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方法小儿高热惊厥是小儿时期特有的神经系统常见急症,大多数学者公认高热惊厥与感染、高热、年龄、遗传因素有关,年龄因素是首要的,但感染、高热是惊厥的条件,采取综合性的预防和积极的治疗措施,可减少复发,改善其预后[1]。本文针对高热惊厥危险的因素对患儿家属进行一系列护理干预,使其卫生保健知识增长,保健能力及自我护理技能增强,提高患者顺从性,避免感冒和发热,最大程度减少高热惊厥的复发。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0810~200906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20例,男12例,女8例,首次发病年龄6个月~8岁,其中6个月~1岁11例,1~3岁6例,3~6岁2例,6岁以上1例。均符合高热惊厥的诊断标准[2]。惊厥发生在发热后4h以内6例,4~12h10例,12~24h3例,1~3d1例。惊厥发生时的体温:38℃2例,38~39℃7例,39~40℃11例。2护理2.1心理护理惊厥患儿就诊时,家长往往十分焦虑,惊恐不安,医护人员应迅速到位,全力抢救,并守护于患儿身旁。处置惊厥熟练准确,以取得患儿和家长的信任,消除恐惧心理。患儿惊厥停止、家长不安情绪逐渐稳定后,应根据患儿和家长所能接受的程度介绍患儿病情及有关知识,指导家长掌握预防小儿高热惊厥的方法及惊厥的有效救治措施。2.2止惊一旦患儿出现护理毕业论文范文惊厥,应就地抢救,使患儿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停止或减轻抽搐是急救的关键,反复的惊厥会导致脑细胞的损伤。首选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情况紧急可用手掐人中至惊厥停止,也可遵医嘱给予止惊药物,缓慢静脉推注地西泮,同时肌内注射鲁米那钠,用5%~10%水合氯醛灌肠,剂量为0.5ml/kg,尽量保留1h以上,以促进药物吸收。2.3吸氧在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开通气道后,给予氧气吸入,迅速改善缺氧状态。待患儿面色由青灰或紫色变红润,呼吸规律后,给予小流量氧气吸入。当屏气时间长发绀严重时,一般的吸氧法如鼻导管法、面罩法等无法改变肺泡内PO2,只有用简易呼吸器才能解决这种短暂的呼吸暂停,扣紧面罩,挤压呼吸囊,压力视患儿大小而定,反复而有规律进行,以胸廓起伏为准,达到良好的通气效果。氧疗时应使用50%以下的氧浓,以防肺氧中毒或晶体后纤维增生症[3]。呼吸恢复立即停止。2.4高热的护理(1)在用物理或药物降温后,要密切观察降温情况,测量体温、脉博、呼吸1次/0.5h,观察患儿神志、面色,发现异常,及时处理。(2)皮肤护理:高热患儿在退热过程中,往往大量出汗,应及时擦干汗液和更换衣被,以防着凉。(3)口腔护理:高热时,唾液分泌减少,舌、口腔黏膜干燥,这时口腔内食物残渣发酵,有利于细菌繁殖,而引起舌炎、齿银炎等,因此,必须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4)卧床休息,注意营养和水分的补充:高热时,由于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减低,使胃肠蠕动减弱,消化液生成和分泌减少而影响消化吸收;但另一方面,分解代谢增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维生素等物质大量消耗,同时高热可致水分大量丧失(呼吸加快,带出更多水分,皮肤出汗增多)。因此,患儿必须补充水分和营养,多饮水有利于毒素的排泄。2.5加强营养,做好基础护理患儿清醒后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富于营养的饮食,同时做好口腔护理,2次/d,给予生理盐水擦洗,保持病室空气清新,环境整洁,适宜的温度、湿度,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平整,及时更换污染的衣被,婴幼儿大小便后及时清洗、更换尿布。2.6出院指导对患儿家属做好耐心细致的宣教极为重要。患儿出现发热,应及时测量体温,肛温在38.5℃左右即应予以口服百服咛、美林等降温;苯巴比妥为长效类镇静催眠药,对既往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在发热早期即应使用抗惊厥药,体温升至高热时,体内抗惊厥药已达到抑制惊厥的有效浓度,从而能抑制惊厥,有效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再发,指导家长在患儿体温37.5℃~38℃时即应口服;如患儿出现抽搐,指导家长以拇指掐患儿的人中穴;以另一拇指甲掐患儿合谷穴,同时将患儿头偏向一侧,防止反流物误吸;将裹于纱布的压舌板置于患儿上下臼齿之间,防止舌咬伤;平时加强锻炼,以增强患儿的体质,按季节变化及时添加衣服,防受凉,上感流行季节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活动。2.7小儿高热惊厥的原因及预防措施(1)婴幼儿的机体抵抗力弱,易患呼吸道感染而出现高热。(2)婴幼儿起病急,病情变化快,早期症状表现不明显,加之小儿不能主诉身体不适或主诉不全,易被监护人忽视,临床上患儿就诊的首发症状多为发热,且体温常迅速升高。(3)婴幼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全,体温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婴幼儿的脑组织耗氧量大。大脑及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皮层对皮层下控制功能较弱,在高热时兴奋泛化引起大脑运动神经元异常放电而致惊厥。对于高热惊厥的预防,首先是增强小儿的抵抗力,加强体格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及避免感染和发热。体温的多变及其上升的速度影响惊厥的发生,温度上升快而高时易发生惊厥。体温超过38℃应立即降温,物理降温比药物降温更快、更有效。高热惊厥患儿应立即给安定或水合氯醛灌肠,同时采用物理或药物降温。是否服用抗惊厥药物预防高热惊厥目前仍有争论,必须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权衡长期预防性服药的得失,选好适应证。2.8健康教育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大多数预后良好,但2%~5%[4]的患儿可发展为癫。其发生率与复发次数有关,即复发次数越多,癫的发生率越高。加强健康教育,普及高热惊厥有关知识,适当预防性使用抗惊厥药物可减少复发已被证实。由于高热惊厥大部分病因为上呼吸道感染,住院时间短,但家长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十分有限,如果不按计划落实健康教育,难以达到有效的教育效果。因此对患儿家属做好耐心细致的宣教极为重要。指导家长在家中备好所需的急救物品和药品,如体温计、压舌板、退热药等;如果患儿出现发热,应及时测量体温,体温在38.5℃左右应立即口服美林等退热药;如患儿在家中或途中出现抽搐,家长不要慌张,应立即以拇指掐患儿的“人中”穴;以另一拇指甲掐患儿“合谷”穴,同时将患儿头偏向一侧,防止反流物误吸;将指头用纱布或手帕包住置于患儿上下臼齿之间,以防止舌咬伤;平时加强患儿日常锻炼,以增强患儿的体质,按季节变化及时添加衣服,防受凉,感冒流行季节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活动。【摘要】通过对80例新生儿进行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认为血管选择、穿刺方法、送管方法、封管方法、取血、置管期护理是保证新生儿在治疗过程中有减少新生儿静脉穿刺次数,延长静脉穿刺的间隔时间的作用,从而使静脉输液方便,患儿减少痛苦,为临床随时用药提供了便利。【关键词】静脉留置针;新生儿;穿刺方法;应用头皮静脉输液是新生儿接受药物治疗及摄入营养的重要途径,新生儿患者做为特殊的患病群体,在生理、解剖方面有其特殊性,对静脉留置针(套管针)的应用要求也就与成人患者有所不同,现将我科对套管针的应用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2002年11月至2003年6月对本科收治的80例行头皮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新生儿进行了观察,其中男48例,女32例,日龄1d~28d。2穿刺方法2.1材料选择美国公司生产24G封闭式套管针,无菌透明输液贴,5ml注射器。2.2血管选择选择触诊柔软而富有弹性并且走行较直的静脉。避免选择穿刺点上方有静脉瓣的静脉,如头部的颞浅静脉、额上静脉、耳后静脉。2.3穿刺方法及送管方法穿刺由两名护士共同完成,穿刺前应将穿刺周围毛发用安全刀片刮干净,有利于输液贴固定套管针;用75%的酒精以进针点为中心消毒,范围8cm×8cm待干;左手食指和拇指持针翼,以15°~30°从血管上进针,速度应较慢,直刺血管,见回血后,压低角度沿血管方向再进针约2mm,以保证外套管全部进入血管内;以左手固定外套管,右手退出针芯约2mm;助手固定穿刺部位皮肤,保持其平整,穿刺者固定针芯的右手将针尾稍抬起,左手拇指和食指持外套管上方左右两侧沿针芯轻轻将外套管推入,避免因右手固定针芯角度过低,左手食指贴皮肤送管,增加了送管的阻力;退出针芯,以无菌透明输液贴固定。3封管的方法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头皮静脉表浅细小,血管壁薄嫩,管腔窄,血管外观小于套管针,留置过程中针尖软管部分紧贴血管内壁,我科用12.5u/ml的肝素盐水溶液3ml,封管时将针头斜面进入套管针内均匀推注,封管效果满意,无一例堵管现象发生,由于肝素帽橡胶密度极强,以往所用的先进针梗2/3推注3ml肝素溶液再边推注边退针的方法,在退针时容易将封管针头一下退出套管针外,达不到正压封管目的,易造成堵管[1],用此种方法封管后,根据我们临床经验,即使是少数患儿套管针延长管内有回血,不必惊慌,因管内的血液是经过肝素化的,第2天接上液体后输液仍通畅,不会发生堵管现象,在某些生理特点及病理状况下,患儿免疫力低下,各种凝血因子尤以凝血酶原生理性下降明显,反应性低下,调节功能差,患儿易出现反应低下、缺氧、休克、酸中毒、严重的呼吸及循环衰竭,使血液粘稠呈高凝状态时,微循环发生明显改变,使用肝素封管可吸附内皮表面负电荷,维护良好的血循环。4自套管针内取血标本4.1输液前取血常规以套管针穿刺固定后将5ml注射器针头插入肝素帽,取血至所需量后,将输液装置与套管针连接,即可输液。4.2输液中取血停止输液1min后,消毒肝素帽,接上5ml注射器取含药液的血液1ml弃去,更换5ml注射器取血,至所需量后继续输液。5置管期间的护理置管期间最常见的局部输液并发症有静脉炎,出现静脉炎的血管会发生瘢痕化,周围变红;血管本身变硬[2];液体外渗和堵管;为预防这三种情况发生,护理中应注意以下几点:5.1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消毒范围要大于输液贴,待干后穿刺,套管脱出部分不要再送回血管,当局部皮肤多汗或洗头后,敷料与皮肤间有气泡时应取下原有输液贴用碘伏消毒穿刺周围皮肤后更换新的无菌透明输液贴。5.2减少机械刺激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尽量一针穿刺成功。5.3减少化学刺激消毒时酒精不宜过多,以免通过皮肤与血管间的窦道进入血管,使穿刺点周围皮肤发红,输入浓度过大或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应先用生理盐水冲管。5.4穿刺注意事项因新生儿皮肤、皮下组织及血管娇嫩,套管针的针尖锋利,外套管比针芯短约2mm,所以穿刺时避免进针角度过大,速度宜慢,以防刺破血管后壁,造成液体外渗,置管期间尽量保持患儿安静,避免因过度活动而导致套管脱出血管外。5.5置管留置时间5d为宜静脉套管针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独特的弹性功能,可随血管形状弯曲,对血管刺激小,新生儿病情多变,输液用药剂量小,组数多,血管显露差,穿刺难度大,利用套管针有间断给药提高血药浓度、缩短病程的优势,为抢救危重患儿赢得时间,套管针的优越性在新生儿身上显露无遗。【参考文献】[1]张家荣.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7):[2]李嘉献.血管炎[M].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92:160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护理体会毛细支气管炎是多种致病原感染引起的急性毛细支气管炎,以喘憋,三凹征和喘鸣为主要临床特点,亦称之为喘憋性肺炎,是一种下呼吸道疾病。由于小儿肺弹性纤维发育差,血管丰富,毛细血管及淋巴组织间隙较成人宽,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量较少,故感染易引起间质性炎症,肺不张,毛细支气管炎等。本病常见于2岁以下小儿,6个月多见。发病季节在冬末春初,大多数我科临床患儿冬季多见,表现为下呼吸道梗阻症状。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呼气延长伴喘鸣,严重者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唇周发绀,呼吸浅促,鼻翼煽动和三凹征,心率加快可达150~200次/分,感染后体温可有不同程度升高。现将我科2005年8月~2006年2月160例毛细支气管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60例均符合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心力衰竭3例,呼吸衰竭2例,男98例,女62例,其中1~2月35例。3~4月75例,5~6月20例,7~12月20例,1岁以上10例,1~6月占总发病人数的81.25%。住院天数最长16天,最短4天,平均10天。痊愈155例,治愈率96.25%。护理环境的调整保持病室环境舒适,空气流通,中央空调温度22~24,湿度55%~65%,保持患儿安静,各种治疗护理集中进行,减少耗氧量。氧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