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制心得体会~1~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制心得体会这学期的导师制也快要结束了,在这其中,我学到了好很多东西,看到了以前没机会碰见的东西。虽然在语言方面有很多的不方便,可是经过一个人学期的导师制和学习后,我有了自信,我行!无论是在语言还是在学术,我只要努力肯定能行!!这学期的导师制主要有分组,按组听讲座、学生和老师面对面谈论、参观学院的实验室、读一些有关学术方面的书等方式进行。我被分到金属材料组。分组及听讲座我们被分到了材料学院的各个研究所里,然后有固定的导师来指导。我分到的是金属材料研究所。研究所的各位教授老师很重视我们,每两个学生由一位老师担任导师,在这期间研究所让我们参加一次非常好的讲座,听了那次讲座,虽然不太听得懂那些话(语言是目前我遇到的最大的问题了,日常生活上的没大问题,在那样专业性较高的场合里,听得懂那些专业性很强的那些话,就是我遇到的问题了,我在努力提高汉语水平及英语水平。)可是那次的讲座使我对材料有了更多的兴趣。读书及体会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们借读了一本名叫《材料的疲劳》的书。虽然书里面的内容很深奥但使我脑子里产生了以中对材料的疲劳的初期的看法和概念。材料疲劳的概念、疲劳的特征、疲劳的~2~寿命、循环应力、金属材料破坏的阶段…什么是材料的疲劳呢?在循环加载下,发生在材料某点处局部的、永久性的损伤递增过程。经足够的应力或应变循环后,损伤累积可使材料产生裂纹,或使裂纹进一步扩展至完全断裂。出现可见裂纹或者完全断裂都叫疲劳破坏。法国的J.-V.彭赛列于1839年首先论述了疲劳问题并提出“疲劳”这一术语。但疲劳研究的奠基人则是德国的A.沃勒。他在19世纪50~60年代首先得到表征疲劳性能的S-N曲线,并提出疲劳极限的概念。疲劳研究虽有百余年历史,文献极多,但理论不够完善。材料疲劳的特征疲劳破坏是一种损伤积累的过程,因此它的力学特征不同于静力破坏。不同之处主要表现为:①在循环应力远小于静强度极限(见材料的力学性能的情况下破坏就可能发生,但不是立刻发生的,而要经历一段时间,甚至很长的时间;②疲劳破坏前,即使塑性材料(延性材料)有时也没有显著的残余变形。疲劳寿命在循环加载下,产生疲劳破坏所需的应力或应变循环数称为疲劳寿命。对实际构件,疲劳寿命常以工作小时计。构件在出现工程裂纹以前的疲劳寿命称为裂纹形成寿命或裂纹起始寿命。工程裂纹指宏观可见的或可检的裂纹,其长度无统一规定,一般在0.2~1.0毫米范围内。自工程裂纹扩展至完全断裂的疲劳寿命称为裂纹扩展寿命。总寿命是二者之和。因为工程裂纹长度远大于金属晶粒尺寸,故可将裂纹作为物体边界,并将其~3~周围材料视作均匀的连续介质,应用断裂力学方法研究裂纹扩展规律。金属疲劳破坏可分为三个阶段:①微观裂纹扩展阶段。在循环加载下,由于物体内部微观组织结构的不均匀性,某些薄弱部位首先形成微观裂纹,此后,裂纹即沿着与主应力约成45°角的最大剪应力方向扩展。在此阶段,裂纹长度大致在0.05毫米以内。若继续加载,微观裂纹就会发展成为宏观裂纹。②宏观裂纹扩展阶段。裂纹基本上沿着与主应力垂直的方向扩展。借助电子显微镜可在断口表面上观察到此阶段中每一应力循环所遗留的疲劳条带。③瞬时断裂阶段。当裂纹扩大到使物体残存截面不足以抵抗外载荷时,物体就会在某一次加载下突然断裂。疲劳问题范畴极为广泛。按材料性质及其工作环境划分,除一般金属疲劳外,还包括有非金属疲劳、高温疲劳、热疲劳(由循环热应力引起)、腐蚀疲劳、擦伤疲劳、声疲劳(由噪声激励引起)、冲击疲劳、接触疲劳等。金属疲劳寿命预估侧重于力学方面,并且是普遍关注的研究课题。总而言之,这次的导师制对我有了明显的影响,导师制使我受益匪浅。希望接下来的导师制中能够得到更多学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