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五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先秦诸子选课》导学案编制审核蹲科领导课型教学班级学习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导学案(教师版)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女闻六苦六蔽矣乎(“女”通“汝”:你)好知不好学(“知”通“智”:聪明)今也则亡(“亡”通“无”:没有)出则弟(“弟”通“悌”:敬爱兄长)4.指出下列加粗词语的用法和意义。①其蔽也贼:名词活用作动词,害人害己②事父母,能竭其力:使动用法,使……尽③贤贤易色:第一个“贤”,形容侧的意动用法,以……为贤;第二个“贤”,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有才德的人。④不贰过:名词活用作动词,犯错误⑤民斯为下矣:是⑥古之学者为己:为了⑦勇而无礼则乱:转折连词,却⑧鲤趋而过庭:修饰连词⑨生而知之者:连词,表顺承5.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b君子笃于亲(介宾短语后置句)a生而知之者,上也(判断句)d陈亢问于伯鱼日(介宾短语后置句)c(我)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判断句)e敏于事而慎于言(介宾短语后置句)6.翻译下列句子,标出重点字词、注意句式句型,并说说你对该语句的理解与感悟。(1)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第4则)(2)子日:“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斯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第5则)(3)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南m有信。虽日未学,吾必谓之学矣。”(第6则)(4)子日:“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十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消好学也已。”(第7则)(5)子叫:“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第10则)注:第1l则篇幅较长,建议教师在这个环节,还要引导学生学习第ll则。使用说明与教法指导:先秦时期是我国思想文化取得辉煌成就时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他们的论著也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代表着中华文化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其远深远的影响。教学《先秦诸子论著选读》,对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念和价值,培养学生好学深思的探究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时要特别注意这方面的感悟。教学目标:l、通过选文,了解孔子涉及学习的思想。2、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教学重难点:l、主要学习第4则、第6则、第7则、第11则选文。2、使学生通过了解孔子的思想、通过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预习案l、狂读,强记。这是学习古文的不二法门。再完成本导学案。2、梳理课文中的文言知识。教师备课\修正栏§背景知识扫瞄本课共选取论语中的十一则文章,中心内容是“学”,选文依次强调好学阐述好学的内容,说明好学的具体体现,突出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选文中酏学不仅仅是指学习关于白然、社会的知识技能,更是指人格修养,孔子将完善品格修养看成学习的重要内容。§文言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列生字正音。葸(xǐ)悌(tì)笃(dǔ)贰(èr)我的补充:2.辨析下列句子中的一词多义。贼:其蔽也贼(害)趋:鲤趋而过庭(快走)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强盗)趋腼辟之,不得与之苦(趋向,奔向)几落贼手死(敌人)其太子丹乃阳会荆轲为贼(刺客)就:就有道斯正焉(接近,靠近)足天下之大贼也(祸患,祸害)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完成,达到)就能破之,尚不可有也(即使)闻:子亦有异闻乎?(名训,教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动训,听说)偷:故旧不遗,则民不偷(刻薄,不厚道)善为国者,仓禀虽满,不偷于农(苟且,得过且过)楚有善为偷者(偷窃)于都五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先秦诸子选课》导学案编制审核蹲科领导课型教学班级学习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注:探究案第二题为课本原题,教学前可参阅教师用书。探究案一.先结合注释疏通语句的字面意思,并概括每一则的内容,再将全文概括成四部分。提示:为什么要学(第1、2、3、9章)什么是学的基本内涵(第4、5、6章)什么是好学(第7、8章)学什么(第4、5、10、1l章)注:此答案仅供参考二.结合课文与课文后面的“相关链接”,探究以一卜两个问题:1.孔子所说的“好学”,有哪些内涵?对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启发?答:孔子所说的“好学”主要是从人格修养、道德实践的意义上说的,例如:第5则孔子强调恭、慎、勇、直等美德应该以礼作指导,否则就会出现劳、乱、绞。第6则中子夏强调“好学”的内涵主要着眼于修养德行,比如,要尊重有才德的人、不贪美色、孝敬父母、诚信待友等。还有第7、8、10、11等都表现了孔子重视对道德人格的修炼。这跟现在通常所理解的喜欢学习知识或技能有所不同。第二问的答案,应把落脚点放在孔子所说的好学关键是努力完善道德品质这一点上,因此,他给我们现住的启发是:在努力学好文化知识与技能时同时,也要努力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这是我们中学生在成长历练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我们社会需要的就是这种德才兼备的人。有一句话说:能力行,品德行,是绝品(极品):能力不行,品德行,是庸品(次品);能力行而品德不行,是危险品:能力不行而品德也不行,是废品。注:此答案仅供参考。2.培养德行与好学何者为先?请根据第3、4、6则,谈一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答:按照孔子的说法,“好学”的山发点与落脚点是努力培养好的德行,因此,培养德行利“好学”两者之间谈不上谁先谁后。然而,现在所谓的“好学”,内涵已有所不同,所以,它与德行之问就有一个孰先孰后的问题,按照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应该是德与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从这个角度上讲,好学与培养德行应该是并重的,但仍以德育为先。注:此答案仅供参考。训练案一、基础夯实: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C)A.好知不好学,其敝也荡B.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c.学而知之者,次也D.弟子入则孝,出则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B)A.民斯为下矣B.不如丘之好学也-古之学者为已又闻君子之远其子c.勇而无礼则乱D.君子笃于亲鲤趋而过庭敏于事而慎于言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窘迫,受窘B.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笃:笃厚c.贤贤易色贤:尊重,崇尚D.敏于事而慎于言敏:迅速,敏捷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A.恭而无礼则劳B.虽日未学,吾必谓之学矣c.弟子入则孝,出则弟D.尝独立,鲤趋而过庭二、课外阅读:司马迁对孔子的评价。原文: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háng)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zhi,恭敬)同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于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白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判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史记·孔子世家》)译文:太史公说:《诗》中有这样的话:“像高山一般令人瞻仰,像人道一般让人遵循。”虽然我不能达到这种境地,但是心里却向往着他。我读孔子的著作,可以想见他的为人。到了鲁地,参观了孔子的庙堂、车辆、农服、礼器,目睹了读书的学生们按时到孔子旧宅中演习礼仪的情景,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徘徊留恋不愿离去。天下的君干直到贤人也够多的了,当活着的时候都荣耀显贵,可是一死什么也就没有了。孔子是一个平民,他的名声和学说已经传了十几代,读书的人仍然崇他为宗师。从天子到千侯,全国谈入艺的人,都把孔子的学说做为判断衡量的最高准则,可以说孔子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三、课外练笔:同学们,《好仁不好学,其敲也愚》是这个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到此,我们的《论语》单元也就结束了,建议人家课外阅读《丈记.孔子世家》,熟悉孔子的生平。并结合白己的阅读体会,以《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读孔子》为题,写一篇不少丁200字的读书札记。课后小结:本篇文言文内容较为浅显,大部分语句都有注释,上课时,我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有时老师会取些古今中外的事例来说明这些道理,学生学得较有兴趣。于都五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先秦诸子选课》导学案编制审核蹲科领导课型教学班级学习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导学案(教师版)二、翻译下列句子,并说说你的感悟。(注意重点字词)l、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第一则)译: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先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2、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人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第一则)译: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3、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第四则)译:孟子说:“万物都为我所具备。通过自身实践而觉得它们的正确,快乐没有比这更大了。勉力地推己及人去做,求仁没有比这更近的了。”4、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第五则)译:孟子说:“五谷是作物中的伎伎者,如果不成熟还及不上稀米、稗草。仁,也在于使之成熟而已。”5、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第六则:翻译划线句)译:孟子说:自暴的人不能和他有所言谈,自弃的人不能和他有所作为。言谈诋毁礼义叫做自暴,自身不能依据仁、遵循义来行事叫做自弃。仁是人们安遣的住宅,义是人们正当的道路。空着安适的住宅不去居住,丢开正当的道路不去行走,可悲啊!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l、先预习课文,应对照注释、查工具书并结合你对古文阅读的经验储备等途径熟悉课文内容,将你认为重要的文言现象在书上做好标记。2、在完成第一步的基础上,再研读完成导学案。3、本课主要学习第1、4、5、6则。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继续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有关的文言句式,理解孟子的“四端”说。2.能力目标:进一步学习孟子运用递进、对比和比喻说理的方法。3.情感目标:深刻理解孟子的性善论,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启迪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性。预习案1、自主预习课文,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做到心中有数。2、积累本文重要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现象、重要字词的读音、重要的实词与虚词的意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一、梳理课文中的各类文言现象l、重要字词的读音恻隐(cè)孺子(rú)怵惕(chùtì)荑稗(tíbài)我的补充:2、文言基础知识教师修正/学生笔记栏通假字现象探究案重要的实词词的意义孟子强调“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那“性善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性善论”的最突出体现就在“四端说”,“四端说”把抽象化为具体,是我们深刻理解孟子“性善论”的桥梁。所以,我们首先要来一起学习“四端说”。1、四端说(请学生用课本上的句子回答)侧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请学生解释)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殊句式于都五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先秦诸子选课》导学案编制审核蹲科领导课型教学班级学习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恻隐,就是怜、侧隐:体恤、同情。羞恶:就是因自身的不善而羞耻、见他人的不善而憎恶。辞让:就是推让、谦让。是非:就是能明辨是非。端:就是发端。(老师引导学生举例展开“四端说”,加深学生的理解)2、在孟子看来,作为“人”,我们每个人都已经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那么,我们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是不是就已经具备了“仁义礼智”这四种品德了?纵观全文,孟子认为,怎样才能达到“仁义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