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近三年高三摸底命题的总结和思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0级高三教研专题】对近三年摸底考试的回顾与2010级高三摸底考试的说明成都市教科所政治组吴登良2009年5月8日一、对高三摸底考试性质和功能的界定1.以知识测试为主的水平测试,含有一定能力测试的内容(1)着重考察主干知识和关键知识的掌握(2)适度考察主干知识的运用和必要的综合2.检测学生进入高三学习时的基本知识水平和基本能力水平3.摸底测试是三次诊断考试的起点和诊断命题的一个参照标准二、近3年来高三摸底考试的基本走向1.试题形式:“48+52”的百分制,与高考文综中的学科分数结构一致2.试题立意:突出基础,关注能力,注意年度的高考信息与试题变化3.试题导向:有利于高三教学的积极启动,让学校摸清高三学生的实际起点4.试题功能:检测基础,倾向于水平测试,考察能力,兼顾高考要求与变化三、近3年来高三摸底考试的命题思路1.考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观点的理解和运用2.考主干:主干知识的理解始终是考察重点3.考运用:主干知识的运用始终是考察的难点4.重能力:高考能力要求的检测始终给与关注1.考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观点的理解和运用【07年25题】25.阅读材料,运用市场和企业的有关知识,简要回答问题。我国南方某药业集团确立的经营理念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质量为核心,以管理为基础,以人才为根本,以效益为目的。本着这一经营理念,该企业的经济效益一直处于我国药业的领先水平。结合材料,说明该企业集团的经济效益为什么能够一直领先?(8分)【参考答案】“以市场为导向”,说明企业产品面向了市场,适销对路。(2分)“以科技为依托”、“以管理为基础”,说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主要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采用现代管理方法,从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2分)“以质量为核心”说明该企业的产品质量保证了企业更好地获得经济效益。(2分)“以人才为根本”说明该企业重视提高职工科学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2分)【命题分析】从考基础的角度看,此题围绕市场与企业的基础知识展开。(1)企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的关系(2)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3)企业生产中的质量与效益的关系(4)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2.考主干:主干知识的理解与综合始终是考察重点【07年26题】26.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简要回答问题。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能源的可持续供应问题和可能给世界能源形势带来的影响,一直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争论的议题。2006年7月17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八国集团同中国等六个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上强调指出,中国高度重视能源问题。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更是能源生产大国。中国能源战略的基本内容是: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努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我国的能源发展战略是如何体现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的?(8分)【参考答案】(1)“坚持节约优先”是从国际、国内能源实际出发而作出的决策,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3分)(2)我国的能源战略“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坚持了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内外因相结合促进事物发展的原理。(3分)(3)“加强国际互利合作,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坚持了联系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2分)【命题分析】从主干知识的角度看,此题考察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主干知识和板块交界的隐形知识。(1)物质决定意识(2)内外因的辩证关系(3)辩证法的联系观和矛盾观【08摸底】26.2007年6月,国务院批准成都和重庆成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党和国家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中央设立改革试验区,其目的在于为成都、重庆两地提供一个“创新机制和体制”的平台,为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建立城乡谐调发展的机制,缩小以至消灭城乡差距探索出一条具有普适性的发展道路。国家发改委要求成渝两市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根据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两市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也为推动全国深化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可资借鉴和参考的有益经验。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中央对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要求。(9分)3.考运用:主干知识的运用始终是考察的焦点环节【参考答案】(1)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既要在普遍性指导下研究特殊性,又要在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成渝改革试验区要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指导下,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出一条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普适性的发展道路,可以为全国其它地区的发展作出示范,提供借鉴。(3分)(2)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成渝改革试验区要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同时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3分)(3)坚持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成渝改革试验区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建立起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模式,促进两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3分)【命题分析】从运用的角度看,此题考察矛盾分析法的具体运用。这种具体运用的内容来自材料三个方面的规定:(1)从实际出发,全面推进(2)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3)发挥示范与带动作用4.重能力:能力培养与检测应该贯穿于教学的始终【08年28题】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我国物权法起草工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已有13年之久。2002年至今,物权法草案先后经历7次审议,是全国人大立法史上审议次数最多的法律草案。仅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审议了六次,在审议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全文草案征求意见,收到了1万多件意见,同时召开了上百次座谈会、论证会,直接听取各方意见。无论是立法机关、还是有关部门、学者和普通公众,都积极参与这部法律的起草和制定,通过各种方式发表自己的意见。2007年3月,物权法草案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获得通过。(2)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分析《物权法》的起草和审议过程中所体现的求真务实精神。(8分)【参考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主观意识必须符合客观实际。《物权法》从起草到一次又一次审议历经13年之久的事实表明,立法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体现了求真务实的精神。(3分)(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坚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物权法的立法广泛征求群众来自实践的各种意见,并在群众的实践中接受检验,坚持在实践中求真务实。(2分)(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物权法的立法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体现了求真务实的精神。(3分)【命题分析】从考察能力的角度分析,此题考察的主要能力包括:(1)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时间长,参与者众(2)审读和把握设问的能力:求真务实的哲学含义(3)调动和运用主干知识的能力:唯物论,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4)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从不同的角度,归结到求真务实上来四、近3年来高三摸底考试试题的特点1.创设情景,注重运用。2.贴近生活,积极引导。3.科学设问,衔接高考。4.构建组块,适当综合。1.创设情景,注重运用。【09年25题】25.(14分)在“十一五”规划中,中央将成渝经济区纳入了国家规划,给成渝经济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07年4月2日,四川省与重庆市正式签署了《关于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协议》。2007年6月,成渝地区被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分家”10年后,四川和重庆再度“合二为一”。2007年11月21日,第二届泛成渝经济圈商会合作峰会在四川遂宁举行。这些举措将进一步促进川渝两地合作,助推“中国第四个经济增长级”快速发展,大幅提升成渝经济区在全国的影响力。材料二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相比,成渝地区有一些先天不足:产业结构趋于雷同,尤其是高耗能产业齐头并进,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存在着市场分割的状况,一体化的行政阻力较大;所有制特征相似,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比重大;地区政府对资源控制能力强,政府对企业干预比较大,整个区域经济带有浓厚的政治经济色彩。但成都和重庆互补空间很大,比如从产业结构来看,成都在科技、信息、文化教育、金融、商贸、电子工业、旅游方面优势明显,重庆制造业基础雄厚,工业水平较高,在能源、物流等方面有明显优势。成都和重庆将各展所长、优势互补、互利共赢。(1)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统筹成渝地区协调发展的必要性。(6分)【参考答案】①联系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成都和重庆在地理、产业、文化上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联系,要承认联系的客观存在,并具体分析事物的联系,促进成渝两地区共同发展。(2分)②当局部以合理的、有序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局部功能之和。成都和重庆各展所长、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有利于优化地区经济结构,促进西南地区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2分)③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推动着事物的发展。成都和重庆互补性强,组成一个区域经济共同体,有利于加强双方的合作、交流,既促进两地的发展,也推动西南地区的发展。(2分)【命题分析】从情景的创设来看,此题的情景具有以下特点:(1)情景真实,信息冗余度合适(2)信息分层次呈现,具有对比性从运用的角度看,此题考察辩证法的联系观,且具有准确筛选观点的要求。2.贴近生活,积极引导。【09年26题】26.(14分)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的特大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财政部通知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财政投入,积极筹措资金,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要科学安排,合理分配使用资金,优先安排重灾区,优先安排因灾生活困难群众的紧急抢救、转移安置,做好伤员救治、卫生防疫和遇难人员善后处理工作,解决受灾群众衣、食、住、医等生活困难。截至7月15日12时,各级政府共投入抗震救灾资金590.5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536.96亿元,地方财政投入53.63亿元。目前,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初步安排,灾后恢复重建正在逐步展开,抗震救灾斗争取得重大的阶段性胜利。(2)结合材料一,试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谈谈取得抗震救灾斗争胜利给你的哲学启示。(8分)【参考答案】①正确价值观具有积极导向作用,正是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号召团结一致,夺取了抗震救灾的胜利。(2分)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战胜自然灾害的主要力量。正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投入到抗震救灾活动中,才夺取了抗震救灾的胜利。(2分)③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个人活动的总和构成社会的整体运动和发展。正是社会各界同舟共济、团结协作,共同取得了这场战斗的伟大胜利。(2分)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科学的社会意识有助于社会改造。。(2分)(注:如果从“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等角度回答,可酌情给分。)【命题分析】此题立意的明显特点是从学生能够感知的生活素材中,选择正面的价值导向。(1)地震灾害就在学生身边(2)抗震救灾学生完全熟知(3)正面引导具有真实基础3.科学设问,衔接高考。【09年27题】27.(24分)2008年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3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重大而关键的抉择,是我们党领导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30年来,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1)运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的有关知识,说明发展中国特色

1 / 4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