量和可预测的,他们同时揭示了公众对风险知觉的三个基本维度:恐惧风险维度、未知风险维度和面临某个特定风险时的个体数量[6]。孙多勇根据Slovic等的研究成果,将第一维度和第三维度合并与第二维度一起建立了个体对风险感知的二维因素空间模型,指出危机事件在空间中所处的位置决定了个体对风险的感知程度。3(3)知识结构。如果公众对特定风险事件了解得比较充分,对该事件结果的认知能够客观地知觉,并能够辩证地看待和评价风险事件对自己和对社会的影响,那么这样的个体能够更理性地对待风险事件[7]。(4)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对个体感知风险的影响主要来自媒体和政府。媒体方面,媒体作为信息的过滤器,对个体风险感知影响主要体现在危机事件放大效应上;政府方面,如果处于危机中的个体相信政府会帮助自己、保护自己,恐惧担忧感就会减少,相反,如果人们普遍对政府不信任,就会增加自身的无助感,加大恐惧。黄蓉指出了传媒与风险关系的两面性,即媒体承担具象化风险、揭露风险和对抗风险的重要责任,但同时媒体对风险的放大与非理性呈现又引发了风险的发生。基于此,她提出媒体思维模式要实现从灾难报导到风险传播的转变[8]。谢晓非等认为,信任是影响风险沟通有效性的至关重要的指标,SARS期间,公众对政府和专家具备基本的信任是以受众为中心的风险沟通方式形成的基础[9]。影响农户农业旱灾风险感知的因素很多,笔者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感知-行为决策”模式(图1),模式中归纳了一些风险感知主要影响因素。图1农户风险感知“感知-行为”模式2评估模式针对收集的风险感知资料,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采取不同评估模式,对其进行评估。郁耀闯等学者主要从居民对旱灾现状的认知状况(对旱灾发生时间、频次、严重程度及其变化的认知)、居民对防旱的态度及减灾行为认知两方面,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10]。李明等从公众旱灾风险认知水平现状、认知差异、获取旱灾风险消息途径的偏好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以评估其风险感知程度[11]。柴寿升等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对游客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估,模型主要针对被调查者的背景特征、主要影响因素两方面构建评估模型。RenatoMiceli等主要采用Logistic评估模型,从心理维度进行居民洪水风险感知的评估[12]。对于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大多采取多元回归模型[13]、logistic分析模型、简单统计分析模式,等等。综上可知,在农业旱灾方面,农户风险感知评估主要涉及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尚未结合农户家庭灾情进行综合评估。农户风险感知4影响因素主要涉及个体因素、事件因素、知识结构、社会因素四方面,其评估应用范围广,不能明确评价家庭的受灾程度,而家庭灾度的评估不仅有利于分析不同区域农户家庭灾情,而且与农户旱灾风险感知程度相结合,能够全面分析农户旱灾风险感知能力,形成微区域农业旱灾系统人地互动反馈机制。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的农户旱灾风险评估模型,大致如下(图2)。图2农户旱灾风险感知评估模型2.1农户家庭灾度评估农户家庭灾损评估:旱灾灾损评估主要有极致风险模型、概率风险模型和可能性风险模型。考虑到要微区域进行村落农户家庭层面农业旱灾灾情评价,采用概率风险评估模型,将旱灾风险评估分为旱灾损失评估和旱灾概率评估两部分。旱灾损失估算在农业上主要是估算因旱粮食损失率[14]。L=(LD/OG)x100%式中:L——区域因旱粮食损失量占该区域正常年份粮食产量的百分比;LD——当年因旱可能损失的粮食产量,可反映当年旱情的严重程度;OG——正常年份粮食产量。为消除不同作物品种、不同生长阶段抗旱性能的差异,以每年最终收获产量(实际单产)为基础,以平均减产分成法估算因旱粮食损失量[15]。S=[0.90A3+0.55(A2-A3)+0.20(A2-A1)]C式中:S——为因旱粮食损失量(kg);A1、A2、A3——农作物因旱灾、成灾和绝收面积(hm2);C——为正常年份粮食单产,由系列粮食单产趋势预测确定。另外,结合下表划分农户家庭的灾损程度。风险等级L/%风险等级L/%轻度3≤L6严重12≤L15中等6≤L12特大L≥152.2农户旱灾风险感知评估5目前对于农业旱灾风险感知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心理测量范式和文化理论两方面:(1)心理测量范式。斯洛维奇等人提出的目前较流行的风险认知研究方法[16]。其包括对测量结果进行排序、相关分析、因素分析等。这种方法是通过心理量表和多因素分析技术,以数量化的方式展现人们对风险的态度和知觉,目的是揭示出决定风险感知的因素,但对人所处地域文化、社会背景等影响因素不太重视;(2)文化理论。由Douglas和Wildavsky首创的。在风险感知研究领域,文化理论所阐释的社会、文化、信仰等因素会对公众风险感知过程产生影响的假设日益得到重视[17],许多学者在分析公众风险感知时开始考虑公众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风险认知不能够脱离人们所依存的社会结构,如果不了解社会文化的价值和信仰,也就难以了解公众的风险认知。但文化理论只能解释人们风险认知变异信息的很小一部分,国内相关的实证研究很少。2.3旱灾风险感知评估方法鉴于前人研究基础上,笔者从两方面归纳了旱灾风险感知评估方法:(1)统计分析法:使用项目分析法,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对风险感知量表进行信度分析,对变量进行效度分析。然后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logistic分析等,并运用AMOS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探讨农业旱灾中农户的风险感知与农户家庭灾度之间的关系。其中具体分析过程如下:①对回收的风险感知资料进行使用项目分析法,对其进行筛选,剔除无效变量。②信度分析:对剩余测量变量的结构进行分析,包括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信度是指调查的可靠程度,是一种测量一致性的指标。Cronbach所创的a系数是一种数据分析常用的内部一致性分析方法。③效度分析:效度是指实证测量结果与试图测量目标之间的接近程度。笔者采用结构效度中的因子分析法来验证各量表的效度。④采用SEM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农户旱灾风险感知与家庭灾度之间的关联量化分析。SEM很少只处理一个模型的估计,伯恩(Byme)认为某项研究中,除了一个基本模型外,还可能具有一些替代模型,经模型间相互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