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说课稿四年级下册说课稿2008-05-1914:46:56阅读121评论0字号:大中小订阅一、教材简析:《尊严》这篇课文写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的一个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在逃难的路上,他饥寒难忍,但是他拒绝了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他不能白吃人家的东西,只能在帮忙干完活以后,他才吃这份食物。后来,他留在杰克逊家里干活,成为庄园里的一把好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人可以没有财富,但必须要有做人的尊严,这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只要有了做人的尊严,就有可能拥有财富乃至一切。我认为,这是一篇有助于学生独立阅读、感悟、理解并从中明白一定道理的好文章,可以让学生在吸收世界优秀文化的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时,应该营造相应的氛围,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自学、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来感受哈默鲜明的人格魅力,明白其蕴含的深刻的人生哲理。二、教学目标:根据这篇教材本身的特点,以及四年级段的课程标准中提到的要关注课堂中的字词教学;能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句意;能理解课文所蕴含的道理,有自己的感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等阶段要求。我第一次为课文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自主识字若干个。理解并积累“骨瘦如柴”、“狼吞虎咽”、“惬意”等一些描绘人们苦难生活的词语。能力目标:抓住描写哈默的外貌、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理解并积累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哈默坚持劳动后再接受食物的事,让学生懂得一个人(一个国家)必须有尊严,懂得尊严对做人的重要性。第一次教学结束,我发觉本课的字词教学明显学生学得不够主动,也欠扎实。情感目标中的懂得一个国家必须有尊严,根本无法在教学中落实。对照目标制定的要求,我发觉自己的知识目标的制定没有达到明确、具体的要求;而情感目标的制定没有做到贴切二字,符合四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于是,我根据目标制定要求及我班学生对前、后鼻音易于混淆的特点,对教学目标进行了适当调整。第二次制定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自主识字“朴、款、羡、僵、捶、惬、惫、堪”。理解并积累“惬意”及“骨瘦如柴”、“狼吞虎咽”等一些描绘人们苦难生活的词语。能力目标:抓住描写哈默的外貌、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理解并积累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哈默坚持劳动后再接受食物的事,让学生懂得一个人必须有尊严,懂得尊严对做人的重要性。三、教学重、难点: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句意相对而言有些困难。所以,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分别定位在以下两个方面。教学重点:通过抓住哈默的言行、神态,体会他自尊的可贵品质。教学难点:理解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的:“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将来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这句话的含义。四、教学设计过程:根据第一次的教学目标及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初次尝试教学时的安排是这样的:一、创设情境,感受饥饿、困乏师:在我们今天学习的《尊严》这篇课文中有一个逃难者,他的表现与大家是不一样的。他是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根据学习要求进行自学。二、默读课文,感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要求:1、默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朴实款待羡慕僵硬捶背惬意疲惫不堪狼吞虎咽骨瘦如柴脸色苍白面呈菜色——开火车读词正音“惬”,释义(舒服、满足、畅快)齐读“逃难人迫切需要别人帮助的词”教后反思:学生学词缺少主动性,重点不突出,像“沃尔逊”等这一类外国人名、地名比较拗口、难读,未帮助学生很好梳理、朗读。2、根据提示试着自己概述课文内容,并在小组中交流。一群逃荒的人来到一个叫沃尔逊的小镇上,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但有个叫哈默的年轻人却和别人不同:当别人“狼吞虎咽”时,他却问有什么活儿要干;当镇长让他吃了饭再干活时,他坚持要先干活;当他付出了劳动并确认对方满意时,他才“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后来,镇长杰克逊把他留了下来并把女儿许配给了他。他这么评价哈默:“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教后反思:此处的概述内容虽有整体进入的意识,但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概括的要求太高,放在初读课文时显得过难了些。三、阅读研讨,体会“尊严”1、从文章结尾处导入师:读了文章,我们发现杰克逊真是一名伯乐,因为二十年后——(引读文章最后一节)2、从杰克逊对哈默的评价进入课文。出示杰克逊评价哈默的一句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抓住其中的矛盾之处,进行质疑,深入理解课文。——为什么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呢?*面对沃尔逊人的款待,年轻人与其他逃难的人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原本设想学生自己默读课文,自主圈划其他逃难人的表现的句子及描写年轻人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的有关词句,小组交流体会年轻人的尊严所在。但是,学生的交流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他们的理解仅停留于词语和句子,课堂气氛也显得沉闷而呆板。如,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生1)仰:没把自己看低,有骨气。(生2)从这句话看出,哈默不肯平白无故接受别人的馈赠。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生3)灰暗:失望。因为他抱着这么一种想法——如果没活儿,他就不能吃这些食物。(生4)喉结上下动了动:咽口水时的动作。说明饥饿难耐,仍强忍困乏。四、扩展延伸,深入体会作者写作目的1、补充《膝下有黄金》,结合两篇材料,理解句子。2、积累有关尊严的名言。教后反思:补充《膝下有黄金》一课课堂时间根本不够,而名言的使用仅限于积累有些资源浪费。如何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突破本课教学重点、难点,在高老师的指导下,我对这堂课的部分教学环节进行了调整,重新安排了以下四个环节:一、创设情境,感受饥饿、困乏二、默读课文,感知、了解课文内容三、阅读研讨,体会“尊严”四、积累帮助,感受“富翁”的含义具体如下: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感受饥饿、困乏1、借助媒体或课件等创设情境,向学生展示自然灾害带给人们的无情的损害、灾害。人们由于遭灾而饥饿的情境,让学生感受灾难带给人们的痛苦,进入情境。1师:同学们,听到过这么一句话吗?“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自然界它会给我们带来丰收和喜悦;可有时,它会给我们带来无情的灾难。#1959年至1961年我国发生了建国以后最严重的一次旱灾,无数人因饥饿而死亡。#1995年,尼加拉瓜发生火山爆发,使数千名灾民流离家园。#2004年12月,印度尼西亚海域发生了地震并引发了海啸,遇难人数几十万,无家可归的人不计其数。(此处资料补充的目的如下:1、在老师讲述的时候,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2、通过这些生活情境资料的补充,引导学生关心生活;3、通过这些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各种灾害过后,面对废墟与荒凉,灾民们饥肠辘辘。看着颗粒无收的田地欲哭无泪。除了排成长队,等待救济,他们无计可施。2、教师引导谈话:假如你是逃难人之一,有人把食物送到面前,你会怎样做?(目的:为学生提供一个说话的平台,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心理。)3、导入课文内容。师:在我们今天学习的《尊严》这篇课文中有一人例外。他是谁?他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然后用一句话在小组内交流。(此处落实默读的训练要求和进行概括能力的训练。)第二环节:默读课文,感知、了解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检查自学情况的注意点:“惬意”这个容易读错的词,帮助学生正音、释意“沃尔逊”这类外国地名比较拗口、难读,要帮助学生读准。2、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引说第一节,并请学生概括年轻人怎么做?年轻人不愿意不劳而获,他要用自己的劳动换取食物。(此处学生对这一句话的完整概括就是对整篇课文内容的全面把握)第三环节:阅读研讨,体会“尊严”1、启发学生抓住矛盾质疑深入理解课文:年轻人是否不如其他逃难人那么饥饿呢?默读课文,来找到相关语句,体会年轻人的饥饿和困乏。①逃难人的外貌描写: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此句因年轻人也是逃难者这一,故也能体会出他的疲惫、困乏。)②外貌描写: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③动作描写: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2、引读串讲年轻人的语言:1)引读年轻人的语言:师:是呀,年轻人极度疲惫,他是如此迫切的需要食物的补充,但是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回答没有什么活儿需要他做时,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当杰克逊大叔让他吃过饭再干活时,他站起来说:“(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2)引读时随机创设情境进行串讲体会:如,如果没有活儿让他干,会发生什么事?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此时他在想什么?他不是可以吃完了饭再做吗?(目的:帮助学生关注他们未关注到的信息,引导学生想象)3)再读年轻人的语言,说说从他的言行中,体会到了什么?——〉一种骨气;不无故接受别人的馈赠;劳动换来的食物才能让人吃得心安理得……3、用关联词概括、理解哈默的“与众不同”:提供词语:疲惫不堪、骨瘦如柴、脸色苍白、面呈菜色——虽然(),但是()。(目的:对学生理解、运用、概括的能力的一个综合训练)4、侧面体会年轻人的“尊严”※对于年轻人的表现,杰克逊大叔十分赞赏,赞赏他哪一点?※思量片刻后,杰克逊大叔怎么做?你明白大叔这么做的用意吗?——〉为了不伤他的自尊5、师:面临饥饿,还想到要保存自己的尊严。年轻人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难怪杰克逊大叔把他留了下来,很快他成了()。过了两年,()。杰克逊大叔这么评价年轻人:“()”。6、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好这个故事。第四环节:积累帮助,感受“富翁”的含义1、补充名言警句,进一步理解“尊严“1)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礼记&8226;中庸》: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3)毕达哥拉斯: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劣的事情:要紧的是自尊。2、通过引读结尾一节,谈对“真正的富翁“的理解:师:事实证明杰克逊大叔的见解是正确的。20年后,(这个年轻人果然拥有了一笔让所有美国人羡慕的财富。他就是石油大王哈默)。现在,你明白当初杰克逊大叔说的哪句话了吗?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是个百分之百的富翁,因为他有尊严!——尊严比任何财富都重要,都宝贵,告诉我们只要有尊严,就会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会成功。五、布置作业:1、让学生收集和尊严有关的一、二句名言背一背或收集有关尊严的小故事读一读,写写体会。2、以“人穷志不短”为题,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作业(1)目的:语文的学习是以一篇课文为依托,把学生引到广阔的语文世界中,让学生读更多的文章,在多读中,开阔视野,增强积淀为目的的。作业(2)目的:学生复述能力的培养。一、说教材《尊严》是四年级的一篇阅读课文,题目简单却耐人寻味,它摘自于杰克逊大叔对年轻人的一句评价语中。课文讲述了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的一个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在逃难的路上,他饥寒难忍,但是他拒绝了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他不能白吃人家的东西,只能在帮忙干完活以后,他才吃这份食物。后来,他留在杰克逊家里干活,成为庄园里的一把好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人可以没有财富,但必须要有做人的尊严。尊严是贯穿全文的一条暗线,文中没有空洞地阐述尊严的含义,而是蕴涵在这个年轻人的故事中最终得出他是个有尊严的人。课文对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散见于课文中,这些语句生动地表现了年轻人自尊人格的品质。另外除了正面描写外,作者多处采用了侧面烘托,如:其他逃难者的表现和杰克逊大叔的评价等。特别值得揣摩的是杰克逊对女儿说的那句话:“别看他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故事并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让人感动泪流,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