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校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的意见及建议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给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我认为,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不是替代基层学校的管理,而是在“促进学校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为学校领导施政减负”这两个目标上多做文章。本学期,教育局叶副局长与中教科领导做了三件大事,基本实现了以上两个管理目标。这三件事:一是重视学校常规管理的过程监控。教育局中教科在叶副局长的带领下,多次组织下校调研,并组织了大规模的常规检查。这些都是在促进学校内部管理机制的完善与管理制度的落实。比如,进一步明确分管教学副校长的职、权、责,这实际上是在帮助学校理顺各部门间的内部管理关系。这绝不是给副校长加压,而是让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工作起来更加理直气壮、更有明确的方向。二是重视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不断提升。中教科把学校开展教师基本功考核工作列入常规检查的重要内容,专门发文进行部署,这有助于学校领导把管理重点转移到师资队伍素质提升这个管理基本点上来。各校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特别重视教育局提供的这个契机,努力干他们原本想干又不好办的事。三是重视学生学习基本习惯的养成。进修校中研室开学初就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六点建议》,得到了教育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中教科专门把它列为常规检查的内容之一。各校领导也非常重视这项工作,有的学校开了学习习惯的主题班会,有的学校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的问卷,长乐三中还让老师撰写“如何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专题文章。各校正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根据叶副局长的要求,我室于本学期初提出了学校工作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学校的管理以教学管理为中心,学校的教学管理以课堂教学管理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即教师基本素质的提升与学生基本学习习惯的养成。我想就常规检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谈几点个人建议,仅供各位同行讨论,以便在即将召开的教务主任会议上作进一步研讨。一、教案可否采用统一设计的教案簿各校可独立或联合设计统一的教案簿,这有利于引导教师规范地书写教案。实践证明,凡是采用统一设计的教案簿的学校,教师在教案编写方面都比较规范,项目也较完整。教案设计中要保证有以下十个项目:一是日期、周次与课时;二是课题名称;三是课型;四是三维目标;五是教学重难点;六是教具;七是教程。教程中要有“教学内容、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八是分层作业布置;九是教学记;十是“板书设计”。有的学校还可以考虑增设“作业反馈”这个新栏目,用以记录学生共同错题及作业需要帮助与订正的学生姓名等;还有的学校可加入“主要教法”这个栏目,以增加教师的教法选择意识。二、对教师的电子教案进行严格界定我们不去鼓励或反对电子教案,对于电子教案可作如下规定:第一,电子教案必须是教师在电脑上自己撰写的电子版教案,而不是从网络上拷贝的或作简单修饰的他人教案;第二,电子教案必须有二次备课的痕迹,有批注、点评、增删等;第三,电子教案中的课后记必须是手写的。三、对各科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进行限定对作业布置次数与量进行规定:对语文的大作文篇数、课外练笔的数量及批改要求。对其它各年级、各科作业的学期布置次数与批改办法进行明确规定;对作业方面进行“三个推广”:第一,作业推广作业簿;第二,推广“先学生批改后教师批阅”的办法;第三,推广百分制、等级制与作业评语;对作业批改方面革除“三无现象”:革除作业批改中的“三无现象”,即无日期、无等第、无订正。强调作业的订正与批改,鼓励作业的面批面改。四、对配套练习的使用与批改进行规定配套练习是学生当堂训练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学生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形成解题技能的重要载体。对于配套练习教师首先要端正两个错误的观念:一配套练习全部完成于课外;二配套练习全部由教师批改。对于配套练习要求做到:第一,教师要进行下水与选择,必须分层与增删;第二,配套练习中的主要训练,应首先完成于课堂而后再进行课外延伸;第三,配套练习完成之后,必须先学生自批、互批,再小组长、小先生批改,最后教师“全部检查、重点批阅”。五、向全校师生各提出上课“六个一”的要求学校管理要着力养成教师与学生良好的教与学的基本习惯,只要长期坚持必有成效。教师上课“六个一”:一本教科书、一份教案、一本配套练习、一本课堂表现记录本、一支红笔、一把直尺。如果还能够带上一块小黑板或一份提纲练习则更好。其中的“课堂表现记录本”,实际上就是学生成绩册的修改,加上课堂表现记录、提问次数及打分,以及单元测试与大型考试成绩记录。既可以帮助老师上课喊学生的姓名,又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课堂表现与考试情况。学生上课“六个一”:一本教材、一本配套练习、一本练习本、一支蓝笔、一支红笔、一把尺子。其中“红笔”主要用于练习、作业的自批、互批;“尺子”主要用于规范作图,增强学生规范作图与书写的意识。六、分管教学副校长与教务主任下阶段要做的六件事1、修订学校教学常规:根据全市常规检查及本校常规管理中发现的问题与弱项,修订符合本校实际与新课改理念的教学常规,从制度上保障常规管理的时代性、规范性、针对性与易操作性。2、研讨教学八条建议:由中研室制订的“中学课堂教学八条建议”,是符合新课改理念与我市中学课堂教学实际的,可供各校参考。希望各校在组织研讨“八条建议”的基础上,制订符合本校课堂教学实际的教学策略,经过长期坚持不懒的努力必见成效。3、提升教师基本素质:教师的基本素质包括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职业素质。专业素质是指教师对本专业学科知识的准确把握与熟练程度;职业素质是指从事教师职业所必备的语言、书写、教态,以及课堂组织管理与评价调动的能力。提升教师基本素质是一项有目标、有计划的,需要长期努力的学校管理目标。4、狠抓学生习惯养成:在学生上课随带“六个一”的要求下,逐步养成学生良好的基本学习习惯与学科特有的学习习惯。根据长乐市教师进修学校提出的《中学生习惯养成六点建议》,制订并实施本校习惯养成条例。5、加强校际教研活动:各校可在本校青年教师基本功考核的基础上,下学期开展组际教研、校际教研活动。组织教师跨组听课,自学主动地与兄弟校结成教研联合校,开展校际教研活动。充分用好福州市部分中学与我市七所中学结对子帮扶这一教研资源。6、抓八年级管理工作:在重视九年级与起始年级教学管理的同时,下学期要特别关注八年级的教学,加强对八年级教学的过程监控,及早做好2009届中考的应对工作。建议于下学期初召开八年级教学专题研讨会,学校领导与教师一道共同研究如何提高八年级的教学与管理质量。现行课程非改不可:1999年召开第三次全教会和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着手推出,2001年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基教会作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构建新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从而加快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步伐。《纲要》提出了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四有新人。此外,为实现这一总体目标,《纲要》提出了具体改革思路:1、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要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方面。显然,如果不及时、有效地改革基础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势必要影响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全民素质的提高。高中历史学科作为一门基础的必修科目,教学改革正方兴未艾,前景看好。根据2002年10月1日人民网报道:教育部基教司高中处刘月霞副处长在昨日召开的高中课程改革与发展论坛上,透露的一组调查数据:86%的学生不喜欢自己老师的教课方式,62%的高中生从没上过校内选修课……,表明现行的高中课程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一组调查数据具体为:86%的学生不喜欢以老师教授为主的讲课方式;69%的学生关注自身的基本知识及创新能力;62%的学生从没学过选修课;72%的学生没有机会或从没参加实践活动课;84%的学生作业都为练习性书面作业。通过以上一组调查数据,刘月霞认为片面追求升学率,阻碍学生个性发展已成为现行高中课程的痼疾。据刘月霞透露,高中新课程方案思路是,教材内容涉及时代发展、科技进步等实用性内容,紧扣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重视基础知识,课程更加丰富,体现多样化选择性。同时倡导学生自订学习计划,实行学分制,赋予学校开发课程自主性。(二)新课程改革浪潮的冲击中学校园:据《南京日报》报道,最近教育部官员透露:酝酿中的新高中课程不是教科书的改朝换代,而是教育理念、制度与管理、教师专业发展、教学体系、学校资源利用开发、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变革,这比现行课程有很大变化,分为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前者分语言与文学、人文与社会等8个学习领域,分60个大模块若干小模块。由此,课程改革浪潮正风起云涌,猛烈冲击着中小学校园。一系列新课标和新教材正脱颖而出,今年义乌实行初中课改试点,不久金华大市将推开全市课改试验,这既是难得的机遇,更是严峻的挑战。在新形势下的课程开发和改革必须着力解决以下问题:一是确立课程改革目标,课程改革追求的目标应当定位在使课程内容更为密切的关注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使学生有一个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二是更新知识价值观,确立最符合时代要求、最符合学生发展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的观念;三是改变传统的课程观,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观,以人本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立真正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考虑课程设计;四是拓展课程适应内容,改进教育方法,使课程内容密切联系社会实际,贴近学习生活,挖掘隐性课程的德育渗透功能,加强德育和人文教育;五是树立个性化的教育观。(三)目前课程改革的部分动态:为切实推进课改工程,各界闻风而动,主要可参考如下:1、书籍类:教育部基教司编写由北师大出版社推出了《走进新课程丛书》系列,包括综合类和各科标准解读;首都师大出版社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教程》系列丛书;北师大出版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丛书》;华师大学出版社的《学科教育展望丛书》;金华市教科所编写的《金华市课程改革与教育科研专题学术报告会资料》等。2、论文类:陈其:我国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新进展,历史教学2000,(5);陈其:《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进展与思考——从《全日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谈起》,课程教材教法2000,(9);靳玉乐:论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的新理念,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4);余文森: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理念,教育研究,2002,(4);张静:新一轮历史课程和社会科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历史教学2002,(5);陆安:试论历史课程改革与历史教学改革,教学与管理,2001,(12);单怀俊:历史教育的演进:从历史教育大纲到历史课程标准,历史教学,2002,(3);马卫东:谈谈对当前中学历史教学改革中几个热点问题的认识,历史教学,2002,(1);张增强张桂芳张静:实施素质教育深化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历史教学,2002,(2);陆安:新课程理念在历史课堂的软着陆,历史教学2002,(4);王苏: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历史教学,2002,(6);孙军业:研究型课程呼唤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教育发展研究,2002,(5);李玉玲朱江:《浅析历史课程标准》,历史教学,2002(8);吴刚平:《教学改革的课程论意义》,教育研究,2002,(9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