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试题(二)环评工程师考试中,《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试卷由两个题型组成,一是单项选择题,90道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二是不定项选择题,30道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至少有1个符合题意。多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共9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下列属于专题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是(B)。A.火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B.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C.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木导则D.石油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解析:此处内容是今年教材新修订的内容,此题考的是大家对于教材新修订的环境保护部标准的掌握。其他三个导则均为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2.下列关于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说法,正确的是(C)A.污染物排放标准都是分类别的,分别对应于相应的环境功能区,处在高功能区的污染源执行严格的排放限制,反之,则相反B.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是以区域为限制C.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级别与环境质量功能区类别不一定一一对应D.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级别与环境质量功能区类别一一对应解析:A选项中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不再根据污染源所在地区环境功能不同而不同。B的说法参照A的解析。D的说法正好的C相反。3.关于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A.执行上,地方环境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标准B.执行上,国家环境标准优先于地方环境标准C.执行上,地方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D.执行上,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优先于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解析:地方环境标准严于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标准执行。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在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时,(A)应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内容。A.对建设项目实施形成制约的关键环境因素或条件B.大气环境和水环境的预测和评价C.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D.环境保护措施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分析解析:详见“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的原则”,“对建设项目实施形成制约的关键环境因素或条件,应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内容。”。5.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做好水平衡的原则是根据(A)。A.清污分流、一水多用、节约用水B.集中处理、一水多用C.早期介入D.节约用水解析:详见“工程分析的内容”,“根据“清污分流、一水多用、节约用水”的原则做好水平衡,给出总用水量、新鲜用水量、废水产生量、循环使用量、处理量、回用量和最终外排量等,明确具体的回用部位;根据回用部位的水质、温度等工艺要求,分析废水回用的可行性。按照国家节约用水的要求,提出进一步节水的有效措施。”6.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对于同一建设项目多个建设方案应从(D)角度进行比选。A.技术可行性B.经济合理性C.经济效益D.环境保护解析:详见“同一建设项目多个建设方案比选的要求”。7.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的计算公式中,如果GB3095中没有小时浓度限值的污染物,则c0i可取(D)。A.年平均浓度限值B.日平均浓度限值C.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二倍值D.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三倍值解析:“Coi的选用:①一般选用GB3095中1小时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的浓度限值;②对于没有小时浓度限值的污染物,可取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三倍值;③对该标准中未包含的污染物,可参照TJ36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一次浓度限值。④如已有地方标准,应选用地方标准中的相应值。⑤对某些上述标准中都未包含的污染物,可参照国外有关标准选用,但应作出说明,报环保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8.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关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说法正确的是(B)A.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4kmB.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kmC.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6kmD.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7km解析:详见“评价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km。”。9.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距污染源中心点5km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D)排气筒高度时,定义为复杂地形。A.等于B.大于C.小于D.等于或超过解析:此题是对于简单地形及复杂地形的掌握。10.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大气环境二级评价项目,现状监测点不应少于(A)个。A.6B.8C.10D.1211.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于各级评价项目,均应调查评价范围(C)以上的主要气候统计资料。A.5年B.10年C.20年D.30年解析:详见“对于各级评价项目,均应调查评价范围20年以上的主要气候统计资料。包括年平均风速和风向玫瑰图,最大风速与月平均风速,年平均气温,极端气温与月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均降水量,降水量极值,日照等。”12.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于一级评价项目,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是:距离项目最近的地面气象观测站,(D)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A.近3年内的至少连续一年B.近3年内的至少连续二年C.近5年内的至少连续二年D.近5年内的至少连续三年13.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调查,根据所调查地面气象观测站的类别,应遵循(B)原则,收集每日实际逐次观测资料。A.先基本站,次基准站,后一般站B.先基准站,次基本站,后一般站C.先一般站,次基本站,后基准站D.先基准站,次一般站,后基本站解析:详见“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调查的主要内容”,“观测资料的时次:根据所调查地面气象观测站的类别,并遵循先基准站,次基本站,后一般站的原则,收集每日实际逐次观测资料。”。14.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的预测网格设置,应依据计算出的网格点浓度分布而定,在高浓度分布区,计算点间距应不大于(C)m。A.30B.40C.50D.100E.150解析: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的预测网格设置,应依据计算出的网格点浓度分布而定,在高浓度分布区,计算点间距应不大于50m。15.某项目主要排放SO2、NO2、CO、CO2、TSP、PM10等污染物,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该项目监测因子至少应包括(A)。A.SO2、NO2、CO、TSP、PM10B.SO2、NO2、CO2、TSP、PM10C.SO2、NO2、TSP、PM10D.SO2、CO、CO2、TSP、PM10解析:凡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属于常规污染物的应筛选为监测因子。上述几个因子中,CO2不属于常规污染物。16.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以下选项中,不是大气环境二级评价项目预测内容的是(E)。A.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B.全年逐日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日平均浓度C.长期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年平均浓度D.非正常排放情况,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E.对于施工期超过一年的项目,并且施工期排放的污染物影响较大,还应预测施工期间的大气环境质量。解析:以上全五项是一级评价项目的预测内容,而二级评价项目预测内容为的a、b、c、d项内容。三级评价项目可不进行上述预测。17.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某污水的污染物类型数=2,且需预测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这类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属(A)。A.复杂B.中等C.简单D.一般解析:污水中只污染物类型数≥3或只含有两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10,这类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属于复杂。18.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的建设项目,其环境现状调查区内河流的面源污染严重,丰水期水质劣于枯水期。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一般情况下其水质现状调查的时期应包括(D)。A.枯水期B.枯水期、丰水期C.枯水期、平水期D.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解析:水域一级二级三级河流一般情况下调查一个水文年的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若评价时间不够,至少应调查平水期和枯水期条件允许,调查一个水文年的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一般情况可只调查枯水期和平水期;若评价时间不够,可只调查枯水期一般情况下,可只在枯水期调查另“当调查区域面源污染严重,丰水期水质劣于枯水期时,一、二级评价的各类水域应调查丰水期。时间允许,三级评价也应调查丰水期。”19.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以下属于海湾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内容的是(A)A.潮位及水深变化B.水温分层C.感潮河段的范围D.糙率及泥沙含量E.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的划分解析:A是海湾内容;B是湖泊内容;C是河口内容;DE是河流调查内容。20.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某河平水期平均流量为120m3/s,河流断面形状近似矩形,河宽60m,水深4.2m,在取样断面上应取(B)水样。A.6个B.3个C.4个D.2个解析:首先由流量可知是中河,然后由河宽60m50m,应在断面上设三条取样垂线,再由水深确定点位,因水深为1m4.2m5m,则只在水面下0.5m处取一个水样。因此综合考虑应该是取三个水样。21.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地面水环境水质现状评价主要采用(B)。A.定性分析B.文字分析与描述,并辅之以数学表达式C.定量分析D.数学表达式,并辅之以文字分析与描述解析:详见“地面水环境现状评价的原则”,“评价水质现状主要采用文字分析与描述,并辅之以数学表达式。”。22.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地面水环境预测应考虑水体自净能力不同的各个时段。评价等级为三级时应预测(C)的环境影响。A.水体自净能力最小和一般两个时段B.水体自净能力一般时段C.水体自净能力最小时段D.水体自净能力最大时段解析:详见“环境影响时段”,“地面水环境预测应考虑水体自净能力最小、一般、最大三个时段。海湾的自净能力与时期的关系不明显,可以不分时段。①一、二级评价,应分别预测水体自净能力最小和一般两个时段的环境影响。冰封期较长的水域,当其水体功能为生活饮用水、食品工业用水水域或渔业用时,还应预测冰封期的环境影响。②三级评价,或二级评价但评价时间较短时,可以只预测自净能力最小时段的环境影响。”23.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公式2()PPshhcQISECCQ中的Cp是指(A)。A.污染物排放浓度(mg/L)B.水质参数的地表水的水质标准C.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D.河流下游污染物浓度(mg/L)解析:式中:ISE-水质参数的排序指标;cp-建设项目水污染物的排放浓度mg/L;Qp-建设项目的废水排放量m3/s;cs-水污染物的评价标准限值mg/L;ch-评价河段的水质浓度mg/L;Qh-评价河段的流量m3/s。24.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大、中河流中,预测河段的最大弯曲系数(D),可以简化为平直河流。A.1.3B.1.6C.1.3D.≤1.3解析:此题在书中原话为“大、中河流,预测河段弯曲较大(最大弯曲系数1.3)时,可视为弯曲河流,其它简化为平直河流”。25.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时,当评价等级为(C)且建设项目的某些环境影响不大而预测又费时费力时可以采用专业判断法预测。A.一级B.二级C.三级D.二级以下26.预测无风时大湖的非持久性污染物环境影响,《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推荐的数学模式是(C)。A.湖泊环流二维稳态混合模式B.湖泊完全混合衰减模式C.湖泊推流衰减模式D.湖泊环流二维稳态混合衰减模式解析:此题考的是对于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模式的掌握。要注意每个模式的适用条件。根据题中给出的条件,可知是C为正确答案,此处详见教材87页。27.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在项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