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评建工作的思考一、支撑我校十九年来的快速发展几个大举措我校十九年来的快速发展主要是靠以下几个大举措支撑实现的:(1)换建搬迁;(2)队伍建设;(3)大学文化建设,树立“以人为本”、“让每一个人都成功”的文化理念。这几个重大举措以文化建设和队伍建设为基础。因此,今后应该:(1)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凝炼学科方向,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不断提高学科建设水平;(2)把学校确立的办学理念贯彻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3)进一步拓宽资金筹措渠道,争取地方政府更大的支持,增加教学投入,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如今的学校面临危机。危机在于科研教学一流人才、生源、资金的良性循环能否经受住2008年至2018年国内大学生源逐渐萎缩大潮的冲击。其关键在于:其一,高中生生源的萎缩;其二,加入WTO五年过渡期后,与国际社会接轨,大量国外大学对国内高才生生源和富有家庭生源的大量分流;其三,预计生源逐渐萎缩大潮冲击的着力点在非一流大学。二、“让每一个人都成功”的文化理念的提出背景“让每一个人都成功”的文化理念是针对以下现象提出来的:学校教师和学生有不同的类型、不同特长,人人的起点和现状不同,许多人缺乏最重要的信心和希望;但内心都有成功的愿望,都有成功的潜在可能性。三、“让每一个人都成功”的文化理念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对教师来说,“让每一个人都成功”的文化理念意味着:(1)要创造条件,使自己教的学生人人成功;(2)要创造条件,使自己周围的同事人人成功;(3)要创造条件,使自己的领导们人人成功。和谐、积极、安全的人文环境需要对内不断提高修养,不断发展事业,对外不断配合帮助周围的人,才能建立起来。四、社会责任和教师责任作为一名教师,我的社会责任是与各种拥有比较优势的朋友合作,给社会给更多人带来更多价值和利益,同时自身获得各种有形无形的收益,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我的教师责任是使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不断提高,使他们会做人、会学习、能做事,同时结交许多高素质的领导、教师、学生朋友,在长期人生事业发展中互相帮助,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五、文化理念的视角下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1.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更多案例教学,更多互动式教学,更多发挥和激发学生主动性教学。目前,学校“让每一个人都成功”的文化理念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体系,它背后的理性认识应该是学校、各级领导、广大教师、一届又一届学生的能量与利益形成长期的良性循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成功是系列的、长期的,而不是一时的、短期的。成功需要在长期的人生事业中不断提升能量,不断获得有形无形的利益;成功以连续的能量和利益的长远良性循环为实质,以外在的不连续的成果、成绩为外显形式,形成了人生事业的发展。要把学校先进的文化理念真正融进教学、贯彻到每个教学、管理环节,把这些认识实实在在的转化为每一堂课、每一项具体的工作,把先进的理念转变为切实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规章制度,就要让每一个人的长远的现实的能量提升和利益收获融入其中,形成利益与能量的长远的、现实的、长期的良性循环。2.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我实践、自我发展、自我潜力发现的机会。3.考试质量的提高,要从单一的、被动的传统书面考试,变为多种形式的能力型考试。4.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需要让学生针对未来人生事业的发展方向自行选题,不受专业领域和学术模式束缚,应当是学生内心的心得,而非专业资料剪辑的拼盘。否则,不利于学生未来的成功。在学院范围内,由学生自己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和感觉,自行选择导师,或者叫做双向选择,形成师徒式关系。在每年新生入学之后一个月内,可以安排大会,让每个老师讲几句话,每个老师在网上和走廊看板贴出一页几百字的自我介绍和意向,供学生选择。同样是学分制,但有感情因素在里面,能有效带动全校学生综合素质大面积的提升。六、凝炼学科方向要加快凝炼大连大学的优势学科,应该鼓励多出核心刊物文章,多出国际主流刊物文章,多获得纵向横向课题,鼓励教师成立各种研究中心、研究所,形成教师综合素质、综合能力在竞争与合作中提高的大氛围和平台。学生工作室发展的经验应当向教师推广。有了大量教师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良性循环,根据前瞻性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设计大连大学的新兴优势学科。避开一流大学传统的优势学科,在新兴优势学科上可以获得领先地位。七、高校为地方社会经济服务基于国内大学的发展,随着中国社会经济逐渐加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轨道的大趋势,必然逐渐由政府包办一切的模式向社会化、市场化的大趋势转化。强调学校要努力为地方社会经济服务的意义在于,其一,是为了大连大学在大连这片拥有极大发展前景的良田沃土上更好的占领市场先机,获得更多未来的商业利益。其二,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大连大学的价值,回报大连父老乡亲,同时也有利于争取大连地方政府更多的资金支持;其三,吸引更多一流的实战型教师人才加盟大连大学。我校在各种科技项目开发和经济管理项目开发两个大方面能为地方做更多的贡献,应在相对薄弱的横向课题中尽快发展起来,当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其一,对内,在宣传舆论上要不断加强教师在这方面的认识;其二,对外,要加大大连大学宣传和公关力度,树立有人才、有能力、有道德的服务社会形象;其三,政策上要放水养鱼,给予时间、财务管理等方便条件,给予业绩考核的相应评价标准。组织结构上要有顺畅的宽松的管理模式,可以参考美国培养实用型人才大学的模式。其四,要加大力度引进善于与企业合作做横向课题的实战型人才,给予有利的政策支持和实际帮助。八、办学资源多元化要开拓新的办学资源、增加收入,就应当从传统的办学理念中走出来,让大学的每一个学院、每一个教研室、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科研增长点、教学增长点、经济效益增长点,出现更多的“老板型教师”。这就要求在引进人才的时候注重引进两大主力人才或者两栖人才——学术带头人型人才,市场实战型人才。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未来市场实用型人才和少量学术研究型人才,多年后拼搏出更多的企业家和其他领域的杰出人才,从而为大连大学创造更大的社会知名度,吸引更多希望成为企业家和其他领域的杰出人才的学子报考我校。如果大连大学能够成为社会公认的企业家摇篮,将对大连大学长远发展的良性循环带来极大的利益和可靠的保障。事实上,美国许多大学的大宗经费是许多企业家校友捐助的,当然那些企业家校友也会从中得到有形无形的许多利益回报,包括税收减免、企业品牌社会知名度的提高、人才的延揽等等。这就需要学校宣传舆论的导向和政策、管理、制度的强有力保障,使大学文化“让每一个人都成功”落实到科研增长点、教学增长点、经济效益增长点上来,让每一个教师都尽可能至少在一个领域拥有比较优势,很成功。这样就能让每一个教师都尽可能获得心理平衡,有各种各样的、有形的无形的、物质的精神的、长远的眼前的利益来滋养,最终培养成热爱大连大学的群体心理惯性:“大连大学心”。做以下几件大事能保证学校有大的收入:1.争取作为大连、辽宁、东北地区最大的窗口,向国外输出大学生源,但在准留学生身上烙下大连大学的文化理念印记,作为多年以后的校友资源,为大连大学长远发展带来无法估量的商业机会、国际国内人脉关系、投资资本等利益。比如办短期出国知识培训,收取合理的中介和培训费用。2.成立大学教师(包括本校现有教师和被吸引加盟的外校教师,以及其他创业者)创业园孵化器,提供各种软硬件资源和条件,收取少量的管理费和培训费。对于有大的发展前景的公司参股,享受高成长收益或资本增值收益。与创业园孵化器相匹配的是引进国外和国内的风险投资机构,风险投资人才。努力争取在大连、辽宁、东北风险投资业中居于领先地位,并且进一步争取在此基础上成立大连大学投资集团,与国际投资机构合作,旗下未来应有上市公司。大学文化视野下关于专业建设的思考一、关于几个概念1、关于文化关于文化的定义众说纷纭。我比较认同的一个定义是:文化是人创造的,人是以文化的方式生活着的。人类创造了文化并以文化的方式生活着,规范着自己的行为,从而使社会得以发展。凡是文明的社会,必须以先进的文化为指导。2、关于学校文化自大规模教育模式、即学校教育模式出现以后,学校文化得以迅速发展。学校文化必须体现教育的终极目的,即,一要体现国家的意志,维护国家的利益;二要促进学生的全面的健康发展。3、关于大学文化传统的大学文化是一种精英文化,这是因为传统的大学教育是精英教育。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已逐渐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文化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所以,如何审视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大学文化,是当前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二、大学文化视野下关于专业建设的思考对专业建设这一问题,可以从系统论的观点进行分析。专业设置是一个一环套一环、彼此相连的系统工程。首先,社会需要决定专业设置;其次,设置了专业就要确定专业培养目标;第三,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制定培养计划,而培养计划里要体现关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要求和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要求;第四,按培养计划构建课程结构体系;第五,按照课程结构体系的要求,研究制定各门课程教学大纲;最后按照大纲的要求进行课程教学,这其中还包括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例如,作为一个普通教师,在设计所讲授的一门课程时,想没想到这门课程在整个培养计划中的作用?在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中的作用?对社会的作用和对学生终生发展的作用?就是说,设计这些东西时,专业建设负责人是从上往下设计的;而每一位教师在做具体的教学工作时,是要从下往上按照这个系统链循序向上去考虑的,而不是孤立进行的。这就决定了,专业建设负责人设计课程结构体系时,不能按教师设课,也不能因为没有教师就不设课。同样,教师讲课时,也不能不顾培养目标的要求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只是按照个人的喜好去讲课。另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有些课程学生学起来比较卖力,有些课程学生们不愿意学?这些问题都值得研究。(一)课程设置的问题1、设置的课程体系是否科学?其中的一些课程能不能起到有效的育人作用?2、有没有因人设课的问题和因没有人而不设课的问题?3、教学大纲制定得是否合理?能不能贯彻培养计划中确定的教学思想,实现培养目标。就是说要研究每一门课的大纲,研究每一门课程的育人价值。4、有的课程的教学安排,完全不顾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不管哪个专业,都用同一本书、同一个大纲、一样多的课时、混在一个班级里由同一个老师授课,这就很难做到因材施教。(二)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教师的教学水平问题1、教师是不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了?如果投入了,就应该了解课程教学的育人价值,就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遵照专业整体计划的要求,力图使自己所讲授的课程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服务。2、教师的教学水平能不能达到要求。例如“两课”教学,学生们普遍不愿意学。可是,其中有的老师讲的课学生却很愿意学。为什么?抛开教师的工作态度问题,显示出的不就是个人教学水平问题吗?教师能不能根据专业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地进行教学?实在是个水平问题。(三)学生的学习价值观的问题学生的学习价值观里确实有一个功利主义价值观的问题。课程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有些是显性的,有些是隐性的。学生们往往追求一些显性的、表面的、能够表征他们学习成绩的东西,例如英语的四、六级证书、计算机二级证书等。追求分数和证书,因为这些能够给他们直接带来就业的筹码。而有些涉及学生素质教育的课程,由于它是隐性的,所以学生往往不会太重视。可是,很多隐性课程的育人价值是很大的,从长远看更利于就业。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也是需要认真研究的。总之,评建工作给我们提出了太多的问题。所有的教师都应以此为契机,通过对大学文化的思考,把我们的专业建设得更好。在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型期,教育部适时开展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对于提高全国各高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连大学从2004年始开展了各项评估的准备工作,作为身在其中的一名普通教师,两年来,我切实感受到了评估工作带给学校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深切体会到了评估工作对每一位教师的巨大感召力和同化力。在以评促建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教育思想大讨论带来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