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缺少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基坑监测是指在施工及使用期限内,对建筑基坑及周边环境实施的检查、监控工作。其取费应当参照国家计委、建设部关于发布《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计价格[2002]10号)中4.岩土工程设计与检测监测取费相关。目录1定义2方法3监测项目4设备技术5基本要求6等级划分7首创监测系统1定义编辑基坑监测主要包括:支护结构、相关自然环境、施工工况、地下水状况、基坑底部及周围土体、周围建(构)筑物、周围地下管线及地下设施、周围重要的道路、其他应监测的对象。2方法编辑有多种监测技术和信号传输处理方式。根据青冶工程(QYETC)技术人员的经验,一般有监控专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可视化监测软件等几类配套工具,反应时间可控制在1s范围内,采样频率可达100Hz,完全能够做到实时监测,为工程建设提供信息化支持。监测报表和监测报告·1、工程概况·2、监测项目及监测点平面和立面布置图·3、采用的仪器设备和监测方法·4、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和监测结果过程曲线·5、监测结果分析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TechnicalCodeforMonitoringofBuildingFoundationPitEngineering,基坑监测的处理过程也可以分为以下过程:1、监测目的2、确定监测项目3、测点布置4、监测方法、主要仪器及精度要求5、监测频度6、监控报警7、数据处理及信息反馈。3监测项目编辑主要有:水平位移监测测定特定方向上的水平位移时可采用视准线法、小角度法、投点法等;测定监测点任意方向的水平位移时可视监测点的分布情况,采用前方交会法、自由设站法、极坐标法等;当基准点距基坑较远时,可采用GPS测量法或三角、三边、边角测量与基准线法相结合的综合测量方法。当监测精度要求比较高时,可采用微变形测量雷达进行自动化全天候实时监测。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应埋设在基坑开挖深度3倍范围以外不受施工影响的稳定区域,或利用已有稳定的施工控制点,不应埋设在低洼积水、湿陷、冻胀、胀缩等影响范围内;基准点的埋设应按有关测量规范、规程执行。宜设置有强制对中的观测墩;采用精密的光学对中装置,对中误差不宜大于0.5mm。竖向位移监测竖向位移监测可采用几何水准或液体静力水准等方法。坑底隆起(回弹)宜通过设置回弹监测标,采用几何水准并配合传递高程的辅助设备进行监测,传递高程的金属杆或钢尺等应进行温度、尺长和拉力改正等基坑围护墙(坡)顶、墙后地表与立柱的竖向位移监测精度应根据竖向位移报警值确定。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围护墙体或坑周土体的深层水平位移的监测宜采用在墙体或土体中预埋测斜管、通过测斜仪观测各深度处水平位移的方法。倾斜监测建筑物倾斜监测应测定监测对象顶部相对于底部的水平位移与高差,分别记录并计算监测对象的倾斜度、倾斜方向和倾斜速率。应根据不同的现场观测条件和要求,选用投点法、水平角法、前方交会法、正垂线法、差异沉降法等。裂缝监测裂缝监测应包括裂缝的位置、走向、长度、宽度及变化程度,需要时还包括深度。裂缝监测数量根据需要确定,主要或变化较大的裂缝应进行监测。裂缝监测可采用以下方法:1对裂缝宽度监测,可在裂缝两侧贴石膏饼、划平行线或贴埋金属标志等,采用千分尺或游标卡尺等直接量测的方法;也可采用裂缝计、粘贴安装千分表法、摄影量测等方法。2对裂缝深度量测,当裂缝深度较小时宜采用凿出法和单面接触超声波法监测;深度较大裂缝宜采用超声波法监测。6.6.3应在基坑开挖前记录监测对象已有裂缝的分布位置和数量,测定其走向、长度、宽度和深度等情况,标志应具有可供量测的明晰端面或中心。裂缝宽度监测精度不宜低于0.1mm,长度和深度监测精度不宜低于1mm。支护结构内力监测坑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内力变化可通过在结构内部或表面安装应变计或应力计进行量测。对于钢筋混凝土支撑,宜采用钢筋应力计(钢筋计)或混凝土应变计进行量测;对于钢结构支撑,宜采用轴力计进行量测。围护墙、桩及围檩等内力宜在围护墙、桩钢筋制作时,在主筋上焊接钢筋应力计的预埋方法进行量测。支护结构内力监测值应考虑温度变化的影响,对钢筋混凝土支撑尚应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以及裂缝开展的影响。土压力监测土压力宜采用土压力计量测。土压力计埋设可采用埋入式或边界式(接触式)。埋设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受力面与所需监测的压力方向垂直并紧贴被监测对象;2埋设过程中应有土压力膜保护措施;3采用钻孔法埋设时,回填应均匀密实,且回填材料宜与周围岩土体一致。4做好完整的埋设记录。土压力计埋设以后应立即进行检查测试,基坑开挖前至少经过1周时间的监测并取得稳定初始值孔隙水压力监测孔隙水压力宜通过埋设钢弦式、应变式等孔隙水压力计,采用频率计或应变计量测。孔隙水压力计应满足以下要求:量程应满足被测压力范围的要求,可取静水压力与超孔隙水压力之和的1.2倍;精度不宜低于0.5%F·S,分辨率不宜低于0.2%F·S。孔隙水压力计埋设可采用压入法、钻孔法等。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宜采通过孔内设置水位管,采用水位计等方法进行测量。地下水位监测精度不宜低于10mm。锚杆拉力监测锚杆拉力量测宜采用专用的锚杆测力计,钢筋锚杆可采用钢筋应力计或应变计,当使用钢筋束时应分别监测每根钢筋的受力。锚杆轴力计、钢筋应力计和应变计的量程宜为设计最大拉力值的1.2倍,量测精度不宜低于0.5%F·S,分辨率不宜低于0.2%F·S。应力计或应变计应在锚杆锁定前获得稳定初始值。4设备技术编辑基坑监测仪器设备及技术措施5.1仪器设备本项目投入仪器设备见表5-1:表5-1使用仪器设备一览表序号仪器名称数量精度1苏州一光DS05水准仪1台≤0.5mm2南方NTS-350全站仪1台5mm+3ppm、±23测读计1台2铟钢水准标尺2把±0.02mm3测斜仪1台±0.1mm4水位计1台±1mm5卡尺1把±1mm6办公电脑1台7打印机1台5.2监测精度在监测工作中,监测精度应满以下要求:1、高程采用水准测量,进行闭合路线或往返观测:按照要求水准每站观测高程中误差为+0.5mm,每月对水准每站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中误差均小于+0.2mm。水准附合路线,其附合差为±1.0√Nmm(N为测站数);2、基坑围护桩体测斜误差≤0.5mm;3、平面位移监测误差≤1mm;4、根据要求水准仪“i”角不大于6秒;所以我们每月对水准仪进行“i”角检测,控制“i”角在6秒内。5.3质量保证措施1、认真执行我公司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文件。2、对参与本工程的人员进行详细技术和质量交底,明确各监测人员职责。3、经常和业主、监理、施工方联系,提供监测资料,及时将情况反馈到各方面。4、对投入使用的仪器定期检校,确保采集的数据真实、可靠。5、积极主动保护监测点。[1]5基本要求编辑1、基坑监测应由委托方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承担。2、基坑围护设计单位及相关单位应提出监测技术要求。3、监测单位监测前应在现场踏勘和收集相关资料基础上,依据委托方和相关单位提出的监测要求和规范、规程规定编制详细的基坑监测方案,监测方案须在本单位审批的基础上报委托方及相关单位认可后方可实施。4、基坑工程在开挖和支撑施工过程中的力学效应是从各个侧面同时展现出来的,在诸如围护结构变形和内力、地层移动和地表沉降等物理量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紧密联系,因此监测方案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各项监测内容间监测结果的互相印证、互相检验,从而对监测结果有全面正确的把握。5、监测数据必须是可靠真实的,数据的可靠性由测试元件安装或埋设的可靠性、监测仪器的精度、可靠性以及监测人员的素质来保证。监测数据真实性要求所有数据必须以原始记录为依据,原始记录任何人不得更改、删除。6、监测数据必须是及时的,监测数据需在现场及时计算处理,计算有问题可及时复测,尽量做到当天报表当天出。因为基坑开挖是一个动态的施工过程,只有保证及时监测,才能有利于及时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措施。7、埋设于结构中的监测元件应尽量减少对结构的正常受力的影响,埋设水土压力监测元件、测斜管和分层沉降管时的回填土应注意与土介质的匹配。8、对重要的监测项目,应按照工程具体情况预先设定预警值和报警制度,预警值应包括变形或内力量值及其变化速率。但目前对警戒值的确定还缺乏统一的定量化指标和判别准则,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削弱了报警的有效性。9、基坑监测应整理完整的监测记录表、数据报表、形象的图表和曲线,监测结束后整理出监测报告。[2]6等级划分编辑上海工程建设规范《基坑工程施工监测规程》DG-TJ08-2001-2006对基坑工程监测进行等级划分。《规程》规定基坑工程监测等级根据基坑工程安全等级、周边环境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划分为四级。《规程》中表3.2.2、表3.2.3、表3.2.4和表3.2.5分别列出了基坑工程安全等级、周边环境等级、地基复杂程度和基坑工程监测等级划分标准。基坑宝冶监测(3张)7首创监测系统编辑南方日报2013-4-3讯(记者/刘怀宇通讯员/成乡伟刘湘宇)2013年1月底,广州康王南路地铁工程突发塌陷。为避免类似事故发生,最近,市建委组织开发的地下工程和深基坑安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已顺利开始试运行,一旦工程发生安全隐患的苗头,系统可自动实时报警。据介绍,这套系统在国内还是首创[1]。近年来,省内以及广州市因地下工程或挖掘深基坑造成的塌陷屡有发生。今年1月28日,地铁六号线文化公园站附近的康王南路与杉木栏路交接处突发塌陷,万幸未造成人员伤亡。今年3月26日,深圳福田景洲大厦发生地陷,一名保安员身亡。莞惠城际轨道惠州段也多次发生地陷事故。市建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为加强广州地下工程和深基坑安全监测工作,实现全市地下工程和深基坑监测工作的动态管理,保障工程施工安全,市建委组织开发了“地下工程和深基坑安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由广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负责管理系统的设计研发工作,广州粤建三和软件有限公司负责软件开发工作。据介绍,系统可以实现监测数据的自动采集、实时传输,并建立信息管理平台,通过数据分析,形成各类变化曲线和图形,使监测成果“形象化”。由于这套系统实现了检测数据自动采集,并利用无线传输技术或网络传输方式实现实时传输功能,减少人为因素对监测数据的干扰。目前这套系统在国内还是首创。据记者了解,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工作,该管理系统已开始试运行。目前广州地铁六号线大坦沙站、洲头咀隧道、天河区红十字会医院住院大楼等多个重点工程已经开始试运行这套系统了。“等试点成熟后,这套系统将在全市铺开。”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说。[1]