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环教学法”之导学案高一年级历史集备组组长徐怡时间5、16学内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1)一、课堂目标(知识、能力、德育)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早期国家的产生,理解“家天下”制度出现的意义。2、识记西周推行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和作用。理解宗法制的内容、与分封制间的关系以及推行宗法制的作用。3、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知识,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2、理解宗族、礼乐制度对文明建设的正面影响,激发对为古代中国政治文明做出贡献的人们的崇敬之情。二、温故抽查中国古代史,按照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先后经历了社会、社会和社会三个发展阶段。三、协作学习(-)、自主学习1.原始人群的社会组织由氏族、部落发展到部落联盟,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政治形式—。2、早期国家的起源(1).时间:前(2).原因:经济,生产力的提高(3).最早的地区:和(4)、早期国家阶段的突出标志:的使用、的产生、成熟、的出现和的初步形成。(5)、核心:的产生与维护早期政治权力的核心:“王”、“帝”。政治权力的维护:斧鉞:代表强权城:战争防御;权力和地位的象征祭祀:社会权力的集中;神权与早期政权的结合战争:平定四方,确定政治管理秩序2政治权力的更替方式:“”(或曰“传贤”)3.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就是早期国家形成过程中或者说由社会向社会过渡时期的政治领袖。公元前2070年,禹以方式让位于,建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始创“”即王位世袭等制度。4、夏朝的统治(1)时间: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禹启桀(2)政治特点:(家天下)制度的出现,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5、商的统治(1)王朝兴衰: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汤盘庚纣(2)政治特点:制与紧密结合(占卜)(甲骨文、鼎)残酷性6.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的统治。(2)含义: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分派到各地,广建子国。(岳麓版)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拱卫王室。(3)、概况:武王建周后,进行了大分封;周公东征平叛后,进行了更大规模的分封。周公在推行分封制方面起了重大作用。(4)内容:①对象:、、先代②主要封国:鲁齐燕卫宋晋楚,其中深入东北最远的是,最东的是。③诸侯王的权力:诸侯王的义务:、、。(5)评价:①稳定性延续性:有利于,传播了先进的周文化有利于促进民族统一体的形成。②分封制下,诸侯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诸侯势力增强,最终出现了周王室的权威衰落、的后果,分封制走向瓦解。(6)、崩溃: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受到破坏。春秋时期楚王问鼎,是诸侯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春秋战国时期,大国兼并小国,彼此争战,周天子失去控制。7.西周的宗法制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1)、目的: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固。(2)、实质:按照血统关系分配,维护联系。(3)、内容:①核心是继承制。②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4)影响:由血统关系的亲疏,形成“――诸侯――――”这样的宗法等级。稳固秩序,防止争夺;巩固分封制;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宗3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在一起。7.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方面的体现,两者是、的政治性质的制度。在家中族内就是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制根据大宗小宗而形成严格的等级分封制。8、礼乐秩序“礼”的含义:有尊崇上天和先祖的内容,更多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典范。“乐”的含义:辅从于“礼”,以艺术美,使得讲究等级规范、形式森严的“礼”具有征服人心的感染力。(二)、体验收获1.最初“王”字是斧钺的象形,它最能说明的是()A.金属工具已经开始使用B.政治权力产生的时候就是一种强权C.军事首领成为部落联盟的统治者D.“王”具有无限的权力2.关于王位世袭制的表述错误的是()A.它取代禅让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B.它是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之一C.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D.王位只能父子相传3.下列西周诸侯国中属于同姓封国的是①齐②鲁③燕④晋⑤宋()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4.春秋时期,奴隶社会逐渐崩溃。它在政治上最突出的表现是A.各国普遍进行改革B.“礼乐征伐自天子出”C.“礼乐征伐自诸侯出”D.奴隶起义频繁5.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孔子这句话中的“礼”的主要含义是()A.礼仪B.政权C.风俗D.政治制度6.《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纽带?()A.财产B.地域C.信仰D.血缘7.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其中的“封建”指的是A.分封诸侯国B.进行封建改革C.实行宗法制D.任人唯亲8.《左传》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说明在我国奴隶社会统治者非常A.尊重祖先B.迷信无知C.重视礼仪与征伐D.善于带兵打仗9.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制度不包括()A.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三)、交流互动四、引导解难4五、小结提高六、回顾整理用表格归纳如下: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夏朝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2、3商朝西周“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划分宗族内的嫡庶系统,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制度。维护等级差别的工具;当时文明中最为高贵、典雅、精致的文化。七、扩展提高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结合(史实:早期大规模的活动和商代的制度)。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史实:商代的和西周的、)。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史实:商代的各个都是政治实体,西周的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地位,但也是政治实体,诸侯以继承享有统治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夏朝自启以后,后(王)位只能在夏后氏王族内世袭。禹家族的其他支族,都被分封在全国各地,“以国为姓”,成为夏王朝的侯、伯。这些同姓侯伯封国,成为夏王朝控制全国的依靠力量。──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上)》材料二春秋初期,郑庄公一度独揽王室大权。周郑双方互换太子为质,史称“周郑交质”;后来双方反目,郑军打败周军,周桓王中箭负伤,史称“射中王肩”。从此,“王室之尊,与诸侯无异”。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春秋后期和战国前期,不少诸侯国内的卿大夫逐渐取代国君掌握了国政。“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形成了战国七雄争霸的格局。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指的制度是什么?对后世政权有何影响?(2)材料所述现象反映了哪些问题?原因何在?2、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对西周的统治各起了什么作用?5“三环教学法”之导学案(试行)高一年级历史集备组组长徐怡时间教学内容: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2)一、课堂目标(知识、能力、德育)【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至高无上的皇权“始皇帝”的来历及特点联系现实,指出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中至今仍有显著作用的措施,培养学生将古今史实类比的能力。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问题探究情景设置概括阐释论从史出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度三公九卿制的职能特点郡县制的全面推行郡县制的职能,中央到地方统治机构的特点及实质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影响政治经济及消极作用二、温故抽查三、协作学习(一)自主学习【A.六王毕,四海一】(1)秦的统一郡县过程: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采用“,各个击破”的策略,用了10年时间,消灭了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秦完成统一。结束了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2)措施:1.公元前215年,将军率军北击匈奴,修、“”,加强北部边防。2.统一岭南,修,在岭南设郡。这是岭南地区归入管辖的开端。3.平西南夷,修,任命官吏,这是西南地区进入版图的开始。(3)秦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数百年的割据混乱局面,扩大了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格局的形成。【B.海内为郡县】6▲地方:郡县制的建立:1.起源:时期,列国陆续出现郡县等地方行政区划形式。2.推广:秦始皇采纳的建议,把郡县制作为控制的制度,推广到全国。3.内容:①“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区划,设(行政)、(军事)、(监察)等职官,②“县”隶属于“郡”,下设、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4、特点:①形成了中央地方的形式,实现了向中央的集中。②郡县长官由任免调动,不得,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5、意义:(1)是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2)西汉继续推行,削除,使“”整体更加巩固。▲中央【百官公卿】:1、皇帝制度(1)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采用“”称号,自称。(2)确立了皇帝的地位。2、三公九卿制三公:丞相:协助皇帝。太尉:主管。御史大夫:丞相助手,负责。九卿:主管部门。3、朝仪制度参加人员:丞相、、诸卿。议题:讨论。作用:大臣集思广益,减少皇帝的有效途径。4、汉承秦制(1)西汉王朝大体沿袭了的官僚制度。(2)汉武帝时设置了和,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二)、体验收获1、废除分封,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A.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B.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C.家族势力在地方绝迹D.县以下不设立基层组织2、下关于赢政定“皇帝”称号不正确的是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B.表明赢政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D.体现了专制主义倾向3、分封制相比,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皇位时代相传,以稳固“家天下”的基础B.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7C.皇帝掌握从中央地方的人事大权D.为提高威权而神化皇权4、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只是虚设其位,并未任命任何人担任,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皇帝掌握全国政务,加强中央集权B.皇帝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C.缺乏可委以此重任的优秀人才D.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5、秦朝时期,郡的监御使主要负责()A.收取赋税B.征发兵役C.管理军事D.监察郡守6、秦朝的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制度,其依据主要在于A.郡县长官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7、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B.中央设三公九卿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8、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三公,其直接目的是()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B.削弱地方势力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D.防止大臣专权9、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指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C.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D.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10、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攻打匈奴D.修筑长城(三)、交流互动四、引导解难五、小结提高六、回顾整理本课知识结构可用下列图示表示:实现统一巩固统一,加强集权灭六国,北征匈奴,南征夷越推行郡县制皇帝制建立三公九卿制焚书坑儒,挟书律政治思想8七、拓展深化阅读下列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的三则材料: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