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消费特点与消费模式的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对大学生消费特点与消费模式的分析摘要:文章根据对我国在校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运用经济学和统计学的分析方法来分析我国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特点,不同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模式,及其大学生消费在全社会中的地位和对全社会消费的影响。研究证明,大学生是一个特殊消费群体,其消费特点很大程度上是由这一群体自身的特点造成的,并不完全受所在地区消费水平的限制。大学生平均消费水平大大高于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也明显不同。我国大学生的消费模式,可以分为贫困型、理智型和享乐型三种模式,其中享乐型是大学生的主要消费模式。过度追求享乐、奢侈浪费,消费远远超出实际收入能力等现象应该引起重视,并引导大学生们树立合理、适度、理性消费观念。关键词:大学生;消费特点;消费行为;消费模式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校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截止到2003年底,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共计1108.6万人,占我国城镇人口的2.1%。大学生已经成为城市消费的一个重要群体,其消费行为对城市整体消费,乃至社会、经济发展都产生着重要影响。因此,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研究成为近年来经济界、教育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根据对我国在校大学生消费情况的实际调查,运用经济学和统计学的研究方法试图回答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我国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特点;不同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模式;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经济学解释;对大学生消费进行引导的重要性。文章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回顾我国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的现状;第二部分结合经济学理论,探讨我国大学生消费特点和消费模式分析的基本方法;第三部分结合实际调查资料,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我国大学生的消费特点;第四部分结合分析结果,提出对大学生消费进行正确引导的重要性。一、我国大学生消费研究的现状近年来,大学生消费成为有关各界关心、研究的热点问题。张立彬的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收入来源多样化,主要部分源于家庭;在一些学生中,盲目消费、攀比消费、赶超消费、媚俗性消费、“面子”消费、超前消费等高消费甚至浪费现象非常普遍;个体消费差异极为悬殊[1]。根据方正泉等的研究,我国大学生具有生活费来源较单一(主要由家庭供给);消费行为比较稳健,消费心态比较平和等特点[2]。张志祥等认为:家庭收入决定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多样化、前卫化、个性化是当代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特点,大学生消费将引领整个社会青年的消费趋向[3]。《中国青年研究》的调查显示:大学生之间消费水平存在巨大差距;高收入家庭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过多,构成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奢侈格局,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解决大学生依附于家庭的特殊消费过高问题[4]。这些研究虽然对于人们认识当代我国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提供了有益的帮助,但总体看来还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对大学生消费结构的描述不够清晰。虽然多数研究分析了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但对各种类型消费占学生消费比例的统计不够细致,特别是对于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结构缺乏统计和比较,这就使得人们难以系统地认识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以及各种类型消费在大学生消费中的重要性;第二,缺乏对大学生消费与全社会消费的比较分析。现有分析缺乏对大学生消费与全社会消费的比较分析,这使得人们无法认识大学生作为一个重要的独立消费群体,其消费在全社会中的地位和对全社会消费的影响;第三,缺乏从经济学角度对大学生收入与消费关系的分析。经济理论指出:人的消费行为受其收入等因素的影响。现有的分析缺乏从经济学角度对大学生收入与消费关系进行系统分析,特别是收入对消费影响的定量分析,这就使得人们难以从经济学的角度,深入认识大学生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根据以上分析,笔者通过对杭州市大学生消费行为调查,在经济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我国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特别是结构特征和消费模式,从经济学角度研究大学生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二、研究方法(一)大学生消费特点的比较分析本文利用结构分析方法,通过比较,分析不同类型消费在大学生消费中的地位,从而揭示大学生总体消费特点;分析不同学生群众析消费结构,进一步揭示不同群体大学生的消费特点;通过对大学生消费和全社会消费的比较,分析大学生消费在全社会中的地位和对全社会消费的影响。(二)收入与消费关系研究的经济学理论框架传统经济学认为:人类的消费行为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可支配收入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根据凯恩斯理论,影响消费需求的首要因素是收入,在其他条件既定的情况下,个人可支配收入越高,消费支出越大,反之则越小,但消费增加(减少)的幅度小于收入增加(减少)的幅度。根据凯恩斯消费理论建立的消费函数可以用下式表示:C=F(Y)式中C表示消费,Y表示可支配收入。国外学者利用发达国家消费与居民可支配收入长期观测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其结果与凯因斯的消费理论相一致。借鉴凯因斯消费理论,建立大学生收入与消费关系的统计模型:C=C0+BY其中C为消费支出:C0为基本消费支出,即指与经济来源无关的自主消费;B为边际消费倾向,指增加一元经济来源时,消费增加的数额;Y为可支配收入。笔者将根据这一模型对大学生收入和支出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试图从经济学角度对大学生消费和为进行描述和解释。(三)样本收集方法笔者采用抽样调查收集研究数据,样本选自杭州市的高等院校,根据各校在校生人数占高校总人数的比例进行配额抽样。在每所学校内,各年级的样本也使用配额抽样。并按照隔5取1的原则对在校学生进行定点拦截式问卷调查。实际有效样本数为301,抽样比为2%,剔除异常值后保留样本量294个。在下面一节中,笔者将运用本节描述的统计方法,利用调查数据对我国大学生消费特点和消费模式进行定量分析。三、大学生消费特征统计结果及分析(一)大学生总体消费特点大学生经济来源状况。学生经济来源调查结果列在表1中。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大学生每月的经济收入平均为645元。家庭供给是大学生经济的主要来源,90%的大学生经济来源主要依赖于家庭,平均占其经济来源的82%。学生平均有18%的收入来自打工、国家助学贷款、奖助学金其它途径,其中借贷来源所占比重最大。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经济收入存在较大差异。表1学生经济来源情况统计表类别收入金额(元)金额比例(%)家庭529.8882打工25.424借贷47.747奖助学金37.416其它4.271合计644.72100调查结果表明,来自沿海地区的学生,月平均收入为806元。在各项支出中,食品(包括校内、外用餐和零食)消费所占比重最大,占全部支出的44.23%。教育、通讯、旅游费用分列第二、第三、第四位,分别占总支出的9.64%、8.77%和7.23%。表2学生消费支出情况统计表种类平均支出(元)支出比例(%)标准差系数(V)食品356.4644.230.39旅游58.317.231.32教育77.719.641.11通讯费70.678.770.95上网费37.074.601.21衣着43.605.410.60日用品35.294.380.87化妆品34.304.261.30医疗保健24.143.001.06文化娱乐24.503.041.11房租15.681.954.49交通费用17.842.211.63吸烟10.521.313.26合计806.00100.00为了分析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对各消费项进行界定:将分布离散、变异较大的项定义为奢侈消费,将分布集中、变异较小,即消费人数多、消费额差异不明显的项定义为基本消费。鉴于各消费项目性质不同,不能用标准差直接比较,因此使用标准差系数进行比较。比较结果显示,颁布比较集中的基本生活开支项为食品、衣着、日用品和通讯(标准差系数均1),这与传统的消费观念基本吻合。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上网、交通、化妆品和旅游属于中档消费(1标准差系数2),在基本生活得到满足后,学生便开始增加教育、娱乐、旅游等消费,这些消费的每笔消费金额较大,对整体消费水平容易产生较大拉动作用在外租房房租和吸烟等奢侈消费(标准差系数3),租房和吸烟是学生为了满足自身更高需求而进行的消费,对于经济来源主要靠家庭的大学生来说,其收入水平远没有达到相应层次,这种超出收入承受能力的消费,应引起关注。(二)大学生消费与社会消费之比较学生消费支出和居民消费支出情况列在表3中。表3中列出了大学生、全国城镇居民和杭州市城镇居民在食品、衣着、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化娱乐和教育等方面的月消费支出情况。表3部分消费情况对照表单位:元种类平均支出(元)全国城镇居民杭州市居民食品356.46167.84215.68衣着43.6044.4744.43医疗保健24.1428.6136.28交通费用17.8414.6325.95通讯费70.6723.4622.88文化娱乐24.5010.2212.50教育77.7135.6941.42合计614.92324.90399.04注:大学生消费性支出和教育支出不包含学费。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大学生平均消费支出大大高于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消费水平,前者高出后者近一倍。在单项支出中,衣着、医疗保健和交通支出接近于平均水平,而食品、通讯、文化娱乐和教育方面的消费都远远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食品支出高1.1倍,文化娱乐费高1.4倍,教育费高1.2倍,通讯费高2倍。可以说这四项消费是导致大学生消费支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也从消费结构方面反映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消费特点。为分析上述现象是否是由于地区因素造成的,将学生消费支出和杭州市城镇居民消费支出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上述结论仍然成立。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特征具有一定普遍性,很大程度上是由这一群体自身的特点造成的,并不完全受所在地区消费水平的限制。(三)不同收入水平学生的消费特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大学生收入水平差距悬殊,最高收入比最低收入高出20倍以上。支出随收入的变化并不是线性的。转折点出现在收入为元、475元和1000元附近。为此,按收入水平将学生分为月收入元以下(贫困生),350元至少75元(中等收入生),476元至1000元(小康收入生),1000元以上(富裕生)四个区间。按上面划分标准,利用前面所建立的模型拟和凯恩斯消费函数,可以分别研究处于不同支出水平的大学生群体支出与收入的关系。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表4大学生群体支出与收入关系回归结果表模型收入水平(元)样本量NF值R2COB一35029116.230.42271.20(7.50)0.76(10.78)二350-475623.270.09329.41(0.70,62(0.55)4)三476-1000167180.770.51326.90(3.77)0.88(13.44)四≥1000360.410.06454.76(0.63)0.41(0.94)注:括号内数字为该项T检验值。从上表显示的R2和T检验结果可以看出:收入350元以下(贫困生)和收入在476-1000元之间(小康收入生)的学生,其收入与支出存在明显线性关系,收入增加支出也增加;收入在350-475元之间(中等收入生)和收入在1000元以上(富裕生)的学生,其收入与支出之间线性关系不显著。结合前面研究结果查可以看出:学生的基本月支出约在350元左右;根据模型一,贫困学生收入增加时,其支出倾向明显增加;根据模型二中b的显著性程度很低,不能证明收入对支出有明显影响,说明中等收入学生收入增加时,其支出倾向没有明显增加;模型三中,小康学生当收入增加时,其支出倾向明显增加;模型四与模型二类似,富裕学生收入增加时,其支出倾向没有明显增加。分析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可归结为:贫困生由于日常收入难以满足学习期间的正常支出,因此当收入增加时,必然会增加支出以弥补平时的支出不足,因此支出受收入人影响显著;中等收入学生收入已经能够满足学习期间的正常支出,由于其家庭收入一般不富裕,因此更能体会生活的“艰辛”,消费行为比高收入学生更为节俭,因此即使收入增加也不会大幅度提高支出,其收入增加对支出影响不显著;小康学生对于生活必需品的概念与前两种学生有较大区别(这种差别可以从表4中列出的不同收入水平学生消费结构上看出),旅游、交通、娱乐、化妆、上网等低消费水平时的奢侈品此时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