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导学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0课《论语十则》-1-10.论语十则课题论语十则课型略读课时1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字词,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反复品读文中的名言警句,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体会其深刻的人生哲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体会文中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课前预习学法指导1.先反复默读课文,再反复朗读课文,争取课前背诵全文。2.课前预习,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3.上课的时候细心听讲,做好笔记。4.认真完成课后巩固练习。相关链接1.走近作者孔子,名,字。时期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和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论语》是辑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的著作,对后代社会影响很大,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2.关于《论语》课文所选十则,实为十章。含三个方面的内容:(1)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包括1、2、3、4、5章;(2)关于思想品德修养,包括1、5、6、7、8、9、10章;(3)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的概念,包括第8、10两章。知识构建1.识记文中的名言警句,文言实词及重要句子的翻译。2.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己对文中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等方面的名言警句内容的体会。知识预习一、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1.论.()语2.不亦说.()乎3.人不知而不愠.()4.吾日三省.()吾身5.学而不思则罔.()6.思而不学则殆.()7.诲女.()知之乎8.是知.()也二、阅读课文,结合书下注解理解下列加点词句意思。1.理解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⑴不亦说.乎:⑵人不知而不愠.:⑶三.省:⑷学而不思则罔.:⑸思而不学则殆.:⑹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⑺诲女.知之乎:⑻是知.也:⑼松柏之后凋.:⑽其.恕乎:高效导学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0课《论语十则》-2-2.掌握下列句子大意。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⑵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理解探究1.课文写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句子分别有哪些?作者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分别强调了什么?2.你是如何理解“温故而知新”的?3.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看法。教学设计:一、引故事,导新课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我国古代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自幼聪明好学,学识渊博,被后人尊称为“孔圣人”。(屏幕展示作者简介。)有一次他周游列国,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了一个7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问题才让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他惭愧的对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好学钻研,可以做我的老师了!多么真诚坦荡的胸怀啊!提问:你觉得孔子在学习方面的态度是怎样的?在预习的基础上,能否从原文找一个句子作答?(待学生回答后,屏幕展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随他一起探讨学习的秘诀吧。(设计意图:从介绍孔子入手,突出孔子的地位,再从孔子身上引与学习态度有关的故事,既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可以为接下来学习新课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内容作铺垫。)二、读课文,会文意1.教师范读,提示学生注意正音、句读。⑴论.lún语⑵不亦说.yuè乎⑶人不知而不愠.yùn⑷吾日三省.xǐng吾身⑸学而不思则罔.wǎng⑹思而不学则殆.dài⑺诲女.rǔ知之乎⑻是知.zhì也2.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韵味。3.学生反复默读课文,结合注解,小组合作解释下列词语和句子。⑴不亦说.乎:⑵人不知而不愠.:⑶三.省:⑷学而不思则罔.:⑸思而不学则殆.:⑹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⑺诲女.知之乎:⑻是知.也:⑼松柏之后凋.:⑽其.恕乎:⑾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高效导学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0课《论语十则》-3-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屏幕显示答案)4.学生分小组提出字句翻译上的疑问,同学之间互相解答,教师适当引导。(设计意图:在初步朗读和默读感知的基础上,明确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并由学生提出字句理解的疑难,共同探讨解决,为接下来探讨论语中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等方面的内容做准备。)三、品句子,习方法请同学们说说你喜欢哪一则,并说出喜欢的理由。示范:我喜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一则让我想到了刚上课时老师讲的孔子被七岁孩子拦路的故事。告诉我们虚心从师的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正是孔子入太庙每事问,学问学问就是连学带问,只学不问不叫学问;又联想到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取长补短这些成语。(设计意图:通过品读文中的名言警句,让学生体悟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高尚的道德修养。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准备。)四、齐抢答,长知识⑴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强调学思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⑵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⑶古人非常重视品德修养,强调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做人。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⑷在生活中我们要虚心向周围的人学习,只要他有一技之长,就应向他学习。《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已成为著名的格言。⑸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⑹古人把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切磋交谈、探讨问题、合作学习当成一种增进知识的精神享受。2008年北京奥运会,北京人民喜迎各国嘉宾,请用《论语》中有一句话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设计意图:通过前面对文意的整体把握,在学生对课文有了一定了解,这个环节主要用于加深他们对课文重要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五、远拓展,悟深意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思考并完成1、2两个问题。(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子?传不习乎?”(节选自《论语十则》)高效导学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0课《论语十则》-4-(乙)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节选自《墨子•公输》)1.《论语》虽是语录体,但每则都有一个中心,各句联系紧密。请把甲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意思连贯的一段话,注意其中前两句与第三句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忠”与“信”是老师谆谆教诲,反复传授的修身之道,我是不是经常对照它来做呢?2.甲文体现了儒家重视“修身”,乙文反映出墨家主张“兼爱”“非攻”。简答:重视“修身”和主张“兼爱”“非攻”对建设和谐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注:兼爱:即兼相爱。也就是爱他人,博爱。非攻,是不发动战争。)明确:既要重视个人道德修养,又要关爱他人(或不侵害他人)。只有内外兼修,才能提高全民道德水准,才能消除对立,和睦共处。这两者对建设和谐社会都有积极意义。(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孔子和墨子文章选段的阅读,让学生在对比中,更加了解孔子思想的精髓,从而培养学生对自身和社会的正确看法。)六、结课文,留作业小结: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让我们本着诚实谦虚、勤学好问的学习态度,采用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去读《论语》的其它篇章,你一定会找出更多的智慧,让它植根于我们的心田,伴我们成长。作业:1.积累、巩固重点文言字词;2.推荐阅读《论语·学而》的其他章节。3.以《孔子,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随笔。附:板书设计《论语》十则学习态度:诚实谦虚实事求是学习方法: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高效导学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0课《论语十则》-5-10.《论语十则》学生用书参考答案巩固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⑴自省.(xǐng)⑵传.(chuán)不习乎⑶必有我师焉.(yān)⑷弘.(hóng)毅⑸诲.(huì)女知之乎⑹其恕.(shù)乎2.比较并解释下列句子中同一字词的不同意思。⑴知:人不知.而不愠(知道,了解)是知.也(通“智”,表聪明)⑵而:学而.时习之(表承接)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连接主语和谓语,不译)⑶以:可以.为师矣(凭借)仁以.为己任(把)⑷之:学而时习之.(代词,指学过的知识)诲女知之.乎(代词,指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⑸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知之为.知之(就是)仁以为.己任(作为)⑹其:择其.善者而从之(他们的)其.恕乎(大概)二、课内精读1.在《论语十则》里,孔子提出了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弟子规》中有句经文:“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则警。”《论语十则》中也有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文中很多语句都已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三个。(2010年云南省曲靖市中考题)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任重道远,择善而从,死而后已(答对三个即可)4.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谈谈对你的启示。(2010年云南省曲靖市中考题)答题示例:“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入”说的是自己不喜欢的言行,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告诉我们要学会宽容,不要强人所难。(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三、考点指津(2010年吉林省中考题,选文和习题部分有改动)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高效导学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0课《论语十则》-6-(《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1分)2.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与其他项不同的是(C)A.学而时习之B.温故而知新C.人不知而不愠D.任重而道远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2010年云南省曲靖市中考题)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责任重大,艰险的道路还很长。⑵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着)检查自己。4.请写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2分)围绕“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疑惑)。”回答即可。5.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2分)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6.下列对文中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B)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里面一定会有我的老师在。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说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的身上。C.“温故而知新”是说每天温习旧的知识,就可以做老师了。D.“吾日三省吾身”的意思是说我每天要三次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