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消费问题的浅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对我国消费问题的浅析【摘要】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消费,社会再生产便无法继续进行。而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三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三者的比例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依然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应尽快实现向消费和投资双轮驱动、内需与外需共同拉动的转变,因此,对于消费问题的分析研究更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以我国居民消费水为研究对象,首先就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做了系统的论述。然后,结合我国居民消费具体实例,分析了我国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最后,得出消费问题的一些相关结论,并提出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率和消费水平,进一步优化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政策建议。【关键词】消费经济发展消费水平消费结构马克思说过“一个社会不能停止消费,同样,它也不能停止生产,因此,每一个生产过程,从经常的联系和它的不断更新来看,同时也就是再生产过程,”也就是说,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消费,社会再生产便无法继续进行,消费既是生产的起点,也是生产的终点。目前,我国经济处于艰难启动期,拉动居民消费扩大内需已成为我国现阶段的必然选择。因此,对于消费问题的分析研究更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一、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增长,在客观上有合理的比例,在数量上有很大的依存关系,这种依存关系表现为以下几方面。首先,消费水平的变动与国民收入增长的变动有着直接的依存关系,当国民收入的增长较快时,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水平也增长较快,而在某些时候,消费水平的增速会高于或低于国民收入的增速,但只要使积累与消费的比例稳定合理,国民经济就可以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当消费的增长超过国民收入的增长,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高消费时,消费与生产的正常比例就会遭到破坏,生产正常发展就会受到影响,消费水平的提高则成为一种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最终导致整个社会经济生产活动的被迫紧缩。其次,根据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和发展经济学理论,高的经济增长率必然带来高的结构变化率。也就是说,结构的变动是与经济发展过程相联系,是以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阶段(即人均收入水平和工业化程度)为条件,是通过资源的再分配来实现的。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优化,而一国的经济增长又是以一定的消费水平为前提的。当社会经济实现增长,经济总量及人均收人量也会相应增长,从而引起需求结构、生产结构以及外贸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再三,消费率与经济增长率有一定的依存关系。消费是国民生产总值的主要部分,其变动必然会引起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动。而最终消费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函数,就是消费率,消费率对经济增长率变动有明显的影响。在合理的经济增长率区间,当消费旺盛,经济增长率就高,消费不足,经济增长率就会滑落。当然,消费率也不是越高越好。消费率长期过高,会挤掉投资,使经济增长不能持久,但消费率也不能长期过低,长期过低就会使高速扩张的生产能力与低消费水平不相适应,出现“过剩危机”,从而影响经济增长。最后,消费水平与收入水平的变动也有一定的关系。当个人收入增长有所波动时,居民消费直接受到可支配收入的制约。当居民的收入大幅增加,居民的消费水平就有所上升,居民的收入下降时,消费也就相就地受到限制,消费受到制约必然会一起市场需求的减少二、消费水平分析消费水平是指居民为满足生活需要而消耗物质产品和享受劳务的数量,他从量的方面反映人们物质文化需要的满足程度,反映了居民在一定时间上所达到的水平。消费需是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在拉动社会有效需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鉴于此,从时序资料和截面资料两方面分析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特点及其变动趋势。衡量消费水平的指标主要有人口平均的消费品(包括劳务)的数量、人均国民收入、人均货币收入等指标。(一)居民消费水平时间序列分析1978年到2005年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增长速度随着经济发展速度增长很快,全国居消费水平值由1978年的184元,上升到2005年的5439元,年均增长7.36%,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增长速度有所差异,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年均增长5.74%,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增长快于农村居民年均消费水平增长为6.17%,分别由1978年的405元和138元上升到2005年的9393元和2531元,具体增长见下图,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一直处于增长趋势,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其中尤以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快于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增长,不仅表现在数量上的增长较快,而且在消费增长速度方面,农村居民的增长速度较为平缓,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增长速度较快。(二)城乡居民实际消费水平差异分析总体消费性支出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性支出为7942.86元,而农村居民仅为2555.4元,是农村的居民的3倍多,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存在着严重的城乡差异,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严重低于城市。在各个分项目的支出中,尤其以衣着类及其它杂项消费支出比农村居民显著较高,城镇居民是农村居民的5倍多,紧随其后的是家庭设备和交通通讯支出,这两项城乡比为4,分类项目支出更说明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异巨大。(三)消费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适应度分析居民消费水平是否合理,不能片面地从消费水平地高低来判断,而是应该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地具体情况来分析,应该从消费水平与社会发展地适应程度方面进行评价,做出判断。从1990年以来,总的趋势是全国居民消费水平逐年提高,尤其是近几年来都是以每年约7个百分点的增速发展。但是通过城乡之间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大多数年份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增长速度是大于农村居民的,农村居民消费水平高于城镇居民的年份仅有1996、1997、2001、2002、2005年这5个年份,数据图表显示其中差异最为突出的是1996年,该年度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增长速度比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增长速度高出11.1个百分点。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产生这~结果的原因是,这一年对于中国经济来说是比较特殊的一年,连续三年的双位数通货膨胀率猛然降低到1位数,是我国实行“九五计划的第一年,在适度从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调控下,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受影响要大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但在除了以上5个年份以外的其它年份,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增速显然是高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增速的。现在我们来分析居民消费水平适应度Q值,自1990年以来,全国居民该值大于1的仅有6个年份,为1990、1991、1992、1996、1999、2000年度,但所高出的值比较小,其余年份该值都小于1,总体来说绝大多数年份该值都小于1,说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速度都低于国民经济水平的增长速度,只有很少的几个年份增速相当。在时间序列分析中,农村居民该值高于1的年份只有1996年,原因同上述对全国的分析一致,城市居民该值高于1的年份相对于农村居民来说比较多,与全国居民大于l的年份一致。通过以上分析大体可以得出,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落后于经济增长,尤其是以农村居民更为表现显著,属于滞后性消费。三、消费结构分析21世纪初,我国经济将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这一时期我国的经济结构将产生剧烈变化。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等经济结构变动和消费体制改革的深化,将对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从城乡居民1985年-2000年消费结构的实际变动趋势看,城乡之间都表现出结构变动度不断升高的现象。在2001年--2010年这10年中,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将由前一阶段的平面扩张缓变期进入升级换代的剧变期。(一)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实证分析中国家庭居民的消费水平持续提高,与2006年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结果比较,消费支出总额从17388元升高到22555元(未考虑价格变动因素),消费结构也进一步改善,作为家庭生活水平标志的恩格尔系数(家庭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进一步降低。在2008年城乡家庭消费支出细项中,列前三位的消费类型是食品、教育和医疗,分别占总支出的34.0%、11.5%和10.6%。中国的消费结构已经在总体上完成了从生存型向发展型的过渡,进入了大众消费阶段。总体来说,在城镇家庭消费支出中,生存型消费(包括食品和衣着类)的比重约占到消费总支出的40.9%,发展型消费(包括居住、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医疗保健、旅游等)的比重占到消费总支出的50%以上。发展型消费支出比例已经大大超过了生存型消费支出的比例,中国消费结构已经完成从生存型向发展型的过渡。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根据此次调查,教育和医疗支出占城镇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比较高,分别占11.5%和10.6%,在2006年的调查中,调查结果与这次相近,但那次是医疗支出比例略高于教育。教育和医疗的家庭消费支出比例较高,一方面显示了家庭消费结构升级的发展趋势,也就是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以后,为了今后的发展,人们更加重视教育、健康等方面的人力资本投入,而不仅仅是单纯地为了生活的享受;另一方面也说明,教育、医疗的费用和支出,相对于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来说,还存在过高的问题,从而使教育医疗支出负担过重,成为影响群众生活的一个突出问题,并进而影响到居民一般生活质量的改善。中国正在启动的教育制度变革和医疗体制改革,将把减轻一般居民家庭的教育和医疗费用负担作为首要目标,从而进一步优化城镇家庭的消费结构。(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实证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3.6元增加到2007年的4140.4元,30年增31倍,年均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年均增长7.1%。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逐年增加,其消费能力与消费结构也逐年升级。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1978年的116.06元增加到2007年的3224元,30年增26.8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6.4%。八大项消费支出普遍增加,并且质量明显改善,开始向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转变。(三)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分析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在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高速增长的同时,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速相对缓慢。目前我国农村居民占全国人口的2/3,却只消费全国1/3的商品。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消费不仅在数量上不足,质量也较差。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恩格尔系数差距。由于收入水平的制约,我国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在不断下降的同时,与城镇居民相比差距较大。从1978年到1984年7年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67.7%降到59.2%,均超过59%,处在贫困阶段。从1985年到1999年15年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57.8%降到52.6%,均在50%—59%之间,进入温饱阶段。而城镇居民在1978年到1993年16年间,除1983年以外,恩格尔系数均在50%—59%之间。可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居民比城镇居民晚进入温饱阶段7年。从2000年到2007年8年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49.1%降到43.1%,均在40%—50%之间,进入小康阶段,而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在1994年已降到49.9%,进入小康阶段,并从2000年降到40%以下,达到富裕阶段。这说明我国农村居民比城镇居民晚进入小康阶段7年。二是是居住消费差距。从住房结构看,农村居民的住房有相当一部分是砖瓦房、土坯房、石头房,钢筋混凝土结构仅为砖瓦结构的一半。很多住房设施简陋,抗震、抗风、御寒功能较差,内部设施不够齐全。而城镇居民住房均为砖瓦混凝土结构,近年来又注重保暖、抗风、抗震功能设计,内部设施基本齐全。从内部装修看,农村居民住房比较简单,以满足生活需要为主。而城镇居民住房更注重舒适、美观、体现个性化等需求。四是家用设备差距。家用电器的逐步普及,是消费结构升级的最重要的表现。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家用设备的普及率较低。2003年,我国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彩电67.8台,电冰箱15.9台,洗衣机34.3台,照相机3.3部,空调机3.5台,电话机49.1部,移动电话23.7部,这只相当于城镇居民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水平。在城镇居民对一般耐用消费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