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产融结合效应分析姓名:林世协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企业管理指导教师:瞿宝忠20040105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产融结合效应分析作者:林世协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程宏伟.常勇.刘丽.ChengHong-wei.ChangYong.LiuLi我国上市公司产融结合实证研究-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8,24(5)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产融结合程度、行业特性、结合模式、结合效应等进行实证研究,为客观认识上市公司的产融结合行为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上市公司产融结合程度低,产融结合行为对经济绩效的提升没有显著的影响;产融结合更倾向于投资理财行为,而不是基于战略的资源整合行为;与银行、证券公司进行产融结合略微提高了非金融上市公司的经济绩效;与财务公司进行产融结合的上市公司经济绩效得到较大提升;产融结合经济绩效最差的是与信托业结合模式.2.学位论文常勇中国上市公司产融结合实证研究2007产融结合是资本加速集中的有效方式,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在产品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的条件下,产融结合是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有很多企业都成功进行了产融结合。然而,中国企业所处市场环境的特殊性以及成长过程中管理能力培育的非同质性,决定了中国企业产融结合需要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模式。在中国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发育不均衡条件下,产融结合是否适合于中国企业?实行产融结合战略企业的经济绩效是否得到明显提升?产融结合的模式有多种,行业特性的差异决定了产融结合模式也应当不同;如何合理选择产融结合模式?这些问题在学术界尚没有明确的研究结论和有说服力的实证证据。本文基于中国制度背景,通过制度分析、描述性统计和统计检验等研究方法从微观层面上对中国上市公司产融结合程度、中国上市公司产融结合行业特性、产融结合模式、产融结合效应进行实证研究,旨在为客观认识中国上市公司的产融结合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主要研究结论为:中国上市公司产融结合程度低,产融结合行为对经济绩效的提升没有显著的影响;产融结合更倾向于投资理财行为,而不是基于战略的资源整合行为。其次,在对产融结合经济效应分析中发现,与银行、证券公司进行产融结合略微提高了非金融上市公司的经济绩效和盈利能力;与财务公司进行产融结合的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资产收益率得到很大提升,现金流量也非常充裕;产融结合经济绩效最差的是与信托业结合模式,这些上市公司从2000年~2005年连续多年出现严重亏损,且每股收益、营业利润率、资产收益率均为负,产融结合反而削弱了上市公司盈利能力。3.学位论文徐赐豪我国民营企业产融结合实证研究2009产融结合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它是指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之间的融合,描述的是一个经济过程。产融结合产生于19世纪中期,在西方第一次企业兼并浪潮中,西方发达工业国家的工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就开始出现了融合的趋势,它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和生产效率,从而优化经济资源配置。br 当今世界500强中有80%以上都成功地进行产融结合的运作,世界经济格局已进入以大公司、大集团为中心的时代,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传统的单一产品经营模式已不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许多民营企业纷纷顺应资本市场的发展,涉足金融市场,走产业资本与资本经营融合发展的产融结合之道。然而,我国企业正式进行产融结合实践时间不过区区二十多年,理论研究更是明显滞后于产融结合的发展现状;而且我国企业所处市场环境较为特殊,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发育不均衡;在产融结合给企业带来收益的同时,2004年8月中国大型民营产融结合企业德隆集团的倒闭,更是给已经进行和准备进行产融结合的企业敲了警钟,因此结合自身特色发展和研究产融结合显得尤为重要。br 本研究对于民营企业发展产融结合提高经营绩效,增强市场竞争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对国家相关政府部门对产融结合制定相关政策,对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正确把握投资方向,提供了理论上的参考。此外,对于我国国有企业发展产融结合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br 首先,本文在综述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我国产融结合的产生与发展情况进行描述,重点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产融结合主要特征以及存在的主要风险,提出了我国民营企业产融结合的发展方向应是大力发展财务公司,同时对发展财务公司的动因进行分析。br 然后,本文以深、沪两市2005年进行了产融结合的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公司6个方面12个指标综合衡量企业绩效,收集2004年至2007年12个指标的具体值,通过因子分析计算出公司综合绩效。通过对年度绩效进行Wilcoxon符号秩检验,发现产融结合对绩效的变化影响并不显著,因此本研究认为我国上市民营公司产融结合对企业绩效影响并不强;对效应进一步思考发现,产融结合对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影响反而较为显著。在对企业产融结合程度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分析中,考虑到产融结合行为对公司绩效影响的滞后性,采用2005年产融结合程度的指标作为自变量,将2005年至2007年3年的平均综合绩效指标作为因变量,同时将企业规模、杠杆系数作为控制变量,用多元回归的统计方法检验了产融结合程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得出结论是我国民营企业产融结合程度与绩效的关系并不显著,接着对该结论的现实意义进行了解释。br 最后,就本研究结果与已有的研究结论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以及造成此结果的原因。并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企业提出了相关建议。4.期刊论文李革森我国产融结合的绩效检验--来自证券市场的证据-开放导报2004,(2)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历程来看,产融结合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出现了依托资本市场的产融结合现象,本文以上市公司为例从实证的角度对我国产融结合的绩效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随着产融结合程度加深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会有显著的提高.基于此,文章提出了产融结合参股临界值假说.5.学位论文刘娟参股非银行金融机构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研究2008自1999年7月1日《证券法》出台后,我国企业产融结合的数量迅速上升,尤其以2000年为甚。2000年内实施产融结合的上市公司达百家。在我国股市处于不断发展的今天,上市公司参股非银行金融机构更是高潮迭起。我国没有禁止产业实体持有金融机构的股份,这就为产业资本投资金融业提供了广阔的操作空间。同时,由于国家与商业银行相关政策的限制,同时,产业资本更多的是介入了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证券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等。因而,对参股非银行金融机构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研究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财务状况评价是对企业经营状况的综合性价值进行评估。它通过管理数学、统计和财务预测的方法,对描述公司财务状况诸多方面的多项可量化的财务指标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得到财务状况综合评价值,进而得到各公司的财务状况名次或排序,以此来了解各公司的财务状况综合水平和竞争能力。本文运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参股非银行金融机构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建立了一套适合我国参股非银行金融机构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评价体系,并以该体系作为评价标准,对我国参股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上市公司进行综合排名。通过对我国参股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上市公司多年年报数据的分析,得到我国参股非银行金融机构上市公司基本财务状况的综合评价值,从总体上评价我国参股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上市公司经营效率、经营规模和财务效益情况。研究的意义在于:第一,为我国参股非银行金融机构上市公司提供财务信息;第二,减少公司经理层决策时面临的不确定性;第三,为经营者、投资者、债权人及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保障投资者的利益。本文对我国参股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上市公司2002年至2006年的财务状况进行了研究,共选取样本公司125家。首先,对国内外的财务状况评价方法进行了综合回顾,并从中确定了适合本文的实证研究分析方法。然后,以我国参股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采用上市公司公开的年度报告作为实证研究的数据来源,通过专业统计软件SPSS进行统计分析,找到了我国参股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上市公司近五年各主要财务指标的平均值和优秀值。根据我国参股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上市公司经营的实际情况和研究目标,对传统财务指标体系中财务比率进行了适当添加和剔除,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建立了一套适合我国参股非银行金融机构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评价体系,以该体系作为评价标准,进行综合排名,分析参股非银行金融机构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的变化趋势。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引言,主要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本文的创新点。第二章是文献评述,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关于产融结合和企业财务状况评价的理论,以及主要的财务评价方法。第三章是上市公司参股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动因分析,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参股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第四章是研究设计和方法,对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进行了说明。第五章是参股非银行金融机构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实证研究,采用上市公司披露的年度报告作为实证研究的数据来源,通过专业统计软件SPSS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一套适合我国参股非银行金融机构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评价体系,并以该体系作为评价标准,进行综合排名。第六章是结论及建议。此章对本文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了本文的局限性,并提出了建议。关键词:财务评价因子分析参股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上市公司6.学位论文李雅帆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与产业成长2007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飞速发展时期,但市场机制还未完全建立,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仍处于调整之中,急需大量资金。而证券市场作为一种社会化融资机制,与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具有密切的同步关联性。我国经济的运行需要我们对证券市场与经济发展关系进行全面考察,深入分析证券市场推动产业发展的内在机制,得出具有明显政策含义的结论或对策建议。本文从单个产业成长的过程出发,详细阐述了整体产业成长的内涵。这包括产业规模扩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效率提高三个方面。紧接着将产业成长过程与证券市场相结合,论述了证券市场推动产业成长的作用机制包括了核心企业成长、产业选择、产业组织优化以及二板市场效应四个部分。证券市场为企业成长,从而为产业成长创造了有效供给,这种供给引导不仅能刺激企业成长,而且最终起到了推动产业成长的作用。通过产业结构转换与政府的作用,建立产业选择基准;最终由证券市场与产业进入和退出机制、产业集中机制、优化产业组织作用机制实现产业组织的重组与优化;并且通过在主板市场以外提供专为中小企业提供股票发行和股票交易服务的场所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成长。接着,文章再分别从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形式和产业集中度三方面分析了我国产业成长的历史阶段及存在的问题。认为当前我国产业成熟度还不够,还处于产业成长的起步阶段。表现在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还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起主导作用的产业部门仍然是以轻工业和少数重化工业体系为主;产业结构还不合理,第二产业增加值与第一产业增加值比例仍然偏低,二、三产业发展不足,与第一产业相比,还没有明显的结构优势,产业结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升级;同时产业集中度也不够高,同发达国家相比呈现出较低产业集中度的特点,规模不经济,企业组织能力差,广告支出少,R&D投入不足,非价格竞争弱,按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凯伍斯的观点,我国大部分行业仍然不存在有效的产业规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球份额仍然较低,产业增加值和产品附加值均较低,产业集群优势不明显。而这些问题必然与在产业成长过程中所投入的资本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此之后,论文从我国上市公司的产业分布和结构特征、上市公司兼并与重组对我国产业组织优化的作用、我国上市公司的产业升级效应三方面分析了我国证券市场与产业成长的结合情况。首先,产业政策的制定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从历史数据来看,我国上市公司结构与国家产业政策是基本吻合的,落实国家的产业政策,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